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黑蚌吐珠

  却说,赵祯得了《角力记》这等传承之物,自然极是高兴自《小畜集》之后,这等引导物再不曾见过
  当然,这也与梁山县扩张后,赵祯不能面面俱到,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交流的少,自然对每个人了解的也就少了
  赵祯对此也不纠结,半日习武,半日或处理县事,或四处巡视,还要打理白石庄园谷底灵田,白日里的时间并不曾白白过去梁山县蒸蒸日上就是明证
  当夜,三人缠绵一处,良久才睡
  翌日,用过早饭,赵祯一行人启程往梁山县而去
  半路碰到了一队庄户,监押着七八辆马车,碰到赵祯,却原来是程婉儿吩咐,将这些布帛、被褥、家具等物送去锦勒帛、绣勒帛二人,并有书信一封
  赵祯见书信不曾封口,打开看了看信中竟与自己想的一样,怕锦勒帛、绣勒帛二人身无余财,将这些作为嫁妆,随迎亲队伍一道去往白石庄园
  路过西溪村,将乌三娘送到医馆,其余人回了白石庄园后散去
  程婉儿已听说赵祯要纳锦勒帛、绣勒帛为妾,昨日就开始让庄丁打扫白石庄园,一年里,娶妻纳妾四五回,赵元礼等人自然对此熟稔,只一日功夫就将白石庄园装扮的喜气洋洋
  赵祯回庄后,先去了程婉儿住处毕竟出去一趟就纳了两房小妾,这事逃不过,总要亲自说一下
  进了屋,赵祯还在踌躇如何开口,程婉儿道:“相公,这纳妾的日子定的怎么这样仓促?”
  赵祯见程婉儿不似生气的模样,说道:“娘子,锦勒帛、绣勒帛二姐妹只想做找个靠山,这才···”
  程婉儿道:“相公,我不是责备相公纳妾,只是日子也太紧张了,二位妹妹也无亲朋在此,嫁妆庄上总要为她二人备下,如此,面上才好看,县里众人也不好轻视二位妹妹今日”
  赵祯听了,道:“娘子心细,她二人见了,定当感动”
  面对大度的程婉儿,赵祯不欲在此事上多言,说道:“我听说南边沼泽里刚挖到一个锅盖般大小的黑蚌?”
  程婉儿道:“正是呢,这般大的蚌,满县人没一個见过,从南边送来的时候,沿途轰动乡里,引的许多人来看正好朱贵好汉让董道长算日子,一问才知是家里要进口,可不就象征着二位妹妹入门,添福纳财吗?”
  赵祯一下懵了,迟疑道:“还有这说法?”
  “我听董道长当日说的:‘有黑蚌,飞翔而来去于五山黄帝、务成子游寒山,得黑蚌在高坐之上,故知验矣’圆光当时也在,也附和,还道:‘《拾遗记》载:昭王时,其国来献王取宝璋水,洗其泥沙而叹曰:“悬日月已来’”
  “我见他两个说的认真,特意翻阅古籍,正如二人所说看书中记载,黑蚌生珠,珠色黑如漆也不知真假这黑蚌放在荷花池边,官人可要去看看这黑蚌?”
  赵祯道:“我听了朱贵说这事,也是吃了一惊”
  说着,二人下山,去谷底莲池去看黑蚌
  世界日志:
  黑蚌(蚌千岁,珠渐轻细)
  种族:蚌
  等级:3阶5级
  属性:力量25,体质33,敏捷3,精神
  技能:孕珠
  这属性也太过偏科了吧,就这精神,不会是个傻子吧赵祯故意大声说道:“这黑蚌如何取珠才好?”
  程婉儿听了道:“相公,这蚌董道长曾言,至少也有千岁了,怕是已生灵智,它又不曾作祟害人,更有纳福之意再者,家中珍珠大把,相公何必要害他性命”
  赵祯道:“采珠人采的珍珠,最大的也只有六分,珍宝都算不上这黑蚌如此大,想必内里珍珠必然不止七八分,刨出来与娘子做个首饰,必然极好不如此,它又不会自己吐出来”
  正说着,这黑蚌不知是聪明还是傻,竟然缓缓打开蚌壳,真的吐出一颗珠子
  消暑招凉珠(二阶,黑蚌生珠,珠色黑如漆,圆径一尺,波澜圆转而流)
  效果一:清凉(怀握此珠,盛暑之月,体自轻凉)
  效果二:致幻,波澜流转,幻术+2
  效果三:配之,富贵+5
  赵祯见了大喜,对于如此大的一个黑蚌,只孕育一颗珠子,自然不信本想再逼迫这黑蚌再吐出几颗珠子,又怕言而无信,让这黑蚌起了疑心,以此说道:“这黑蚌倒是个聪明的,今后就留在这池子里,日常喂些水草、鱼虾之类的养着,今后自然还能孕育珍珠娘子你拨一个庄丁上心照看”说着将手中的【消暑招凉珠】递给程婉儿
  程宛儿接过珠子,应了一声:“这珠子好清凉”
  赵祯道:“也是一件宝物,这等天气放在屋里,最是舒适就放在娘子这里”
  见这黑蚌识趣,赵祯也不再为难与程婉儿挽着手回了住处
  茶还没喝两盏,赵元礼近前来说道:“大官人,赵十七郎求见”
  赵祯一愣,难道是雪里红和七彩锦鸡那里有好消息了,赵祯与程婉儿说了一声,就起身随赵元礼下山去议事厅
  见了礼,不等赵祯问话,赵十七郎就道:“大官人,这些日子我请李吉兄弟帮忙,山中四处寻找猎隼等猛禽,虽然还不曾找到鹰巢,却有了别的收获,山上一处峭壁寻到了不少野鸽,李吉兄弟攀上去,带下了十余只雏鸽这些雏鸽小人有信心驯为信鸽,不知大官人想养在哪里?”
  赵祯听了,不由问道:“为何要问养在那里?”
  赵十七郎道:“大官人,这信鸽送信,全靠其认路,只要不穿越迷雾,沿着官路,上千里路途,这信鸽也能飞回住处所以,这信鸽必然要定下鸽舍饲养地,而后,分送各处,用时,仅需将它放飞便可这种异地至固定地点的鸽信,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做法,两个固定地点之间送信,异地至一定区域送信这两个法子要更慢些通常信鸽驯养,都是第一种不知大官人对此有何想法?”
  赵祯道:“前者我倒是知道,后头两种却不曾见过,尤其是最后这个,有什么讲究吗?十七郎又倾向何种方法?”
  赵十七郎道:“大官人,两个固定鸽舍往返这法子,训练时,喂食在西溪村,但夜里鸽舍不让进,只能到祝家冈长此以往,信鸽可往返于两地送信”
  “至于第三种,又难些,信鸽必要精挑细选方可,此种信鸽,可将鸽舍建在军车之上,可在一定范围内随意移动,异地放飞的信鸽可自行飞回”
  “初始还是从最简单的开始,毕竟雏鸽数目不多待信鸽繁育的多了,再尝试后二者不迟”
  赵祯点头:“你去找县丞萧让,让他在西溪村边缘,择一处地方,修建鸽舍塔楼”
  “再挑些伶俐的小厮,相烦兄弟用心传授,将来放到各处养殖信鸽,看管鸽舍往后信鸽传递消息,比奔马快捷十倍不止这信鸽养成后,今后兄弟的职俸比照庄中初等管事”
  赵十七郎听了喜道:“大官人放心,此事小人自然用心一年功夫,这信鸽必然驯成,到时,养鸽守塔的鸽夫也能独当一面有了这些帮手,后头两种信鸽也能慢慢驯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