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当着老朱的面无法无天地提条件!
第121章当着老朱的面无法无天地提条件!
蒋瓛是从陈寒刚刚来到了大明的时候,就一路在边上看着的
他对皇帝陛下非常尊重,所以在听到陈寒讲述那么多朱元璋的黑历史,心里面十分的不服气
他也在想着,如果这爷孙俩见了面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而现在他终于是得偿所愿,能够看到陈寒这小子出丑
蒋瓛在外边故意拉长了嗓音喊了一声,“小陈先生,进去吧”
这声音说的就如此的幸灾乐祸
陈寒瞥了他一眼
这个在历史上告发了蓝玉谋反案,从而揭开了,持续了数年的蓝玉案的告发者
又是锦衣卫的指挥使,正三品的武将,他身上自有一股狠辣的气息
不过陈寒却并不畏惧,走到他面前的时候,反而是挑衅地看他一眼,然后才坦然地进去
搞得蒋瓛有种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
接着朱幼薇和凌汉也进了屋子里
这间屋子原本就是供之前,所谓的崖山村招待外人的
所以比陈寒的那间屋子大了很多
陈寒进去之后就见朱元璋,已经坐在了铺了一张黄毯子的椅子上
此时正双手搭在椅子的扶手两边,一双锐利的眼睛看着门口的方向
朱标站在他的身边,很是恭敬
陈寒进去了之后,定了定神,然后昂首挺胸的走上前去,没有显出半点卑微的模样
朱幼薇和凌汉以及蒋瓛也跟着进来
朱幼薇快走几步跟在陈寒的身边
朱标在看到了朱幼薇的表现之后,有种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被抢走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自己精心伺候的一盆花,好不容易等到了这盆花开花结果,突然就来了一个叫做女婿的人,还没等自己欣赏这盆花,就连盆一起给端走了
所以朱标在看向陈寒的时候,多多少少是带着一点意见的
陈寒走到了屋子的正中,看着此时正在盯着自己的朱元璋,学着电视剧里边的样式拱手抱拳行礼:“现代人陈寒见过明朝皇帝陛下、太子殿下”
这样的称呼显得很是不伦不类,却说明了陈寒现在的心情
这是跨越了时空的一次见面,这也是现在让陈寒也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的
听到了陈寒这般称呼,朱元璋笑了笑,“咱用大明官话说话,你应该听得懂吧?”
朱元璋的第一次开口,让陈寒略有些讶异
朱元璋的嗓音带着沉稳以及一股霸道的气息
虽然并不见得像现代人提出来的气泡音啦、大叔的低沉音啦,但却显得更加的有穿透力
就犹如穿金裂石一般
这真的就是上位者的那股气场
一般来说大明官话是以应天府,也就是南京话为标准
但朱元璋毕竟是安徽凤阳人,所以他说话的时候,多少还是带着那一点点不一样的味道
至少是与自己听到的自己的同学他们说的南京话有些不一样
又或许在六百多年前南京话就是这个样子
但按理说南京话属于江南一带的吴侬软语
但朱元璋说起来,却有很硬的气质
边上的朱标此时也说话了:“孤听凌爱卿说过,你曾经有同窗是应天府人,所以你听得懂”
陈寒点头,“我听得懂”
“好,听得懂就好,这样就不用麻烦了”朱元璋笑着
接着站了起来,走到了陈寒的面前,绕着陈寒走了一圈
然后到了陈寒的面对面哈哈笑了起来,“伱这猴崽子聪明得很,你给咱上了一课,让咱知道你们这些年轻人有的时候比我们这些老人要聪明得多,脑子活泛
你从六百多年后来到明朝,算是咱们因缘际会
原本都以为不会发生的事,现在发生了,那咱们就既来之则安之
不瞒你说,你在失明和上课期间说的那些商业、说的明朝的经济、说的白银中毒论以及要拯救大明宝钞信用,对大明来讲非常有用
也不瞒你说,大明现在正在按照你说的步骤在走
大明宝钞按照你说的元朝的中统钞发行机制,正在全天下布置衙门;
你说的摊丁入亩,也已经开始实行下去
说句让人很无奈的话,大明王朝在不知不觉当中,居然被你这个年轻人所改变
我们被你给带到了你所设计的圈套里面,那你是不是应该负起这个责任
带着大明大踏步地往前走呢?”
陈寒听到了朱元璋的这些话之后,还是有些意外的
没有想到人家这个当皇帝的一点架子都没有,直接就跟你唠干的
倒是让陈寒有点不会了
朱元璋继续说道,“在你失明的这段时间,咱的确就是单纯想从你嘴里边掏出点有用的信息
事实证明我们做的是对的,在你的嘴里边掏出的消息,对大明来讲十分的有用
尤其是你让咱知道了咱什么时候死
知道了咱们的长子会遇到哪些厄运
也托你的福,本来今年咱是要让标儿去陕西考察迁都事宜
既然你说在这路途当中,有可能会生病,有可能会一命呜呼,那咱就不让标儿去了”
朱元璋说话的时候不像是凌汉那么的咬文嚼字
倒是挺白话的
这与朱元璋的教育有关,他没有经过非常严格的私塾教育
文化都是后面学的,可不就没有读书人那股子酸劲儿
朱元璋道:“就如你所说,标儿英年早逝,不仅因为到陕西考察这一件事情促成,而是前面劳累
加上在与咱许多政见不合,被咱们压着,心情郁结,导致一命呜呼
你的内阁制度,咱现在也在实行
很有用,说句实话,自从有了这内阁,从天下将那真正实干的官员遴选出一批人来
到了内阁之后,他们处理的那些事,很有见地,分担了许多的压力
至于你说的考成法运用下去之后,那些官员果然个个自我就开始监督,无需朝廷再施压,这一点你做的是对的
就这么说吧,如果标儿能活过洪武二十五年,封你当个国公爷如何?”
朱元璋这么一说,让陈寒感觉有种莫名其妙的感受
这要是那些沉不住气的人,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心中欣喜
但是陈寒在这个时候却感受到了一点压力
当即是笑道:“陛下你可不能这么说,我只不过是随口一说
如果太子殿下能安稳度过这场灾难,那是皆大欢喜,还不至于封个国公爷”
朱元璋很是欣喜陈寒的这种谦虚
“看起来你并不是一个恃宠而骄的人,很好
估计凌爱卿已经跟你说了,让你到山下去是要干什么
你提出来的工业革命,你提出了那些措施,应该由你去好好地把握
那你觉得应该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官职,你才能更好地履行这些责任?”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寒心里边就警惕了起来
这绝不仅仅只是问你,要给你个什么官
而是让你自己总结一下你自己的责任,到时候这份责任就是你的军令状,必须得要完成的
于是陈寒在这方面可不敢谦虚,他再次拱手抱拳,“如果陛下真的信任,那我就在这里无法无天一次
还希望陛下、太子殿下等下对我说的话有所触怒,你们就当我是信口开河”
朱标说道:“你尽管说,你在这改革方面应该比我们更懂”
陈寒于是还真的就说了开来:“工业革命的开端,虽然大明王朝看上去已经满足,只要能够完成了我之前提出来的那些是大差不差
但是工业革命还有最重要的一项是重视人才
以我的浅见,大明王朝现在还是以儒家为主,看不起那些工匠
可是工业革命,往往就是那些工匠发挥出了巨大的才能
就比如说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的哈里斯,他也不过就是个工匠
可是他的发明改变了纺织业的进程
发明出飞梭的也是工匠
以及到了后边改良了蒸汽机的瓦特
这些都是以工匠或者科学者的身份出现的
明王朝或者在明朝之前也涌现了大批的民间的科学家,可是都不受重视
因为你们的政治体系当中,完全是由儒家学者们把控了说话权,没有其他人才冒头的机会
其他的人才即便是做出了巨大的发明,依旧会被他们视作是异端,所谓的奇淫巧技
所以皇帝陛下,如果你们真要让我在你们明朝搞这场工业革命,我第一条要提出来的就是,不管用什么样的办法,给我弄出一个学校来,专门培养工匠,让他们读书习字
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发挥出他们的才能,让他们在实际的机械运用当中,充分的调动积极性
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工业革命只是一个幌子
想让大明王朝迈入到工业时期,只有我陈寒这么一个人的话,累死也做不到
不知道陛下,还有殿下,愿不愿意让我在明王朝成立一个,没有儒家可以干预的,培养科学人才的学校”
陈寒说完了这一条之后,鸦雀无声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两个人,首先是感觉,这么个学校建了之后,一定会受到无数的读书人的抨击
可是朱元璋在听完了陈寒的这番话之后,想也没有想:“好,你下山之后牵头成立你所谓的学校,你来当家做主,你来挑选人才,你来培养他们”
这本来就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但是陈寒还没有结束,“陛下,光是授权让我去建立这些学校还不够,我自己一个人的威望肯定不足以改变天下风气
所以就必须得要由您这样的皇帝发令,提高工匠的地位,得让他们从我的学校毕业之后,可以当官,而且还是得从从七品开始”
嗡嗡嗡……
这句话说出来之后,不说蒋瓛感觉震撼了,就算是凌汉都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出格了
因为这样一来的话真的就是,直接那两项规则都给打破了
第一就是工匠在读书人眼里怎么能读书呢?
这不就是玷污了圣贤?
就算是识字都不行
第二个就是直接打破了科举制度
读书人要怎么才能当官,就是个通过科举考试
读书人之所以寒窗苦读十几年,就是为了一朝能够鲤鱼跳龙门
现在陈寒这里的工匠学校,出来之后就能直接是从七品的官员,那还不得引起天下读书人的不满
那到时候所有人都去当工匠了
陈寒刚说完,朱元璋这边就问了:“你这学校的进入个出来的标准是什么?”
不愧是当皇帝,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重点
陈寒回道:“我也知道这一定是打破了很多的规矩,如果真让某些不学无术之徒把这条途径当作了当官的门道也是不行,当然会极端的严格
必须要在学校里面待够四年,在这四年里面每年还要完成相应的功课,做出相应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同时要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而在此期间你的吃喝拉撒都由朝廷负责,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只要一年的考核不合格,马上就开除
至于具体的实施方案,我还得自己去编排”
朱元璋听完后明白了陈寒的道理
“如果你真能做到,每个学生都是严进严出,那还真不失为一条新路子”
朱元璋之所以能这么说,还真的是多亏了他的出身和很多的皇帝不同
别的皇帝都要考虑读书人的感受,甚至他们自己也认定只有读了圣贤书的读书人能够为他们的江山当臣子
朱元璋一直都是想要找出另一批人来当官,这样的话就能够和儒家的学子们进行竞争
如此一来才能让大明的官员有新鲜的血液
陈寒说出来的这个学校好像就不错
朱标和凌汉倒是有点担心,真这么做了的话,陈寒要承受的压力可就不是一般的大
到时候那些读书人还不得生吃了他?
就连朱幼薇在边上听到自己的郎君说这样的话,都有点担心
这可是和天下读书人还有现在的官员作对
到时候陈寒一个人如何去对付那么多的读书人
毕竟他们这些人手上掌握着绝对的舆论的权力
打动百姓的嘴,也能把你给淹死
这些官员可是非常擅长搞这些的
朱幼薇虽然没有在外面待过,但是从各种渠道都听说了当官的没有一个人是简单的
这是动了他们的根基
想到这里,她有点担心
不过陈寒却怡然不惧
朱元璋问道:“可是陈寒你要知道你如果真这么做了的话,天下的官员和读书人可是要把你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的”
说着他指了指边上的凌汉:“就说是一直推荐你的凌汉,也会觉得你是不是太激进了怎么能把读书人的根给撅了?”
凌汉听了后脸上也是露出了尴尬之色
陈寒却说道:“所以我才说我刚才的话有点无法无天,在我看来改革本来就是破坏一些人的利益
我从现代来,我是知道,如果不改的话,明朝一定会亡国,改了的话,说不定还能有一线机会
至于你们改不改就是你们的事
如果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你们都做不到,那我想我下了山也没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朱元璋只是沉吟了片刻之后:“行,听你的”
朱元璋这么果断让凌汉都有些惊讶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朱元璋其实已经对那些读书人的怨气到了明面上
所以听到陈寒的这个说法之后都不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估计就算是拿一点点犹豫也不是觉得读书人可惜,而是怕读书人们会针对陈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