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落雪(ii)

  江沅被包得严严实实,只余一双眼睛。
  她不禁怀疑,沈良玉是不是想要闷死她。
  虎落平阳被犬欺。
  沈良玉就是欺负她如今在马背上,只能任人摆布。
  不过……
  江沅缩缩身子,有力的臂弯随之紧了紧。
  这样确实暖和多了。
  其实……还挺舒服的。
  舒服得……她都不想再试图挣脱了。
  帆影撒开四蹄,跑得又快又稳。厚厚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马儿所过之处,留下一串深深的雪窝。
  雪花漫天飞舞。
  很快,南郊便到了。
  停马驻足。
  这里原本是一大片草场,周围被青山绿树围着。下过雪后,便自然成了琼枝玉树包围之下,厚厚的一层雪毯。
  积雪莹洁美丽,阳光落在雪面上,泛起柔和的微光,属实算得上一道盛景。游人三三两两徜徉其间,或踏雪缓行,或戏雪笑闹,给这无垠的素白画卷添得几笔亮色。
  沈良玉没有松手。
  江沅也就老老实实“偎”在他怀里。
  根据她的预判,一旦自己上手去拧身后人的手腕,胯下这马就得跳起来,把她扬翻了然后踩进雪里去。
  这一路上,她已经识破了乌云的真面目。
  平时为了把燕麦跟她你侬我侬,沈良玉一来,这马翻脸就不认她是谁了。
  正想着,旁边一根树枝被积雪压弯,一抔雪立马灌到了她头上。
  江沅:……
  她扑打着身上的雪花,沈良玉便静静地看着,忽而问了一句:
  “阿沅喜欢落雪么?”
  “不喜欢。”
  江沅答得简单干脆。
  这确乎是她的肺腑之言,倒不是特意为了煞风景,惹他生气。
  下雪天容易留下痕迹,根本没法“干活儿”。
  而且,
  落雪,
  她早就看厌了。
  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娇滴滴的姑娘们觉得这景象美轮美奂,或许还有兴致为此吟诗作赋。可在她看来,这遍地苍茫却意味着日子更加难熬。
  从粟州来平津城的路上,不就是如此么?
  白雪铺天盖地,小小的身影单薄又孱弱,深一脚浅一脚,茫然四顾,木然前行……
  纷纷扬扬的大雪模糊了天际……
  忽而又是平津城的一个落雪天。
  “阿沅?”
  轻唤声回荡在耳边,这声音平时清脆宁澈,若珠落玉盘一般,此时却焦灼不堪。
  “她怎么样?”另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大夫摇摇头,叹气不语。
  迷迷糊糊之际,身上一会儿热一会冷,冒出的汗几乎把被衾湿透。
  “阿沅,会好的。你一定可以……”
  虽然睁不开眼睛,但心里却清楚得很,她想要回应对方,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话……
  只能轻轻握住明欣的手。
  手上倏然一暖,那只手反过来紧紧覆住了她的。
  明欣的手。
  好像……
  不是这样的?
  江沅瞬间清醒。
  她面上一红,倏然从大氅里挣身出来:“你攥我手干什么!”
  “是你先摸上来的。”沈良玉语调平静。
  江沅:……
  这话挑不出什么毛病。
  要是她的手被握住,第一反应也是要反攥住对方的手,免得被制住。
  大雪纷纷扬扬,不待她的肩上落下几片雪花,人又被裹住了。
  ……
  直到五日之后,方才雪住云开。
  江沅把金簪和胭脂收在佩囊里,起身出门。
  九如巷。
  庆云班。
  “沈姑娘?”
  见江沅进屋,何榆面上掠过一丝惊喜。
  “快请坐。”
  他起身斟了杯茶,递到江沅手边,有些局促道:
  “屋里还没来得及收拾,让沈姑娘见笑了。”
  晚上有戏,是以眼下屋中摆满了胭脂水粉,各式行头,看上去有些杂乱。
  “不妨事。”江沅笑笑,低头取出佩囊里的金簪和胭脂。
  “我今日来,是要还……”
  何榆见着那支簪子,脸色微不可查地一变。
  “沈姑娘。”
  他认真道:
  “这是我送给姑娘的。”
  “还是说……”
  他垂下眼帘看看那支簪子。
  “沈姑娘……不屑于收下它?”
  将军府的千金,大抵是看不上伶人戏子送的东西。
  温润俊俏的美少年,上一刻还是满眼欢愉,只因了她的半句话,下一刻面上便凝满郁色……
  这谁也遭不住。
  “我不是这个意思!”江沅赶紧说道。
  何榆抬起眼帘:
  “我送沈姑娘这支簪子,是……”
  他顿了顿,声音不大但极是坚定:
  “是一份心意。请沈姑娘务必收下!”
  金簪静静躺在素白掌心,被凝琼般的肌肤一衬,美丽异常。
  “这我知道。可是这簪子太贵重了。”江沅诚恳道。
  “我既说它是份心意,那便无所谓贵贱。”何榆淡然笑笑:“我也没想别的,只是觉得姑娘戴了好看。”
  他这样讲,倒是让江沅一时没了词。
  “沈姑娘是我的‘恩公’。”何榆又笑着道:“既是‘恩公’,那自然什么样的心意也受得。”
  “若论起来,”江沅摸摸耳尖:“在西二条巷那晚,你也救了我一次。”
  想起这事,江沅愈发觉得不能收下这簪子。
  何榆眨眨眼睛。
  “那这样吧。”
  他从江沅手中拿过胭脂,狡黠笑笑:“我赠姑娘金簪,姑娘还我这盒胭脂。就这么说定了。”
  江沅:……
  怎么感觉……被绕进去了?
  见她还想推辞,何榆迅速岔开话题。
  他把胭脂仔细收好,又从桌上拿了份戏折子递到江沅手边:
  “沈姑娘除了《玉为媒》,还喜欢听哪本戏?若是有喜欢的,只管告诉我。下次沈姑娘得了空,我请你……。”
  “沈姑娘?”
  面前之人看着戏折子兀自发愣。清丽的眼眸一眨不眨,只是这目光未有落到任何一本戏的名目上,而是偏到了一侧角落。
  蝇头小楷工工整整:
  护平侯,
  杨府。
  ……
  是夜。
  月朗星疏。
  护平侯府前院热闹非常。
  杨府二公子杨钊晔今晚设宴款待宾友,特地请了平津城最有名的庆云班来助兴。
  眼下,已经来了不少人,杨钊晔挨个过去打招呼,与人寒暄。
  只是……
  今晚的贵客还没有到。
  “人还没来?”杨钊晔一面问,一面往门口看了眼。
  “还没有。”管家在旁恭敬道:“已经安排人在门口迎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