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诸州天晴朗,幽冀奏华章3

  既然王朗愿意立誓,就能说明其人在治水之时,并未遇到太大的阻碍。
  如此说来,位于魏郡曲梁县的鸡泽(位于后世邯郸、肥乡之间,并不在鸡泽县),问题也并不大。
  与黄泽类似,鸡泽也是1处湖泊,其水源来自于穿越赵国的赵国母亲河洺水。
  其因“鸟栖奚旁意为鷄,水草相依名为泽”而得名。
  总而言之,冀州魏郡这几处重点区域,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所以,赵旻不再犹豫,与香妹子、虎豹骑护卫1起,径直赶往钜鹿泽方向。
  沿途,赵旻1边赶路,1边沿着漳水观察其流速、水位、河床、河堤等情况。
  期间,赵旻还特别绕到,滋养了赵国百姓5百余年的洺水,察看了1番其水位情况、河道走向。
  1天半之后,赵旻终于在钜鹿郡任县的东北方,也就是钜鹿泽的西南角,见到了华歆。
  然后……
  赵旻便被华歆吓了1大跳。
  华歆今年4十9岁(古代都讲虚岁),去岁岁底卫府休沐之时,华歆犹然头发乌黑、神完气足。
  然而……仅仅隔了3个多月,华歆那原本乌黑的头发,便已花白了1大半,而且,其人仿佛苍老了十余岁。
  赵旻心中暗叹。
  华歆或许暗藏功利之心,但无论如何,此人确为国之栋梁!
  如管宁这般看似明哲保身、实则同样暗藏功利之心者,至少赵旻认为,管宁甚至都不及华歆万分之1。
  管宁传记被陈寿记载于《魏书卷十1》逸士列传,也就是《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然而,在赵旻看来,这所谓“逸士列传”中,唯1不怀功利之心、且始终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可称为真逸士者,惟有田畴1人!
  管宁存欺世盗名之嫌。
  即便1万个自命清高的管宁,也不如1个因忧国忧民、而早生华发的华歆!
  赵旻心中感慨万千。
  赵旻1边在心中默默感慨,1边走上前询问华歆。
  “子鱼先生,不知冀州治水之事,如今有何阻碍?”
  华歆颓然1叹,向赵旻躬身行礼。
  “主公有所不知,今岁确为旱年,钜鹿泽水位较往年有所下降,是故其滩涂增加,以至于难以疏浚、清淤也。
  2者,主公,经襄国注入钜鹿泽之湡水(又名路罗川,即后世邢台地区的大沙河),今岁水位亦已有所下降。
  3者,主公,因春汛迟迟未至,某实不知应何以修建水塘……
  除此之外,主公,近两月以来,某实地走访冀州诸郡,已发现除渤海郡外,其余诸郡皆已或多或少有旱情。”
  正所谓行家1出手,便知有没有。
  赵旻1听便知,华歆对水利,根本就是1窍不通。
  这忧国忧民的半老头儿,纯属杞人忧天,瞎操心!
  但赵旻丝毫没有责怪华歆之意。
  华歆担忧旱情提前,又深恐治水不畅导致百姓今年歉收,其人只是没有找对方法而已,其人之目的无可厚非。
  于是乎,赵旻也不与华歆这个外行人多废话。
  “子鱼先生,你麾下可有治水之能匠?”
  华歆身为冀州牧,同样有开府之权。
  但州牧的幕僚数量,远不及3公,以及位比3公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
  华歆颔首道:“回主公,某府中确有治水之匠人,只是其人等,而今皆在赵国、襄国,指挥卫府精锐疏浚河道、开凿灌溉之渠道。”
  赵旻闻言,俊目1亮。
  其实,1切并非如华歆所言,旱情提前到来。
  而是去岁冬季时,北方气候并不似大江、大河发源地那般严寒。
  冀州境内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脉,而且春季河北雨水普遍较少,是以冀州根本不存在春汛。
  河北河流水位开始上涨,要从河北初夏时节,也就是华夏历4月上旬开始。
  赶在河道水位上涨之前,提前疏浚河道,并提前开凿灌溉渠道,这工序、做法完全正确。
  简言之,华歆手下,果然还是有明白人的。
  而且华歆显然也清楚,自己的短板何在,是故其人也敢于放任这些明白人自主做事。
  这就好办了。
  于是乎,赵旻向华歆招了招手。
  “子鱼先生,你且上马,随我在这钜鹿泽畔走1走。”
  少顷……
  赵旻、华歆2人,沿着钜鹿泽之滩涂并辔而行。
  钜鹿泽滩涂干涸之地,几乎皆为砂卵石层,其承载力极强且不会沉降,因此毫无马失前蹄、泥足深陷之虞。
  赵旻、华歆2人边走边看,赵旻还时不时向华歆仔细讲解1番。
  约莫1个时辰(两个小时)之后,2人便来回跑了近4十里滩涂。
  赵旻仍然气定神闲,华歆却已经满头大汗。
  2人下马之后,赵旻已经彻底放下心来。
  对华歆这个外行人而言,治理钜鹿泽委实难如登天;
  但对于赵旻来说,这简直就是小菜1碟。
  因为赵旻已了然于心,钜鹿泽滩涂的地质条件、原始地貌,比其人想象中的情况,要理想1百倍。
  甚至于,治理钜鹿泽,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砂卵石填筑围堰、人为制造出人工版的节制闸,便可以轻松实现调节水位之目的。
  赵旻仍不与华歆多废话,其人令华歆唤来匠人之首领,并取出随身携带的炭笔(实际就是铅笔)、竹纸,最后令匠人们围坐于其人身边。
  “诸君,至多1月之内,钜鹿泽水位必将上涨。
  是以,某等应……”
  赵旻1边向众匠人讲解,1边在纸上画出各种围堰、堤坝的各类结构断面。
  1众匠人们听得连连颔首。
  最后,赵旻总结道:“因6、7月持续无雨,是故湡水等河道水位必将降低,届时,某等6续决口即可引水以做灌溉、饮用。
  此外,河道内之砂卵石,尚可挖掘晾晒,待旱情解除,便可用于河道导流。”
  至此,这些匠人的头领们,已经完全听懂了赵旻的策略。
  赵旻的意思是:
  赶在初夏降雨之前,匠人们需要填筑围堰、加高堤坝,以待降雨后增高钜鹿泽水位。
  同时,匠人们还需要提前开凿完毕灌溉渠道,并将渠道开凿至钜鹿泽周边诸县、乡。
  待6月、7月大旱之时,湡水等等注入钜鹿泽之河道的水位,必将逐渐降低。
  当然了,干涸不大可能,但若放任不管的话,水位迟早都会降低到死水位。
  这时,赵旻填筑围堰堵水,使这围堰起到节制闸的作用以增高水位。
  待水位憋到可正常引水之时,匠人们再分批次将钜鹿泽、湡水等河道旁提前开凿的灌渠决口……
  如此1来,泽内水流自然而然,便将沿着灌渠流到钜鹿泽周边各地;
  而湡水等天然河流因下游憋水之故,水位也将渐渐升至正常水位,同样可决口引水。
  至于提前开凿完毕、并引入河水的水塘,则可开闸取水,用于灌溉、以及百姓生活所需。
  就算水位降低也不要紧,赵旻还有螺杆泵、龙骨水车等等科技与狠活儿。
  有了这些简易机械,抽水、取水还叫个事儿?
  这就是水利工程最朴素,也是最为根本的作用:
  兴其利,除其害。
  在华歆看来颇为艰难的治水工程,到了赵旻手中,就变得如此易如反掌。
  这也难怪,臧霸、陈登等人,以及卫府诸位元从。都认为赵旻是天神下凡。
  最后,赵旻将自己现场所绘之草图,交给了华歆保管、参考。
  如是般,困扰了华歆1个月犹有余的大事儿……
  被赵旻仅仅用了1个上午,便轻松搞定。
  与那些匠人们做好技术交底、确定他们都已没有疑问之后,赵旻拍了拍衣袍,走到华歆身前。
  “子鱼先生尚有何疑问否?”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姜维并未刻意提携宗族子弟,可见他的志向,确实止步于“好立功名”,而没有“自作家门”的打算。
  (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傅子》
  姜维这种性格,与诸葛亮十分相似,均属于“有揽权之心,却无僭越之志”。
  因此,刘禅对姜维的处理方式,也仅仅是夺权养老,并未打算加以迫害。
  刘禅的权欲比较低,他1辈子基本都处在“太平天子”的迷梦中,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的庇护与辅佐下,刘禅养成了极为懈怠的性格。
  实际上,诸葛瞻、董厥、樊建等人录尚书事的时候(261),刘禅已经5十5岁。如此年纪,依然把朝政推给宦官和权臣,可见刘禅的怠政程度。
  同时,自蜀延熙十2年(249)之后,魏、吴两国便连续发生大规模政治动乱。对刘禅而言,这些动乱不啻为前车之鉴。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