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意难平帝王第十位,永乐皇帝

  「永乐大帝在位期间,进行大规模航海,曾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大明战船舰队绕行海洋大陆,开启了大明万国来朝的鼎盛局面。」
  「永乐大帝在位期间五征漠北,巩固边疆。分裂北元内部,成立奴尔干都司。建立贵州省,将安南划入华夏版图。」
  「永乐大帝让西藏势力臣服,与新疆部分势力建交,扩大了大明的疆域,大明王朝的国土在这一时期来到了顶峰。」
  「永乐大帝开启永乐盛世,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全书3.7亿字。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画面缓缓浮现,一件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功绩响彻天际。
  仅仅是盘点的开端,诸天万界的人就已经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们不明白,这个永乐大帝既然有如此的功绩,为何还会被金榜排进意难平帝王之中呢?
  ......
  大明洪武年间。
  “标儿....快看....是我大明的皇帝....是我大明的皇帝!”
  洪武年间的朱元璋异常兴奋。
  当金榜上第一个出现他大明皇帝的时候。
  朱元璋的心中咯噔一声。
  还以为完了。
  他很怕这个永乐皇帝会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所以才会上十大意难平帝王榜。
  结果看到永乐皇帝的一件件傲人功绩后,他震惊了。
  金榜管这叫意难平?
  “恭喜父皇,贺喜父皇....只是儿臣有一事不明白....既然我们后世子孙永乐皇帝有如此成就....又为何会上意难平榜单呢?”
  朱元璋的思绪被朱标打断。
  一旁的朱标最开始看到金榜盘点大明永乐皇帝的时候心里同样咯噔一声。
  生怕看到气死人的画面。
  结果他就看到永乐大帝的一件件功绩。
  震惊的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心情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开心之余,却是怎么也想不通如此帝王,怎么会上意难平榜单。
  “儿臣想不通.....一个帝王,既达成了开疆扩土的功绩,又缔造了盛世....当是千古名君才对!”
  朱元璋沉默半响,方说道:
  “咱也不知道为何....可既然上他有意难平....那就肯定不会错...咱们看下去就知道了!”
  朱元璋话锋一转,笑问道:
  “标儿....你说这个永乐大帝...会是咱的几世孙?”
  “咱看....你是个爱好和平的性子....这个永乐皇帝...多半是咱的大孙朱雄英...哈哈....永乐大帝....这个称呼好啊,霸气侧漏,咱喜欢!”
  想到自己的好大儿朱雄英,朱标的脸上也露出了一抹笑容。
  一旁的大臣们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大明皇帝,太子,皇孙三代皆是人中龙凤,又能相互信任,翻遍史书,亘古未见。
  群臣感叹道:
  “我大明,当兴啊!”
  ......
  西汉时空。
  “好好好....”
  金榜的盘点刚一开始
  汉武帝刘彻内心的渴望就被点燃。
  接连叫好。
  刘彻觉得。
  帝国天子当如此,华夏的皇帝应当有此成就。
  剑指九州,威震四海。
  ......
  大元中统年间。
  “这个永乐皇帝是华夏的哪一位皇帝....本汗自幼学习汉族文化...翻遍史书...却没有听说过此人!”
  忽必烈皱着眉在脑中搜索了半天永乐大帝,结果查无此人。
  于是侧身询问一旁的汉臣刘秉忠。
  刘秉忠行蒙古礼回道:
  “大汗...金榜之上...盘点这个明朝天子的功绩时....提到了抗击蒙元一事...显然是我大元之后的朝代.....”
  忽必烈双眼一眯,一股肃杀之气仰面像李炳忠袭来。
  “原来如此,这个大明是我元朝之后的朝代。”
  “也就是说,日后推翻我大元帝国统治的势力,很有可能就是明朝?”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忽必烈倒吸一口凉气,连连摇头。
  “本汗的蒙古铁骑天下无敌。”
  “怎么会败!”
  刘秉忠不卑不亢,淡淡回道:
  “大汗,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大汗别忘了...您能坐上蒙古的大汗和华夏的皇帝位置。”
  “靠的就是汉人军团...”
  “您那几位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部队,不是被您带着汉人集团砍完了。”
  提到当年的孝顺事,忽必烈脸色一僵。
  “往事如风,莫要多提。”
  “总之,我元帝国的蒙古铁骑绝不会轻易被打败!”
  ......
  金榜盘点继续,画面中模糊的身影也愈发清晰。
  「一方面,永乐大帝是开疆扩土,打造盛世之明君,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以藩王上位的君主,是百官口中的暴君。」
  「登顶皇帝之后,永乐大帝开始了自己开疆扩土的道路。」
  「为了五征漠北,永乐大帝耗费了国内无数的人力物力,致使国家财政在崩溃的边缘。」
  「他的儿子开始不理解他,百官开始劝阻他,甚至不少官员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面对所有人的质疑,永乐大帝曾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疲惫。曾经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后悔坐上了这个位子。」
  「但是永乐大帝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有些战争他不去打,就要他的子孙后代们去打。」
  「永乐大帝始终觉得,流血的,一代人就够了。」
  「在永乐大帝六十五岁那年,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又一次南下劫掠百姓,面对自己早已年迈不堪身体。他仍旧选择兵亲出塞北,马踏连营。」
  「这一战,他病死在了大军回营的路上。」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永乐大帝仍旧放不下大明江山,放不下大明的百姓,也放心不下那个满心遗憾的自己。」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永乐大帝呼出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感叹道,‘人生苦短,如此江山,岂不让人留恋!’」
  随着盘点的声音落下,朱棣的画像也清晰的定格在金榜之上。
  ......
  大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朱标,所有大臣们脸上的笑容在这一刻凝固了。
  大臣们由于之前笑的太夸张,导致面部表情一时转变不过来,嘴角不停抽动,显得十分滑稽。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永乐皇帝竟然会是燕王....。
  此时的朱元璋犹如五雷轰顶,他已经懵了...不是...老四他凭什么穿咱的衣服???
  他不是在守卫边疆吗?
  怎么守到一半成皇帝了?
  ???
  一时间,朱元璋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老眼昏花看错了......
  他用略微颤抖的声音询问一旁的朱标。
  “入他娘的......标儿....是不是咱看错了?....怎么金榜上那张肥嘟嘟的大圆脸这么像老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