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战后,向两大主官讨要救命之债

  </p>
  许元胜此刻决定反击,一举清剿了九门沟山匪。</p>
  此举从一方面是功绩。</p>
  另外既然九门沟和三洞口关系匪浅,此次又结仇,肯定要一劳永逸,解决后患。</p>
  最主要也能向朝廷表明,此次陈大雷和邢明被山匪攻击,广元县驿站被攻陷,和他许元胜无关。</p>
  他更是有功劳。</p>
  随着许元胜带头反攻开始。</p>
  “杀!”</p>
  “今日一举荡平了九门沟山匪。”</p>
  许广志明白了许元胜的意思,此次人数不亚于对方的前提下,他坚决贯彻了许元胜的意志,带着人一马当先杀了过去。</p>
  此时,若是远处看过来。</p>
  就会发现青山村和五大村的一千五百人,犹如洪流一样倾泻而下,直接把欲要合围许元胜等人的九门沟山匪,轰隆隆的直接冲垮。</p>
  那些山匪连跑都来不及。</p>
  更在此时,许元胜带人骑着战马,反冲之下,把山匪纵七竖八完全进行了切割。</p>
  这些山匪打顺风仗可以,若是遇到不敌,顷刻间就分崩瓦解。</p>
  纷纷的或跪地投降,或四散而逃。</p>
  “放箭!”许元胜眸光阴冷,没有半点犹豫。</p>
  得到命令的人纷纷搭弓射箭,对于逃窜的山匪也没有放过的意思。</p>
  没用多久,上千山匪跑得快的已经钻进了山里,跑得慢直接被当场射杀,有过半丢了性命在这官道之上。</p>
  此刻的官道上,密密麻麻的尸首,鲜血流淌的四处滋蔓,怕是漂泊大雨也难以冲刷干净,原本一大早空气应该是清新,纯净的。</p>
  此刻却夹杂着尸臭和鲜血的浓腥味。</p>
  但对于胜利一方,这股味道并不难闻。</p>
  “远胜。”许广志大步走了过来。</p>
  “二叔。”许元胜翻身下马,望着走过来的满身是血的中年男子,脸露感激。</p>
  “你没事就好。”</p>
  “我也能向村子和你三爷,有交代了。”</p>
  许广志上前握着许元胜的手臂,扫视了一下后,长舒了一口气。</p>
  这个时候王虎,孙大海,李二龙和钱麻子以及赵大山也纷纷走了过来。</p>
  “这次多谢五大村援助。”</p>
  许元胜望着五个村长们满身是血和汗水凝固后的粘浆,以及在其身后渐渐聚拢的村民们也都是浑身血汗的粘稠,那不完全是击杀山匪累的汗水和血水。</p>
  而是深夜横插大青山深处,奔跑中累的汗水。</p>
  那个过程,才是最艰难,最挑战人体极限的。</p>
  “无妨,远胜你没事就好。”</p>
  “何况这九门沟山匪,早点击溃,对我们青山县城外的村子,也是一个安全保证。”</p>
  “不错,这些山匪竟然敢对远胜出手,留不得。”</p>
  ……</p>
  五个村长纷纷表态。</p>
  “二叔,五位村长,迅速检查一下伤员。”许元胜沉声道。</p>
  “不追了?”</p>
  “这里离九门沟山匪的老巢不远了。”</p>
  许广志说道。</p>
  “穷寇莫追。”</p>
  “看九门沟山匪进攻驿站的配置,就知道准备十分充沛,老巢定然易守难攻。”</p>
  “况且我们此次剿灭了数百山匪,对于老巢进攻与否,已经没有太大意义。”</p>
  “九门沟山匪已是名存实亡。”</p>
  许元胜心底明白,很快熊家两万大军就要进驻青州府,府城之外的商户带来的粮食,也能稳定粮价。</p>
  乱民暴动一旦停歇后。</p>
  失去了生力军的九门沟,已经成不了气候。</p>
  “好!”许广志没再多问,很快开始检查伤亡情况。</p>
  大概一刻钟的时间,就排查清楚了。</p>
  “伤两百三十人。”</p>
  “其中重伤者有四十五人。”</p>
  “亡……。”</p>
  许广志此刻犹豫了。</p>
  “多少!”许元胜眉头紧蹙。</p>
  “三十二人。”许广志最后沉声道。</p>
  现场气氛陡然一凝。</p>
  “上次两县交界处一战,阵亡四百七十三人。”</p>
  “此次又阵亡三十二人。”</p>
  许元胜眉头紧蹙,青山县城外上百个村子,两万多人,可战之人至多七八千人,这样减员之下,让他有些头疼。</p>
  “远胜,打仗没有不死人的。”</p>
  “前些年前线征兵,我们青山县去了三千多人。”</p>
  “可回来的不足三十人,你是其中一个,这些你应该清楚。”</p>
  “何况两县交界处那一战,是保家。”</p>
  “此次一战是剿灭山匪,也是铲除后顾之忧。”</p>
  “都是为了我们自己,他们死的其所,死的不冤。”</p>
  “乡亲们来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你无需自责。”</p>
  “此次一战,青州府十八路山匪,其中对我们青山县威胁最大的两支,已被清剿。”</p>
  “可保我青山县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安然无虞。”</p>
  “这个胜利,大家都很满意。”</p>
  许广志沉声道。</p>
  “远胜兄,这种伤亡我等都能接受。”</p>
  “日子过的苦时,进山打猎,每年都要死伤上百人。”</p>
  “碰到天灾人祸,吃不饱饭时,饿死的老人,每个村都有少则十几人,多则近百人。”</p>
  “现在在你的带领下,生活好了,饿死的现象不会再出现,未来日子只会更好,更有奔头。”</p>
  “虽然阵亡的乡亲们看不到了,但是他们的家人,在里甲制的安排下,只会生活更好,更受尊敬。”</p>
  王虎等人也纷纷道。</p>
  “取财物。”</p>
  “阵亡者二十两,重伤者十两,轻伤五两。”</p>
  “余下按照斩杀的山匪,一个首级,一两银子。”</p>
  “若是乡亲们不收,你们村长带回去,以后找机会补偿给他们。”</p>
  许元胜沉声道。</p>
  “那就这么办。”许广志点了点头。</p>
  “好。”王虎也郑重道。</p>
  “听远胜的。”</p>
  “嗯,就这样办。”</p>
  ……</p>
  众人纷纷应下。</p>
  大家心底明白,上次奖赏多数人根本不收这笔伤亡的银子,认为那是抚恤金,他们不需要抚恤。</p>
  战死者,是为了村子死的,虽死无憾。</p>
  他们只愿取,战功的赏银。</p>
  这次许元胜又再次提起,大家也不好再推辞,还好里甲制之下,有办法把银子换个方式分给伤亡者的家人。</p>
  很快谭磊等人把财物运回来,正是陈大雷和邢明两辆驴车内的财物,足足四个大箱子,打开之后多数是现银,还有一些字画,古玩之类的。</p>
  “现银有一万二千两。”</p>
  谭磊沉声道。</p>
  “发下去。”许元胜挥了挥手。</p>
  很快银子发下去。</p>
  阵亡者三十二人,每人二十两,是六百四十两。</p>
  重伤者四十五人,每人十两,是四百五十两。</p>
  轻伤者一百八十五人,每人五两,是九百二十五两。</p>
  余下斩杀者,按照人头数有六百三十人,共计六百三十两。</p>
  总共是两千六百四十五两。</p>
  许元胜没有多给,其实哪怕分赏一万两给这些深夜横插大青山来援助他的村民们,也是值得,他也不会心疼。</p>
  但规矩要遵。</p>
  按照三爷的话来说,合理范围内的奖励,是可以的,过多的超出反而不好。</p>
  等大家拿下银子,一个个脸露喜色。</p>
  但对其余的财物,并没有挂念。</p>
  许元胜轻轻一叹,这个时代的乡亲们多朴实,多容易满足啊。</p>
  稍后许元胜又命谭磊拿银子,分给跟随他星夜奔驰而来的百人,规矩是按照对于青山村和五大村的分赏即可。</p>
  “二叔,那些山匪身上的藤甲衣全部剥下来,带走。”</p>
  “虽然不如甲胄,但应付一些刀剑,还是有用的。”</p>
  许元胜说道。</p>
  “好!”许广志点了点头。</p>
  稍后许元胜把战马让出来,让受伤者骑行。</p>
  更让谭磊先行回青山县,安排驴车来接应。</p>
  这一番折腾,等到了下午才到了青山县城。</p>
  “伤者进城治伤。”</p>
  “余下的人,二叔先带回村。”</p>
  许元胜说道。</p>
  就在这个时候,许广志喊住了许元胜,到了一旁。</p>
  “二叔,有什么要叮嘱的。”许元胜走过来道。</p>
  “远胜,你是否想增加青山县城外上百个村子的人口?”</p>
  许广志沉吟道,因为许元胜先是户贴制又是里甲制,都是为了落户到人,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但更大的作用,无疑是提高人口。</p>
  另外送城内三百零五个女子入城外联姻,许广志也是知道的,也有增加人口的一方面原因。</p>
  当许元胜看到阵亡三十二人时的心疼。</p>
  他就更确定,许元胜很在意城外人口。</p>
  “有这个打算,一场战斗过后,死伤难以避免。”</p>
  “再来几次,哎,我可不想村子里劳作的人,都是断胳膊少腿的。”</p>
  “若是以后再遇到乱民暴动,还有可战之人了吗!”</p>
  许元胜沉吟道,其实三爷最清楚,这些人也是他的根基啊。</p>
  “其实有一个快速的方法。”许广志沉吟道。</p>
  “二叔,说说看。”许元胜来了精神,这年头,人口数量就是最大的财富。</p>
  “本来这个事,不应该我说。”</p>
  “会有些给你添麻烦。”</p>
  “你三爷,老村长,是最不想给你添麻烦的。”</p>
  许广志苦笑道。</p>
  “二叔,你尽管说,做决定的是我。”</p>
  “毕竟这是好事。”</p>
  许元胜笑着道。</p>
  “嗯,前些年我们青山县外生活也不好,不少人流入了其他县城讨生活,这部分人倒是不多。”</p>
  “我想说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村民,为了逃避夏银秋粮,直接进了深山,不但失了户籍,还背着罪责在身,根本不敢再出山,就怕害了家人,也怕连累了村子。”</p>
  许广志沉声道。</p>
  “二叔,我知道了。”许元胜沉吟道,他明白最容易增加人口的就是进入深山的那一批。</p>
  至于流入其他县城的,早就安家置业,回归的可能性不大。</p>
  但那些躲避夏银秋粮进入深山的人,按照大胜律是要没收全部家产,男丁服徭役或是充军前线,女丁要入教坊司或是卖入青楼,所售银两也会直接充公。</p>
  可以说,惩罚十分严苛。</p>
  这部分人涉及的是夏银秋粮,那是朝廷的根基和财源,想要给他们免罪,很难。</p>
  “远胜,我先带人回去了。”</p>
  “这个事你听听即可,毕竟那些人哎,当初跑了,连累了不少村子。”</p>
  许广志轻叹一声。</p>
  许元胜拱了拱手,肯定会连累村子,人少了,税没减少啊,负担都加给了其他村民。</p>
  但这个事,放到之前几乎没办法办。</p>
  但赶上青州府乱民暴动,人口锐减,土地荒芜。</p>
  若把陈大雷和邢明这两个青山县仅存的两大主官拉上,或许还是能搞的?</p>
  稍后许元胜带伤者进了城,把伤者安置在医馆之后,就去了衙门里。</p>
  也是时候会一会劫后余生的两位主官。</p>
  救命之恩。</p>
  累及村民死伤。</p>
  这笔恩,他们要怎么报答?</p>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