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3办成了

  1063办成了
  黄江安本来还想骂她来着,但是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要是循规蹈矩的话,她就会和别的人一样,对那些下放的人躲的远远的。
  要是循规蹈矩的话,也不会自己生下孩子。
  “以后没人管你!”二姑瞪了她一眼。
  “你不管我,忍心吗?”李向南笑着和二姑说。
  黄江安从抽屉拿出来一个档案袋子,“啪”的一声摔在了李向南的面前。
  李向南拆开一看,她太高兴了。“办成了!”
  这是孩子的领养手续。
  有了这个手续,她的孩子就可以落在她的户口上了。
  档案袋里好像还有东西……“啊!连这个都给我办好了!”
  李向南的户口在京都,孩子要是落户的话,就需要拿着这些手续回去办理。
  是一个崭新的户口本。
  李向南一页一页的翻开,孩子的名字,全在户口本上了。
  黄江安:“当兵的人,战友满天下!
  实在不行就战友托战友。
  而且,你又不领定量供应份额,只解决一个户口问题,这样容易得多!”
  李向南又不傻,哪有她说的这么容易!
  黄江安性格爽朗,对李向南一直抱着感激之心,所以对她不错。
  现在她对李向南更是喜欢的不得了。
  她丈夫虽然是要接局长的位置,但是这事一天没落实,就还算是存有疑虑。
  窦兴盛找到邓贵江,说他想帮助烈士遗孤。
  作为烈士,政府肯定是有很多扶持政策的。
  但是有句话叫屋漏偏逢连夜雨。
  失去顶梁柱的家庭,尤其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
  有很多家庭生活的真的很难。
  国家正在发展中,各处都需要建设。政府也缺钱啊。
  而且资助的范围还挺广,牺牲的公安和战士都可以,后来窦兴盛又扩大了范围。
  包括现有在职公安的特困难的家庭。
  很显然,窦兴盛增加的这一条,是为了邓贵江。
  李向南做这个确实是想做慈善,但是不至于这么功利。
  是窦兴盛,琢磨了一段时间。他跟南姐说,他所获得的公安烈士名单当然是从公安局得来的。
  他就和公安的人打交道多了一些,有意无意的也知道一点事儿。
  一个城市的公安局局长,盯着这个位置的人很多。
  邓贵江是把握大一些,但要说十拿九稳,还不至于。
  那不如帮人帮到底。
  反正在哪里做好事都是做。
  当然窦兴盛则以帮助为目的,可不是贿赂。
  对于在职的公安人员的帮助,主要是助学和重大疾病。
  资助孩子上学,预定的时间是最多资助三年。
  对于可治愈或暂时缓解的重大疾病,对公家不报销部分,给予一定的捐助。
  因为作为没工作的家属和子女,就医报销比例不高。自费部分很大,很多家庭都承受不起。
  虽然范围很大,但是需要资助的名额并不多。
  因为他们要资助的是真正困难的人,而不是那些想占便宜的人。
  窦兴盛和顾明是要经过认真审核的。
  这些,都是以服装厂的名义进行捐助的。
  邓贵杰还帮他们找了一个很靠谱的会计。
  这样就使账目非常清楚。
  钱是怎么花的,花到谁身上,那都是明明白白的。
  这件事对邓贵江绝对是助力。
  黄江安能不高兴吗?
  “你要回去办手续,折腾不说,还牵扯到你未婚就领养的问题,有可能需要掰扯很久。
  你姑父让内部人帮着办,就容易的多!
  就是出生日期……这是他们孤儿院的规矩。
  对于被遗弃的孩子,哪一天接收到孩子,哪一天就算他们的生日。
  年龄看孩子大小估算。
  当然有的在孩子身上夹了纸条,写了出生日期的例外。
  当时他们院长按他们的习惯填写的出生日期。
  就是办手续那天的日子。
  男人心粗,你姑父根本就没想到这些。
  日期已经写下了,我觉得最好就不要改动了!”黄江安让丈夫办这件事情就尽量办利索。
  要是留底文件涂涂改改的就不好了。
  李向南:“没事,没事!
  我知道孩子是哪天出生的就行了!”
  孩子的出生日期往后推了4个月。
  李向南心满意足的拎着文件袋回去了。
  李向南每次遇到好吃的东西她都多买,她拿回家的只是够她们吃一顿。多余的她收起来
  今天没买的,她找了个方便的地方,顺手拿出来一些,然后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家里,不止李母,别人也习惯了等待李向南带回来的美食。
  这不仅仅是带回来的食物,尤其是刘春景,觉得这是家人在惦记自己。
  她在食物上本来就很克制,因为在家里,就是小时候家里对她挺好的的时候,好东西她也没有资格第一个拿。
  刘春景每次都会第一个跑来看有什么东西。
  李向南和刘春景接触久了,自然能感受到她的心情。
  自己带回来的东西能受到别人的欢迎,也是一种快乐。
  李向南洗洗手换身衣服,然后高兴的抱孩子。
  孩子已经认识人了,见到妈妈,除了老三长风以外,另外几个表现的都挺高兴。
  尤其是初一,见到妈妈就使劲往怀里拱,她要吃奶。
  李向南其实没想给孩子过早就戒奶,但是这奶水越来越少了。
  她出去溜达一天,就中午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涨奶,而且还不厉害。
  她在衣服里垫了两块手帕,一般手帕都不会湿透的。
  “你这个吃货!”李向南抱着初一就去喂奶了。
  这孩子饭量涨了,奶水却少了,肯定不够她吃。
  吃完妈妈的奶,她又喝了半瓶奶粉。
  “小饭桶!”李向南用手挠女儿胖乎乎的。
  初一就咯咯咯的笑。
  李母打开李向南的手,“她刚吃完奶,你别闹她!
  一会儿是吃货,一会儿是小饭桶的,你能不能有个好话了?”
  现在有三个外孙,一个外孙女,哪个都比女儿重要了。
  “你这是喜新厌旧,有了新欢,忘了旧爱!”李向南自从生孩子之后,整个人的状态不自觉的有变化了。
  她不时的想逗逗她,不时的想霍霍孩子。
  孩子霍霍着长得快 。
  李母拿着嬉皮笑脸的女儿也没办法。“二毛都比你懂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