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千金买马骨
宋曦听了亓昊的施政纲领之后 ,觉得这小子行,能把老百姓搁在前面,而不是想当然的以为,老百姓就是会支持自己,就是会听自己使唤。这就比一般的贵族小孩儿强了百倍了。因为上层社会的孩子,在环境影响下,太多生来就以为,我就是尊贵,就是主子,我爸是谁谁谁,你们老百姓就得听我的,他们就是会说话的工具。
所以,才会出现“何不食肉糜”这种笑话。因为没有感同身受,不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老百姓能活下去的时候,可以忍,反正国家暴力机器掌握在你们手里,你们乐咋咋滴吧。我认熊,因为我虽然受点委屈,我还能活,还能养活自己的老婆孩子。
但如果老百姓真的活不下去了,达到吃树皮挖草根,甚至易子而食的情况下,你别说地方官长还是贵族老爷,就是皇上来了,也不好使。
大不了一死呗,你把老百姓逼得都不怕死了,你还怎么管?
“苛政猛于虎也!”
“民不畏死,奈何一死畏之?”
现在在亓泽的统治下,北方的老百姓就快达到这种程度了。所以宋曦就是神仙,如果当权者不改变思维,那也没几把用。
所以,宋曦一听,亓昊把老百姓先搞前头了,然后才提亓家的江山社稷,这才微微颔首。
“嗯,如果秦王真这么想,老夫我就不惜这把老骨头,也要帮衬你!”
“当然了,宋老师,我真这样想的,如果我们当权的不为老百姓做主,那还不如那些卖红薯的呢!”亓昊诚挚的说。
“嗯,秦王,你快起来吧。受老夫一拜。”宋曦一把将秦王亓昊给扶了起来,然后自己跪下去拜他。
“哎呀,宋老师,您是我请的先生,我哪里敢受您的大礼!”秦王哪里肯受,也跪下来和宋曦互拜。
就这样,君臣二人互相认可了对方,扯着手呵呵笑了起来。
请到了宋曦,秦王亓昊也就拥有了强大的靠山。宋曦是何等人?
那是帝师、国士。他虽然不当总理了,但学术上的身份和道德上的身份还都在,甚至比他当宰相时更高了。
因为他丢官,是因为他敢于和大卖国贼韦昌辉对着干。
所以,那些对朝政不满的官僚,还有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那都是以宋曦为旗帜,为风向标,以他马首是瞻的。
宋曦要是支持皇帝亓泽,那肯定,这些文化人都跑去吹捧皇帝的功德。宋曦如果去帮亓昊,那这些士大夫阶级肯定就觉得,亓昊一定是圣王现世,可以拯救苍生大地!
所以,宋曦一个人能顶一个集团军。
不,能顶五个。
韦昌辉最大的失策,就是没把宋曦杀了,而是让他回北方老家了。
如果他知道,宋曦去帮亓昊了,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但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没有用了。
宋曦不仅守亓昊保护着,其实自从他被罢免之后,陈长生也一直派遣所谓的“民间义士”也一直暗中保护着宋曦,免得他受奸臣的迫害。所以说,出了京城,韦昌辉对宋曦就没办法了。
亓昊拜宋曦为太傅。又认宋曦为亚父。
太傅是什么官?据著作记载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 ,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位列三公之一。
所以说亓昊拜宋曦为太傅,是名正言顺。
而且,宋曦这个太傅,是实职,而不是虚职,荣誉称号。什么顾问之类的。
亓昊是让宋曦给他当总理,为他在北方称王打天下笼络人才,组织领导班子。
所以,宋曦这个太傅是实权派,有权任用人才,也有权裁撤甚至惩治下属官员。
这也表明亓昊是多么信任宋曦,把自己的权力分了一大半给宋曦,让他当公司总经理,公司一切运营的事情,都让宋曦管。他不插手。
亚父啥意思。就是干爹。
虽然宋曦做过先帝亓无忌的老师,现在亓昊认他当干爹有些差辈儿,但其实不然。臣子无论资格再老,在皇帝面前,那也是奴仆。是办事员。皇帝绝不会因为你是三朝元老四朝元老的,就不叫你官职,而称你为徐大爷刘大伯宋爷爷。
所以,被皇子认为义父,干爹,那也是一个荣耀。
宋曦也知道,亓昊不是小,不懂,没政治经验,而是他的高明之处。
这就像燕昭王千金买马骨一样。
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古代有个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但他寻求了很多年也没有买到千里马。一个近侍之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吧。”
国君派遣他去做这件事,这个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打听到了一匹良马,但是马已经死了。近侍之臣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千里马的骨头,返回向国君报告。国君大怒,说:“我所想寻求的是活着的千里马,怎么用五百金买知了一匹死千里马?"
近侍之臣回答说:“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到了很多。
宋曦再能干,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北方摊子这么大,情势又这么乱,他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精神头儿。一个人把整个政局都梳理好,所有事儿都办得明明白白。
说实话,亓昊就是把宋曦当“马骨”告诉天下的有能之人,有志之士,来我这里效力吧。我公司诚心招聘能人!
另外,亓昊如此放权给宋曦。也是给自己的手下做个榜样,就是让手下人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为人家秦王创造财富。
你干得再风生水起,最终的赢家,还是人家亓昊。因为家业是人家的。
但虽然大多数人都懂这个理儿,但偏偏就喜欢亓昊这样的领导。
“领导,我想拨五千两银子,干一项工程,如果工程干好了,能给咱们带来两万两银子的效益。”
“行,干吧。五千两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追加两千两。不用告诉我这钱怎么花的,花哪儿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干成。到时候,我还会再奖励你!”
这是一样。
“五千两银子,得那么多吗?你再算算,能不能再省省,给我拟个详细的报告。要精确到一两银子。另外咱们现在各头都需要花销,你别整冒了。”
这又是一样。
秦王人家就用的第一个套路。
而韦昌辉那边,用下面第二个套路。
你说效果能一样吗?公司手下员工能不愿意在秦王手下干吗?
亓昊小小年纪,能有这样的胸襟,你说能不天下归心吗?北方四州本来就是大梁朝的基本盘,无论民众素质还有教育程度,那都是南方蛮荒之地不能比的。那是英雄人物辈出的地方。
有宋曦当旗手,北方一大批能人都跑出来投奔秦王亓昊来了。甚至有些去了南方的士子,在南方没得到韦昌辉的重用,或者得到任用了但干得不开心,也都偷偷跑回北方来了。
秦王手下,一下子聚拢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其中在北方有名望的名人就有七八位。他们不仅给亓昊带来声望,而且在经济上也带来切实的好处,因为这些名人很多都是陇西大家族。家底殷实得很。
无论人力物力财力都很给力。
所以,亓昊在短时间内,就有了组建一个和南方分庭抗礼的小朝廷的人力资源。
当然,要建立起一个政权,必须要有根据地和政治中心。
此时,大梁北方已经没有秦王这个封号了。秦王的封地自然也就取消了。亓昊在汉中的基础势力也被韦昌辉派来的人所取代。
幸好,北方四州因为这段时间的变动,朝廷南迁,人口外流,所以统治基础薄弱,在基层,基本上已经失去了管理,大量人口依附豪强才勉强生存。之前很多人口聚集的区域,已经成了无人区。
所以,亓昊的行动才没有受到阻碍。
亓昊本想回汉中。但那里北府兵统领赵坤山就驻扎在汉中地区,他回去了,就等于自投罗网。
洛阳似乎是亓昊比较适合的落脚点。
但他到了洛阳也不能太张扬,虽然有军阀牛二在那里,但如果韦昌辉得知他的行踪后,定然会大张旗鼓的去讨伐他。
牛二就算不反水抓他请功。也会暴露了他和秦王的关系,从而会丢掉洛阳这一重要的根据地。
那就选一个其他城市做自己的政权中心吧。
于是亓昊请教宋曦,选哪里做起事的地点为好。
宋曦说,王上要统治北方,势必要选一个交通要冲之地,另外,还要避开韦氏的势力中心。所以应该在洛阳、南阳和淄博这三个地方选。
洛阳因为各种原因,自然是排除在外了。那就剩淄博和南阳了。淄博是青州属地,由渤海国赵康统治。亓昊要在淄博建国,势必要和赵康发起冲突。以亓昊目前的势力,还不足以打败赵康,再说,他还要防韦氏,所以不可能把自己置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那就只剩南阳这一个选择了。
但说实话,亓昊对南阳不熟。要在那里开展工作,肯定要费点事儿。
就在亓昊左右为难之际,陈钊忽然派人给亓昊送了一封密信。亓昊打开一看,立即眉飞色舞,拍案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