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买个安心

  </p>
  第217章 买个安心</p>
  苏誉有了这个猜想后,便开始止不住地往这边想。</p>
  若是真的考算术,他是不怕的。</p>
  在这个科举只重视文章,其他都被视为杂学的年代,苏誉甚至敢说自己比其他考生更有优势。</p>
  但这算数,绝对不会是单纯的算术,肯定会与时事或者政治等有一些关系。</p>
  所以苏誉决定买下这本书,回去研读一番。</p>
  不止这一本,他还翻了翻周围的其他算术书,又拿了两本看起来有些许关联的。</p>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很久。</p>
  书屋里人来人往,但并不吵闹。</p>
  苏誉一行人找了个没什么人的角落集合一起。</p>
  其他人手中也都各有收获。</p>
  张文远和宋有明拿了一本他们此前府城没有的科举书籍,而彭天成手中则拿着几篇单独售卖的文章。</p>
  这些都是那些有名的文人学士所写的,看起来和科举也会有一些关系。</p>
  院试的时候,苏誉还没什么感觉。</p>
  和大家去书院转了转,也没特意准备太多的科举资料。</p>
  但到了乡试,这紧张感一下子就上来了。</p>
  不止要提前打听主考官喜好,还得留意各种时事和朝廷政令等。</p>
  届时会试估计到了京城也得有差不多的操作。</p>
  而那些本身就在京城和交通运输比较发达地区的学子们,就能比他们这些相对落后地区的更从容。</p>
  彭天成率先说:“这几份文章,都是朝廷重要官员过年期间写的。”</p>
  “这一份,更是国子监的祭酒大人所写。”</p>
  国子监在京城,是大周的最高学府。</p>
  国子监祭酒便算是它的最高官员。</p>
  祭酒写的文章,自然会有可能成为科举出题的风向。</p>
  众人一听,便赶紧凑到一起看起来。</p>
  看完后,发现这文章写的居然只是勉励读书人和赞誉当今陛下勤政的内容。</p>
  行文老练,看得出写文章的人功底深厚。</p>
  至于别的,看不出什么来。</p>
  看完后,发现没什么收获,都不由有些失望。</p>
  剩下两篇文章,更没什么特别的。</p>
  彭天成挠挠头,有些尴尬道:“我看这些不少人都拿了要买,还以为挺重要的。”</p>
  宋有明说:“既然大家都在买,估计也是有用处的。”</p>
  “我们也都买上一份,这段时间再慢慢研究研究,看看能否看出什么来。”</p>
  文章看完,又看了看其他人拿的东西。</p>
  都是些中规中矩的科举教材,胜在够新。</p>
  但其他几人看到苏誉手中的算术书,都有些不解。</p>
  年后才让他们去搞了什么对句,现在苏誉到了省府又买几本算术书。</p>
  这是要做什么?</p>
  对句是从科举书籍里面找出来的,还勉强不算是太课外的东西。</p>
  但这算术书,就和科举完全没关系了吧?</p>
  就连杜志和也忍不住问了一句:“苏兄怎么拿了几本算术书?”</p>
  苏誉指着最上面一本说道:“这本书我问过书屋的伙计了。”</p>
  “是朝廷过完年后才编制印刷的,也就这个月才送到书屋。”</p>
  “可是算术书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科举又不考算术。”彭道。</p>
  其他人也附和地点点头。</p>
  从前朝开始,科举摒弃算学已经很久了。</p>
  别说算学,以前还有六艺,到现在也就剩下文章这一样。</p>
  苏誉问道:“朝廷要编写书籍,发行到各州府城镇,这事可是由翰林院负责的?”</p>
  “不错。”杜志和点头,回道。</p>
  “那就有点关联了。”</p>
  苏誉说:“这次监考咱们的主考官,听闻便是翰林院事。”</p>
  “所以此书的编纂,很大可能他也参与在其中。”</p>
  “而且......”</p>
  “我去年被圣旨赞誉的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p>
  “因为我给朝廷送了一份新的记账方法。”</p>
  “而这本书,便有详细记载此种方法,还有不少时政的实例在其中。”</p>
  “所以我猜想,此次科举试题,会不会有一些与这本书有关系。”</p>
  苏誉这么一分析,顿时就连上了。</p>
  在座几人,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p>
  “还真的有可能......”</p>
  但转念一想。</p>
  “不说我们,就算是别的考生,都完全没有学过算学。”</p>
  “我还是觉得应当不会有太大的关系。”</p>
  既然之前都没让学习过的,那出题者肯定也会有所考虑。</p>
  主要的题目,肯定不会从这方面出。</p>
  不然一个出一些所有考生都不会写的题目,届时阅卷时发现大家都是瞎写,能通过的人寥寥无几。</p>
  这样的事情被朝廷知道了的话,主考官是有可能会被定罪的。</p>
  所以就算真的有关系,最多有可能会在后面的时事策论出一些相关的题目。</p>
  不过科举最重要的就是前面那些经义文,后面的时事策论等,基本对被取中与否是影响不大的。</p>
  若是本身文章写得非常好,乡试能被取中,到要排名次时。</p>
  估计大宗师才会参考到后面的时政策论。</p>
  一番讨论下来。</p>
  宋有明和张文远两个本身成绩就比较一般的,直接便决定不管这事。</p>
  还是先着重把自己前面那几篇文章写好。</p>
  不然后面那些策论就算他们能写出花来了,大宗师也看不到。</p>
  倒是杜志和比较期待真的会像苏誉说的那般,会出算术类的科举题目。</p>
  毕竟他对这方面本身就挺有兴趣的,还研究过那么一点。</p>
  上次他家温泉别院的宴会,那算术类的小游戏就是杜志和出的。</p>
  所以他决定也买上几本,自己花两天看看,届时能用上最好。</p>
  只有彭天成很是纠结。</p>
  除了苏誉外,他成绩本身就比在座的几个人好。</p>
  要想考个更好的名次,无疑苏誉说的这些他得去看看才行。</p>
  可他只会写文章,对这些是一窍不通。</p>
  届时若因为这样,名次比别人低了,想想又挺憋屈的。</p>
  这书价格有些贵,彭天成便问苏誉:“苏兄,这书你看完后,能否借我抄一抄?”</p>
  虽然他看不懂,但抄一遍求个心安也好。</p>
  苏誉爽快地答应了下来。</p>
  还说等会让彭天成先拿回去抄,等报完名后他再拿回来看。</p>
  反正刚刚翻了一下,里面都是些很基本的算术题。</p>
  两人说话间,杜志和已经抱着七八本算学类的书籍走了过来。</p>
  苏誉讶异道:“要买这么多?这段时间你恐怕看不完。”</p>
  杜志和财大气粗地说:“没关系,主要是看你说的那一本。”</p>
  “其他的看不完,放在旁边我就当买个安心。”</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