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电影节红人

  第233章 电影节红人
  “江流,你是我fans!”
  “我是你fans?”
  银川国际酒店门口,江流愣了一秒,而后点头道:“好好,我是你fans。”
  fans这个词是今年刚从北美流行至华夏,起初是超级女声的粉丝在用,几个月过去,已被全国粉丝欣然接纳。
  “我说错了,我是伱fans。”被挤的就差变形的小女孩激动的额头布满了汗渍。
  “都一样,都一样。”
  江流接连喊了两声,赶在又一波人浪袭来前,迅速在相片上签了名,可当他再抬头找人,方才的小女孩已然不知所踪。
  他垫脚找了找,到处是激动兴奋的脸庞,完全无迹可寻。
  负责安保工作的保安队长见状,冲江流耳畔大叫道:“江导,没法签名合影了,我们护着你进酒店,否则容易出踩踏事故。”
  “好,一起往前顶。”
  围着他们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江流超一米八的个头够高了,跳起来都见不到边界,哪能轻易冲出去。
  十月天里,他和保安队拼命往前才挪了几步,所有人脸上的汗水瀑布似的往下落。
  众人满腹焦虑,一筹莫展之际,有警铃声忽隐忽现的钻进江流的耳朵里。
  在当地民警同志的帮助下,众人又折腾了有小十几分钟,终于汗流浃背的冲进了酒店。
  组委会主席吴贻弓。
  评委会主席仲呈祥。
  银川当地主办方人员。
  以及事先达到酒店,分布在酒店各楼层之间的业内人士王忠军、于东等人,葛忧、冯大炮、范彬彬、蒋琴琴等明星,媒体见到狼狈不堪的江流,脸上的表情异常精彩。
  吴贻弓、仲呈祥、主办方人员是一脸后怕的同时,又抑制不住的嘴角上扬。
  王忠军、于东等人或脸色阴沉,或表情平静的离开窗前。
  至于明星,想来见到此幕后多少有些嫉妒。
  大堂里的媒体满目讶异的同时,兴奋的差点用闪光灯闪瞎江流的双眼。
  “哎呀,小江,辛苦了辛苦了,实在辛苦了,银川当地主办方没料到你这么受欢迎。”
  江流点点头,长出了口气:“吴老,我好歹践行承诺了。”
  “没话说没话说,我先给你介绍一下1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承办方的领导们。”
  相继与主办方、当地官方人员握手寒暄了十来分钟,江流借口回房间洗漱告别众人。
  回到房间,他匆匆洗完澡换了衣服,敲门声便络绎不绝的响了起来。
  “山城商报、南方都市报、扬子晚报、兰州晨报、青年时报、蓉城日报、南京晨报、人民网、新浪娱乐,搜狐娱乐”
  纪楠介绍完将房间挤得满满当当的十多位媒体记者,套着白色衬衫的江流调侃道:
  “你们商量好的是吧,我今天是不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有记者打趣道:“江导,我们也没辙啊,你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好不容易现身金鸡百花电影节,我们这帮小记者只能一拥而上了。”
  “成吧,有啥问题随便问,但你们写稿的时候记得手下留情,我们去套间里的会议室。”
  走进会议室,有记者不等十多家媒体全部架好设备,便争先恐后的开问:
  “江导,刚刚有被自己众多的fans震惊到?”
  “有一点,是不是粉丝不清楚,但一定不全是影迷。”
  “我的影迷年龄或许要大上一些,有一定阅历,毕竟《怪物》的内核暗含政治隐喻,想真正看懂并且发自内心的喜欢需要一定门槛。”
  “江导,2003年至今,全国生产了320部影片,只有100多部进行了规模放映,其余200多部影片悄然失踪,浪费表演不算,数亿元的投资亏损更是揪心之痛。”
  “面对华夏电影市场呈现出的‘导演怨档期,院线怨观众,观众抱怨电影质量次票价高’的怪象,你觉得行业内要做哪些改变?”
  “我记得《海盗》国内大卖之后,有制片人攥着大把钞票找导演要拍一部《海盗王子》,导演接下了活,拍了一半要求追加投资,他说:“这不过分,全国有六成影片预算超支。”
  制片人边填支票边唠叨:“电影怎么闹腾得像足球似的,只见片酬疯涨,不见票房提高。”
  江流笑了笑,组织好语言,道:“暂时还是先提振行业士气,促进国产电影繁荣吧。”
  “这会说整顿行业乱象有点为时过早,一年总票房才几个亿,去年贺岁档更是不堪,一部贺岁电影没有,你说还整顿个啥。”
  “1998年,全国有1万多家放映单位,2001年只剩下3000多家,现在全国35家院线,只有900家影院、2000张银幕。”
  “华夏年均每人至少5年才进一次电影院啊,鹰酱年人均观影次数已达到5.7次,韩国也达到了2.27次,差距太大了,我们电影人也好,你们媒体也罢,如果真为国产电影,华夏电影市场担心,还是得先引导观众走入电影院。”
  “当然了,电影质量、题材也要有所提高、改变。”
  见江流停下喝茶,有记者立马起身道:“江导,传言你下部作品已经在筹备中,可以透露一下题材?”
  “我觉得算是科幻动作片。”
  一众记者要么满脑袋黑线,要么满脸问号。
  “你觉得?”
  你特么是总导演,大概率也是自己编写的剧本,反而讲不清楚电影的题材?
  众媒体人一脸无语,迟疑着问:“呃江导,新电影什么时候开机?”
  “快了,到时候你们一定会知道,这部电影没法偷摸着拍。”
  一帮记者被勾起了好奇心。
  张一某、陈凯鸽等人拍电影多数时候是躲到人迹罕见的深山里,再次也是在横店影视城里,为了防止偷拍,往往把电影捂的密不透风。
  听江流的口气,他的新作品仿佛要在城里拍似的,很是耐人寻味。
  “江导,期待《怪物》在1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获得几个奖?”
  “去年《海盗》撞档《英雄》和很多大奖失之交臂,甚至说颗粒无数,会不会觉得遗憾。”
  “还好吧,观众爱看我的电影就够了,奖项有没有无所谓,真要在乎奖项,我拍独立电影去国外电影节参展不就好了么。”
  记者接二连三的问题让江流整整枯坐了近一个小时、
  待一帮媒体人心满意足的走后,被电影节邀请而来的明星又依次排着队似的过来打招呼。
  与各色各样的人寒暄、攀谈持续到外面华灯初上了总算告一段落,可不等江流有片刻休息,主办方会餐的邀请函又递了过来。
  江流不禁感叹,四年后的又一次电影节之旅和四年前完全两个模样。
  一个地,一个天。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