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琼华宴

  进入乾清宫中,房壮丽看到皇帝,感觉一切都不同了
  如果说在此之前,还有大臣敢轻视皇帝的话,那么今日之后,还有这个想法的人就非常愚蠢了——
  因为皇帝已通过拉拢举人,在士人中有了根基朝堂上所有臣子,都能被这些人取代
  甚至,那些没有登科的举人在回乡后,也会说皇帝的好话,把皇帝的恩德,传给天下万民
  可以说,经此之后,当今皇帝在整个天下,都有了深厚的根基
  这是朱由检拉拢举人的用意,也是他不断施恩的原因
  “一定要保证上升通道宽畅,选拔出有能力的官员”
  满意地看着这一幕,朱由检对今日的事情,心中十分满意
  在士人掌握话语权的现在,只要把参加会试的这五千多名举人拉拢了,他在天下间的名声,就会产生质变
  如果能当上官职,就算官位再小,都是官僚群体的一员——
  而且众多举人加入军中,也能提高军队的文化水平,和文官沟通的时候,这些人能够出面
  虽然他在干活上不是很积极,但是还算配合
  “只是吏部的事实在繁杂,恳请陛下任命官员署理部事”
  “朕的意思,是在陕西和北直隶试行两地所有州县,都要增设官员”
  话中意思,就是吏部尚书的职位他还可以占着,但是实权方面,皇帝可任命其他人
  如果护军转文官的渠道顺畅了,以后武官转文官的口子,同样也会拉开
  可以说,他对大明的举人是非常重视的,甚至视为根基
  提出国人大会这件事,也是他对当今皇帝的试探想要看皇帝重制礼乐的决心是否坚定,愿不愿意放权
  就连官员,对这件事也很是惊讶因为他们都没有想到,皇帝会这么干脆地让渡出去权力甚至在众多举人面前,直接许下承诺
  “既然增设县官的提议得到通过,那就由吏部主持这件事情”
  刚刚结束廷议、还没有离去的大臣,见到这个景象,更是面色各异,知道皇帝此时,完全掌握了士心
  家里如果数代都没有人当官的话,再大的家业也会衰败
  再想到皇帝有可能清洗朝堂,所以就提出致仕毕竟对他这个必然离任的人来说,在吏部尚书任上干一年还是几个月都无所谓,当初他谋求这个位置,只是想以吏部尚书的身份致仕而已
  “边疆和海外官职如果有空缺,可以由举人担任”
  那就是,如果陕西的民变控制不住,就让在乡的举人,在地方编练民团
  “陛下如此恩遇,老臣铭感五内”
  同时,为了表示对新科进士的重视,朱由检命人在西苑琼华岛设宴邀请新科进士,入宫参加宴会
  一些人对皇帝的看法,也悄然发生改变认为当今皇帝虽然揽权,却十分重视民意、心怀天下万民
  “在当地任职六年以上、且立下年功者,允许正常任官”
  “朕已决定按刘先生建议,仿照周朝的国人大会,建立大明国会”
  “恳请陛下允许老臣致仕,退下吏部尚书之位”
  『整顿官场风气,就是移风易俗的第一步』
  甚至,在他心中,还有个万一的想法
  看着仍在静坐的举人,下令道:
  “起身!”
  对房壮丽这个尚书,朱由检还是满意的
  “若有举人愿意从军,可直接授正九品护军,进入武学学习”
  整个天下间健在的举人,只有一万多人这次参加会试的五千多名举人,占了将近一半
  想到皇帝屡次施恩,现在又亲自出面,这让他们心中,如何能不感激
  至于会不会因此增加太多官员、造成冗官的问题,朱由检觉得这个问题并不大因为大明的举人,数量其实不算多——
  而且因为他们是非进士出身,升迁速度很慢俸禄提升的速度,同样也很缓慢
  所以他在内心之中,是真的不想再干只是看着皇帝殷切的目光,还有这些日子的礼遇,他只能把立刻致仕的想法压下,说道:
  这让他的心中,感受到皇帝的坚定,产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下决心办好这件事
  所以他想了一下,说道:
  用这些效忠自己的举人和流民对抗,把民变控制在一个范围内等朝廷缓过气来,再完全平定他们
  宣布国会的事情后,朱由检为了进一步拉拢举人,又下令道:
  虽然他知道发动举人静坐会有后遗症,会刺激没有官身的士子参加政治,自己以后也有可能受到民意威逼
  这让朱由检不能不安抚,让他无论如何要坚持一段时间,不能因为吏部尚书的位子,让勉强稳定的朝堂,再次泛起波澜
  朱由检听着众多士子的呼声,心中极为感慨
  周围的官员顿时大声传唤,吩咐静坐举人起身
  这个决定宣布后,为了让事情收尾、让承天门前的举人散去,朱由检又宣布了第三条,把明法科和明算科放榜,邀请上榜的举人,入皇极殿觐见他会在殿上赐予四甲五甲进士,把这些人收为天子门生
  这让他只能苦笑,同时心中快慰之前对皇帝清洗朝堂的担心,也减轻了许多——
  “在臣生病的时候,处理吏部事务、代臣参加朝会”
  阮大铖的事情,此时就在推进中朱由检打算用这个人,警示所有官员
  朱由检之所以这么大方,其实是为了充实边疆和海外考虑还有就是鼓励举人从军,为以后开办团练做准备——
  此时,锦衣卫已经调查出一些阮大铖的违法犯罪事实在看到阮大铖被推举为鸿胪寺少卿后,短短数月时间,就收了数千两贿赂
  『要把之前定的官员财产申报,切实推进起来』
  明堂国会的事情,被他正式提起
  皇帝开了边疆和海外任职的口子,他们有信心把这个口子扩大,让自家子侄当官
  在朱由检看来,很适合作为过渡人选
  不过,为了减少后患,朱由检还是对静坐的事情做出限制,说道:
  “士子静坐示威,此事前所未有,朕不予以惩戒”
  对房壮丽这个识趣的大臣实在有些不舍,朱由检给了他个面子,让他推荐杨景辰再想到自己要建国会、必然扩充资政院,所以打算让房壮丽担任资政院掌印大臣,以后主持资政院
  如今,听到皇帝的命令后,这些人纷纷站起
  当今皇帝的做法,真是难以琢磨
  在听到皇帝要整理地方官员品级后,他想想这件事的难度,就不想为此费心
  这一万多人即使全部都去当官,朱由检也养得起一年增加的俸禄,不过四十多万石而已
  只是因为静坐时间久了,很多人看着周围,一时没站起来
  “老臣上任以来,颇是感觉疲累”
  当今皇帝真是仁慈,让他们所有人都有资格当官
  对大明的人来说,当官和不当官,完全是两种概念
  要以“崇祯以后还不收手”的名义,严惩贪腐官员
  不过,在经过数日考虑后,朱由检最终决定,国会的事要当众宣布,免得自己后悔
  至少地方的胥吏,不敢欺负官员的家人
  虽然不知道这样的效果如何,朱由检仍然打算,在官场推进新风气:
  『重制礼乐,移风易俗』
  事实上,是否当众宣布这件事,他心中有过犹豫
  “房卿无论如何,要坚持到任满”
  这让朱由检意识到,房壮丽真的是不想干了自己强行留着,反而可能误事
  “再说了,朕去年就说过七十以上一次任职一年”
  有些参加明法科和明算科考试、却没有参加静坐的举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急忙赶到承天门,看自己有没有上榜
  “为表朕之恩遇,所有举人,允许去边疆和海外任官”
  “士子若有建议,可上疏通政司,也可在国会提议”
  “署理部事的人选,就由房卿推荐吧!”
  “但是今后再做这样的事,必须经过卫尉寺审批,以免影响治安、影响朝野秩序”
  可以说,正是因为磨勘法,朱由检才敢大规模增加低级官员,用很低的俸禄,授予很多人官身用低级官员取代吏员的事情,他一直在推进
  朱由检闻言皱眉,说道:
  “房卿是有什么为难吗?”
  如今,这些举人在他的操纵下,通过静坐展示了力量,帮自己震慑住朝堂大臣朱由检为了表明对他们的恩遇,在听到房壮丽的汇报后,当即就下令道:
  众多举人听到,又是山呼万岁纷纷觉得当今皇帝重视士人态度,真是一位明君
  要让他们知道,如果不配合的话,会有很多士子,能取代他们的官位
  这些日子他没有让人在报纸上讨论国会的事情,而是用天启皇帝的葬礼转移朝野的注意力,其实也出于这个担心
  房壮丽听着皇帝这番话,心中却是苦笑他早就知道自己不是皇帝的心腹,吏部尚书的职位只是临时的
  毕竟国会筹建的事情,必然会交给他明堂规制如何,要符合大明礼乐这些在重制礼乐时,都要通盘考虑
  做出这些指示后,朱由检正打算起身去见士子,忽听房壮丽道:
  只是看房壮丽的想法,他似乎觉得朝堂上风波太多,退缩之意明显
  朱由检虽然知道这是官场上的惯例,却仍打算通过处置阮大铖,警示其他官员
  却不知朱由检对官员仁德,仅限于配合的官员如果有官员在重制礼乐的过程中故意使坏,他在处理的时候,就不会这么仁慈了
  事实上,这些举人在发现皇帝站在城楼上的时候,就有一些想要起身下拜
  虽然他觉得这件事可能性不大,但是无论如何,要储备些人才
  “从军十年以上、且立下年功者,允许转任文官”
  “朕还打算房卿致仕之后,负责主持资政院呢!”
  更何况,很多大臣家中,都有没考上进士的举人,他们反对的态度,并非那么激烈——
  “大明要建明堂,作为天子和万民商议事务之地”
  虽然海外和边疆很危险,武官也受到文官鄙视,但到底是官职,可以让他们担任
  然后在没有皇帝的命令下,自觉地对皇帝行五拜三叩礼,口中山呼“万岁”——
  此时,他们心中是激动的对于很多举人来说,他们一辈子见到皇帝的机会,可能只有这一次而已
  “但是房卿以后也不能完全躲懒,至少参加一次两次朝会”
  “你这天官的位子,可是不能擅动啊!”
  这样仁德的皇帝,应该不会做清洗朝堂的事情即使要撤换一些官员,手段也会柔和自然
  同时,还要把阮大铖的案件编入行政学院教材,警示新任职的进士,让他们知道敬畏,不要随意贪腐
  在众多举人的羡慕中,那些被读到名字的举人,一个个从承天门入宫,去皇极殿觐见
  这件事情,朱由检并没有和朝堂官员商议,但是大臣们却无法反对因为皇帝这是对所有举人的承诺,他们胆敢反悔,就会和所有举人对立
  没想到如今却又主动让渡权力,让天下万民参与
  房壮丽实在想不到,自己一再求退,皇帝却一再加官甚至连自己致仕之后的事情,都被他做了安排
  权力对人的腐蚀,他见过许多案例为了避免自己以后堕落,越来越独裁专制,他决定当众宣布这件事,不给自己后悔的机会
  没想到皇帝的做法,比他预想的还要好决定建造明堂,设立大明国会
  他担心自己以后的想法变了,今日宣布的事情,会为以后埋祸根
  “房卿和吏部官员好好商议一下,把地方官员的品级重新整理,规范升迁路线”
  “资政大臣参加的廷议、廷推,房卿也要参与”
  所以才发生了眼前这一幕,举人静坐示威
  这让他们心中,不由十分感慨:
  从皇帝年前的做法看,很多人以为当今皇帝是揽权的,在想尽一切办法和臣子争权力
  这个决定,让所有举人欢呼雀跃因为当官的道路,向所有举人打开
  想着这些事情,朱由检带着房壮丽,在近侍官员的陪同下,登上承天门城楼
  不管以前的惯例如何,自己登极以后任命的新官员,必须要有新风气——
  尤其是刘宗周,他本以为皇帝求治心切,有些揽权和注重功利,所以劝皇帝怀仁义之心、行尧舜之道
  但他还是发动了这件事,想要用这些仍旧有朝气的士子,冲击朝堂上死气沉沉的大臣——
  “如今老眼昏花,实在不堪任职”
  在仿照传胪仪举行一番仪式后,这些新科进士又在内侍的引领下,去西苑琼华岛赴宴
  这个宴会,后来成为定制,成为大明进士登科后,必然举行的琼华宴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