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老夫,有罪

  易地而处,张昭捂心自问绝无李基这般的胸襟气度,愿意立誓而取信已沦为鱼肉的政敌。
  ‘老夫逊于国士侯之处,又岂止能力?’
  张昭退后了两步,心悦诚服地朝着李基躬身而拜,道。“愿以微薄之力相助国士侯,共扶主公成就伟业。”
  李基见状,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抹笑容,在将张昭搀扶了起来后,手掌朝着许褚一伸。
  许褚眨了眨眼,一时却是没能反应过来,问道。
  “侯爷,这是……”
  还面对着张昭的李基一时不禁有些尴尬,轻咳了一声提醒道。“临行前交给你携带的布帛。”
  “哦哦,在的,没丢,侯爷尽管放心。”
  许褚瓮声瓮气地说着,且伸手往着胸膛如同擂鼓一样拍了拍发出着沉闷的声音。
  许褚,显然还不是很适应他的身份!
  这让李基有种忽然在张昭面前,颜面尽失的感觉。
  并不知晓许褚身份的张昭,这一刻为了顾忌李基的颜面,刚刚抬起来的腰很识趣地再度低了下去,佯做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这让李基恨不得跳起来用折扇狠狠地敲一下许褚的憨痴脑袋,帮他开一开窍。
  “我的意思是将那份布帛交给我。”李基无奈地将自己的意思描述得更准确一点。
  “是。”
  后知后觉的许褚再度伸手往着怀里掏去,将贴身保管了起来的布帛拿了出来交给李基。
  而李基接了过来,不忘确认无误后,这才递给张昭。
  张昭在接了过来后,第一反应就是异常的眼熟,然后宛如一道闪电般掠过,顿时反应了过来这是什么东西。
  张昭的双手有些颤颤巍巍地打开布帛,其上赫然正是与阳羡相关的布防图,这也正是此前张昭暗中派出送出去的阳羡布防图。
  不等张昭开口,李基便是不急不缓地摊开折扇,道。
  “幸好子布倒也不至于鬼迷心窍到底,所送出的阳羡布防图乃是半真半假,倒也算不上是背主资敌,否则子布恐怕已经身首异处了,便是主公想要保你,也难堵悠悠众口。”
  张昭惭愧不已地开口说着。“老夫,有罪。”
  张昭想要让刘备回军是真,想要打击北人的威信是真,想要争夺李基手中的权力也是真,但却并非是真的想要背主投降。
  张昭之所以会如此做,除了一己私欲外,更是觉得刘备耗费钱粮无数千里远征乃是愚蠢之举。
  一旦刘备所带的精兵尽数折损在外,那对于吴郡而言便是致命打击。
  “子布确实是胡涂了。”
  李基同样也是不加掩饰地评价着,让张昭的老脸一红。
  张昭的举动,在李基看来不算背主,但却是一种彻头彻尾不顾大局的内斗。
  杀之,也无不可,但也多少有些浪费了。
  张昭若是能够摆脱狭隘的眼界,不再将精力放在争权的内斗上,未必不能算是一位治世贤才。
  当然,更重要的是李基从来不将张昭视若威胁,也清楚随着刘备的地盘越来越多,各种因素影响下迟早也会形成各种派系,这是客观上不可能消除的事实。
  张昭算什么?
  若是小小的一个张昭,李基都要视之如肉中刺,又如何能辅助刘备治理天下?
  任人唯贤,物尽其用。
  这便是李基如今的理念。
  旋即,李基接着开口道。
  “不过子布倒也无须觉得今后再难在主公麾下立足,亦无有面目再见同僚,你这一份想要送出去的布防图在中途就被拦截了下来进行调包。”
  “什么?”
  张昭的反应可谓是震惊且诧异,然后很快就平静了下去,露出了一抹苦笑。
  张昭本就猜到了几分自己以及扬州世家的小动作,尽数在李基的眼皮底下,如今仅仅是进一步地彻底证实了罢了。
  “谢国士侯为我保存了些许名声。”张昭感激地开口道。
  “无妨。”
  李基摆了摆手,然后开口道。“子纲的性子更火爆些,吾就不前去拜访了,子布这两日自行找时间去与子纲聊一聊。”
  “若是子纲亦有意前往交州,那么有子布、子纲同心协力,交州必能早日王化。”
  “当然,子纲倘若已无心政务,那么吾也能担保他可以留在吴郡一直当个富家翁,安享晚年。”
  张昭拱手道。“我代子纲在此先行拜谢国士侯。”
  李基手中的折扇拍了拍手掌,说道。
  “小事矣。不过接下来的时日,子布暂且倒不急着前往州牧府继续当值,我会让人给子布送些交州近些年的田亩户籍文书过来,子布先好好地看一看。”
  “且扬州世家之事,或许也还需子布协力一番。”
  张昭略微犹豫了一下,便是一一答应了下来,这也代表着张昭这一次选择与扬州世家进行切割,站在刘备这一边协助打压扬州世家。
  这让李基对张昭的反应,还是颇为满意的。
  随着李基离开了张昭的府邸后,原本围住了张昭府邸的士卒也是随之被全部调走。
  而张昭在定了定心神,重新梳理了一遍与李基的交谈后,也是即刻就前往拜访相距不远的张纮。
  张昭的出现,令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的张纮诧异不已,甚至还以为这是李基准备同时送他们二人一并上路了。
  直到张昭缓缓地道明来意后,张纮依然久久没有开口。
  好半晌过后,张纮才悠悠地感慨开口道。
  “指长江而立誓取信于兄,其胸襟又何尝不是比拟那滚滚长江?你我兄弟二人差之远矣。若是国士侯当真是想要借我们二人之力治理交州,我又岂有拒绝之理?”
  张昭也是随之叹息了一声,脑海里浮现着李基立誓之时的坦然英姿,不禁为之心折,道。
  “然也。主公若能与国士侯同心同德二十年,天下必为主公所得。”
  张纮微微思索了一下,自嘲道。
  “国士侯一心为公,心胸开阔;主公亦是仁德之君,视国士侯如手足,莫说是二十年,如此主臣纵是同心同德百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唉……”
  张昭听罢,忍不住发出着一声悠悠的叹息。
  刘备的仁德魅力,自是让张昭为之心折,否则张昭也不会拜刘备为主。
  只是张昭的半生所探究的便是“制衡之道”,认为万事万物皆需以制衡,方能实现长治久安。
  也正是因此,张昭一直将自己视作是在刘备麾下制衡李基之人,认为制衡李基对于维持刘备麾下文臣之间的稳定有着莫大的好处。
  然而,张昭这一刻才是幡然醒悟。
  不是自己的“制衡之道”有问题,而是刘备与李基这一对主臣不太对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