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破格提拔

  益州。
  宋曦望着已经可以看出初步模样的又一条大堰,晒得黧黑脸上泛出了一丝笑容。
  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现在奔腾如狂暴野马的岷江终于得到了控制,岷江的水经过堰台和相配套的大小水库的控制,已经成了驯服的巨兽。
  成都平原收益于此堰的农田达到数十万亩,获益农户上万户。
  益州的粮仓因此而变得充实起来,粮食大量运往大梁各地。
  原来,搞实业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感!
  宋曦觉得这一生能够搞成这一惠民工程已经足矣!
  “大人,好消息啊!”
  这时,一个官差飞马跑来,惊喜的汇报道。
  “嗯?”宋曦探寻的看着送信的官差,微微惊诧。
  “皇上派人下圣旨调大人回京师当太师了,还请大人速速回去领命。”送信的官差抱拳恭贺道。
  益州乃是穷苦之地,条件不是一般的恶劣,能够调离益州去京师当官,是益州多少地方官的梦想,更何况,这次是皇上请宋曦去当位极人臣三师之首。
  回京当太师?
  宋曦并没有其他人想象中那么高兴,他望着堰堤上劳作的人们,不由有些怅然。
  忽然间,他觉得繁华的京师对自己来说无比陌生,朝堂上勾心斗角的争斗那么令他厌恶,甚至就是自己的学生——大梁皇帝亓无忌,那反复无常的嘴脸也让他有些忌惮和压抑。
  道不同不相与为谋也!
  一句话忽然从脑海中蹦了出来,
  如果是陈长生
  请他去辅佐,那他一定会欣然前往,因为他知道陈长生是要干什么,而他的目标也和自己的理想相吻合。
  可是亓无忌这次明明是找他灭火来了。
  先不说自己有没有能力灭得了这场大火,就算自己真能控制住局势,那下一步,自己能把握住亓无忌的思路吗?能保证亓无忌就按照自己说的去办吗?
  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再这样内耗下去,恐怕不仅对大梁没什么益处,对自己的生命也是一种浪费啊!
  “国老!恭喜啊国老,您终于可以回去了!”这时,王冠智听到信后,也急匆匆赶了过来。
  他现在已经变得沉稳了许多,但心里对朝堂的向往仍然难以掩饰。
  宋曦被请回去了,那他是不是就有希望了?
  “冠智,何喜之有啊,都江堰还没有完工,扔下这么大的工程离开,我不放心!”宋曦幽幽的说。
  “国老,您的意思是?”王冠智的心像被大锤重重打击了一下,一下子怔住了。
  “朝堂上不需要我这样的人,可这里,却不能没有我!”宋曦终于下定了决心。
  “国老.......国老的气节和心胸让冠智钦佩!”王冠智一震,明白宋曦这是不肯回京师去,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泛上来,让王冠智既心酸又感动。
  .......
  大梁京师。
  宋曦以自己身体有病为由,拒绝了回京当太师。这让亓无忌有些失望和震惊。
  难道宋曦是生自己的气了?
  不,不能,老师一直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国家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他绝不会在一旁看热闹。
  那他不来赴任就只有一个原因了——自己人品有问题,让宋曦觉得竖子不可教也!
  亓无忌一时间有些沮丧,接着又有些气愤。
  我究竟做错了什么?怎么就让你宋曦瞧不起我了?
  算了,死了张屠户,还吃带毛猪了吗?你要在益州享清福,我偏不让你在益州呆着!
  不过,他很快把心态放平和了。
  宋曦还有什么话没有?
  他转而问传旨的太监。
  宋刺史让我转交给您一封信。
  太监急忙将厚厚一叠折子呈了上去。
  亓无忌一把抓过来,翻开仔细看了起来。
  宋曦在里面没写什么诸如早上好,皇帝你吃了吗?最近身体怎么样,睡眠好不好之类的废话,而是开门见山的讲起了大梁国策。
  从益州修都江堰的效果来看,关中的大渠建议继续修,如果修成了,对后世很有益处。但怎么修,用多少钱来修,修多久还要皇帝您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把握。至于北方民边,建议以招抚为主,镇压为辅。
  老百姓造反的理由就一个,那就是活不下去了,但凡有口馊饭吃,他们都不会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干这种造反的事,毕竟他们又不想当皇帝。
  但事情闹得这么大,一定是有别有心思的人领头挑拨,这类人就要严打。
  .......
  丝,宋老师看得透哇!
  亓无忌越看激动,
  越看越觉得宋曦说得有理。
  不过,理论是理论,实践起来可就有些难了。亓无忌也知道,自己往往初心是好的,可是一到下面执行,就被那些各揣心思的人给执行歪了。
  这不是罢免几个官,杀一两个人就能解决问题。因为大梁从上到下官员总有上万,他总不能将这些官都杀了,就是杀十个百个,那也会引起整个管理体系的震动,最终造成谁也不干事了,谁也不敢干事的现象。
  他终于明白,大梁需要的是一大批能臣干吏,而不只需要宋曦一个人。
  宋曦不回来,估计也是因为看透了官场的腐败而无能为力了吧?
  唉,怎么办,怎么办啊?谁能为朕解除心忧啊!
  陛下,户部的王斌求见,已经在外面跪了大半天了?陛下如果不想见他,老奴就让他回去吧?
  这时,掌印太监提醒道。
  “嗯?我倒忘了,让他进来吧!”亓无忌猛然想起,王斌是自己要召见的,可是因为宋曦的事儿,自己给忘了。
  王斌这几年一直走得很稳,他中了举人之后,从户部员外郎一直干到了四品的户部给事中,也就是户部在朝堂上的顾问。
  亓无忌想找他,也是为了问北方民生粮饷之事。
  “罢了吧。先说说正事吧!”
  王斌进殿后,刚想行三拜九叩的大礼,却被亓无忌给制止了。
  “陛下,北方四州因为遭受旱灾和兵乱,今年的税收情况堪忧。我做了一个统计表,上面
  有各州县报上来的财务报告。请您批示一下。”
  王斌说完,从怀里掏出一份折子恭恭敬敬的想递给亓无忌。
  “先不看了。王斌,朕问你,如果你是北方州郡的长官,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亓无忌没有接财务报表,而是忽然问。
  “这......臣一直做属官,并无当郡县主官的经历。所以臣不敢说,也没资格说......”王斌一时间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脸都红到了脖子根儿上。
  “但说无妨!咱们君臣也只是聊聊而已。”亓无忌努力装成一副和蔼的样子说。
  王斌是宋曦的弟子,也是亓无忌当太子时重点培养对象。属于太子党的人,特别是,王斌和陈长生是同乡,都是抚远县人。
  一个县里的,总该有些共同之处。
  亓无忌嘴上不说,其实心里还是对陈长生很崇拜的。
  “呃,陛下,以臣之见,对那些乱民,要以招抚为主,只要朝廷给他们一些吃饭钱,度过这个难关,那他们就会感激朝廷的好,从而对朝廷忠心耿耿,天灾一过,来年再从事耕种,他们也就无心再闹了。”王斌惴惴不安的说。
  “嗯!”亓无忌重重点了点头。
  果然是师徒,王斌的见解和宋曦给他的建议不谋而合。看来这王斌的确得了宋曦的真传!
  “那朕就放你去冀州当个刺史,去平定北方之乱如何?”
  “啊?”王斌几乎怀疑自己听错。
  他一个民政部的小
  处长,居然一下子给任命为省长,一品大员,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他本来以为自己最少得再熬个十年八年,能当个从二品的户部侍郎就算祖坟冒蓝火儿了的。
  “你没有听错。朕就是要重用你们这些有真才实学又对朕忠心耿耿的年轻人。”亓无忌鼓励的拍了拍王斌的肩膀。
  “臣.....臣愿肝脑涂地,誓死效忠皇上.......”王斌哭了,真哭了,涕泗交流,泣不成声。他是激动的,感动的。
  今生能遇到如此明君,也算无憾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