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齐泰投效,老朱的怒与喜!

  第二日,《大明日报》上正式刊登了蓝玉拜师的消息
  与之一起见报的,还有一则有关大明北方边境的报道
  报道没有正面回应北元即将大举南侵的传闻,只是说自四年前梁国公蓝玉大破元庭以来,北元一蹶不振,至今都未恢复元气
  今年冬天,大元北方边境的子民,又将度过一个和平的冬季
  消息见报后,金陵城内有关北元即将大举南侵的流言迅速止息
  看过《大明日报》的人,纷纷将其斥责为假消息
  “我就说北元那些丧家之犬,怎么敢进攻我大明了呢?原来是假消息啊!”
  “北元自被我朝驱逐,早已溃不成军,哪里还有胆量来攻我大明?”
  “大明天威,又岂是北元蛮夷所能冒犯的?”
  “我大明有大军百万,名将如云,区区北元,不堪一击!”
  ……
  自古以来,民间百姓都有着最朴素而简单的自豪感
  不管身处多低贱的位置,乃至生活悲惨,吃了上顿没下顿,却仍然会为自己所处的集体而自豪骄傲
  这倒不见得就是“爱国”
  这个时代的民众,还没有什么爱国的概念
  但维护自身所处的集体,却是很自然而然的事
  比如,自己是淳安县的人,在外面就会一定程度上维护淳安县
  听到淳安县出了什么名人,明明与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就是会觉得与有荣焉
  若有外人说了淳安县的坏话,则会与之争辩,理论
  同样,身为大明的子民,他们也会为大明的强大而自豪
  然而,与自豪骄傲的百姓不一样,《大明日报》的报道出来后,在朝堂内部的许多官员里面,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目前收到的消息,都是北元准备在今冬大举南侵,大明日报上却这样报道,这合适吗?”
  “稳定人心,有什么不合适?”
  “可倘若北元真的在今年冬天南侵,那伤害的就是朝廷的公信力!”
  “是啊!《大明日报》虽不是朝廷官办,但世人皆知是监国吴王所承办,实则与官办无异”
  “我听说吴王殿下令诸将皆不得擅自离京,难道真要为了开办大明军事学院,而置北方防线于不顾?”
  “胡闹!军国大事,岂可如此儿戏?”
  “我看吴王分明是只顾自己争权,置大明江山的安危于不顾”
  “慎言!眼下是吴王监国,你这样说,若是被有心人听到,告到吴王那里,你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或许,吴王殿下另有情报,也未可知”
  “若果真如此,兵部不可能一点讯息都没有收到吴王此举,确实让人捉摸不透,难道真是一心只想着借大明军事学院掌权,其他的都不管了?”
  ……
  献王府
  方孝孺手中拿着《大明日报》,怒不可遏道:“荒谬,吴王这般行事,就不怕北元真的南侵,北方边境陷入危险之境吗?”
  朱允炆在旁边不语,神游千里之外
  与他们预料的完全不一样,大明银行和新版大明宝钞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民间,百姓们已广泛的使用新版宝钞
  白银和铜钱,都几乎被他们遗忘了
  时至今日,不用朝廷禁令,许多商家和百姓,都已经自觉拒绝了从前最受欢迎的白银
  原因无他
  相对于新版宝钞的方便快捷,白银鉴定成色,质地,称重量,切割分块,实在太麻烦,太不方便了
  与此同时,大明军事学院亦声势惊人
  这段时间以来,每天都有勋贵功臣和都督武将在《大明日报》上公开宣布拜师,将朱允熥的声望,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也让朱允炆越发心烦意乱
  他将心中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不久后母亲的生日宴上
  对其他事,都不甚在意了
  方孝孺并不知他心中所想,仍在分析道:“大明军事学院即将开学,可秦王和晋王,却在此时以北方防务吃紧为由离京,这分明是在向吴王示威”
  “没有秦王和晋王这两位手握重兵的藩王的参与,吴王借办军事学院为名,收天下兵权的计划,终不能完全成功”
  “好啊!好啊!”
  “若是明日黄兄的计划能够成功,那吴王的大明军事学院就要成为笑话了!”
  他言语间极为兴奋,颇有几分吐气扬眉的味道
  就在这时,黄子澄带着一人走了进来
  “这位是兵部主事齐泰,亦曾是应天府乡试解元,因不满吴王专任行事,久仰献王殿下仁义之名,今日特来投效”
  “齐泰?”方孝孺大吃一惊,连忙站起来道:“莫非就是为官多年,从无差错的齐先生?”
  老朱对官员的要求极为苛刻,各种繁琐条文众多,凡是官员一旦上任,很少有不犯任何过错的
  但齐此人做事极其谨小慎微,做官多年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被京中不少官员视为奇迹
  齐泰行礼道:“方先生过誉了,方先生在儒林中名声远扬,齐某亦是久仰方先生之名”
  朱允炆在神游中回过神来,拉住齐泰的手说道:“先生之名,我亦早有耳闻,想不到先生竟愿意来助我!”
  这段时间以来,随着朱允熥的声望如日中天,原来支持他的人,不少也开始摇摆不定起来
  虽说文官们大多数更希望朱允炆继位,但真要豁出去,不顾一切支持他的人,还是极少的
  “吴王任性胡来,大明岂能让这样的人掌权?”
  齐泰愤愤道:“我大明潜伏在北元的谍子传来了不少北元今冬将大举南下,攻我大明边境的消息”
  “兵部据此发文,令边关将领和地方官员调集兵马,又额外准备了数百万石粮草,令地方协调,快速转运至边境,以防不测”
  “不料,今日却突然接到吴王的指令,明言今冬北方无战事,一切防务准备皆照往常即可,不需要再额外筹备粮草和兵马”
  “这……这不是胡来吗?”
  “吴王为了让大明军事学院顺利开学,让自己执掌兵权,已是丧心病狂”
  “置我大明边境安危于不顾,置北方数千万百姓的性命不顾”
  “若让这样的人立为储君,登基继位,则我大明亡矣!”
  “献王仁义,又是皇长孙,理应被立为储君”
  “我齐泰愿意尽心辅佐”
  齐泰说完,跪下重重磕头
  朱允炆连忙将他扶起,道:“好,以后有先生助我,本王就如虎添翼了”
  方孝孺和黄子澄的脸上,也都浮现喜色
  献王在军中没有任何根基
  齐泰虽不是领兵的将领,但在兵部任职多年,对于军务钱粮极为熟悉
  可以此为跳板,让献王的势力,慢慢深入军中
  齐泰道:“如今秦王、晋王先后离京,但燕王还在,其余诸将也皆被约束在金陵城,不得外出”
  “明日大明军事学院的开学典礼,仍会如期举行”
  “可惜我等竟不能阻止”
  他的话音方落,方孝孺和黄子澄却是对视了一眼,两人皆抚手摸须,微笑不已
  “不用担心”黄子澄道:“此前我已出言激曹国公李景隆,若我所料不差,明日大明军事学院开学,他必定会去闹一场”
  “眼下又有北元即将入侵的理由,就更会如此”
  “一旦闹起来,那就有好戏看了!”
  齐泰闻言一喜,道:“曹国公李景隆?我平素里就听说过此人,外间都说他才智兼备,文武全才,人既谦卑,又有骨气”
  “此番京中功勋权贵子弟,都督武将,皆因畏惧吴王的权势而纷纷登报主动拜师,唯独他不为所动”
  “想不到他竟然还打算去闹一场,这般志气,当真我辈楷模!”
  “若真能将大明军事学院开学之事,闹得下不了台,那就最好不过了”
  ……
  皇宫
  寝殿,朱元璋正坐着休息
  “老二和老三,以北方防务吃紧为由,紧急离京”
  “他们这分明是不想拜熥儿为师,找一个借口而已”
  老朱喜笑道:“老四这一手,让他们有点下不了台,只能溜之大吉”
  他又问道:“对了,北元今冬攻我大明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都核实了吧?”
  吉恒在旁边欠身道:“陛下,目前潜伏到北元的谍子传回来的消息,北元确有此打算”
  “不过,边关的探马,尚未察觉到任何异动”
  “此事仍如雾里看花,虚实难辨”
  老朱微微皱眉,沉吟了片刻后,又问道:“熥儿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吉垣据实道:“吴王殿下已经下令,说边关的防务,一切比照去年即可,无须额外加强”
  “另外,吴王殿下还下令说,北方安宁无战事,在京的原北方诸将,皆不得以防务吃紧为由,擅自离开,违者严惩不贷”
  老朱脸上的神色,稍稍有了些许的变化
  今日的《大明日报》,他早就看过了
  但《大明日报》是公开发行的报纸,对外稳定人心,亦属正常之事
  即令北元真的南下,外松内紧也就行了
  可朱允熥连对内下令都没有做任何准备,就让老朱都感到有些疑惑了
  吉垣弯着腰,继续轻声道:“兵部本来紧急调拔了三百万石粮草,准备快速运往北方边境诸镇,以备今冬之需”
  “可吴王殿下却说,北元今冬并不会大举南下,劳师动众,紧急调粮,实无必要,徒增耗费而已”
  “一切粮草转运都依去年旧例,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听说兵部不少人,对这个命令很是不满”
  “认为吴王殿下此举太过轻率”
  短时间内的紧急调粮,与正常转运不一样
  耗费会比正常转远高出许多
  老朱却摇了摇头,表情严肃道:“熥儿行事,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十分莽撞,但他并不是轻率之人”
  他随手拿起军情谍报,再度翻看了一下,道:“这些谍报,表面看没有任何问题,可都只是说北元有计划这般行事,并无一人有大军调动或聚集的实报”
  老朱沉吟了片刻,又道:“但这种事,素来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除非熥儿另有情报”
  吉垣笑道:“据奴婢所知,吴王殿下借着办《大明日报》的由头,设立了探听司,专职打探各地的消息,或许是他们探到了确切情报”
  朱允熥令姚广孝组建探听司的事,自然不可能瞒不过老朱
  锦衣卫密探和检校,早就将情况向老朱汇报了
  听到他的话,老朱却是笑骂道:“你休得胡说八道他的探听司才成立多久?北元远在几千里之外,探听司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安插人进北元了呢?”
  “不过”老朱忽然想起了什么,道:“老四在北平多年,手底下的谍子亦不在少数,或许是老四给他的消息?”
  吉垣笑道:“陛下料事如神,想来多半是如此了”
  老朱轻轻点头,语气一变,道:“老二和老三竟然先斩后奏,留书后自行离京”
  “你即刻准备笔墨,咱要下旨狠狠训斥,并令锦衣卫去其封地,将他们两个捉拿定罪”
  吉垣闻言顿时大吃一惊,想不到老朱竟然会如此大动干戈,严厉追究秦王和晋王的罪责
  正常而言,两人虽有找借口的嫌疑,但毕竟也确实是事出有因,不应会定这么大的罪
  吉垣观察着皇帝的神色,却见陛下虽然嘴巴上说着要抓秦王和晋王治罪,可脸上却不见半分怒意,反而带着几分笑容,看上去挺开心的样子
  “陛下,秦王晋王擅自离京固然不对,但也算是事出有因,就不用如此严厉处罚了吧?”
  吉垣小心翼翼地说道:“再说,他们才离京不久,陛下此时下旨,派人用八百里加急传送,应该还来得及,能将他们拦截回来”
  老朱侧身,转过头盯着他,道:“你是收了秦王晋王的银子,还是与他们两个沾亲带故?要替他们求情啊?”
  扑通!
  吉垣双腿一软,跪了下去,重重磕头道:“奴婢该死,奴婢多言!”
  一边说,一边狠狠扇起自己的嘴巴
  “行了!”老朱俯头看着他道:“以后不该你管的事,就别管了”
  他用不算太大的声音,似是自言自语般说道:“你又不是秦王和晋王的侄子,你这么关心他们做什么?”
  “拦截?拦什么?就是要让他们回到封地才好”
  说到这里,老朱的头抬了起来,音量亦变大,道:
  “记得交待去传旨的锦衣卫,此事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等秦王和晋王回到了封地,再去宣旨抓人”
  “另外,你去将这个消息,告诉吴王一声”
  ……
  d4dd4d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