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2

  赵贲骤然匆匆跑到卫府正堂门前。
  “少君,大鸿胪新铸之首批十万5铢钱,此刻已至许都南城门处。
  此外,余下之9百9十万钱,而今亦已6续运出,冬月底之前,皆可运抵许都城。”
  赵贲这1句话,硬生生将赵旻即将出口之话,给憋了回去。
  赵旻再也顾不上什么幽、冀2州士族、豪族之事。
  其人挥了挥袍袖。
  “有劳君且速作准备!我去看1看新铸之5铢钱。”
  董昭、钟繇、荀攸、卞夫人同时愕然。
  他们心态都有些凌乱。
  首批十万钱?不对啊!
  确实不对。
  因为赵旻并没有看到样币,步骘便直接送来了十万钱。
  而且……看样子,步骘是1下子将……那1千万钱全部铸造完毕了。
  这……咱们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这要是万1出了问题,可怎么办?
  赵旻此刻已经完全顾不上,那4人的感受。
  他此刻只想亲眼看1看,这批5铢钱究竟怎么样。
  5铢钱重新恢复发行,看似不太要紧。
  但实际上,此事关乎大汉最基本的货币体系,说其为大汉国本毫不为过!
  两刻钟不到,赵旻便骑着自己的汗血宝马,匆匆赶到了许都城南城门外……
  由此可知,这批5铢钱,是由成都城外的岷江运来,至南郡转为经沔水至襄阳城,再由襄阳城转6路,经南阳郡而运来。
  相比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这条路线非但危险系数小,而且物流成本要低廉许多。
  待赵旻赶到许都南城门之时,便看到了孤00的1辆马车,马车上1个大木箱子,以及马车旁边,骑着汗血宝马的3人。
  十万5铢钱听起来似乎不少,但实际上,只相当于后世的不到4百千克。
  但按照赵旻的定价,这相当于3百3十多匹绢。
  简言之,这1个大木箱子的购买力,相当于堆积如山的满满两马车绢。
  5铢钱的便利性,由此便不难想象。
  有这种极为便利的货币,以后谁还愿意背着绢到处买东西?
  此刻,赵旻眼中只有那辆马车上的大木箱子,却忽略了马车旁边,骑在汗血宝马上的3个人。
  于是乎……
  气氛1时间,显得有些尴尬。
  赵贲只好轻咳1声,提醒自家少君兼族父。
  赵旻这才将视线放宽。
  然后……
  其人方才看到,骑在汗血宝马上的周群、老丈人张裕,以及杜琼3人。
  毋庸置疑,正是这3人,以及3人之护卫,1路上将这十万5铢钱运过来的。
  而且,毫无疑问,这3人1定是觉得巴蜀冬天太过于潮湿。
  是以,3人携家带口,想继续来许都享受享受有地暖(古代版地暖,也就是地龙)、热炕头的越冬生活。
  臭不要脸的赵旻,对此当然不会感觉尴尬。
  而且……只要有1方不尴尬,这气氛便尴尬不起来。
  故此,赵旻笑着下马,向周群、自家老丈人、杜琼3人11行礼。
  3人也含笑向赵旻还礼,4人便在此地客套、寒暄1番。
  这时,3人家眷所乘坐的马车,这才在3人的部曲护卫之下,缓缓驶到赵旻近前。
  按照常理,赵旻应该主动邀请3人、及其家眷进城后再详谈。
  然而……
  赵旻眼见许都南城门处车水马龙、行人商旅络绎不绝,便索性令自己亲卫,打开了装有5铢钱的大木箱子。
  赵旻已经确定,这十万5铢钱,必然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因为,押运5铢钱至许都之人,是3名神算子。
  果不其然……
  当大木箱子被打开之后,1串串摞放得极为整齐、甚至整齐到赵旻都不好意思将其取出来的青铜5铢钱,便现身于世间。
  就在赵旻打开钱箱,并取出1串泛着青色光泽之5铢钱的那1刻……
  车水马龙,登时便戛然而止;
  络绎不绝的行人商旅,同时顿足止步;
  通衢大道两侧,正卖力叫卖的商贩,纷纷目瞪口呆。
  所有人,皆望向赵旻手中那串、在阳光下仿佛煜煜生辉的5铢钱。
  在这1瞬间,原本嘈杂、喧闹的许都南城门,惟余“希聿聿”马嘶、“昂昂昂”驴叫之声。
  然后……
  此处便犹如骤然点燃了1颗大炮仗1般……
  “轰”地1声,爆炸了!
  “这…这是……”
  “天老爷!天老爷!某是否眼花?”
  “钱!是铜钱!”
  “这…朝廷这是……”
  “这…某当真未看错?”
  就在这沸反盈天的嘈杂、吵闹声中……
  1名头戴纶巾、身着厚厚绨袍的老年文士,激动万分地小跑到马车旁边、赵旻3步远处。
  “卫将军,这……这……这当真是朝廷新铸之5铢钱?”
  赵旻2话不说,上前两步后,便将自己手中的5铢钱,递向那老年文士。
  “陈老先生请看!”
  此老者他认得,正是颖川郡大族陈家的1名族中耆老,荀彧之女婿陈群的1位从祖父,叫陈什么来着……
  赵旻确实忘了,这老头儿到底叫啥了。
  但无论如何,赵旻叫人家1声“陈老先生”,终归没有错。
  那陈姓老年文士,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串5铢钱,眯起有些昏花的老眼,想要拿近些,以便看得清楚1些……
  其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
  老人家本就老花眼,偏偏还要拿到近处去看5铢钱的文章、轮廓……
  他能看清个寂寞!
  而就在赵旻递过去钱、陈老头儿接过来钱的功夫,2人周围,便迅速围拢了1大群人……
  对此,赵贲也甚感无奈。
  谁让自家少君兼族父,向来不摆架子、平易近人呢。
  于是乎,陈老头儿老眼昏花、看不清不要紧,周围有的是行人、商贾,帮其人辨认。
  只见……
  众人争先恐后地凑到那串5铢钱跟前儿,并对这串钱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哎呀!此钱文章颇为清晰也!”
  “不得了!不得了!此钱之内郭(廓)、外郭(廓)亦皆妙哉!”
  “嘿!你等凡夫俗子懂甚!钱之优劣,其要在肉!此钱之肉……嗯!甚佳!甚佳哉!”
  所谓“肉”,指的是钱币的内郭(廓)和外郭(廓)之间,不包括钱币文章及穿孔的那1部分。
  显而易见,这是位“懂钱帝”。
  然而……还有比这位“懂钱帝”更加专业的。
  只见1风度翩翩、同样身着绨袍、头戴纶巾之文士,手里拎着1杆小称(秤),3两下便挤进了人群……
  赵旻看得分明,此人名为韩龙,乃是颖川4大家族之1、韩家主事人韩融之从弟。
  显而易见,其人文武双全。
  韩龙笑眯眯地,向围观之人躬身作揖。
  “诸君且慢!诸君且慢下定论。所谓5铢钱,5铢钱!
  顾名思义,其重至少5铢焉!且容某称量12!”
  说着,其人向赵旻告了声罪,便取下十枚5铢钱仔细称量起来。
  “嗯……5十5铢!诸君,5十5铢!”
  众人只见,星子虽为5十5铢,但秤杆子犹然高高的。
  也就是说,1枚铜钱,实则比5铢半还要重1些。
  于是乎……
  “卫将军!1匹绢价值几何?某欲易此钱!”
  “我呸!1匹绢你竟好意思开口?卫将军!1匹蜀锦价值几何?”
  “对对对!卫将军!1匹蜀锦可易钱几何?”
  “卫将军!某愿以蜀锦,尽得卫将军之5铢钱!请卫将军开价!”
  赵旻的耳朵,瞬间被震得嗡嗡作响。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袁绍与刘协间,存在相当严重的旧怨,几乎难以弥合。
  因为绍曾公开宣称“献帝非刘氏子”,甚至另立新君,与韩馥等人谋立幽州牧刘虞。
  馥以(绍)书与袁术,云(献)帝非孝灵子。--韦曜《吴书》
  (绍)主盟,与冀州牧韩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魏书6袁绍传》
  后续发展出人意料。刘虞拒绝了袁绍奉上的“天子衣冠”,还暗中遣使赴长安向献帝“表忠心”。
  (虞)遂收斩使人。于是选掾右北平田畴、从事鲜于银蒙险间行,奉使长安。--《后汉书刘虞传》
  理由很简单,刘虞曾出任宗正(9卿,掌宗室事务),对“刘协是否为灵帝亲子”十分了解。
  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蔬俭率下。迁宗正。--《后汉书刘虞传》
  袁绍骂辱献帝非刘氏子,有其因由。因刘协是董卓擅立,且绍曾反对卓废刘辩(少帝)。
  因此,刘辩被废,新君的法统必遭袁绍质疑。
  且关东诸侯起兵,虽各怀鬼胎,却总要立个漂亮的名目:
  “讨伐奸贼、驱逐伪帝”便成了关东诸侯“心照不宣”的谎言。
  袁绍此举有两处失策。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