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蜂窝

  第156章 蜂窝
  李红兵看病速度很快。
  基本面诊加切脉,就能知道病症一二。
  很多患者的病其实都不是什么大病,去医院很简单就能治好,但就是舍不得花钱,拖,扛,硬生生把小病熬成大病。
  一个上午时间。
  针灸五次,推拿三次,药方开出去二十份。
  可把李红兵累的够呛,不过看到患者真诚的感谢笑容,心里却格外舒畅。
  二十多位病人,一分钱都没收,反而因为有几个病人确实困难,药方里的几种药材不是林区出产,价格也比较昂贵,李红兵还倒贴不少。
  送走最后一位病人。
  锁好医务室门,骑上黑风一路杀到崔姐租的房子。
  进院子就看到安娜可怜巴巴的坐在桌前,桌子上摆着一盘看不出本来面目,黑乎乎的菜。
  李红兵心里咯噔一下。
  千算万算,怎么忘记崔姐是黑暗料理界的王者。
  要不去大奎家混一顿。
  至于女儿,先保命要紧。
  安娜听到动静,马上回头,见到李红兵跟见到救星一样,迈着小短腿扑了过去。
  “趴趴,人家不饿,我们出去玩吧!”
  好闺女。
  没白心疼。
  走!
  李红兵暗暗感动,抱起女儿正要跨过门槛。
  “你们去哪?回来吃饭。”
  崔姐端着一筐白面馒头站在屋檐下,妩媚的脸上还沾着面粉。
  父女俩四目相对,看到彼此眼中的惊恐。
  “崔姐,我不太饿,刚看病的时候,有个病人送了几个红薯,吃的现在还涨肚子,要不让安娜先吃。”
  安娜听到爸爸的话,眼神里全是愕然,小手紧紧抓着李红兵的衣服。
  似乎在说,
  要吃一起吃,谁都别想跑。
  “都滚过来,我做饭就那么难吃,今天必须吃,不吃谁都别想走。”崔姐峨眉倒竖起,手里竹筐砰的一下放在桌上。
  李红兵扭捏的抱着女儿回到桌前,望着那盘似乎是炒糊的菜,咽了咽口水。
  而崔姐也发现李红兵目光不对劲,连忙羞愧的拿起盘子,“刚炒土豆片忘记看火了,今儿中午吃点馒头,咸菜对付一下。”
  李红兵和安娜脑袋点的跟小鸡啄米一样。
  馒头好,馒头健康。
  安娜生怕崔姐反悔,抓起一个馒头用力咬下去。
  咔嚓!
  安娜茫然的看着手里完好无损的馒头,嘴巴一张,吐出两颗带血牙齿。
  哇!
  顿时大哭起来。
  吓得李红兵和崔姐连忙查看,还好是两颗要换牙已经松动的门牙,咬到馒头给崩掉了。
  不过这引起李红兵的好奇,究竟什么样的馒头能崩掉牙。
  从竹筐里拿起一个馒头,手感明显跟其他馒头不一样,沉甸甸的很有分量。
  往桌子上连砸几下。
  当当当!
  声音清脆而响亮。
  这是馒头???
  李红兵不信邪,眼睛四处乱瞄,忽然发现堂屋门旁放着一袋山核桃,抓了一把放到桌上,一字排开。
  手握馒头哐哐哐砸下去。
  无一例外,山核桃露出美味的果肉,而手里的馒头只掉了点皮。
  这特么还是馒头???
  李红兵举起馒头,一脸茫然。
  “姐,你不会是在窑厂砖窑烤的馒头吧!”
  崔姐脸蹭的一下通红,也从竹筐里拿出一个馒头,用力掰怎么也掰不开。
  “不对啊,起锅时候还是软的,怎么会这样?”
  “你什么时候发的面?”李红兵好奇问道。
  “昨天晚上和的面,和好面我还抓了一把干面粉,然后就开始发面了,今儿中午蒸的时候我还专门等水烧开,拿出来的。”
  难怪了。
  李红兵叹口气,总算知道原因了。
  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我的姐姐唉,和完面不要加面粉,而且发面时间不能太长,最后蒸馒头不能让水开锅,馒头蒸熟不能急着拿出来,要用罩笼闷一会,才能吃。”
  “啊!桂枝嫂子怎么没跟我说。”崔姐一脸诧异,看着堆满竹筐的砖…馒头,“算了,还是吃饺子吧,今儿早上桂枝嫂子包的韭菜鸡蛋馅饺子,给我送了一些。”
  饺子好。
  就吃饺子。
  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好玩……呸呸呸。
  李红兵举双手赞成吃饺子的提议。
  等到崔姐端着一个大汤盆放到方桌上,表情异常冷静,“今儿中午吃韭菜鸡蛋面片汤。”
  韭菜鸡蛋面片汤?
  伱别骗我读书少。
  这特么明明是把饺子煮烂了。
  李红兵无语。
  在崔姐手中铁勺关怀下,高高兴兴的连吃三大碗面片汤。
  吃的好饱。
  打个嗝,嘴巴里都能飞出韭菜叶。
  至于安娜,这个小叛徒在煮饺子的时候就抛弃了爹,自个跑到铁蛋家。
  活该崩掉两颗门牙。
  当叛徒没有好下场。
  ………
  到了下午上学时间。
  李红兵拿起馒头,用力敲击挂在门口的铁板。
  铛铛铛!
  随着声音响起,草沟村上空再次响起吵骂声,呵斥声,哭嚷声,声声悦耳。
  陆陆续续村民押着孩子们出现,时不时还要来上一脚,抽一巴掌,表达对孩子深深的关怀和爱。
  安娜紧紧抿着嘴巴,跟铁蛋走进堂屋。
  什么叫笑不露齿,安娜现在就是,门牙都崩掉了,怎么笑也不会露齿了。
  等到所有孩子全到场,左右看不到崔老师。
  李红兵清了清喉咙,背着手。
  “今天下午上体育课,我就是你们的体育老师。”
  哗!
  终于不用学习了,孩子们顿时一片欢呼。
  “别吵,开始上课了。”李红兵摆出老师的架势。
  “太爷,体育课上啥?”铁蛋一脸兴奋。
  “跳皮筋怎么样?”
  李红兵拿着一副皮筋,这还是昨天晚上,把运动裤拆了,才做了一副出来。
  嘘!
  孩子们一阵发出鄙视声音。
  “太爷,跳皮筋是女孩玩的,我们才不玩。”铁蛋为首的男孩们强烈反对。
  “那踢毽子。”李红兵又从兜里掏出几个鸡毛毽子,
  在此要向家里的麻黄鸡无私支持教育事业,表示感谢。
  麻黄鸡:我谢你大爷,谢你全家!
  嘘!
  铁蛋为首的男孩们再次表示不满。
  “太爷,现在谁还踢毽子,狗都不玩。”
  这不玩,那不玩。
  现在小孩真特么难带。
  李红兵上头了,脱口而出,“要不去就捅马蜂窝。”
  这个提议,瞬间得到所有孩子的同意,甚至以安娜为首的几个女孩也举手赞成。
  农村孩子,没捅过马蜂窝的只有少数女孩子,而捅马蜂窝就像非洲部落的成人礼,只有通过马蜂窝才算一个男子汉。
  当然也有运气不好的倒霉蛋,背马蜂扎的眼皮肿成猫耳朵,脸蛋肿成腊肠,胳膊肿成大萝卜。
  可眼前有十五,六个孩子,有点危险,万一被蛰了,人家大人不找事才怪。
  李红兵有些暗暗后悔。
  没事提什么捅马蜂窝。
  现在好了吧!
  “太爷,太爷。”铁蛋凑到身旁。
  李红兵没好气回道,“有啥事,说。”
  “北边山坡老槐树有个葫芦包,有这么大。”铁蛋边说边比划,手臂张开。
  这么大?
  看铁蛋比划的样子,那个马蜂窝快有一米多了。
  李红兵被勾起兴趣,“真有这么大,别骗我。”
  “不骗你,前两天我去北坡玩看到的,不行你问小不点。”
  见太爷不相信自己,铁蛋一把扯过一个身材矮小,鼻子挂着两条鼻涕的孩子。
  呲溜!
  小不点先是鼻子一吸,把鼻涕吸回鼻腔,然后说道,“太爷,真有个好大的葫芦包。”
  葫芦包,叫胡峰、黄蜂,因为建造的巢穴外形像大肚葫芦,也被称为葫芦包蜂。
  这种蜂子以采取树脂、昆虫、山花为生,一般在春天筑巢,夏天产卵,冬季休眠。
  尤其以夏天最为凶猛,带有主动攻击性,人或牲畜如不小心触动它的窝巢,它们将立刻出动,对人畜进行疯狂攻击。
  如果被葫芦包蜂蜇三口以上,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必须紧急送往医院处置。
  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太爷,干不干。”铁蛋跃跃欲试。
  好久没捅过蜂窝了。
  也好久没吃蜂仁了。
  记得小时候,捅完马蜂窝后把蜂仁掏出来,用猪油炒,加点红辣椒。
  那滋味,真香。
  李红兵被生活压抑已久的童心冒了出来。
  看到孩子们一双双兴期盼目光。
  干了。
  “走。”
  喔!
  院子里一片欢呼。
  李红兵连忙心虚的压压手,“小声点,别让崔老师听到了。”
  孩子们赶紧捂住嘴巴,李红兵冲着堂屋里喊道,“崔姐,我带学生去草甸观察大自然。”
  “别去危险的地方。”堂屋里悠悠飘出一句话。
  “知道了。”
  李红兵敷衍的回应,对着学生们说道,“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成一队。”
  哗啦啦!
  十几个孩子从矮到高排成一排,没想到安娜成了排头兵。
  “算了,铁蛋你到前面带队,癞头你负责后面压阵。”
  癞头是村里另外一个孩子王,因为小时候脑袋长癞藓,导致头皮上留下东一块西一块的藓疤。
  捅…不对…观察小队正式出发。
  李红兵大手一挥,学生们迈着整齐步伐走出学堂,或许是第一次参加集体活动,一张张小脸挂着兴奋表情。
  走开路上,碰到村民也都昂首挺胸,听到父母,爷爷奶奶打招呼,也都装作没有听到。
  “红兵叔,你们这是去哪?”
  “去观察大自然。”
  “观察啥?大自然是那个?我也去瞅两眼。”
  路上碰到村民的询问,几乎都是询问大自然是谁?
  男的女的?
  公的母的?
  对此李红兵只能摇头苦笑。
  不过也可以理解,村民一天到晚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转,哪有空跟城里一样,挤出有限时间走进大自然,更何况何况村民出门就是山,抬腿就是田,下河就是水,看都看烦了。
  队伍走出村庄,来到北坡树林。
  北坡生长的说树木多以杂木树为主,多数是松树,夹杂一些桑树,槐树,葫芦刺,山核桃树,花柳树等等。
  平时村里人北坡来的少,地上落下厚厚一层枯叶,一脚下去能没过小腿。
  “都小心点,跟着前面人的脚印走。”
  李红兵忽然觉得捅马蜂窝不是个好主意,孩子太多,根本照顾不过来。
  打开感知,紧紧盯着队伍周围动静。
  人出现的多,动物就出现的少,反之人出现的少,动物就出现的多。
  现在5月底,野生动物到了活跃期,尤其是蛇类,越是偏僻的地方,却容易出现。
  早知道应该把大花带上。
  刚把一个摔倒孩子枯树叶里拽出来,心里憔悴的李红兵暗暗后悔。
  “太爷,到了。”铁蛋夹着嗓子喊道。
  “我早看到了。”
  李红兵没好气的挥挥手,感知里就已经发现一个老槐树的枝头垂着一个葫芦包。
  确实挺大的。
  快赶上水缸那么大了。
  乌压压的马蜂从蜂巢里进进出出。
  一般人看到寒毛直竖起。
  这不行。
  太危险了。
  李红兵确定先把孩子们带出来,等会自己单独过来捅。
  “走,先出林子。”
  “太爷,上啊,咋不捅了。”铁蛋不解询问。
  捅个屁。
  这么大的葫芦包,万一把马蜂热急眼,自己能跑掉,孩子们怎么办。
  马蜂可不比其它蜂子,蛰上两三口,搞不好能蛰死人。
  没好气的拍了铁蛋脑瓜子一下。
  前队变后队,小心翼翼的走出北坡树林。
  等来到回到安全地方。
  铁蛋还在为没捅成葫芦包耿耿于怀。
  李红兵把铁蛋和癞头叫到前面,“那个葫芦包太大,我们人太多,我一个人去捅,你俩就带着同学在这里等我回来,等会出蜂仁多给你俩一把。”
  铁蛋眼睛一亮,“太爷,我跟你去呗,我跑的可快了。”
  癞头看着两手空空的李红兵,“太爷,你没带竹竿,也没弹弓,杂捅?”
  家伙事早就准备好了。
  李红兵从兜里掏出几个馒头,不等说话,铁蛋小黑手抓起一个,“太爷,你咋知道我饿了。”
  说完不等李红兵阻止,张嘴用力咬下去。
  咔嚓!
  铁蛋只觉得牙梆子一阵疼痛。
  低头往手里吐出一颗门牙,门牙上还挂着一片馒头皮。
  “太爷,这馒头谁蒸的,是砖窑里烧出来的吧!”
  噗嗤!
  安娜终于露嘴笑了,豁牙子找到伴了。
  “该你嘴欠,学谁不好,学你红旗叔,我让你吃了吗?”
  李红兵没好气拿出纸丢给铁蛋,从地上捡起那个掉皮馒头,掂了掂试试手感。
  “都在这等着,别乱跑。”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