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夕阳下的身影

  今天便是华夏第二届大议会选举的日子。
  整个京畿乃至九州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里,第一届选举是推翻帝制后的仓促组阁,但是此次此次选举,算是真正的全部议会参选,所有选民都可以发表意见。
  而且,很重要的是,这些日子,邸报上王寿和孙传庭两人的竞争,真正的让百姓尝到了权力的滋味。
  原来,我们也可以左右大人物的命运?
  那些大人物,也要关注我们的所思所想?
  咚咚咚!!!
  随着京城钟楼的声音响起。
  第二届大选正是开始。
  七大议员以及各委员会下属议会议员,都会进行最少三次的轮番选举。
  王琦不出意外的全票当选下届执政首席。
  而王化贞,卢玉,王寿,以及孙传庭亦,徐光启几乎以满票的结果当选。
  而在叶向高大议员身份的重新选举上,出现了一些波动。
  人人都知道王琦对叶向高在太后事件上的表现有些恶感,而且年纪太大,已经不足以担任如此繁重的工作,早就放出消息,想让叶向高退居二线,在委员会做一个军国重事顾问的职务。
  但是此次的选举接过,却让人有些意外。
  第一次,叶向高以三比七的票数,落选。
  第二次,叶向高以四比六的票数,落选。
  而第三次,叶向高最终以二比八的票数,落选。
  虽然结果上,叶向高最终是落选大议员。
  但是第二次的票数波动,却让很多人心思浮动。
  而且,令人意外的是,顶替大议员职务的,不是外界宣传的秦二宝,而是京畿暨蓟州都督王守信。
  秦二宝依旧是南京及江浙诸省总督,不过应该是出于补偿,兼任了南京议会大议员的身份。
  同时,卢象升和曹文诏,在各地总督职务上,也多了议会的身份。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王琦在为自己卸任后的证据,铺路了。
  毕竟,人走茶凉的事情,政坛上太正常了。
  就算是你王琦,对此也要有所防备。
  很快,连续一个月的大选终于落下帷幕。
  各地的选举议会名单也已经出炉。
  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动。
  而在近日,又有消息传来,说本来叶向高是要来辞行的,但是在路上突然犯了心绞痛,就取销了行程。
  而在诸大议员都前往探视的背景下,身为执政首席的王琦,少见的没有露面。
  这也让不少人开始相信,王琦和叶向高的关系,终于是跌落进了谷地。
  高阳县,前执政大议员孙承宗府邸。
  “父亲,正如你所料,京城那边传来的最新消息,叶向高已经退居二线了,”小儿子拿着一封信,站在孙承宗的旁边。
  而这位前执政大议员,此刻就如同寻常富家翁一般,眯着眼睛,好似睡着了一般。
  “父亲,要不要派人去打探一下,再次去往北京的.”小儿子再次开口。
  “你以为,”孙承宗终于幽幽开口:“那执政官是什么人?”
  “这,”小儿子被问的愣在原地,不知道怎么回答。
  “执政官想让你退位,那就要考虑考虑后路,而不是还要奋力挣扎,想要搏上一搏,”孙承宗冷哼一声:“叶向高便是一个不认命的人,想在票选上做手脚,没想到彻底断送了两人之间的交情。”
  “那我们的机会不就来了?”小儿子有些急切。
  “机会?”孙承宗睁开眼睛,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看向自己的小儿子:“你不看看现在在大议员之位上的都是谁?你觉得,前朝遗民还有一丝一毫的机会吗?”
  以手撑着椅子,在小儿子的搀扶下,孙承宗缓缓起身,同时继续道:“从此以后,便是新一代的时代了!”
  弯着腰,佝偻的向着书房走去,孙承宗的声音带着萧索:“相比于议会中的繁琐诸事,老夫还是喜欢花花草草,刻刻印章.”
  同一时间,远在南京城的袁可立也收到了议会大选的结果。
  袁可立肃然的给厅中的牌位上了三炷香,燃香袅袅中,神色带了一丝的淡然。
  “狡兔死,走狗烹,”
  袁可立背着手,走出厅堂站在院中,望着不远处的孝陵,淡淡道:“现在,王琦已经开始动手了,到五年后,那就真的是新朝尽是改革派,天下无人不论政!皇明.再不复了!”
  王琦的手段,让天下诸生尽皆兢兢。
  “先生,京城的信到了,”身后不远处,书童轻声道。
  “放在那里吧,”袁可立好似知道是谁写来的信,只是淡淡回了一句,仍旧站在原地,望着不远处的孝陵,怔怔出神。
  过了许久,袁可立才转身,坐在院中的桌子上,拆开信纸,低头看去。
  “礼卿兄:见字如面,如今王琦执政,排除异己,煌煌之局,有倾覆之危,叶某如今已经被迫退走.还请兄秘密赴京,共谋大事!”
  署名:叶。
  半晌之后,将信件折起,袁可立的眸中缓缓流过了无数的场景。
  那是寒窗苦读,那是高中进士,那是为民请命,那是为国不惜身。
  如今王琦气势已成,无论如何,袁可立心中明白,若是此去,那必然是没有可能成功的。
  但是若不去呢?
  袁可立回望孝陵——自己毕生所学,不全都付之东流?自己所践行的一切,都将埋没。
  有些事情,虽知必死,但是依旧面对的,才是真正的道!
  “童儿!”袁可立轻呵一声。
  “先生,”书童走出厅堂。
  “收拾行囊。”
  “先生要去哪里?”
  “入京。”
  “可是先生说过,那里和先生所学之道不和,此生去之必死。”
  “虽死犹往,此为吾之道!”
  袁可立言罢,缓缓起身,而后向着孝陵端正跪拜三次。
  “皇明终究是要逝去,天下哪有三百年之王朝?故而吾等前朝遗民,亦该随风而去,徒然活于世间,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学生袁可立,拜别太祖皇帝!”
  晚风中,袁可立的身影那般的落寞,被夕阳拉的越来越长,越来越细。
  最终,隐没在最后一抹夕阳中,消失不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