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拆字

  他要么是青洲递运所的官员。
  要么就是洞察到皇帝的心思,想方设法搞来的官印,用它一路避开关卡,进入京城。
  ――也不知道小舅舅和严不悔能不能找到他,他还有没有活着?
  顾瑾将印章放到自己怀中,将包袱里油布打开。
  油布里的是几张文书。
  文书的意思,大概是从青洲运送一批货物前往京城,货物有哪些,数量有多少等,末尾盖的是青州府的官府大印。
  递运所。
  顾瑾听丁荣贵提及过。
  这个机构在周国已经成立多年。
  递运所直属工部管理。
  所里当官的都是军人。
  而负责运输货物的都是从民间征收的民夫。
  有的是缴不起税主动提出以人丁抵债的人。
  这个机构主管兵器,粮食,盐,茶,铁,布匹等货品的运输。
  京城正是有了这个“递运所”,所以根本不用担心物资短缺。
  因为山里的土匪不敢打劫他们,而隐藏在关卡的暗桩也会保驾护航。
  这几年,只有递运所可以在周国畅通无阻运行。
  在青梅县的时候,顾瑾曾经想过利用递运所通过皇帝设置的关卡。
  但是他们一行人中,有妇人有孩子,也有老人。
  而被征调的民夫,都是身强体壮之人。
  他们根本躲不过士兵的眼睛,所以这个选项才被顾瑾放弃。
  这枚印章的主人,或许就是借了这个法子也说不定。
  眼下,有了这枚官印和文书,顾瑾想要假扮递运所官员和民夫的念头又冒出来了。
  万一李成决那边实在不能拉拢,就得想办法找一个易容高手帮队伍中妇女和老人遮掩成递运所民夫,或许也能穿过李子山。
  思及此处,顾瑾将文书用油纸包好,贴身藏住。
  李大海见她收了物件,这才凑过来问:“瑾儿,这地好像没动了,我们要不要进客栈休息?”
  顾瑾左右看看,发现本来站满了人的空地,现在只有他们这一队人还在。
  “还是再等等吧。”
  “我们进去先将物品都拿出来,等大家伙吃了后,抓紧时间先睡一下。”
  地震的级数越高,余震就越多。
  眼下,她并不能确定震中心的地点,安全起见,留在原地最稳妥。
  人多力量大。
  一盏茶后,他们就将所有的物资全部搬出来。
  十几头骡子也牵出来了。
  “顾凌云,宋清琅,你带着师弟们搭几个帐篷出来,我们这两天歇在外面。”
  听到师父的吩咐,孩子们纷纷点头应声。
  这边正忙碌。
  阳月州州府府邸倒是一片安静。
  昨晚地动,所有人提心吊胆过了一夜都没有睡觉。
  眼下见没有了动静,南宫瑤做主让下人都回去休息。
  她自己也躺回了床上。
  昨晚宴席散后,南宫瑤就心神不宁。
  谎言常常隐含在看似真情实意里。
  那么真相,就有可能隐藏在看似疯魔的话语中。
  顾瑾的话,虽然真假难辨,但谶言是真实存在过的。
  南宫瑤带着满腹疑惑睡去,待到了后半夜,地龙突然翻身,她惊醒后,匆匆忙忙从房间逃出,那一阵子浑身冷汗直冒。
  一瞬间,南宫瑤脑海里闪过无数个念头。
  当人有了一丝疑虑后,很多之前忽略的信息就会聚集在一起,去论证那一个疑点。
  等她将这些年遇到的事情都串联起来后,脑海里忽然一片空白。
  南宫瑤从小就聪慧,正是因为能力强,所以才被祖父送出来与李家联姻。
  这多年来,她一门心思辅佐夫君处理阳月州大小事宜,自然对周国各地发生的灾情了如指掌。
  她将这些点,像串珠子似的穿起来,突然发现朝廷早就借着谶言暗示警告众人……
  天灾将至,让他们早早做打算。
  此刻,南宫瑤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总觉得心里焦虑不安。
  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
  忽然间,她蓦然想起离开眉县时,父亲给了她一个锦囊。
  要她在无比焦虑时,才能拆开锦囊。
  那时她只觉得莫名其妙,现在想来,父亲只怕也早就猜皇帝的心思。
  南宫瑤急忙从床上爬起来,伺候的丫鬟听到动静后急忙走来,见到她正打开箱子,忙问:“夫人,可是要找东西?”
  南宫瑤:“在眉县,父亲曾经给了我一个蓝色的袋子,放到哪了?”
  丫鬟急忙从柜子里拿出来一个荷包:“夫人,是这个吗?”
  南宫瑤伸手拿过,迫不及待打开。
  荷包里只装了一张纸条。
  纸条上只写了两个字。
  〔至〕。
  〔等〕
  南宫瑤望着字,一头雾水。
  她对着纸上的字发呆,不知道过了多久,脑海里灵光一闪。
  小时候学识字,爹爹经常与她玩拆字。
  其中就有“至”字。1
  “至”,上下一横,长短一样。
  上一横为天、下一横为地,此字天地俱全,有至尊之意。
  “至”中间,是“厶”和“十”。
  “厶”与天(庭)相连,代表“厶已达天”,没有再向上发展的空间。
  “厶”下,是“十”。
  此字有十全十美,也有十恶不赦,两种意思截然相反。
  “十”在“厶”下,又与地(府)相连,代表恶的一面。
  想通关节,南宫瑤惊得呼吸一滞。
  爹爹在暗示皇帝十恶不赦,皇位“至”此而止!
  他要自己等,等什么?
  南宫瑤心里有了一个隐约的猜测。
  眼下裴邑已经起兵造反,南方灾民也汇成了一股势力,皇帝又一门心思在修陵墓。
  难怪,祖父一定要与李家联姻。
  没有铁,怎么打造军需装备?
  难怪父亲不愿留在京城而是刻意回眉县丁忧,原来他早有打算……
  可如果父亲真的起事,那生活在京城的兄弟姐妹怎么办?
  她从怀中掏出帕子,将额头上的冷汗全部抹去。
  这边南宫瑤洞悉到父亲的用意。
  那边丁荣贵在房中急得团团转。
  事已至此,已经非常明了了。
  疯道士的谶言,就是真的。
  这下完了。
  留在青梅县的丁家人,
  还有远在蚕城的女儿……
  只怕再也没有见面机会。
  他暗自庆幸自己将丁家最优秀的晚辈带了出来,起码不会全军覆没。
  等到了京城,得想办法组建自己的势力,特别是武者,必须多多招募,要不然,自己这几人的性命堪忧。
  同样受惊的还有远在京城人。
  他们惊魂未定,到处都是在外躲灾的百姓。
  只有晏殊,他面无表情看着摆放在案几上的舆图。
  半晌后,用朱笔将一座城池圈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