247.第247章 一局定胜负

  和杨辰的轻松写意,随手而为不同,柳如烟则表现的相当严谨。
  没有杨辰那么从容。
  速度也没有那么快。
  但突出一个字:稳!
  杨辰是在碎片堆里面挑真品,翻来拔去。
  而她。
  则是每一片,都要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
  认定是真品的,则马上放入一旁,专门用来盛放的木制小盆里面,是假的,则放在另一边。
  按理来说。
  这个速度,肯定要比杨辰慢,
  但柳如烟手脚麻利,速度飞快,看上去,竟然不比杨辰慢多少。
  众人看在眼里,也是啧啧称奇。
  一个靠看。
  一个靠闻。
  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每一次的选择,都透着一股无与伦与的自信。
  这两位。
  不愧是绝世天才。
  恐怕。
  也只有这么变态的项目,才能配得上这种绝世天才吧……
  这边。
  因为隔着屏风。
  杨辰并不知道柳如烟的情况。
  这个比赛项目对于他来说,自然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惟一的麻烦就是在于,他必须要用字幕系统,一块碎片一块碎片的鉴定,颇有一点耗时间。
  没办法。
  这一堆真真假假,大大小小的白釉瓷碗碎片,少说也有上百片。
  他只能锁定目标,一片一片的鉴定。
  确实有点费时间。
  但是。
  这只是相对他的系统而言。
  对于普通人。
  不!
  即便是专家大拿来说,从这一堆仿造的白主釉素瓷精品碎片当中,挑选出真品,那也真的是堪称地狱级别的挑战了。
  片刻。
  杨辰便在黑布之上的一堆碎片之中,将所有的真品碎片挑选完毕。
  看了一眼隔壁。
  虽然有屏风挡着,但半透明的状态下,还是能看到些许影子的。
  看那个影子的状态,柳如烟显然还有挑选。
  杨辰没有放水。
  马上举手示意完成。
  于是。
  这边计时的工作人员,立刻停止计时,手持摄像机的工作人员,则马上把摄像机怼了上去。
  用时:3分26秒。
  上百片真假混合的白釉素瓷碎片当中,只用了3分多钟,就将真品碎片全部挑选完毕,对错暂且不管,就这个速度,只能用恐怖二字来形容了。
  不过。
  杨辰虽快。
  但柳如烟也不慢。
  杨辰举手之后。
  几乎是同时。
  隔壁的柳如烟,也将手高高的举了起来。
  从视觉上来看,或者慢了半慢。
  但是。
  当她那边的工作人员停止计时,摄像机怼上去的时候,时间同样是3分26秒。
  这?
  台下顿时一片骚动。
  马上就有人提出,这两边的时间不同步啊!
  否则一个前一个后,怎么可能是同时完成呢?
  不过。
  工作人员马上给出了解释。
  第一个。
  两边工作人员同时按下计时的时候,柳如烟这边,应该是慢了半拍。
  另外。
  柳如烟这边,严格来说,是3分26秒33毫秒。
  而杨辰这边,3分26秒03毫秒。
  因为时间只取到秒。
  所以。
  柳如烟虽然看上去慢了半拍,时间也慢了33毫秒,但按照事先制的规则,两人可以算做同时完成。
  对于这个结果。
  杨辰表示可以接受。
  说实话。
  只要在规则以内,柳如烟打点擦边球真的不重要。
  毕竟。
  人家是真才实学。
  这一点。
  杨辰必须要给面子。
  于是。
  两边的时间,在经过评委和两位参赛选手共同确认之后,在无异议的情况下,算是同时完成。
  3分26秒。
  这个时间,让在场观赛的宾客,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了。
  当然。
  对于这个结果,也有人不满。
  但总得来说,还是尊重评委和选手的意见和判定。
  接下来,就是检验对错的流程了。
  这时。
  两位专业的工匠上场,将两人挑选出来的真品碎片,用专业的瓷器粘合剂复原。
  在相同的时间下。
  谁的真品占比面积越大,谁就是赢家。
  大屏幕上。
  两位工匠在杨辰和柳如烟的协助之下,复原的速度都比较快,半个小时不到,就看见一块一块的碎片,慢慢拼凑成形,最后变成一只完整的白釉瓷碗。
  众人一边看。
  一边赞不绝口。
  一方面是对两位工匠复原的手艺表示肯定。
  另一方面,也是对两位选手对每一块碎片的位置烂熟于胸,而惊叹不已。
  最后。
  没有一片是多余的。
  也没有少一片。
  全部都是严丝合缝,刚好复原成一只完整的瓷碗。
  两个人的结果都是如此。
  这至少证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
  两人挑选出来的这些瓷器碎片,都是来自同一只碗。
  否则不可能严丝合缝。
  能在一堆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瓷器碎片当中,那么短的时间,那么轻松的手法,分毫不差的挑出一整只瓷碗的所有碎片。
  这份功力,就足以让大家惊叹了。
  而至于这只碗是不是之前大屏幕上所展示的真品——清末白釉瓷碗。
  这需要相关的专家鉴定了。
  这时。
  主持人黄老师把之前在每只碗上刷了无味莹光粉剂的事情公布出来。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检验结果,将变得准确又轻松无比。
  马上。
  评委组便戴上了特制的辨认眼镜。
  同时。
  摄像机的镜头上,也装上了一块特制的镜片,用来观察瓷碗上的莹光粉剂,并将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之上。
  于是。
  楚浙两省的朋友。
  杨柳二人的支持者。
  纷纷屏息以待,紧紧盯着大屏幕,等待着最终结果的出现。
  第一把。
  两人相同的时间完成。
  且都没有差错。
  平!
  第二把。
  又是相同的时间。
  虽然,柳如烟略有擦边的嫌疑,慢了一点点,但在规则之内。
  所以。
  这一把很关键。
  谁赢了,谁就抢到了赛点。
  很快。
  大屏幕上。
  结果出来了。
  复原出来的两只白釉瓷碗,都是正品。
  分毫不差。
  也就是说,两人再次打成了平局。
  看到这个结果,台下便是一阵骚动。
  台上的评委,也是直呼有趣。
  这两位天才的对决,真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让人叹为观止啊!
  这时。
  杨辰看向柳如烟。
  柳如烟也看向他。
  两人眼中,都有惺惺相惜的味道。
  比分:0:0.
  两个平局。
  那么。
  最后一场比赛项目:读白,就成了两人决定胜负的关键一局了。
  休息片刻。
  决定胜负的比赛,即将开始。
  工作人员,将相关道具搬上舞台。
  那是一幅长两米五,宽一米五的国画,放于舞台的道具桌之上。
  国画之上,覆盖了一张用来遮挡的黑色布缎,黑色布缎很大,将整幅画都遮盖的严严实实,不露一丝信息。
  比赛正式开始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在黑布之上,剪出一个直径三厘米的孔洞。
  用来观察国画的信息。
  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可以移动三次观察孔。
  只要在这幅读白鉴定的国画的有效范围之内,任意方位都可以。
  然后通过这三次有限的观察,参赛者需要判断出这幅书画的真伪,以及名称作者等信息。
  这个比赛项目,看起来好像挺正常的。
  其实是今天这场杨柳对决当中,最难,也是最变态的项目。
  判断一幅书画的真伪信息,除了望闻问切,还有考据,望气,和比较法。
  但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能够直接,完整,有效的接触和观察需要被鉴定的书画作品。
  仅凭一个三厘米的观察孔?
  说实话。
  别说望闻问切。
  就最基本的信息都看不全,怎么辨别真伪?
  怎么判断作品?
  有句话叫做蚂蚁摸象。
  不窥全貌的前提下,大象,就是蚂蚁的宇宙。
  所以。
  对于一幅长两米五,宽一米五的国画来说,直径三厘米的观察孔,运气好的话,可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字。
  又或者一个相对可辩的书画内容。
  运气不好的话。
  那就真的是读白了,啥信息都没有的那种。
  所以。
  这个项目,考得是眼力界,联想力,和书画知识储备,没错。
  但也还有运气的因素。
  国画讲究留白。
  空白的地方一大堆。
  虽说有些信息会固定在某个位置,但评委组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将这幅图的摆放不走常规路。
  比如倒摆。
  比如逆时针摆放。
  所以。
  偷机取巧,耍小聪明是行不通的。
  台下。
  看着这个最难的比赛项目。
  一众观赛的宾客们,都是一副蛋疼的模样。
  而台上。
  这一次,柳如烟也是深深皱起了眉头。
  显然。
  这个最难的比赛项目,也同样让她头疼。
  只有杨辰。
  永远是一副胸中成竹,淡定自若的样子,仿佛再难的比赛项目在他眼里,也是洒洒水,不过如此。
  比赛正式开始。
  最后一局。
  两人依次轮流上场。
  还是石头剪刀布。
  输者先上。
  赢者,为了公平起见,则需要戴上耳机和眼罩,在座位等待,以免听到或者观察到对手所透露出来的信息,用做参考。
  第一把石头剪刀布,杨辰输了。
  这一把,他赢了。
  于是。
  柳如烟先上。
  杨辰则回到座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戴好耳机和眼罩,闭目养神,等待柳如烟的鉴定过程结束。
  大屏幕上。
  柳如烟的运气不错。
  第一次移动观察孔,就在国画左上角的位置,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行楷:勇!
  这个字,有着明显的北碑风格。
  笔触有怀素的线感。
  却又不恪守书法法度。
  严格来说。
  字。
  写得不错。
  但距离真正的大家还是相差甚远。
  甚至一流也算不上。
  倒像一种文人书法,估计是以画见长,书法于作者而言,可能是小技,也可能就是天赋水平有限。
  如果是大家,或者一流书法大师。
  即便一个字,功底深厚者也能看出来作者是谁。
  但这种不以书法见长,二流甚至三流的作者,又没有什么特别独特或者强烈的个人特点,风格特征
  仅凭一个字,自然很难看出来。
  柳如烟拉近距离,仔细辨认了一会儿,深深皱起了眉头。
  想了想。
  使用了第二次移动观察孔的权利。
  没有选择别的地方。
  而是很聪明的选择在原来的观察位,向下移动了三公分。
  她的想法很简单。
  也很合理。
  古人题字,自然不可能只题一字。
  既然那个勇字在左上角,那么那一块的位置,应该就是题字的位置了,所以向上或向下移动,多观察几个字,或许能从中发现关键信息。
  下一个字,是个行楷繁体的【战】字。
  结合起来。
  就是【勇战】二字!
  虽然这个书法不好辩认,但这个位置,这两个字,马上就让柳如烟眼睛一亮。
  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不过。
  为了确保无误,她使用了最后一次移动观察孔的权利。
  还是在原位置向下移动三公分。
  这一次,是一个:士字。
  合起来便是【勇战士】三字。
  直到这时,柳如烟才点了点头,表示已经知道是这副国画是什么了。
  接着。
  就是判断这幅国画的真伪。
  这,也是最难的地方。
  不过。
  柳如烟凑过去,用鼻子闻了片刻之后,然后闭上眼睛,思考了片刻,接着便举手大声示意工作人员停止计时。
  于是。
  只见大屏幕上。
  柳如烟的用时,定格在3分21秒。
  又是三分钟左右。
  第一个项目,2分28秒。
  第二个项目,3分26秒。
  第三个项目,3分21秒。
  平均下来,每个项目三分钟左右的时间。
  在这种变态的难度和稀奇古怪的鉴赏项目当中,能做到这种速度,那就只能用绝世天才四个字来形容了。
  在柳如烟举手示意计时停止之后。
  马上有工作人员,拿来纸笔,让她将答案书写在上面。
  之所以没有让她说出来,也是为了公平起见。
  毕竟。
  说出来之后,万一现场有宾客做弊,用某种方式告诉杨辰,即使柳如烟的答案不一定正确,但也有失公允了。
  这时。
  柳如烟回到座位。
  一脸的轻松。
  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摄像师十分敏锐的捕捉到这个信息,马上将柳如烟的神情投影到大屏幕之上。
  见状。
  楚南阵营的朋友,不免担心起来。
  很显然。
  对那幅读白的国画,柳如烟已经将所有信息确定无疑。
  那么现在。
  所有的压力,都来到了杨辰这边。
  杨辰实力,他们当然有信心。
  但这个项目,比得是实力,还有运气。
  万一观察孔移动的位置,是一个留白之地,那就是望眼欲穿,怎么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啊!(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