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后宫家事

  文华殿发生的事情,很快在京中引起热议
  朱由检先前就刻意放任这件事酦酵,转移朝野注意力结果出来之后,人们自然很关心
  尤其是这个会试即将开始、举子聚集的时候,科举舞弊的事情,让他们尤为注意
  一处茶坊之中,史可法、林增志等举子,便坐在一起谈到了这件事史可法道:
  “林兄,你是浙江人,对这件事应该熟知”
  “浙江乡试的弊案,到底和钱先生有没有关联?”
  “怎么这个时候,突然传这件事?”
  林增志和史可法一见如故,关系极为亲密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却不敢妄言,说道:
  “天启元年的弊案,涉及的人并不多,外人怎能得知?”
  “钱先生是否牵涉其中,就看朝廷的审判了”
  “贤弟拿着个问我,那是问错人了!”
  听着林增志高声回应,还有周围人的注意史可法也察觉到自己有些冒失,不该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好友这件事情
  不过他对钱谦益的事情确实很关心,毕竟他的老师左光斗和杨涟齐名,是被魏忠贤残害的东林六君子之一
  如今阉党倒台、东林党正是起势的时候,史可法不愿看到东林党新领袖钱谦益陷入弊案,影响到为老师翻案的事情
  所以他这些日子一直关注这件事,不断向人打探
  一众举子之中,还是有消息灵通的来自河南睢州的李梦辰,是前任户部尚书李汝华的侄子,昨天拜访同乡大臣袁可立时,恰好听说过相关消息,这时向众人道:
  “钱少卿和浙江乡试弊案,大体牵连不深”
  “昨日陛下审问,都没定他的罪只罚了闭门思过三月,还留着问了会儿话”
  “听说陛下和钱少卿谈了很久,离开皇宫的时候,钱少卿面有喜色”
  这是他听拜访袁可立的官员闲聊时提到的,那些人对这类消息,似乎都很关心
  史可法听到这些,顿时心中一喜他是北京锦衣卫出身,家中世袭锦衣卫百户,耳濡目染之下,对这里面的意味很明白——
  钱谦益这个样子,明显代表着圣眷仍在即使和浙江乡试弊案有牵扯,大概率小惩大诫
  如此一来,东林党起复的大势,就不会受到影响他老师的翻案,更不会出现问题
  心中欢喜之下,史可法正想继续询问,忽然听到有人传来消息,钱谦益出了篇文章,解释六部九寺
  这篇文章是公开散发,很快就有人拿到一众举子议论纷纷,不明其中道理:
  明明被陷在乡试弊案的事情里,钱谦益怎么还有闲心解释六部九寺?
  朝堂上那么多大臣,哪轮得到他解释?
  显然,这些举子对朝堂上的事情知道得有限,不明白其中道理
  但是朝堂的官员,对这篇文章的用意,那就很明白了
  袁可立看到文章时,正在和弟子倪元璐交流钱谦益的事情,叹了口气说道:
  “钱牧斋这个样子,可是有失风骨啊!”
  “不过他能写出这文章,也不用你我操心了”
  都是孙承宗的弟子,倪元璐对钱谦益的事情很是关心来找袁可立交流,也有请他帮忙说话的用意
  如今看到钱谦益的文章,惊得是目瞪口呆,万万没有想到这位东林党的新领袖,面对皇帝屈服得这么快:
  “牧斋……怎么成了这样子?”
  “他这样做,天下人会怎么看?”
  写解释六部九寺的文章,其它时候没有什么大问题甚至在倪元璐看来,钱谦益这篇文章很好,足以流传下去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不能在这个时候写
  钱谦益这时候写这样的文章,置那些追随他上疏、质疑皇帝政策的人于何地?
  更别说他在出这篇文章前,丝毫没有跟其他人通气那些现在还在坚持,帮他鼓噪声势的官员,有可能还在上疏质疑皇帝的政策——
  钱谦益这篇文章,可是在背刺他们!
  所以袁可立看到之后,说他是有失风骨
  倪元璐也实在不解,不知道钱谦益为何这样做?心中生气之下,当即道:
  “老师,我这就去问牧斋,问他为何要这样做?”
  袁可立把他止住,呵斥道:
  “问什么?”
  “难道你问了文章就能够收回去?”
  “这篇文章传得沸沸扬扬,事情已成定局”
  “你就不用理会这件事,不要为他瞎操心!”
  久经宦海,袁可立对钱谦益这样的官员见得多了,如今不过是又一个罢了
  想想温体仁的奏疏,还有皇帝特意召开会议、留下钱谦益的事情
  袁可立隐约猜到,皇帝昨日一定是像之前召见他那样,试探钱谦益是否愿意合作如果钱谦益不给回复,很快就会走人
  在皇帝施加的压力下,钱谦益没有抗住,也是情有可原
  以袁可立对当今皇帝的认识,他觉得这篇文章之所以传播得这么快,钱谦益多半是收到具体指示,在昨日回去后就连夜写的就连对外通气,时间都有些来不及——
  甚至,就算有时间,钱谦益这时也不敢和他人通气温体仁昨日在文华殿上,还在指责钱谦益是结党欺君之神奸钱谦益若是这样做,那就是坐实了这件事
  所以这篇文章,就是皇帝逼钱谦益写的投名状代表着钱谦益这位东林党新领袖,愿意投靠皇帝
  对朱由检的做法很了解,钱谦益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件事
  但是倪元璐却没想明白,而且他内心之中,不愿意相信钱谦益是这样的人——
  六君子、七君子榜样在前,天下人都钦佩他们的风骨
  钱谦益这个东林党新领袖,骨头怎么会这么软?
  此时此刻,倪元璐心中,当真有种幻灭感实在不相信自己钦佩的东林君子,党魁是这个样子
  不仅是他,在京东林党人,看到钱谦益的文章后,都有些不愿相信
  尤其是那些随着钱谦益上疏的,更是气得大骂,觉得钱谦益坑了他们——
  自己这些人随他冲锋陷阵,结果钱谦益撤了不说,还在后面背刺
  这让他们如何能心平气和接受,以后还如何追随钱谦益?
  可以说,经此一事,钱谦益在政治上的声誉,受到毁灭性打击他以后再上疏言事,很难会一呼百应了其他人在附和他的奏疏时,都要想想是否会被背刺
  朱由检让钱谦益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算完全达到了
  作为一个不成熟的政党,钱谦益这个东林党魁,是没资格要求其他东林党人怎么做的,更无法令行禁止他之所以有强大的影响力,除了老师顾宪成遗留下来的威望外,更多的是靠个人魅力
  如今,钱谦益政治信誉坏了,这种影响力会急剧下降以后在朝堂上很难造起声势,挟群臣威胁皇帝
  这样钱谦益以后想要升官,就必须依靠皇帝皇帝想怎么处置,远比以前容易
  是以,朱由检在看到钱谦益的文章后,心中很满意,觉得钱谦益很识趣,没有在这件事情上搞幺蛾子,没有出尔反尔,也没有明赞暗斥
  这样守信的人物,朱由检是很欣赏的,所以他决定留着钱谦益在东林党魁的位置上,不让他人占据:
  『这样的人当东林党魁,朕才能放心啊!』
  『若是其他人把钱谦益取代了,反而会很麻烦』
  孙承宗、韩爌,这两个大学士都是东林党人如果钱谦益走了他们两个上位,对朱由检这个皇帝来说,事情会更麻烦
  这两人都是大学士,在朝堂上能做的事情,比钱谦益这个太常寺少卿多多了在整个东林党的加持下,影响力会质变
  好在,东林党人以南方人为主,对北方人不太待见有钱谦益这个南直隶人、顾宪成弟子、文坛盟主可选,孙承宗和韩爌这两个北方人即使官拜大学士,也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这两人最多成为骨干,而非东林党魁
  就像当年的赵南星官位更高,还是顾宪成的上司但是在东林党的地位,就是不如顾宪成他这个北直隶人,难以让南方人服气
  如今,朱由检就打算利用这个心理,在削弱钱谦益政治影响力的同时,让他继续把持东林党魁的位子,不给其他人机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由检还打算加强钱谦益在学术上的影响力,利用文坛盟主的身份,维持政治地位
  东林党也能在他的指挥下,向学术流派转型,陷入学术争论
  这是朱由检摧毁东林党政治影响力的大方向,也是他早就定下的策略
  如今开头顺利,朱由检很是开心
  察觉到朱由检的开心,皇后也趁机说了一件事,请求皇帝纳妃
  前些日子,天启皇帝留下的张皇后被朱由检尊为懿安皇后,正式移居慈庆宫
  周皇后搬迁到坤宁宫后,自觉位置稳固,又受外面议论的影响,要尽皇后责任打算给朱由检纳几个汉人妃子,免得那个顺礼王送来的美人得宠,在宫中产生纠纷
  朱由检如今忙于朝堂大事,对后宫的事情不太操心听到周皇后的请求,皱了皱眉说道:
  “这件事就由你拿主意吧!”
  “但是不要听外面的,朕的家事不需他们置喙”
  “宫里的事情也要注意保密,别让宫人多嘴!”
  对朝臣插手后宫的事情,朱由检是很不满的,这也是前段时间他对纳妃的事情冷处理的原因
  但是皇后这边,却承受不住压力想要通过纳妃这件事情,彰显母仪天下的气度
  朱由检考虑之后,就答应了皇后的请求,并且把这件事情交给她去办稳固皇后的地位,让她能够安心
  果然,在听到皇帝把这件事完全交给自己后,周皇后很是开心
  作为皇帝在潜邸当信王时明媒正娶的妻子,周皇后的位置是很稳的但是她现在到底没有诞下皇子,还有一点担心
  皇帝把纳妃的事情完全交给她,无疑让她更放心代表着她在后宫的地位,没有一点动摇那些妃子是否入宫,都在她的掌控她心中对主动为皇帝纳妃的一点情绪,也随之消失不见
  这件事情之外,还有册封天启皇帝留下来的妃子的事情在张皇后被册封移居慈庆宫后,这些妃子同样也要迁移,并且确定待遇
  尤其是被魏忠贤、客氏在宫中害死的妃子,也要进行追封例如被生生饿死的裕妃、被绝食勒死的冯贵人、被矫旨革夺的成妃等,都需要恢复封号,甚至慰问家人
  朱由检听到被客魏害死的妃子这么多,心中很是不悦,说道:
  “宫里的女官太监,要培养一些有仵作知识的”
  “凡是有品级的宫人死亡、或者有非正常死亡风声的,都要验尸查看”
  “不能不明不白地没了,这里面有些死了我估计皇兄都不知道”
  作为一国之君,皇帝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不可能一直注意宫里的事朱由检只能在制度上加强监管,避免自己一段时间不注意,有些人就不明不白没了
  皇宫这个地方,还是光明正大点好,不能让太多人死里面,弄得阴森可怖
  内廷太监的事情皇后管不着,但是女官是由她管的所以皇后应下后,朱由检又召来内官监掌印太监刘若愚,让他负责这件事
  此时的内官监,在经过整顿之后,已经负责起宫中人员升降的事情内廷各衙门空缺的人员,也在陆续填补
  朱由检重点关注了内府监的事情,这是他专门建起来负责内廷财政的前些日子决定设立的东宁公司,也是由内府监掌管皇室股份
  这个监的掌印,被朱由检任命了王承恩此人在去年就被他提拔,提督顺天银行、并且负责张家口那边皇店后来这件事情被王朝用接替,王承恩被他调了回来,又被安排了拍卖行等事
  朱由检打算检查一下成果,看看王承恩能不能把内府监担起来
  这么重要的衙门,不止需要忠心,还要有相应的能力
  如果王承恩担不起来,只能换一个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