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治病

  第152章 治病
  见广莱莱跟狗脸一样,李红兵不以为然的笑笑,翻开医案认真看起来。
  一目十行,迅速了解病人情况。
  合上医案,组织好语言,以免过渡刺激到老广头。
  “治疗思路没有错,用针刺疏风散寒,行气活血,艾灸温补调和脾胃,祛除患者体内寒湿,再以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湿行水治其湿寒,木防己汤,温清补利,郁结化热、兼有阳气虚弱。”
  “不过.”
  “不过什么?”难得能碰到同道之友,李红兵说到一半就卡住,让老广头浑身难受。
  广莱莱暗暗摇头,爷爷这么着急,百分百又被拿捏了。
  “不过千金派擅以大病慢调,多用轻清之药,我觉的再多一味二妙散效果会更好,可根据效果加减薏苡仁、牛木瓜、槟榔,渗湿降浊,其为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三妙牛膝添,再加苡仁名四妙,可湿热下注痿痹痊。”
  啪!
  老广头一拍手掌,眉飞色舞,“好一个二妙散,果然妙啊!”
  广莱莱看着自家爷爷,问道,“爷,二妙散是什么方剂?”
  不等老广头为孙女解释,李红兵接过话头,侃侃道来。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本方出自滋阴派大医朱丹溪先生的《丹溪心法》卷四,又名苍术散,由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组成。
  “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
  “用法作丸、散剂,每服6~9克,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亦作汤剂,水煎服,或不加姜汁,或不加酒,用量酌定,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所致之筋骨疼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下部湿疮,以及湿热带下、淋浊等症。”
  广莱莱扭头看向爷爷,老广头尴尬的点点头。
  自己千金派传承人,总不能明夸人家滋阴派的方子比自己的好,那不是现场啪啪打脸。
  站在一旁的安娜,看着爸爸那温文儒雅模样,清澈眼睛里写满了崇拜。
  李红兵懒得管老广头心思。
  从对襟褂里掏出针匣。
  “汤药治标不治本,大妹子,要是信我,我就给你扎一针。”
  女人对自己的病早已没指望了,大大小小医院跑了几十家,西医,中医,偏方都用过,病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最后找到广明医馆,也只能维持现在的状态。
  家里也因为给自己治病变的一贫如洗,连年迈公公、婆婆都上山砍柴补贴家用,一双儿女本该上学的年纪,现在每天帮人放羊,再这么拖下去,一个家就全毁了。
  “大兄弟,我信你。”
  “好。”李红兵点点头,把针匣递给广莱莱,“拿去消毒。”
  哦!
  茫然接过针匣,广莱莱转身走向消毒柜,走出几步愕然反应过来。
  自己为什么要听的他话!
  哼!
  广莱莱皱起鼻子,偷偷回头看着正在给秀花嫂检查身体的李红兵。
  长的也不怎么样嘛!
  还没有梦中情人吴凡两分帅。
  不过中年大叔还是挺有味道的。
  广莱莱拿着消毒好的针匣回到病床边。
  接过针匣,李红兵示意老广头用活动屏风把病床隔出一个封闭环境,无关人等全都出去。
  老广头没出去,广莱莱没出去,安娜更不会出去。
  老小子想偷师,今天算是便宜你了,能学到几分就看伱的悟性。
  李红兵笑眯眯的让广莱莱帮助女人脱掉身上厚厚的棉袄,只留一件贴身单衣。
  失去衣服保护的女人,身体开始不自然的打摆子。
  李红兵忽然莫名其妙的吟唱。
  “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阴宜常损,阳宜常益,顺阳者生,顺阴者死。”
  这是?
  广明老头皱起眉毛,似乎对这针诀有些熟悉,却又忘记在哪听过。
  李红兵开始对女人施绝传针刺术回阳九针。
  回阳九针上次为徐大郎用过一回,它不仅仅可以用于阳虚欲脱,还能用于治疗晕厥、肢冷脉伏,最为神秘的功效是有回阳救逆之功。
  九针分别为对应穴位为,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环跳、足三里、合谷。
  此九穴是针感很强的穴位,对某些急症能起达到见效迅速,既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应用,主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解适当取之。
  而眼前躺在病床上打摆子的女人就需要回阳救逆之功。
  捏起一根银针,李明兵又故意唱起针诀。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回阳九针。
  抚着胡须的老广头再听针诀,顿时眼睛一亮,手一抖,拔下一撮胡须,顾不得心疼胡子,凑到病床前,睁大眼睛死死盯着李红兵即将入针的穴位。
  只见李红兵捏住针柄,手掌一抖,借本源之力拟气运针。
  第一针,任脉之中脘。
  中脘主胃之募穴,八会穴之一的腑会,故中脘能益气补虚,用于补阴血之亡脱。
  银针刺入在孔穴中,李红兵的手指捏着针柄作上下提插,如雀啄食之状,得气动面伸之。
  本源之力化作针气,在穴位流转,冲击阻滞的经络。
  这是?
  雀啄术?
  老广头眼珠子都快崩出眼眶。
  想不到今日能见到失传已久的雀啄针刺术。
  接下来一幕,惊喜变为迷茫。
  李红兵指尖银针,刺入三分之一时,行雀啄术,再进三分之一时,仍行雀啄术,更将所余三分之一进之,仍行雀啄术。
  为何要分三次刺入穴位。
  老广头一头雾水。
  第二针,督脉之哑门。
  哑门为督脉穴,有回阳救逆阳之功,散寒去湿之效。
  同样,李红兵指尖银针做鸟啄状,分为三次刺入穴位。
  回阳九针,不需循规蹈矩刺针,可单用,也可配合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灵活使用。
  女人得的是痹症,寒湿内蕴,闭阻经络,气滞血,属阴大于阳,阴压住阳。
  李红兵先取任之中脘,督之哑门二穴,
  是因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取其两穴,可协调一身之阴阳,以防离决。
  再加以本源之力辅助,迅速打通闭阻经络,经络一通,阴阳流转。
  “感觉怎么样?”李红兵向女人问道。
  女人犹豫片刻,表情似茫然又似惊讶。
  “肚子和后脖颈好像有点热。”
  嗯!
  李红兵又拿起银针。
  分别刺入脚底涌泉,掌心劳宫。
  同样以鸟啄术分三次刺入。
  涌泉为肾经之井穴,劳宫为心包之荥穴,一位于足心,一位于手心,二者均为针感强烈的穴位,可起泄热启闭,调节阴阳之功。
  “感觉怎么样?”李红兵再次问道。
  女人脸上浮现惊喜神色,“脚和手都开始发热了。”
  李红兵点点头,回阳救逆已经开始起效。
  继续拿起银针刺入,太溪,三阴交,环跳,三个穴位。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原穴。
  肾主一身之水,针刺太溪可补阴液,肾阳为一身之阳,因此太溪穴可补阴回阳。
  三阴交穴为妇科常用穴,对妇科崩漏、产后血虚等急症有摄血保阴之功。
  环跳是足少阳胆经穴,针刺环跳穴可疏通经脉,振奋阳气。对治疗元阳亏损,不能温煦经络所致的下肢厥逆,有独特功效。
  “感觉如何?”李红兵第三次询问。
  此时女人激动的无以言表,身体摆子也不打了,语无伦次的说道,“热,好多热气,到处跑。”
  很好。
  回阳复苏之气已经打通被寒湿阻滞的经络。
  李红兵乘胜追击,刺入最后两针。
  足三里,合谷。
  前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之功。
  后者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疏风止痛,通络开窍之功。
  九针刺入,回阳复苏,阳气在本源之力的挟持下在经络中横冲直撞,所到之处寒湿纷纷溶解。
  女人原本惨白的脸庞渐渐浮出一丝血色,伴随三年之久的肿痛感明显感觉到正在退散,久违的热气在体内流转。
  眼泪,控制不住的从眼眶喷涌而出。
  这时。
  屏风外响起一个男人焦急的呼喊。
  “秀花,秀花,你在哪?”
  李红兵看着陷入呆滞中的爷孙俩,抱起安娜,“半个小时后叫我起针。”
  说完走出屏风。
  见到李红兵,男人两三步走上前,神色慌张问道,“大哥,我婆娘在哪?”
  李红兵做了个小声点的动作,然后指了指身后的屏风。
  “大妹子刚扎完针,现在需要安静,别影响治疗效果。我们到那边坐会,等半个小时就可以见她了。”
  ………
  屏风里。
  回过神的广家爷孙俩,你望我,我望你。
  女人的话他们全听到了。
  寒湿凝滞之症,治疗上需要以愚公开山之心,一点一点化寒祛湿方可治愈。
  可就扎了九针,患者竟然能感觉到热。
  这简直…
  简直堪称奇迹。
  “莱莱,你看懂了吗?”老广头咽了口吐沫。
  广莱莱摇头无语。
  你个老中医都没看懂,我这只小麻虾就更不行了。
  不过。
  广莱莱鸡贼的举起手机,心虚的朝屏风看了一偷笑,低声道。
  “爷爷,刚红兵叔扎针的过程我用手机拍下来了。”
  老广头眉毛一扬,故作生气,“我广家书香门第,怎么做出龌龊之事,等会视频传我一份。”
  广莱莱偷笑,做出一个ok手势。
  医馆茶室。
  李红兵自来熟的翻出老广头珍藏茶叶,又翻出茶具烧水冲茶。
  冲好茶叶,公道杯倒进品茗杯,放到时不时望向屏风的男人面前。
  “别着急,大妹子等会就出来,喝茶。”
  男人心神不定的望着面前的茶杯。
  这么小的杯子怎么喝。
  半口就没了。
  拉不下脸,只好拿起茶杯一饮而尽。
  李红兵又端起公道杯把男人的空杯倒满,自己端起茶杯放在鼻尖闻了一下,然后慢慢品。
  一旁安娜学着爸爸的样子,端起茶杯闻了下,慢慢品,跟小大人一样,可苦涩茶水入口,胖嘟嘟的小脸马上皱到一起。
  三口喝完茶水的李红兵放下杯子,想起什么问道。
  “大兄弟,你家马鞍是在哪买的,我也打算买一副。”
  马鞍?
  男人苦笑,“大哥叫我大友就行,不怕你笑话,那马鞍是我爹做的,我祖上是皮匠,到我这一代就不行了,只能砍柴赚点辛苦钱。”
  李红兵楞了下,打量眼前这位才30岁白发的沧桑男人。
  没想到他还是个手艺人。
  早些年间,农村有八大匠,分别是金、银、铜、铁、木、瓦、锡、皮。
  那时候在农村,八大匠很有一定地位,如果谁家请来一个手艺人。
  这么说吧。
  肯定会把家里好吃好喝的全都奉上,小烧酒热好,干完活不但要给工钱,还得喝两盅。
  所以作为匠人家庭一般来讲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按现在话说至少应是一个小康水平。
  可随着时代进步,传统匠人在机器冲击下,渐渐没落,有的甚至已经完全消失。
  就像老根是木匠,水生是木匠,铁柱是石匠,没人找他们做活,只能靠种地维持生计,眼前大友,同样如此,沦落到卖柴火为生。
  像他们这种传统老匠人,在农村比比皆是,曾经受人尊敬的手艺人,现在也只剩下一双手。
  “做一副全套牛皮的马鞍多少钱?”
  马鞍。
  大友回想起李红兵那匹黑马的破烂木鞍,嘴角咧了下。
  “要是全牛皮,一副马鞍至少要1000块,现在牛皮不好买,都被制皮厂收走了。”
  1000块就能买到一副全牛皮的马鞍,这价格放在城里,连个名牌包都买不到。
  实在太便宜了。
  李红兵马上说道。
  “这样,你给我做两副牛皮马鞍,我就按1500一副买,怎么样?”
  啊!
  大友望着李红兵,心里泛起嘀咕。
  怎么陪婆娘看病,还看出一单生意出来。
  “要不了,1000就够了。”
  “多出来的钱是买你的手艺。”
  “这不合规矩。”
  就在两人我给你推中,广莱莱走出屏风。
  “红兵叔,拔针时间到了。”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