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我们给儿子添个弟弟妹妹吧

  杭州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巾帼工坊门前已经挤满了人
  来自松江、苏州、嘉兴等地的布商们翘首以待,手中攥着拜帖和契约草案
  朱幼薇站在正堂中央,环视着这些曾经对巾帼工坊嗤一鼻的商贾们她今日特意穿了湖蓝色襦裙,腰间银剪在晨光下闪着微光
  “诸位远道而来,想必都是为了合作之事”朱幼薇声音清亮,“今日我便把规矩说清楚”
  松江周家的老太爷拄着拐杖上前一步:“郡主明鉴,老朽带着十六家布庄的诚意而来”
  朱幼薇微微颔首,示意小桃展开一卷绢布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合作条款,用朱笔标出重点
  “第一,所有合作工坊必须以女工为主力,男子只能担任工匠或管事”朱幼薇指尖点在第一行,“女工月钱不得低于二两,包食宿”
  苏州沈掌柜忍不住插话:“这工钱比男工还高.”
  “沈掌柜”朱幼薇目光如炬,“女子织布的手艺比男子精细,效率也更高云南工坊最好的织工,一月能织三十匹上等布,值不值得这个价?”
  沈掌柜哑口无言松江来的王老板悄悄拉了拉他的袖子,示意他别多嘴
  “第二,利润的三成要用于设立女子学堂”朱幼薇继续道,“每个工坊必须配备识字先生,教授《千字文》和基础算学”
  周老太爷捋着白须点头:“应当的松江那边已经找好了女先生,是致仕的刘御史家千金”
  朱幼薇露出满意的神色:“第三,所有交易必须用宝钞结算工坊会派专人核查账目,若发现私用银两,立即终止合作”
  堂下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宝钞在江南不如在云南流通,商人们显然有些顾虑
  虔国公陈寒适时开口:“太子殿下有令,与巾帼工坊合作的商户,可在当地宝钞提举司优先兑换”
  这话一出,商人们顿时眉开眼笑谁不知道现在宝钞在云南比银子还抢手,有了这个承诺,等于拿到了赚钱的通行证
  “现在请有意合作的人到东厢签契约”朱幼薇拍了拍手,“徐管事会一一核对资质”
  正堂东侧早已摆好长案,笔墨纸砚齐备徐管事是个四十出头的妇人,曾在杭州织造局当过二十年书吏她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登记册,旁边放着工坊特制的防伪印章
  周老太爷第一个上前:“老朽代表松江十六家布庄,请徐管事过目”
  徐管事仔细查验了周家带来的地契和保书,又让随行的账房先生当场核算了资产足足半个时辰后,她才点头认可
  “画押吧”徐管事指着契约末尾,“一式三份,工坊留存一份,官府备案一份,你们自留一份”
  周老太爷颤巍巍地签下名字,又让随从取出周家的铜印,在朱砂上重重一按契约上顿时出现一个清晰的“松江周氏”篆文
  “下一个”徐管事高声道
  苏州沈家、嘉兴王家、湖州李家.各地布商依次上前正堂里弥漫着墨香和朱砂的气息,偶尔传来讨价还价的声音,但很快又在徐管事不容置疑的态度下平息
  午时三刻,最后一份契约签订完毕朱幼薇看着堆成小山的文书,嘴角微微上扬
  “诸位”她走到台阶上,“三日后,工坊会派工匠去各地安装新式织机请各位回去准备好场地和女工”
  周老太爷拱手问道:“郡主,这女工该如何选拔?”
  “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手脚灵便即可”朱幼薇想了想又补充,“优先录用寡妇和贫家女子”
  沈掌柜忍不住问:“若是学得慢”
  “工坊会派熟手去教,包教包会”朱幼薇斩钉截铁地说,“但有一条,若发现虐待女工,立刻终止合作云南那边上月刚赶走个缅甸商人,就因为克扣了女工一顿饭钱”
  商人们连连称是他们现在谁还敢小看这个年轻的郡主?太子亲自站台,虔国公保驾护航,更别说工坊日进斗金的实力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朱幼薇长舒一口气小桃连忙递上温热的菊花茶:“郡主累了吧?”
  “还好”朱幼薇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去请徐管事来,今晚要把派往各地的人手定下来”
  陈寒从屏风后转出,手里拿着份名单:“不必找了,太子殿下已经调了二十名女官过来,都是识文断字的”
  朱幼薇惊喜地接过名单:“父亲何时安排的?”
  “今早刚到的飞鸽传书”陈寒笑道,“殿下说了,要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徐管事匆匆赶来,手里捧着刚盖完章的契约:“郡主,都核对过了,没有疏漏”
  朱幼薇仔细翻看每一份契约,在特别条款处都停顿片刻确认无误后,她抬头对徐管事说:“明日开始,你带着新来的女官们熟悉工坊规矩七日后,第一批人就要出发去松江”
  暮色降临,工坊里的织机声渐渐停歇但正堂的灯火依然明亮,朱幼薇和徐管事正在给即将外派的女官们讲解要点
  “到了地方上,第一件事是检查女工的食宿”朱幼薇指着章程说,“每人每日要有二两肉,一旬休沐一日”
  一个年轻女官举手问:“若是当地商人阳奉阴违怎么办?”
  “直接写信回来”朱幼薇语气坚决,“工坊会派人核查,情况属实立即终止合作记住,你们不仅是去教手艺,更是要护着那些女子”
  女官们神色肃穆地点头她们大多出身寒门,深知女子谋生不易
  夜色渐深,朱幼薇独自站在望楼上运河里漕船如梭,大多挂着各地商号的旗帜她知道,从明天开始,这些船上装载的将不仅是布匹,还有无数女子的希望
  陈寒悄悄走来,为她披上外衣:“想什么呢?”
  “我在想,云南工坊刚开张时,刘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朱幼薇轻声道,“现在她不仅能读会写,还能和番商谈笑风生”
  陈寒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杭州城的万家灯火尽收眼底:“这还只是开始”
  是啊,这还只是开始朱幼薇在心里默默重复当各地的巾帼工坊都建起来时,大明的女子们就再也不用仰人鼻息了
  翌日清晨,第一批外派的女官们整装待发她们穿着统一的青色衣裙,腰间挂着工坊特制的铜牌朱幼薇亲自为每人系上绣有“巾帼”二字的荷包
  “这里面有十两宝钞,是你们的安家费”朱幼薇叮嘱道,“记住,你们代表的是杭州工坊的脸面”
  女官们齐声应是晨光中,她们的身影渐渐远去,带着新的希望奔赴各地
  杭州城的百姓们站在街道两旁,目送这支特殊的队伍卖炊饼的张老汉喃喃自语:“这世道,真要变了”
  ……
  夜色渐深,杭州巾帼工坊的灯火一盏盏熄灭
  朱幼薇送走最后一批客人,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小桃端来热茶,轻声道:“郡主,该歇息了”
  朱幼薇接过茶盏,温热透过瓷壁传到指尖她望向窗外,月光如水般倾泻在庭院里
  “小桃,你去休息吧我再看看账本”
  小桃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退了出去屋内只剩朱幼薇一人,她翻开账册,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这些日子工坊事务繁忙,她已经许久没有好好休息了
  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朱幼薇抬头,看见陈寒站在门口,月光为他镀上一层银边
  “这么晚还不睡?”陈寒走进来,顺手带上门
  朱幼薇合上账本,嘴角不自觉上扬“你怎么来了?”
  陈寒在她身旁坐下,伸手替她拢了拢散落的发丝“想你了”
  简单三个字,让朱幼薇心头一热她这才意识到,自从陈寒从云南回来,他们还没好好说过话
  “工坊的事我都听说了”陈寒轻声道,“你做得很好”
  朱幼薇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账本边缘“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
  陈寒握住她的手,掌心传来的温度让朱幼薇心头一颤“幼薇,看着我”
  她抬起头,对上陈寒温柔的目光那双眼睛里盛满了骄傲与爱意,让她一时忘了呼吸
  “我为你骄傲”陈寒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这几个月,你把工坊经营得这么好,连太子都赞不绝口”
  朱幼薇眼眶微热这些日子独自扛着工坊的重担,她从未喊过一声累
  此刻听到丈夫的肯定,那些疲惫仿佛一下子涌了上来
  陈寒似乎看透她的心思,轻轻将她揽入怀中
  熟悉的气息包围着她,朱幼薇闭上眼睛,任由自己沉浸在这片刻的安宁中
  “瘦了”陈寒抚过她的背脊,心疼地说
  朱幼薇靠在他肩头,轻声道:“你也是”
  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陈寒低头看着怀中的妻子,忽然觉得这几个月的时间仿佛被偷走了
  他轻轻抬起朱幼薇的下巴,在她唇上落下一个温柔的吻
  “今晚别忙了,好不好?”陈寒的声音带着几分恳求
  朱幼薇点点头,任由他牵着自己走向内室
  烛光下,陈寒为她解开繁复的发髻,青丝如瀑般垂落
  他动作轻柔,生怕弄疼她
  “这些日子,辛苦你了”陈寒的手指穿过她的长发,声音里满是怜惜
  朱幼薇转身面对他,抬手抚上他的脸颊“你在京城,可有想我?”
  陈寒捉住她的手,在掌心落下一吻“日日想,夜夜想”
  烛火摇曳,映照出两人交叠的身影
  久别重逢的夫妻,有说不完的体己话,道不尽的相思情
  夜深人静时,朱幼薇靠在陈寒肩头,听着他有力的心跳
  “幼薇”陈寒突然开口,“咱们给儿子添个弟弟妹妹可好?”
  朱幼薇的脸一下子红了,把脸埋进他怀里“胡说什么呢”
  陈寒低笑,将她搂得更紧“我是认真的看你把工坊经营得这么好,定是个好母亲”
  朱幼薇抬起头,月光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那也得等工坊稳定下来”
  “都听你的”陈寒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不过我可等不及要看你教孩子们打算盘的样子”
  朱幼薇轻轻捶了他一下,却忍不住笑了夫妻二人相拥而眠,一夜好梦
  次日清晨,朱幼薇早早醒来她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陈寒推开窗,晨风带着运河的水汽扑面而来
  “起这么早?”陈寒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朱幼薇回头,看见他已经坐起身,正含笑望着她
  “今日要去松江,得早些准备”朱幼薇走回床边,替他理了理衣领
  陈寒握住她的手“小桃知道了吗?”
  朱幼薇摇摇头“还没告诉她这孩子胆子小,我怕她紧张”
  正说着,门外传来小桃的声音:“郡主,您醒了吗?”
  朱幼薇与陈寒相视一笑“进来吧”
  小桃推门而入,手里端着热水看到陈寒也在,她连忙行礼“国公爷早”
  “不必多礼”陈寒笑道,“正好有事要跟你说”
  小桃疑惑地看向朱幼薇朱幼薇拉她坐下,柔声道:“我今日要去松江,工坊就交给你了”
  小桃的手一抖,差点打翻水盆“我?不行不行,我哪能担此重任!”
  陈寒接过水盆放在一旁“小桃,你跟着幼薇这么久,手艺和管理都学得差不多了工坊的规矩你都清楚,账目也熟悉,有什么不能的?”
  小桃急得直搓手“可是那些商人,那些订单”
  朱幼薇拍拍她的肩“徐管事先前教过你应对商人的法子,订单流程你也熟悉若有拿不准的,可以飞鸽传书到松江问我”
  小桃咬着嘴唇,眼里闪着泪光“郡主,我怕做不好”
  “傻丫头”朱幼薇替她擦去眼角的泪,“你忘了前几月番商闹事时,是谁临危不乱稳住局面的?又是谁发现了账目上的差错,避免了工坊的损失?”
  ……
  b3fe3k334.sbsb3fe3k334.sbs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