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三吏三绝!

  铁木真浑身火焰,妖火焚身,化为焦炭,随风而逝。
  无论过往之人,古圣先贤,还是当世大敌,在杜预诗词才气之下,都俱往矣,随风而逝。
  杜预豪气万丈,沉声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评论历代英雄,浑然一体,气吞山河,震古烁今。
  圣元大陆,山河如此美好,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古圣先贤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扬名立万、肉身成圣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圣人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圣人的相继崛起和衰落。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但!
  杜预横空出世,斩妖除神,这是他的时代,这是他的世界!
  大唐太后激动道:“伴随妖神陨落,杜预,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真正的诗词才气的世界。读书人可以掌控一切、人族可以傲然屹立、睥睨异族的世界。”
  曹操凝望天际叹道:“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之风流人物,当之无愧是杜预。他应运而生,不负历史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古圣先贤、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诗词才能,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但孤,终究老了。”
  “未来,只怕是·····属于杜预的。”
  孙权默然许久,苦笑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孤王平生自负,但听到杜预这诗,才知道什么是人外有
  人,天外有天。这震撼千古的结语,超越历史,改造圣元。”
  众圣、众生、众女,听着杜预的【沁园春。雪】,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被深深震撼、感动。
  文圣文鹰激动道:“视通千年,指点江山,谁主沉浮?雄阔豪放、气势磅礴,堪称先师也。”
  正在借酒浇愁的苏东阳,颓然苦笑:“这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以人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更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如此天才,我如何能比?如何敢比?”
  “这会试,我不去也罢。”
  杜预这首【沁园春雪】诗做完,竟然空中无声无息。
  没有文渊阁的声音,宣布镇国、传天下、留青史。
  杜预抬头一看,嘴角苦笑。
  圣地文渊阁,早已坠地,不复存在。
  没有了这高高在上的圣地,杜预还有些不习惯。
  但世界上,有生就有死,有诞生就有灭亡。
  文渊阁,也不例外。
  列圣,呆头鹅般站在人间,不知所措。
  此战后,蒙元帝国入侵四十万大军,连同主帅铁木真,甚至包括妖神长生天,无一北还。
  极北之地,由于没有长生天、成吉思汗和大萨满的维持,本来刚刚统一的各部,重新陷入混乱与杀伐。
  上
  万妖蛮部族,为了争夺紧缺匮乏的土地和人口,陷入了永无休止的残酷战争中,无暇他顾。
  而很不幸,三海龙王也在围攻鬼谷子中身负重伤,又被妖神覆灭波及,再受重创,南海龙王陨落,在随后的一片混乱中,西海、北海又遭不知名人士卑鄙偷袭而双双陨落。
  四海龙族,群龙无首。
  好在东海龙王强势回归,将四海龙族重归一统。
  只有杜预知道,东海龙王看似还是过去的老龙,实则旧瓶装新酒,早已换了魂魄,乃是他召唤而出的青龙夺舍。
  此战后,龙族、海族、水族也成为了杜预三分自留地,不再进犯人族,反而保护大唐,风调雨顺、连年丰收。
  长安一战,妖神伏诛,蒙元瓦解,大汉、东齐、大宋等国,心悦诚服向大唐称臣,推举大唐为圣元十国霸主。
  大唐重振雄风,恢复大陆霸主,重现太宗时代威风。
  之后大唐恩科会试,在皇帝的坚持下,依旧举办。
  只是考试的举子,比预期中少了许多。
  毕竟,长安一战,杜预名满天下。
  人人都知杜预大名,谁想要与此人同场竞技?
  只要眼不瞎,考官一定会取杜预为会元,谁要是敢不取杜预,会被全天下吐沫星子淹死。
  不能取会元,对很多人而言,索然无味。
  也有大批举子,依旧兴致昂扬而来,要与杜预同场竞技。
  当有人问他们:“明知道考不上会元,为何还要来应试?”
  那些举子
  眉飞色舞道:“能与至圣先师杜预,同科应试,成为同年,岂不美哉?”
  “将来我出去吹牛,回去给老子交代,都有的吹——我之所以考不上会元,因为至圣先师杜预与我同年!”
  “我等寒门学子,都知道杜预这一年,考官不敢舞弊,科场会相对公平。所以考中进士的希望,反而增大了许多。”
  “说来说去,输给杜预,一点不冤,反是荣耀。”
  考试,如期举行。
  皇帝的考题,依旧是《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顾名思义,皇帝的意思就是——来嘛!夸夸我,夸得不好不给过哦!
  杜预拿到考题:“·····”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这道题,早已泄露出去,天下不少豪门士子都早有准备,各种摩拳擦掌,歌功颂德。
  比如有个叫李岑的皇家宗室,摇头晃脑,默写了一篇早已准备好的诗词:“皇纲归有道,帝系祖玄元。
  运表南山祚,神通北极尊。
  大同齐日月,兴废应乾坤。
  圣后趋庭礼,宗臣稽首言。
  千官欣肆觐,万国贺深恩。
  锡宴云天接,飞声雷地喧。
  祥光浮紫阁,喜气绕皇轩。
  未预承天命,空勤望帝门。”
  被爹耳提面命,被迫前来应试的欧阳斌,写下这么一首诗:“圣主今司契,神功格上玄。岂唯求傅野,更有叶钧天。
  审梦西山下,焚香北阙前。道光尊圣日,福应集灵年。
  咫尺真容近,巍峨大象悬。觞从百寮献,形为万方
  传。
  声教唯皇矣,英威固邈然。惭无美周颂,徒上祝尧篇。”
  还有思前想后,依旧前来考试的苏东阳,作诗:“应历生周日,修祠表汉年。复兹秦岭上,更似霍山前。昔赞神功启,今符圣祚延。已题金简字,仍访玉堂仙。睿祖光元始,曾孙体又玄。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北阙心超矣,南山寿固然。无由同拜庆,窃抃贺陶甄。”
  总之,各种歌功颂德、谀词如潮、马屁山响,都在吹捧皇帝,这位明明毫无才气、德行,却运气奇佳、躺赢列国的君王。
  “好,好,甚好!”
  皇帝眉飞色舞,看着各个才子写的御制诗,心花怒放。
  他不禁浮想联翩,自己在史书上将是何等地位?
  “灭妖神、败铁木真,大败蒙元帝国,致其亡国。”
  “平定安史之乱,收复河南河北,收取关山五十州?”
  “恢复霸业,直追太宗,让大唐重新崛起成为大陆第一强国?”
  “朕如此丰功伟绩,评个千古一帝,千古完人之令名,不为过吧?”
  皇帝浮想联翩,美的不要不要的。
  而更让他兴奋的,也送了上来。
  “大唐,滁州,杜预做的御制诗,也呈了上来。”
  “哈哈,杜预作的?”
  皇帝眼睛冒光。
  要说其他人作的马屁诗,他虽然欢喜,但还不放在心上。
  毕竟,这些人寂寂无名,再怎么肉麻吹捧,也不如名满天下的杜预,说自己一个好。
  将来,史书中便会浓墨重彩
  ,记下一笔:“辛丑恩科,杜预作【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歌功颂德。”
  击杀妖神后,杜预至圣先师地位,已然无可撼动,连皇帝都不敢再想杀杜预。
  他只能占杜预的便宜——既然是圣人不能杀,那就让圣人给朕歌功颂德,岂不美哉?
  皇帝迫不及待,打开了杜预的答卷。
  只见答卷上,确实是杜预的笔迹,还写着【奉旨作诗】四个大字。
  皇帝更兴奋,叫来了史官,一指杜预的答卷:“快快,随朕一起看看。这可是杜预给朕写的诗。”
  史官:“······”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
  这不是你出的考题吗?
  这哪里是杜预写诗送给你,歌功颂德?分明是你卑鄙无耻,利用考试机会,揩杜圣人的油啊?
  逼着人家给你写马屁诗。
  史官兴趣寥寥,但迫于皇帝压力,不得不看。
  他只看了一眼,就眼睛一亮,差点笑出猪叫来。
  一旁,武媚娘也凑过来,偷看了一眼。
  武媚娘很笃定,杜预不可能老老实实,按照皇帝意思,给这昏君歌功颂德。
  她只是很好奇杜预能作什么诗,来反击无耻的皇帝。
  只见杜预答卷上,写了一个题目【三吏三绝】。
  武媚娘心中大大的问号:“为何是三吏三绝,难道杜预真的要给皇帝写诗歌颂?跪舔?”
  “这可能吗?”
  “以杜预如今的超然入圣地位,还需要吗?”
  她看了两眼,笑喷了。
  皇帝迫不及待,命令主考
  官林如海大声念诵杜预的文章。
  林如海咳嗽一声:“陛下啊,当真要念?还是陛下自己先睹为快好一点。”
  皇帝却不疑有他,一想到这是杜预杜圣人,专门给自己写的御制诗,就轻飘飘,浑身没有二两重,一叠声道:“念,快念吧。朕让你念你就念。”
  林如海作为主考官,别无他法,只好遵旨。
  “【潼关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乃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他刚刚念完,只听得皇帝气得额头青筋暴起,两眼一翻,一口老血就差点喷出来。
  这是什么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这石壕吏,分明是讽刺我这大唐君王,统治无能,腐朽黑暗,朝廷为平定叛乱,胡乱抓人,横征暴敛啊?
  好个杜预,你···
  林如海还在施施然,继续吟诵下一首。
  “【新婚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