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变革之法!给老朱献上世界地图!

  旋即,老朱摇了摇头:“不可能!”
  “你是不是看错了?”
  “要不就是史书记错了”
  “咱当皇帝之后,将朱家几百年前的老祖宗所留的后代都找过了,记入族谱之内,也没有多少人啊!”
  帝王的家族,当然要修族谱,老朱也不例外
  当初甚至有大臣暗示老朱,可以认理学大师朱熹为祖宗,以此来抬高朱家的身世地位
  就好像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宗一样
  可老朱认为,祖宗怎么能乱认呢?
  坚决拒绝了这一提议
  于是,族谱里面的朱家列祖列宗,便都是贫农
  老朱家穷了不止八辈子,在即将绝后的时候,可算是出了一个朱元璋,竟然翻身当皇帝了
  故而,老朱在制定相关宗室制度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朱家几百年后,会有几十万子孙后代
  这当然不是因为老朱连简单的算术都不懂
  老朱算账可是顶呱呱的好手,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呢?
  但人就是很容易陷入经验主义里面,从而否定算出来的结果
  天下的人口一代代传承,这么多年了,人口也不见爆炸啊!
  从秦朝到明朝,多少年了,人口不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吗?
  即令增加几倍,也无关轻重
  按朱家的族谱往上去,朱家的人口也没有增加什么!
  子孙后代当然也是一样了
  就算略有增加,加十倍,二十倍,也在能承受的范围内
  更重要的是,老朱翻阅过距离大明较近的唐朝、宋朝的宗室资料
  证实他们的宗室人口,也就是几千之数
  至于年代更久远的汉朝,因为年代久远,并没有官方典籍流传下来,只能通过别的史籍资料来证实
  老朱毕竟不是博学大儒,没有那么多精力,从浩瀚于海的史料中,去查阅那些资料
  再说,有唐代和宋代的史籍证实,已经够了
  朱允熥摇了摇头:“皇爷爷,史书不会记错”
  “因为不止一本史书这么记载,有很多史籍资料都可以证实这一点”
  “不可能所有的史籍资料都记错了”
  他语气斩钉截铁,顿了顿又道:“以前朱家一直人丁不旺,那是因为朱家穷”
  “穷人吃不饱饭,生病了看不起医生,就算是生了孩子,也很难活下去”
  “何况还有很多穷人连老婆都娶不到,根本就不会留下后代”
  “可如今咱朱家是皇家,是帝室”
  “皇帝和诸王都有众多的妃嫔,孩子自然也生得多”
  “能吃饱饭,生病了能看医生,孩子也都能养活,人丁就会一代更比一代多”
  “若大明江山真能千秋万代,那后面朝廷必定是供养不起的”
  不料,老朱却是轻轻摇头叹了口气
  “千秋万代?”
  “世上哪有能千秋万代的王朝?”
  “自古王朝亦有气数,气数一尽,便是灭亡之时”
  “咱给朱家子孙定了二十四字辈,若是朱家的子孙后代,能执掌江山达到二十四代,那真是上天庇佑了”
  “更长的时间,咱都不敢妄想了”
  朱允熥不由得为之一愣
  老朱还真是有点与众不同
  比如说,别的皇帝大都喜欢追求长生不老,连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在历史上威名赫赫的帝王,亦不能免俗
  求仙问道,以乞长生
  但老朱却认为,帝王的功业记载在史书上,名声流芳于后世,若能万世敬仰,永垂不巧,就是长生不老!
  至于自身一直活下去,他一直认为虚妄之谈,不切实际,帝王不可妄求
  对于王朝气数,对于大明未来几百年后会灭亡,被新的朝代所取代,老朱也能很坦然的接受
  当然,接受归接受,老朱仍是竭尽全力,希望朱家的江山能多坐一些年头
  “也不用千秋万代,只需一百来年,朝廷就会不堪重负”
  朱允熥正色道:“唐代宗室不兴旺,是因为自玄武门之后,宗室内便形成了自相残杀的惯例”
  “父子兄弟,互相杀戮者不计其数”
  “宗室子弟,大多死于争斗之中,宗室数量自然不多”
  “至于宋代,则是因为对宗室的严格限制,给他们的待遇太低,因此繁衍子孙后代的数量则不快”
  “许多宗室子弟已沦为贫民,宗室人口数量便不再急剧扩张”
  “可按皇爷爷定的优待条例,咱大明的宗室,必将四处开枝散叶,人丁兴旺”
  “五、六代之后,朝廷就难以承受了”
  “如若不信,皇爷爷可以算一下”
  “如今皇爷爷已有二十几个儿子,五十余个孙子”
  “儿子们还在不断长大,并生育新的孙子”
  “将来皇爷爷至少有一百多个孙子……再往下,则是四、五百个曾孙”
  “然后下一代则是二千多个,还往下,则是一万有余!”
  ……
  老朱听他算着,也扳着手指头,跟着算了起来
  很快,他脸色大变
  “果真如此!”老朱喃喃道:“后世子孙,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朱允熥摇头道:“解决不了,谁也解决不了”
  “这是皇爷爷定的规矩,谁若是改变,就是不孝子孙”
  “宗室子弟,必将群起而反之”
  “天下人也会骂声滚滚”
  “任何一个君王,都背负不起这样的责任”
  “若一定要说解决之法,那便只有一个,就是拖着宗室子弟的俸禄不给付”
  “朝廷没钱,所以没办法给”
  “但如此又带来两个弊端”
  “一是指望着俸禄过日子的宗室子弟将变得穷困潦倒,难以维持生计”
  “毕竟,按皇爷爷定的规矩,很多谋生的活计,他们都不允许做”
  “二是朝廷一旦有了余银,便还是要给付一点的,不能一直拖欠下去”
  “大明朝廷自此就变成了一个背负巨额债务的“穷人””
  “无休止且永远无法还完的“债务”中挣扎求生”
  “直到不堪重负而亡”
  “宗室子弟,除了少数人以外,其他人的日子也过得不会太好”
  “皇爷爷原本是想优待他们,可最终的结果,却反而会让他们过上苦日子”
  “那依你之见,此事该如何办是好?”老朱叹气道:“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咱的后代,咱也不能太过于亏待了子孙”
  朱允熥心中凛然
  老朱这一根深蒂固的老农民思想,才是造成大明朝宗室制度极其离谱的根源
  宋朝都知道要限制宗室,明朝的大臣们,能不知道吗?
  朝堂上哪个不是人尖儿,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他们岂有不明白的?
  可明白归明白,谁又能拗得过老朱呢?
  这位可是动不动就会挥起屠刀的皇帝
  何况,宗室的问题,并不涉及大臣们的切身利益
  宗室领的是朝廷的俸禄,又不是他们的钱
  他们又何必拼着命去拦阻?
  再者,宗室的问题,对后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可对眼下的大明朝廷来说,却根本不是问题
  人都是短视的
  几十年上百年之后的事,自有后人去操心
  他们的精力,都放在了解决眼前之事的上面
  实际上,朱允熥也一样
  大明的宗室问题很严重,但并不急迫
  他完全不需要现在向老朱提出来
  但朱允熥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借改革宗室制度之名,来劝服老朱同意自己即将进行的大改革
  “当然会优待他们,但也不能将他们全部养废了”
  朱允熥道:“孙儿以为,朝廷要激励朱家后世子孙奋发向上,做一番事业,而不是一个个躺着等朝廷的俸禄来养,坐吃山空”
  “对于宗室子弟,要像功勋大臣的子弟一样,进行专门的考核,以此来确定他们能享受到的待遇”
  “朝廷的爵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铁帽子的,世袭罔替”
  “世袭罔替的爵位,除非犯有谋逆等大罪,否则永不摘除”
  “但这种爵位,只授予有功之人”
  “如亲王立下了大功,他的王爵,才能被子孙后代继承”
  “如若不然,则后代长子降一等继承,为郡王!”
  “次子再降一等,为镇国将军”
  “若是考核不过关,则再降一等,亲王长子降为镇国将军,次子降为辅国将军,后代再递减”
  “以此类推,直到降至最低等的奉国中尉”
  “再往后,则由朝廷给付一笔钱,从此便没有了爵位,任其自谋生计”
  “朝廷可以拿出一笔钱,对极度贫困的宗室子弟进行救济,但仅限于温饱,绝不养闲人废人”
  “要帮助他们自立更生”
  “当然,如果某个宗室子弟能为朝廷立下大功,他的爵位不但不会降,还能上升”
  “比如说,若某个镇国将军为朝廷立了大功,则可晋封为亲王,甚至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亲王”
  “这也是独属于朱氏子孙的爵位,非朱家之人,一概不得封王”
  老朱听他说完,沉吟半晌:“你这个法子,听起来固然不错”
  “但咱封自己的儿子做藩王,他们都能在封地惹出许多事端,做下许多无法无天的事”
  “官员对他们的行为,难以约束”
  “若是放任宗室子弟去做事,自谋生计,为朝廷立功”
  “只怕他们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反而会抢了有功之臣的功劳,夺了百姓吃饭的饭碗,荼毒天下苍生,后患无穷啊!”
  朱允熥微微一笑
  老朱难道就不知道自己定的宗室制度,和养猪无异,会将宗室子弟都养废吗?
  以老朱的精明,怎么可能这点都看不明白呢?
  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相对于放宗室子弟出去做事,让他们去祸害百姓,还不如将他们养起来,不许他们做事
  比如说,让宗室子弟去经商,那些贫民出身的商人,就再也没活路了
  宗室子弟有一万种方法,利用自己的权势,身份,地位,将其他商人的财产都给夺了,将他们的生意,全部夺到自己手中
  他们会垄断市场,抬高物价,令百姓苦不堪言
  这个问题几乎无解
  即使在后世的现代社会,二代三代们一旦做起事来,也会令其他人闻风丧胆,唯恐避之不及
  普通人怎么和他们斗?
  又拿什么斗?
  故而,后世才会对官员子女经商,做出严格的限制
  相对宗室子弟来说,官员子女根本不算什么
  官员子女都能造成极大危害,宗室子弟就可想而知了
  将他们养起来,不许他们做事,反而成了最好的办法
  老朱还在世呢,管几个藩王,都觉得心力交瘁
  后世的皇帝,又怎么可能管得了那么多的宗室子弟呢?
  何况,宗室子弟都是老朱的后代,老朱管起来没有任何顾忌
  可对后世皇帝来说,许多宗室子弟还是他的长辈呢
  碍着孝道和宗亲关系,管起来更是束手束脚
  “将他们留在大明,当然不行!”
  “他们会无法无天,难以管束”
  朱允熥笑道:“但如果将他们放出去呢?”
  “放出去?”老朱反问了一句,明显有些不解其意
  “对!”朱允熥道:“就像周王室分封诸侯王一样,将他们全部放出去”
  “让他们去外面开天辟地,闯一番事业”
  他一边说,一边从怀中掏出了自己费了许多日功夫,才总算画好的世界地图
  “哗拉”一声
  地图一展而开
  老朱的龙眸,一下子瞪大了!
  ……
  d4dd4d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