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死亡时间

  随后,侦查员按照现有的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勘查。
  只可惜,现场遗留下来的物证十分有限。
  他们只能根据现有的物证对案件进行推理。
  法医后面也根据死者身上的伤痕,对死者曾经和嫌疑人有过较长时间的交流推断。
  正好,法医的这个想法也是和陈桉树的想法不谋而合。
  陈桉树仔细观察了整个屋内,重点勘查了屋内的是1些角落地带,还有桌上的边角处。
  包括死者的血迹,基本上除了在床上,还有那个打开的柜子拿出来的牛仔裤有死者的血迹。
  其余的地方都没有发现死者的血迹。
  加上屋内的设施,桌子都没有受到损害。
  换句来说,陈桉树没有在现场发现有明显的厮打搏斗的痕迹。
  也就是说,初步来看的话。
  凶手应该是和平进入死者家中,这更加验证了熟人作案的条件。
  1般来说,你是不可能让1个陌生人这么轻松就进去了。
  加上这地方偏僻,陌生人真的少之又少。
  村里邻居基本都认识。
  当然,陈桉树也了解到这村子是流行1种夜不闭户的习惯。
  根据村长所说,他们周围的人都认识,基本上关系都挺不错的,有些家庭晚上他都不怎么关门。
  只是,死者的丈夫说,他们经常是紧闭房门的。
  要是陌生人要动手,不可能没有留下闯入的痕迹。
  为了严谨性,陈桉树来到了门外看1看勘查门锁有没有破坏的侦查员小组。
  “同志,死者家中的门锁有没有被人撬动的痕迹?”
  侦查员站直身体汇报道:“报告陈同志,目前来看,门锁并没有撬动的痕迹。”
  陈桉树得到这个消息,立马询问了窗的情况,得到的回答也是1样。
  案发现场是1间相对简陋的民房,经过技术人员反复勘查,没有发现任何强行进入的迹象。
  陈桉树就猜测,嫌疑人应该就像串门1样进出案发现场。
  没有闯入的痕迹,和平进入,还可以和死者进行长时间的交流且威胁,熟人作案无疑了。
  陈桉树在观察现场的时候,用余光看到略显失望的魏小龙,不禁问道:“小龙,怎么了?遇到什么难题?”
  魏小龙蹲了下来,双手抱着头,惭愧道:“哥,这里的老百姓以前是夜不闭户。”
  “通过这个案件发生之后,老百姓的生活习惯都变了,晚上敲门都得拿着手电筒照1照看看是谁。”
  “这说明老百姓的安全感是在降低的,要是我们能快点侦破此案就好!”
  从夜不闭户到小心谨慎,村民在案发后的这个生活习惯的变化,让魏小龙感到了1种无形的压力。
  甚至非常懊悔,早点侦破就好了。
  对于当地警方来说也是1样,甚至有些人都不开始相信警察了。
  警察问话的时候,直接关上门,见都不想见。
  这段时间,对于他们来说的确非常难。
  魏小龙也是经历了这些事才这么苦闷。
  陈桉树缓缓的走到魏小龙,拖着他的手,将对方拉起身。
  “本身案子就不是1朝1夕就能破掉的,,你以为跟吃饭撒尿1样简单呢?”
  这句话逗笑了魏小龙,陈桉树看到对方状态好点之后,安慰道:“既然村民感到不安全。”
  “那我们就要用行动来证明,我们刑警可以给他们安全感。”
  “所以振作起来,不要那么矫情,这种事情你以后还会遇到的更大,不能因为1点点挫折就被打败。”
  魏小龙的这种状态对于他来说,非常正常。
  有时候,办理1桩命案,有些同志确实会丧失信心。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教导员的作用了。
  恰好,陈桉树以前就当过教导员,警员的思想教育跟武力值是同等重要的。
  魏小龙重重点了点头,随后重整旗鼓。
  随着现场勘查的深入,新的线索也慢慢汇总到了指挥部。
  尤其是陈桉树和魏小龙,邓涛,以及几名侦查员开了1个小会。
  会上就是要确定死者的死亡时间。
  会上陈桉树提出,报案人是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现死者惨死在家中床上。
  这说明,死者的死亡时间1定是早于报案人发现的时间。
  加上,陈桉树对死者丈夫的调查情况来说。
  死者丈夫每天1到8点的时候,就会去办事,这个规律,陈桉树问了很多村民,他们都说雷打不动。
  之前有的同志也怀疑死者丈夫会不会就是杀害死者的真凶。
  经过走访调查,死者丈夫是不具备作案的时间,有多名证人可以作证。
  “这么看下来,死者丈夫没有嫌疑,他每天会固定离开家去进行打牌之类的活动。”
  “也就是说徐兰如在其丈夫离开的晚上8点之前,应该还是活着的,有人在菜市场见过他,而报案人是在十点之后发现的。”
  魏小龙,邓涛和其他几名同志也非常认同。
  最后,经过信息的汇总交流。
  报案人准确的时间是晚上10点15,死者丈夫回家的时间基本接近11点......
  陈桉树基本上可以准确的判断死者的死亡时间是在晚上的8:40-9:50。
  大约就是在这1个小时之间,死者惨遭凶手杀害。
  陈桉树定的这个点,可以说非常准,就是这个点。
  “死者丈夫的回家时间是有规律的,死者也是有规律的干完活买完菜就回家的这段时间。”
  “能确切地知道死者和其丈夫回家的时间,而且还能在死者丈夫回家前的1个小时完成作案并且离开现场。”
  “甚至连报案人来的这个点,凶手都巧妙的避开了,以至于初步调查看,村民还没发现有什么可疑的人出现在死者家门口。”
  “经过上述的信息上看,凶手是熟人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对方必须符合非常了解死者的家庭情况,才能够作案并顺利离开。”
  陈桉树汇总了其他同志的信息,整理了1下,发表了上述的观点。
  在场的众人也是鼓起了响亮的掌声。
  这么1来,凶手是熟人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因为陌生人肯定不清楚死者和其丈夫的出门,回家时间。
  起初有些民警还怀疑陈桉树呢,现在看来不得不佩服他。
  基本上,陈桉树在第1时间就推断出了熟人作案,事后的证据也表明,陈桉树的推论完全没错!
  会上有不少同志提出,这案件应该是由于感情纠纷,或者是结怨等因素,而产生的这种蓄意故意杀人。
  这下子他们的搜查范围基本上定在了死者关系网中成年男性,以及熟人上面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