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自圆其说(求投资,求追读,求收藏!

  第43章自圆其说(求投资,求追读,求收藏!)
  隐情?
  肯定有隐情啊!
  不然他可不敢这么肯定。
  因为朱高熙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
  帖木儿帝国确实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筹备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开拔,向着大明国土进发,妄图侵略征服大明。
  何奈帖木儿年岁已高至六十九岁。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这么多年以来征战四方,身上又是受伤无数,落下了不少暗疾。
  其身体情况,已经不足以支撑他的野心,更承受不起行军途中的颠簸。
  可能这也是历史上帖木儿召集那么多军队,最后却还未到大明边界,就死在行军途中的原因吧!
  将此次敢于进犯大明边疆的帖木儿帝国,此行的所有将士,都给全部一举歼灭,也是没有任何问题。
  对朱高炽和大明来说,压根就没有任何威胁。
  这压根就是妥妥的,无比辉煌的战功。
  并且明知帖木儿会死在行军途中。
  也就不曾有留下任何暗疾。
  只待帖木儿驾崩,二十万大军群龙无首之际。
  反观朱高炽也不一样,其身体虽然积弱,却胜在年轻,不过刚刚步入中年。
  只不过有些肥胖之症,长期身体缺乏锻炼,偏弱罢了。
  也正是因为这般情况。
  这么好刷战功、战绩,能够留名青史的事情。
  本意压根也不是说想要害朱高炽。
  率领大明将士突然杀出。
  且靖难之役中,没有上过任何战场,不成带兵打仗、身先士卒。
  整个人的精气神也好上了不知道多少倍。
  没办法,命重要。
  虽不曾具体问过朱高炽效果,但他眼睛又不瞎,明显能够感受到太子的身体比以前瘦上了不少。
  又因前段时间朱高煦为了让太子不至于死的那么早,专门教导了他一些寻常的强身健体窍门。
  再说直白一点,只要操作得当,掐算好时间,提前埋伏在帖木儿进犯的道路上。
  朱高煦又怎么可能愿意让给朱高炽?
  哎.
  身处的位置不一样,有些时候哪怕知道是好事,也不得不选择让出去。
  要是不作为王爷,朱高煦身上的战功已经够多了,在军中威望已经够大了。
  他才提议让朱高炽领军。
  而是给他送战功来的。
  就他如今的位置。
  朝堂之上,本就对他猜忌颇多。
  但凡有点脑子,都不可能害太子。
  真当头铁啊!
  嫌命长啊!
  朱棣本就得位不正,忌惮同室操戈。
  真要是害太子,让其出现意外,怕不是所有人都得将账算到他的头上。
  别说到时候他那便宜的大侄子上位,为爹复仇了。
  他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还不一定呢!
  就朱棣的性格,能够让他好过了才有鬼。
  能不能捡回一条命还两说呢!
  “呼”
  朱高煦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晃了晃摒弃掉略显有些杂乱的思绪。
  同时他脑海中开始不停地想着对策,如何合理应对朱棣的质问。
  没办法,有些东西,他纵使知晓后期的发展,了解一些详细的经过。
  但有些事情,却也不敢说的肆无忌惮全部往外面说。
  先不说别人信不信。
  就算别人信,后期他也没办法解释。
  太离谱,太匪夷所思了。
  以朱棣,及他们一大家子多疑的性格,鬼知道后期会怎么想他。
  指不定到时候又搞出些什么幺蛾子来呢!!
  “爹!”
  “帖木儿帝国距离咱们大明边疆相距千里之遥。”
  “二十万大军行军千里,且不是在自己国内,后勤补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再退一步说,就算他们后勤补给没有任何问题,跨越那么远的距离,长途行军来到咱们大明边疆,都已经算是一支疲惫之师。”
  “如今又是在咱们提前知道他们要前来进犯边疆,只要咱们提前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哪怕他们是精锐,强敌,将其给全歼了也不是没可能。”
  说到这里,朱高煦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回忆之色,思索了片刻继续道:
  “帖木儿第一次向大明纳贡是在洪武二十年九月,据传那个时候其年龄就已经五十多岁。”
  “如今以致永乐二年,整整过去了十七年有余。”
  “保守估计帖木儿年岁不低于六十五岁往上。”
  “这么多年,帖木儿建立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必定是四处征战,身上必定暗疾无数,已呈现垂垂老矣之态。”
  “千里之遥,途中道路崎岖、环境更是无比恶劣。”
  “就他年岁,以及身体情况来说,能不能够活着到达咱们边疆还两说呢!”
  “这般情况之下,我们大明何惧之有?”
  嗯?
  此言一出,所有人不由一怔。
  三人皆是陷入沉默,思索了起来。
  说实话这个问题,他们倒还真的没有认真思考过。
  原因无他。
  大家伙都是才收到前方探子传回来的消息。
  本想朝会上探讨,结果又遇到朱高煦横插一杠子,不按套路出牌。
  直接把朱高炽给顶到了最前面。
  朝堂之上瞬间文武对立起来。
  另外,此次帖木儿出军二十万大军。
  如此大的一股力量。
  威胁不可谓不大。
  大家想的都是调兵遣将,确定此次征战主帅。
  以应对不测。
  根本就没来得及分析局势,以及考虑帖木儿的一些实际情况。
  沉默了半响之后,三人总算是回过神来,看向朱高煦的眼神不由变了变。
  其心中亦是不得不佩服、感慨,朱高煦对于战事的敏锐嗅觉。
  就一些简短的消息,眼前人就能够分析出眼下敌我优劣,并且给出合理的应敌之策。
  倘若真的如朱高煦分析的这般发展,此事之上他们还真有可能错怪他了。
  不过老二真的有这么好心吗?
  他就真的没有别的心思?
  没有别的阴谋算计在里面?
  短暂的愣神后,朱棣深吸了几口气,双眼一眯皱了皱眉头,沉声道:
  “老二!”
  “这一切都是你的分析罢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你我都清楚。”
  “太子为国之储君。”
  “冒如此危险,你觉得妥当吗?”
  “倘若出现变故,太子受伤甚至是……阵亡。”
  “伱想过后果没有??”
  “还是说……你本就有这般打算??”
  重要事情说三遍: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新的一个月开始了,各位多多投资啊!各种票都来点吧!(新书期追读尤为重要,恳请各位看官千万别养书,拜托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