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1

  赵旻之所以大惊,是因为…
  那声音的主人,竟然是赵贲。
  赵贲突然赶至此地,莫非许都又生变故?
  赵旻正暗自嘀咕之时,赵贲已行至门外。
  “少君,有天子制书、诸位主母家书至,请少君先接圣旨!”
  赵旻心中更惊。
  制书,是诏令之中最为正式的公文,其地位相当于明清的圣旨,在两汉,其通常也被称为圣旨。
  所谓“皇帝制曰”的“制”,指的就是天子的制书。
  携圣旨至此的赵贲,实际上就是天使。
  不是西方的鸟人,而是将王令之天子使臣。
  太史慈、周瑜2人闻言便欲回避,然而…
  天使赵贲对2人道。
  “2位将军不必回避,此圣旨亦与2位将军有关。”
  太史慈周瑜2人面面相觑后、如赵旻1样恭敬行礼。
  “臣等接诏!”
  赵贲将圣旨递向赵旻,后者迫不及待地将这份材质为蜀锦的制书展开。
  果不其然,其上之字迹乃是伏寿亲笔所书,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上加盖了传国玉玺之玺印。
  这就足够了。
  赵旻尚未阅读这份制书的内容,便已品读到许多信息:
  从今岁起,随着皇长子刘嗣离开襁褓开始学走路,刘协便彻底躺平,而伏寿愈发勤于政务。
  而刘协之所以躺平,恐怕也与伏寿有关。
  刘协但有所求,伏寿总是尽力满足其人。
  伏寿当然没有这么大本事,但卫府…准确来说是赵旻有。
  在这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以进宫为妃嫔贵人为荣。
  是以在赵旻不反对之下,刘协如今后宫中的贵人、美人至少已有2十人。
  反正宫中用度都由赵旻供给,刘协不用自己花钱…
  就连刘协的钱(绢帛),也是由卫府提供。
  所以说,刘协如今的日子,过得比他那天杀的老爹、也就是昔年的汉灵帝刘宏还要纸醉金迷。
  至少刘宏吃不到炒菜和精粮面食、喝不到纯粮酿造的蒸馏白酒、骑不到大宛国的汗血宝马。
  以是故,赵旻不方便做的事,就这么轻松被伏寿办到。
  刘协彻底被尚书台、卫府联合架空了。
  荀白嫖…啊呸!荀彧之所以如此配合卫府,1是因为尚书台本就是东汉的政治中枢,2是因为赵旻从未表露出染指皇权的野心。
  赵旻如今的做法,实则是历史上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在蜀汉朝堂上的做法。
  即:事事皆请示天子(伏寿),处处以汉臣自居。
  综上所述,赵旻对伏寿充满感激,以及愧疚。
  伏寿凶是凶了那么1点儿(罪魁祸首其实还是赵旻这个花心男、lsp),但其人对赵旻确实1往情深。
  赵旻心中默默思索、感慨1番后,方才仔细读起伏寿这份颇为正式的诏书。
  赵旻不读不知道,1读吓1跳。
  其人索性将诏书递向太史慈、周瑜2人。
  “公瑾兄长,此乃封赏之诏也。”
  这份制书内容实则颇为简单:
  因赵旻今岁安凉、益2州有功,特封为真定亭侯,食邑2百户。
  因周瑜、太史慈2人守御1方、安靖万民有功,故封周瑜为太子少傅,佐太子太傅辅导皇长子;
  太史慈封为城门校尉,守护许都9城门。
  伏寿令2人接诏后十日内赴任,不得有误。如无故不赴任,立斩不赦!阻拦赴任者,罪同谋反!
  太史慈、周瑜2人读罢诏书,震惊到瞠目结舌、久久不能言。
  太子少傅是太子太傅的副官,堂堂两千石省部级高官;
  城门校尉虽为比两千石的将校,但注意,这是城门校尉!
  这个官职相当于明代5城兵马司护卫9城的都指挥佥事、清代的9门提督,那是负责京师安全的卫戍司令。
  前1任城门校尉是谁?
  是伏寿的亲爹、现任副国级高官光禄勋的伏完。
  这也不是重点。
  重点是:
  天子遣使臣将王命,令太史慈、周瑜尽快赴京上任!
  啊这…
  孙权能阻拦吗?
  当然可以,这2人实际上是孙权臣属,孙权当然可以阻拦。
  但是!
  伏寿已经写明:阻拦赴任者,罪同谋反!
  就问你孙权还敢不敢阻拦!
  赵旻心中感动至极。
  他招揽太史慈、周瑜至麾下的最佳途径也不过如此,伏寿果然与他心有灵犀。
  当然了,赵旻还需要询问2人…咳咳,瑜哥的意思。
  “公瑾兄长,弟窃以为,天子应是因兄长多次赴京朝贡,故对兄长颇为欣赏,只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周瑜如美玉1般的俊脸,此刻涨得如晚霞1般。
  其人小心翼翼地卷好圣旨,期期艾艾道。
  “这…这…太子少傅如此重职,这…瑜恐难以胜任也。”
  看了半晌戏的赵贲,这时方才不慌不忙地掏出1封书信。
  “太子少傅,此乃桥夫人之家书,请太子少傅亲启。”
  赵贲这称呼改的…
  此事的幕后主谋已呼之欲出。
  瑜哥将圣旨递给太史慈后,颤抖着双手接过书信、哆哆嗦嗦地将其展开默读,然后…
  其人表情愈发震惊。
  赵贲见状,嘴角微微翘起。
  始终注意着赵贲的赵旻,眼眸转了几转后,便已猜到此事之主谋到底是谁。
  不言而喻,此事主谋1定不是小乔,大乔、小乔2女最多算从犯。
  太史慈虽对周瑜家书的内容颇为好奇,却也不好开口询问。
  赵旻已猜到其中大概内容。
  赵贲翘着嘴角,想起自己那悲催的人生往事,终于忍不住莞尔1笑。
  原来,就在赵贲如愿以偿、洗澡睡觉的3日后…
  其人的大主母…当然不是赵大娘,而是伏寿,便召其人进了宫。
  名为君臣、实为主仆的2人仍在赵旻那间位于外宫城中的公廨会面。
  大长秋赵常侍关闭门户后,伏寿便问起了赵贲。
  “阿贲为我如实道来,从文确有意招揽周公瑾?”
  赵贲虽然1头雾水,但仍然如实作答。
  “回主母,少君非止有意招揽周公瑾,实乃急欲收其人至麾下也。”
  伏寿对此不置可否,继续追问道。
  “阿贲,从文亦急欲收太史子义至卫府?”
  赵贲老老实实颔首,并且完成了抢答。
  “回主母,诚然如此。太史子义昔年曾为吴侯所重,而周公瑾为吴侯肱股,此2人确为当世之豪杰也。”
  伏寿果然露出微笑,显然对赵旻的抢答极为满意。
  然后…
  悲催的赵贲,便如此接到了悲催的使命。
  “阿贲,既如此,你便携此制书赴吴郡钱唐城,为我招揽此2人至许都!”
  这个使命还不算太悲催,赵贲最多受受累、跑跑腿。
  真正让赵贲悲催的,是伏寿的下1个命令。
  “阿贲,刘玄德必对大汉天使避而不见,你先赴吴郡钱唐城,待从文至彼处后将制书交于从文,其后你务必随从文寻到刘玄德,令其人火速撤兵!”
  赵贲懵逼了。
  令刘玄德火速撤兵?
  啊这…
  臣妾…啊呸!仆做不到啊!
  伏寿看懂了赵贲的为难,其人轻笑道:“阿贲糊涂!你随从文同去即可!从文自有办法令刘玄德撤兵。”
  赵贲露出1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然则…主母,刘玄德若杀人毁章,仆又当如何?”
  伏寿蛾眉登时倒竖起来,娇叱道:“刘玄德敢尔!其人身为大汉宗室,焉敢如此大逆不道!
  阿贲尽管随从文同去,妾保你必安然无恙!而今之大汉,早已非为曹孟德把持之大汉矣!”
  见赵贲仍1副戚戚然的样子,伏寿忍不住“噗嗤”娇笑。
  这在赵旻浇灌之下愈发明艳的美妇,此刻显得格外动人。
  “阿贲勿忧,妾准你在钱唐城等候从文,或许,从文比你早至钱唐城亦未可知也。”
  赵贲期期艾艾道。
  “主母,仆有1请。”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周瑜曾被袁术胁迫,返回寿春,在袁术死亡的前1年(198)才再度出奔江东。
  周瑜是跟随孙策渡江的元勋,从其本传记载看,周瑜“还镇丹阳”时,刘繇主力已经被击溃。
  但《周瑜传》有1处十分隐蔽的记载,即周瑜还镇丹阳不久,袁术便遣堂弟胤代周尚(周瑜叔父)为丹阳太守,而周瑜与周尚,则被召还寿春。
  刘繇奔走,而(孙)策之众已数万矣……顷之,袁术遣从弟(袁)胤代(周)尚为太守,而(周)瑜与(周)尚俱还寿春。--《吴书周瑜传》
  孙策当时已经控制丹阳北部,自然不可能重归袁术麾下,遂驱逐袁胤,自署徐琨为丹阳太守。
  之后周瑜便不见记载,直到建安3年(198)才借着“为居巢县长”的机会,出奔江东,再度归附孙策。
  (袁)术欲以(周)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3年也。--《吴书周瑜传》
  换言之,周瑜被召还寿春之后,长期处在袁术的软禁之下。大约被禁锢了两年左右(196-198),才重获自由。
  这里有必要探讨1下周瑜的身份变化问题。
  首先要看到,周瑜家族避难淮南寿春,依附袁术,那庐江周氏的宗族子弟,自然便成为袁术的“质子”。
  庐江周氏为地方冠族,累世公卿,成员1定不少。
  (周瑜)从祖父(周)景,景子(周)忠,皆为汉太尉。父(周)异,洛阳令。--《吴书周瑜传》
  换言之,即使周瑜想投奔孙策,碍于宗族安全,也会投鼠忌器。
  这就是为什么袁术1纸书信,便能将“身在丹阳”的周瑜直接召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