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精诚所至

  牛二见王之涣的总理衙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知道自己一时半会儿也见不到王之涣,一时间犯愁。
  这时,从他身边急匆匆走过一个官员,看样子是直接进衙门去办事的。
  “诶,这位官家,能否帮忙办点事。”牛二一把拽住了他。
  按照牛二的想法,得先让王之涣知道他在这里。也许王之涣看在王斌的份儿上,能让自己提前进去。
  “丝,你这人,怎么这般无礼?”那官员皱眉扭头怪罪了一声。
  “耶,你是......牛二?”但当他看清牛二的脸时,不由惊愕的叫了声。
  “哦?朱四儿!”牛二也喊出了对方的小名儿。
  原来牛二混迹江湖,游走四方,也结识了不少人。这朱四就是他之前的一个朋友。只是朱四后来就没了声息,牛二只听说他跟着一个叫李大勇的牛人到西域去了。
  没想到时隔数年,竟然在这里相遇。
  牛二见朱四穿着大凉帝国的四品官服,知道这个小子是发达了。朱四见牛二也衣着不凡,身后还跟着随从,知道他和从前也不一样了。
  但不一样又能怎么滴?
  朱四跟着李大勇闯荡西域,因为军功升到了四品正职,早就看不上过去的穷哥们儿了。圈子不一样了。另外,他现在是大凉人,在面对牛二的时候,自带一种优越感。
  “哈哈哈,朱四儿,这可真是他乡遇故知啊!走,咱们喝两壶去!”牛二见找到了认识的人,哪里肯让他走,拽住他亲热的说。
  “别啊,牛二哥。我这还有公务在身呢,你别急,等我替我家将军送完信,我找你喝。你先在外面等着!”朱四说着,推开牛二的手就往衙门里走。其实他是在敷衍牛二。
  “喂,你先别走。借一步说话.....”牛二抄手又抓住朱四的衣袖。
  “哎呀,我的二哥啊,我这是军务......”朱四哀叫一声道。
  牛二本身作为一名军官,如何不知道军务的重要。但他好容易碰倒一个可能帮他的人,怎么肯轻易放过。
  “什么军务不军务的,都没咱们兄弟感情重要。”他拉着朱四就是不放。
  最后把朱四逼得只好一摊手。
  “说吧,二哥,你有什么事儿找我。我给你办就是!”
  “嘿嘿,你早这么说不就完了。”牛二嘿嘿一笑,把想拖朱四找王之涣拉关系的事情说了一遍。
  “你这不扯呢吗?”朱四一听,眉头皱得跟川似的。
  别人他不知道,但王之涣王丞相他可是知道的。王之涣特别讲规矩,他说排队,那就指定不会接见加塞的,就是他家大将军李大勇来说,也不一定好使。更别提他一个四品的小官了。
  但他知道,如果就这么跟牛二说,牛二肯定不能同意放他走。
  朱四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我说二哥,你有把握让王丞相同意批你设备吗?”
  “没有,但好歹我得见他一面。然后才知道他能不能同意。”牛二瓮声说。
  “二哥,你可真是实在人,咱们办事儿就追求个成功。你事儿没办成,过程做得再好,有个屌用?”
  “啊?朱四儿,那你说我该咋办?”牛二一听,有道理啊。他老泰山派他来,不就是为了买设备吗?设备买回去,他老丈人才有面子。如果买不回去,他老丈人被人笑话啊。
  “按我说,你得找个能管王丞相的,只要人家肯替你说话,王丞相还敢推脱不办吗?”朱四见牛二目光迷离,知道自己话起作用了。
  “啊,对,那你说,谁管着王丞相?”牛二瞪着眼珠子大彻大悟道。
  “唉,我的哥。除了我家大凉皇帝,谁能管着他?去京城,找我家皇帝,啥事儿不都办了吗?”朱四鄙夷的看着牛二。
  “嗯,行,我也听我丈人说过,他和大凉皇帝是同乡,还是同门师兄弟,那我就去找大凉皇帝去。”牛二点头道。
  他还不知道,陈长生在东都北京。
  朱四也不明说,反正把牛二支走,他好去办事儿。至于牛二去哪儿找皇帝,能不能见到皇帝,他管不着。
  牛二经朱四指点,如获至宝,直接去了西京的皇宫。
  到那里人家才告诉他,这是大凉皇帝的行宫,现在皇帝在东都办公,距离这里有万里之遥。
  “我去那里能见到皇帝?”
  “嗯。差不多,看你啥事儿,也要看皇帝的心情。”行宫的守官说。
  “一万里就一万里,反正能见到皇帝,把事儿办了就行!”牛二此时也觉得自己好像被朱四坑了,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回驿所,准备去东都的行李。
  话说牛二这个人不怕苦也不怕累,就怕人家埋怨他。
  上次他只身前往益州去找国老宋曦也是这样。
  但跟他出差的两个随从却好像比牛二多了些心眼儿。
  “我说大人啊,一万多里地啊,咱们有那个时间,在这里等王大人接见也等到了。何必非得往东都跑啊?”
  “休要噪聒,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让你们走你们就跟着!”牛二眼睛一横骂道。
  当既,牛二打点行李,带着两个随从,买了几匹马,连夜一路就向东都去了。
  按说古代要走五千公里,那没个几个月恐怕都走不下来。因为交通不发达,很多地方道路都不通,又有强盗出没。所以出远门那可是个苦差事,搞不好,命都没了。
  牛二也是下了极大的决心。
  甚至还带了干粮和水袋,准备星夜兼程,尽快去见大凉皇帝。
  直到他上了官道,一路走了二十多里,牛二乐了。
  因为他从来没有走过这么好的大道。
  陈长生这些年,除了东征西伐,也花了大力气去搞基础建设。特别是道路交通这方面是犹然重视。
  要想富,先修路。物流好了,老百姓才有机会互通有无,共同致富。
  另一方面,大凉帝国的疆域实在太广大了,东西长上万公里。
  在古代,最难受的是交通和信息不发达,一封家书很可能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送到。所以才有家书抵万金这句诗话。
  陈长生也担心自己的国土面积太大,造成皇权不下县,对某些边远区域鞭长莫及,失去管理和约束,造成某些地方有造反自治的图谋。
  要解决这个事情,唯有修路。
  只要道路修到哪儿,大凉铁骑就可以快速机动的出现在那里。可以震慑那些居心不良的人。
  所以,大凉的地界上,不仅县与县通公路,县与乡村之间也通公路,只不过等级不同,但最低都要可以通行车马。最夸张的是,陈长生还修了一条高速公路。
  这条高速公路是国家战略通道。路面可以并行六车道,而且每三十公里左右,就有一座驿站,供应途中商旅的住宿和人吃马喂的问题。
  这条公路从陈长生当西凉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修建了,一直到现在,这条路已经修到了东都,向东,正在向幽州的北面延伸。向西,已经修到了乌桓。
  牛二走的正是这条高速路。所以他能不高兴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