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第280章 加工生意,开张!

  第280章 加工生意,开张!
  许继常是从电器修理生意中得到的启发。
  收购二手电器,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收破烂。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拓展一下业务范围?
  黎琬如听到许继常的想法,感到非常认同:“那得组织起一支收破烂的队伍。”
  “我正琢磨这事儿呢。不仅要有人收,还得有人处理。”
  “有的破烂修修就能用,有的得拆解再加工。”
  “还得再办一个加工作坊。”
  许继常用手扶着下巴,缓缓说道。
  黎琬如看向他:“那得找场地。前期还好,后期规模上来城里肯定容不下。”
  许继常倒没将她说的放在心上:“到后边再说,前期找个院子先干起来。”
  “人手的话,就从返城知青里头找。”
  许继常的这番话,令黎琬如内心泛起疑惑:“返城知青?他们一个个都上过学接受过教育,发动他们捡破烂,他们愿意吗?”
  许继常微微闭上眼睛,接着睁开,平静地看向黎琬如,
  “是没人愿意捡破烂。可对一些知青来说,那是愿意不愿意的事情吗?”
  “从乡下回到城里,落实不下工作,家里平添一张吃饭的嘴。亲娘老子都天天给他白眼看。别说是捡破烂,就算是找他掏大粪,他都愿意去干。”
  话糙理不糙。
  黎琬如听了这番话,神情一时复杂起来。
  她自幼父母双亡,没人比她更能感受到许继常这番话的冲击力。
  “你讲得对。确实没有什么比吃饭更重要。”
  “那就从现在开始招募人手吧?”
  “嗯。招来的人,一部分负责回收二手,一部分人负责分拣、加工。”
  “加工环节可能用得上一点知识,尽量招高中毕业的。我负责收购、出加工费用,开工资。”
  “我手头事情多,后边还要考试,肯定有时候忙不过来。你得替我管管,股份咱们三七开。”
  “好,你估计需要多少钱?”
  “伱先出1500,我出3500。后期需要追加股本时继续按这个比例出资。”
  许继常说道。
  ……
  第二天,他找到化肥厂组织部,问他们要了份通讯录。
  东方化肥厂此前进行招工时,每一回报名人数都是爆满。这份名单上记录了数万名适龄男女青年的联系方式。
  其中大部分都是邮编、邮寄地址,偶尔才有电话。
  二手回收买卖开张,欢迎广大男女青年报名,解决自身就业。
  信的内容很简单,落款的联系方式是修电器的铺子门口,时间是后天清晨。
  写好信,许继常去街边商店买了一大袋邮票,用胶水一一在信封上贴好,将信放进去投进邮筒。
  这一手很有效,两天后的早晨,约莫三四百人的队伍聚集到铺子门口。
  看来还是找不着工作的人多啊。
  许继常抵达修理铺时,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感慨道。
  “让各位久等,我就是许继常,愿意做二手回收买卖的跟我过来。”
  只见许继常一声吆喝,男女青年们立刻涌了上来。
  清晨薄雾中,许继常看到一张张充满希冀的面孔。
  “同志您好,请问您这买卖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
  “招的人签合同吗……”
  ……
  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至,许继常简直要回答不过来了。
  “各位兄弟,我这是小本买卖,待遇有保证。至于你问我是还是私人,我倒要问你,你见过国有单位主动给你写信,请你来上班吗?”
  话音刚落,人群爆发出一阵哄笑声。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自己也不好意思地扭过脸,为自身问题的低级感到不好意思。
  许继常为避免影响电器修理生意,将这些前来应聘的青年全部带到一片空地上。
  这边是城郊结合部,场地非常开阔。
  许继常从修理铺自理搬来桌椅,直接在空地上开始面试。
  别看收破烂的生意又脏又累,却非常考验个人的机灵程度。
  脑子不灵光,没眼力的,就等着亏本吧。
  ……
  足足一个上午过去,许继常从数百名面试者中挑出了四五十个脑子灵活,吃苦耐劳的,作为最终录用人选。
  大家基本上是冲着加工工人岗位来的,愿意去一线做回收的极少。
  许继常做了不少思想工作,最后才成功说动一批人去一线,并和他们约好半个月后在这里见面。
  招完人,就得寻找场地。
  许继常去黎琬如家向她交代一声,把这活交给了她。
  没几天,黎琬如顺利完成任务。
  “喏你看,应该合要求吧?”
  她把许继常领到自己租下的院子前,手指院门道。
  许继常打量一圈四周,满意地点点头。
  这里独门独户,旁边也没有邻居,非常适合作为加工场地。
  “一个月20的租金,我一口气签了五年。”
  黎琬如继续介绍道,“那房东还傻乐,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呢。”
  “挺有商业头脑啊。”
  许继常瞄了黎琬如一眼道。
  眼下返程知青数量越来越多,导致京城的房租水涨船高。
  提前锁定租金对他们是件极其有利的事。
  黎琬如从兜里拿出钥匙,捅进钥匙孔:“进去看看。”
  院门打开,只见里头场地开阔,没有任何杂物。屋子里家具也全部清空,看着甚是清爽。
  “本来就是公家单位做仓库的。现在他们东西腾空,我就租了下来。”
  黎琬如介绍道。
  许继常和黎琬如将屋子、后庭全部转了一圈,末了从后门出来了:“明天就去买机器。”
  “这事交给我。”
  做二手回收,需要一点简单的机械、劳动工具,光靠双手是不行的。
  而在眼下年代,个人想买一些生产机器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没有点手腕路径根本办不到。
  “好,花了多少钱告诉我。我们按出资比例均摊。”
  黎琬如答道。
  许继常没有拒绝:亲兄弟明算账。
  两人关系再好,合伙做生意时也得把钱的事说清楚。
  回到家,许继常拨通电话,找到一家过去和先锋经销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机械厂。
  “喂,哪位?”
  电话接通,里头传来对方领导的声音。
  “我是许继常,想找你们买几件东西。”
  “哦?许经理啊,请问您要买什么?”
  从声音中可以听出,对方此刻有些疑惑。
  从来都是他们找经销公司买东西,怎么今天反过来了?
  而且许继常用的还是私人电话,不是单位的,也不合乎常规。
  “买你们淘汰下来的旧机器。做二手金属加工的。”
  “不用太多,五台就成。”
  “买二手机器啊?”
  听筒里透出一个惊讶的声音。
  他们淘汰的机器向来都是直接作废品处理,很少有客户求购,更别提今天来买的还是私人。
  “怎么,没有货?”
  许继常问道。
  “有的,需要的话,我明天就给您运过来。”
  对方忙不迭道。
  许继常为他们单位供应过不少物美价廉的副食品、日用品,双方算是有一段交情在。
  “不用,我明早雇人去你们厂运就成。价格上你们卖给别人是多少,我也出多少。”
  ……
  挂掉电话,许继常进入空间货架,从里头取了五千块钱出来。
  破船还有三两钉,虽说是报废机器,可按照行情每台还是值个一千块钱的。
  次日一早,许继常去界面上雇了几辆三轮车,去对方单位将机器运机器。
  当他领着三轮车车队抵达时,对方的领导早已准备好机器,在工厂门口等待。
  “早上好啊,许经理。”
  “早。”
  简单地打完招呼,许继常上前查看机器状况。
  嗯,旧归旧,但并没有什么破损,看样子还能继续使用。
  “工厂规章要求五年必须淘汰,不过机器还是能正常运转的。”
  “回去后只要用心维护,再用个五年也不成问题。”
  当许继常查看时,工厂领导介绍道。
  “成,你说多少钱。”
  许继常询价道。
  对方伸出数根手指:“三千块钱。”
  “说了,给别人是多少,给我就是多少。没必要打折。”
  许继常不想欠对方人情,于是把装着钱的挎包递给对方,“总共五千块,应该够吧?”
  “许经理,这……”
  工厂领导没想到许继常并不是贪图便宜的主儿,一时没反应过来。
  “问你够不够呢。”
  “够了,绝对够了。”
  工厂领导说到这赶紧向身旁一名女职工递过眼神。
  女职工上前接过挎包,打开点起了数字,看样子应该是个财务。
  等对方点完钱,许继常让雇的三轮车将机器拉走,一路运到自己跟黎琬如租的场地。
  运费加上卸货费用一共是十五块。等机器安放好后,许继常从口袋里拿出账本,将所有开支全部记了上去。
  回到家,他给黎琬如打了通电话,将情况告知于她。
  “机器买好了?这么快。”
  电话内,黎琬如声音透出几分不可思议,“你本事可真大呀。”
  “没点本事,敢做这门生意吗?”
  许继常淡定道。
  “那……一共花了多少钱?”
  “机器花了五千块。前期筹备的所有费用我都算好了,后边咱们按比例摊分。”
  “好的好的。我觉得咱们后边得雇个会计。”
  “后边再说吧。先把生意做起来。”
  许继常的创业思维就是一切以业务为先,把钱挣着了再说。
  什么正规化,那都是成了规模之后的事。
  又过一阵,许继常在电器修理铺子后边跟被录用的青年们见面,将他们领到院子里。
  负责一线做回收的领完劳动工具,就直接去干活了。
  剩下负责分拣、加工的留在院子里,接受许继常培训。
  哪些部件、材料价值高,哪些价值低。
  对于价值高的部分,该怎样使用机器对它们进行加工。
  许继常不厌其烦,将相关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中间还要求听课的青年们做笔记。
  等课讲完时,已是夕阳西下,负责回收的人也把各种二手货给带了回来。
  许继常现场看着这些人进行拆解、加工,将常人眼中的废品,变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
  废品中最有价值的就是铜、铁、铝等金属。
  事业起步,许继常也没打算一开始就做大的。他只是想让人生产一些生活用品而已。
  铁锅、保温杯、菜刀……
  经过数个小时的机器轰鸣,最终一堆成品出现在院子里。
  产品不算精致,甚至可以说相当粗糙。
  可是……都是不用票证就能买的啊。
  许继常有自信打开销路。
  第二天一早,京城郊区的集市上,就出现一批推着小推车,兜售各类生活制品的青年。
  而正像许继常预料的一样,不到半个上午的功夫,所有商品就销售一空。
  总共卖了将近四百块钱,这还是昨天工厂刚开张,没有全力生产的结果。
  听到负责销售的知青向他汇报成果时,许继常心里简直要乐坏了。
  首战告捷啊这是。
  当他把消息告诉黎琬如时,黎琬如同样非常开心。
  “昨天刚开工,产量有限。如果全力生产一天,利润应该能翻倍。”
  “那一天就是八百,一个月就是两万四。除去工资和成本,净利润两万。”
  “咱们这是发财了。”
  黎琬如用新买的计算器按了会,嘴角克制不住地微微扬起。
  许继常摇摇头:“估计不止。”
  “他们刚上手,活儿糙得很,我不敢叫高价。”
  “等那帮知青们熟悉了机器,产品越做越精良,价格还能再往上抬一抬。”
  黎琬如听了有些兴奋:“哦?那咱们要不要考虑扩大规模?”
  “这不等于开了台印钞机嘛。”
  “再等等吧。现阶段还是低调点,咱们等到日后再考虑扩大规模。”
  许继常果断否决她的提议,“至于挣的钱你可以拿来买房。”
  买古董,可能会看走眼。
  放债吃利息,可能会被人坑掉本金。
  唯独买房,是眼下年代稳赚不赔的投资。许继常这么劝黎琬如,也是为了她好。
  “买房吗……”
  “好的,我多留意机会,买几套好房子放在手上。”
  黎琬如思索片刻,最终接受许继常的提议。
  “乖,真听话。”
  许继常伸手摸了摸黎琬如吹弹可破的脸蛋。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