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四方兵戈住,胡使至许都1

  辛评、辛毗2人脸色1变。
  那斥候见状微微1笑,复又向2辛行礼。
  “2位叔父,却不知袁公尚有何条件?”
  辛毗还礼后道:“其3,袁公要求卫府半价向河北出售十万套3铧犁,以助河北尽速恢复生产。”
  太史慈已经忍无可忍。
  其人断然喝道。
  “请2位速回!恕某等不送!”
  卫府农具工坊的3铧犁,因工序复杂、用铁量较大,年产能不过3十万套而已。
  在卫府管辖区域之内,许多屯田之地,至今仍是几十、上百亩共用1套3铧犁来耕地。
  袁绍这1开口,便要买十万套,还是半价?
  呵呵!
  如果说第2个条件是无理要求,那么第3个条件纯属袁绍无理取闹。
  所以这斥候对此爱莫能助。
  “请2位叔父转告袁公,此事断无可能!小侄送2位叔父出营。”
  辛评、辛毗2人此时已经慌了。
  “且慢!且慢!袁公言明,第2条件可适当放宽!第3条件…十万套若不可得,5万套亦可!”
  夏侯惇拍案而起。
  “此2事决不可谈!”
  那斥候只觉自己头皮发麻。
  其人只好打了个罗圈揖。
  “元让将军请息怒,2位叔父请稍作回避,容某等商议1番后再行商议。”
  显而易见,这斥候扮演的是白脸。
  太史慈则将红脸扮演到底。
  “此事无可商议!”
  夏侯惇则干脆演起了黑脸。
  其人1声暴喝。
  “来人!将此2贼轰出辕门!”
  早已忍到咬牙切齿的夏侯渊当即霍然而起,“呛啷”1声抽出腰间环首刀。
  “你2人若再不走,休怪某拔刀无情!”
  赵旻派来的斥候赔着笑再次打了个罗圈揖。
  “诸君,诸君,且息怒!某等不妨先行商议1番如何?”
  这斥候1边说着,1边给2辛猛使眼色。
  2辛何等人?
  他们赔着笑向卫府诸将行礼。
  “诸君,既如此,某等暂做回避。”
  说着,2人大步流星、头也不回地向辕门走去。
  众人这1番配合默契、浑然天成的表演,确实将2辛吓得够呛。
  待2人走远,那斥候方才小心翼翼地掏出赵旻的密信。
  验明火漆、印玺皆无误后,夏侯惇便迫不及待地将密信打开。
  这时,始终未发1言的曹仁,终于忍不住提醒夏侯惇。
  “元让兄长,梁期县即便暂且归还袁贼亦无妨,袁贼必不知,赵国今已尽归卫府矣!”
  夏侯惇1边读信、1边冷笑道。
  “子孝放心,便是某等同意此事,袁贼亦绝无可能重夺梁期县!梁期县乃王土,而非袁贼之地也!”
  诚然。
  梁期县令只要亮明旗帜称其人效忠天子、再由卫府铁骑镇守,袁绍还如何攻打梁期县?
  袁绍还敢明着造反不成?
  内黄县、黎阳县同理。
  所以…
  夏侯惇只是在忽悠2辛。
  做为袁绍集团的资深打工仔,夏侯惇太了解袁绍了。
  说话间,夏侯惇已读罢赵旻的密信。
  惇哥不由抚须大笑。
  “主公何其英明也!”
  见众人皆好奇无比,惇哥独眼弯了起来。
  “主公言明,袁贼若索要诸县,可酌情归还其人,然则…万万不可撤诸县之守军!”
  也就是说,我赵旻给你地,就问你袁绍敢不敢自己去夺回来!
  你敢夺,那就是造反!
  你不夺?
  不好意思,我笑纳了。
  于是众人哄堂大笑。
  夏侯惇笑着继续说道。
  “其次,主公亦言明,百姓何辜?袁贼若要农具,可半价予其人1万套,然则…切不可多予之!嘿嘿,以某观之,此乃主公2桃杀3士之计也!”
  诚然。
  1万套3铧犁,就问你袁绍怎么分!
  放眼古今中外,皆不患寡而患不均。
  最后,夏侯惇说出赵旻的第3点、以及最后1个条件。
  “若邺城黎庶损失惨重,某等可无条件补偿邺城百姓5千套3铧犁用于垦殖。
  某等发放农具时务必公开,至于如何分配,则由袁贼自行决定。
  最后,主公言明,除撤离邺城之外,某等严禁应承袁贼任何要求,并要求袁贼与卫府缔结5年之内互不攻伐之约,违此约者,人神共诛之!”
  1言蔽之,这是红果果的诛心之计。
  因为不管袁绍如何分,总有大把人对此不满。
  当然了,那不是赵旻的过错。
  总而言之,此事过后,卫府在河北收买了1大拨人心,而袁绍则必将引起民愤。
  35年之后,袁绍想必已离世,彼时袁绍那3个龟儿子,是否仍能如袁绍1般牢牢统治着河北?
  答案显而易见。
  更何况,只要卫府猥琐发育上35年,还会再怕天下3分?
  所以,苟哥是真损呐!
  苟哥之所以不归还自袁绍手中夺取的3县,还有更深1层考虑:
  如此1来,天下诸侯皆以为,从此袁绍与赵旻将不死不休!
  天下诸侯这么想没毛病。因为袁绍恨赵旻入骨,其人肯定与赵旻不死不休。
  只不过,天下诸侯们如今都不知道,袁绍恐怕连1年都活不到。
  袁绍、赵旻不死不休是不假,怎奈何袁绍行将就木…
  而经此1役,袁绍那3个龟儿子,谁还敢与赵旻硬碰硬?
  1言蔽之,天下诸侯们以为的,其实并非他们以为的那般。
  已知袁绍大概情况的公孙度是例外,所以…
  刘表即将倒大霉。
  夏侯惇转述完毕赵旻信中的大意后,忍不住开怀大笑。
  “既如此,某便暂且容袁贼苟活数月!哈哈!此番主公之计,定教袁贼生不如死!”
  对刘表,或者准确来说是对荆州仍耿耿于怀的太史慈,也笑着补充了1句。
  “以袁本初之秉性,其人必将百般遮掩此盟约,是故,刘景升将危矣!”
  夏侯渊、曹仁、曹纯等人纷纷笑着颔首。
  “主公当真英明!”
  那出身于颖川辛氏的斥候,见状暗暗点头。
  尽管其人已尽可能高估自家主公,但其人还是觉得自己低估了自家那高深莫测的主公。
  对于诸曹、夏侯氏而言,能够饶“袁贼”狗命的唯1方式,只有让“袁贼”生不如死。
  赵旻这个苟哥便准确捕捉住了这1关键点。
  只要这8虎将不反对,此次和谈便将顺利许多。
  综上,卫府与袁绍的大将军府这次城下之盟,最后1道障碍就此宣告解除。
  夏侯惇独眼先是1瞪、旋即微微1眯,表情瞬间由阴转晴…
  就算是为了让“袁贼”生不如死,惇哥也得暂时变得1团和气,遑论…
  惇哥仿佛看见,“袁贼”的1出悲剧即将上演。
  “速速请颖川辛氏2位先生至此。”
  辛评、辛毗昆仲的心情,可想而知。
  因为…
  何谓前倨而后恭?
  夏侯惇是也。
  只见夏侯惇满面春风、1团和气地向辛氏昆仲抱拳。
  “2位先生,某1介武夫、不通礼数,使2位先生受惊,此皆某之大过也!请2位先生勿与某1般见识!”
  辛氏昆仲受宠若惊、忙不迭作揖还礼。
  “夏侯将军言重矣!将军因孟德公与大将军结怨,心存怨气乃人之常情也。”
  惇哥大手1挥。
  “逝者已矣,此事不必再提!2位先生请听某1言!”
  “将军但说无妨!”
  “2位先生转述大将军之条件,除第1条之外,第2、第3条皆不妥!是以,某等商议之后将其调整1番,2位先生可否代大将军做主允可此事?”
  辛氏昆仲对视1眼后,忍不住微微蹙起眉头。
  辛评躬身行礼。
  “只不知…夏侯将军有何改动?”
  夏侯惇闻言,独眼中精芒1闪而逝。
  通过辛氏昆仲的这番神态、动作,其人已然敏锐捕捉到1个关键点。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曹操就是属于袁绍的私有仆从。恰如赵旭、赵贲等人之于赵旻。
  狗贼王沈《魏书》、鱼豢《魏略》和陈寿《3国志》对“曹操曾替袁绍打工”的黑历史,虽然多有隐瞒回护;
  但曹操依附袁绍时间过长,即使从现存史料分析,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那么曹操最终是如何与袁绍决裂的呢?
  《武帝纪》对于初平元年末、至初平2年年中的记载,完全省略。
  不足半年的功夫,曹操突然凑了1支部队,在兖州东郡,击溃黑山贼于毒、白绕。
  而前文非常值得玩味,袁绍胁夺韩馥冀州(实际是魏郡邺县)。
  后文更为有趣,袁绍“表奏”曹操为东郡太守,郡治在东武阳(属东郡治下县)。
  初平2年秋7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
  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武帝纪》
  前任东郡太守是王肱(兖州刺史刘岱心腹),被黑山军所杀;足见这支黑山贼战斗力超群。曹操绝不可能是靠着自己那500条杂鱼击败的黑山军。
  结合前后文,曹操击破黑山军的部队,毫无疑问来自霸占邺郡后的袁绍。
  这也解释了,为何曹操事后会接受袁绍的封赏表奏。
  因为2者之间类似君臣关系,与刘备接受公孙瓒表奏的“平原国相”完全相同;足见曹操此时完全是袁绍的附庸。
  曹操在东郡,从老大哥袁绍处、挖来了1个重量级墙角,就是荀彧荀文若。
  袁绍内部人才来源极端复杂:有自己的旧人,有韩馥系降臣,还有治邺郡后招募的新人。
  荀彧自感在袁绍处不得志,便改换门庭,投靠袁绍部将曹操。
  彧弟(荀)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2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魏书十》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