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另一条路的难题!

  朱允熥拿纸的微微一抖,手中的那页纸,差点掉落在地
  什么情况?
  给《科学》期刊编辑部投稿的人,名叫“朱元璋”?
  除了自己的皇爷爷,天上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叫朱元璋
  即使以前有人取了这样的名字,也早就改名了
  避讳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礼节和秩序之一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百姓是不能在说话或书写行文中直呼君主名字的,必须用别的字来代替
  朱允熥再细细看了一下字迹,脸色顿时变得古怪起来
  旁边
  杨士奇见朱允熥神色有异,不由好奇凑过去一看,顿时也呆愣住了
  两人又当即看起老朱写的这篇文章
  看完之后,杨士奇叹道:“此文鞭辟入理,切中要害,令人叹服”
  下方
  赖文安连忙道:“他这文章写得固然不错,可重点还是后面的‘署名’……如此大逆不道之人,就算有才,也该……”
  他停住了
  因为赖文安忽然意识到,该怎么对这个胆大妄为,冒犯陛下的人定罪,只有太孙殿下才能定夺,自己实不该多言
  朱允熥笑问道:“该怎么处理呢?”
  “该抄家灭族,斩首示众”赖文安见太孙相问,便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咳咳……”杨士奇咳咳了两声,笑得前俯后仰
  他一直帮着朱允熥处理国政,见过皇帝陛下的墨宝
  这上面的笔迹,一望便知道是老朱亲笔所写
  赖文安感觉有点莫名其妙
  怎么发生这等“大不敬”的事,杨士奇还在那里笑呢?
  突然
  他的身体僵住了
  难道说……不是有谁对陛下大不敬,而是写文投稿的人,便是当今皇帝陛下?
  他落了自己的真名?
  “这是皇爷爷亲笔所书”朱允熥并没有和他玩猜迷藏,很快回应他心中的疑惑
  赖文安彻底呆滞
  皇帝陛下亲自给《科学》期刊投稿?
  还用普通的信件递送进来的,也没人通知一声……
  刚开始,编辑部里,还有人提议说,兹事体大,没必要给《科学》期刊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不如干脆悄悄将文章和信件烧了
  神不知鬼不觉
  就当从来没有收到过这篇投稿!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编辑的赞成,大家皆发誓绝不向外透露此事,赖文安对紫也有些心动
  毕竟,在这个时代,大不敬可是大罪
  万一追查下来,说不定要将《科学》期刊所有的投稿全部重审一遍
  编辑也要一个个审问,追查以前是不是还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这对刚成立不久的《科学》期刊来说,无异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
  压着不出声,当无事发生,是极有诱惑力的提议
  好在最终赖文安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向皇太孙禀报此事
  办《科学》期刊是皇太孙决定,太孙殿下对此极为重视,应该也会保护好《科学》期刊
  反而瞒着不报,才可能惹出更大的祸
  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并不是有什么人冒犯陛下,而是当今皇帝陛下自己给《科学》期刊投稿了
  “陛下大约是写文章的时候,情绪激动,不小心写下了自己的署名”杨士奇分析道
  朱允熥点了点头
  老朱的原意,应该是匿名投稿
  他又细细看了一遍老朱所写的文章内容
  老朱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对明朝的经济情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指出眼下的大明必须要特别注意粮食安全的结论
  “呃……想不到皇爷爷,竟然开始研究‘经济学’了”朱允熥轻轻感叹了一句
  在他记忆中,老朱对于经济学完全是一个白痴
  要不然,当初推行大明宝钞,也不会弄出那么大的问题
  还有大明的诸多经济政策,无一不有着极为深厚朴素的老农民思想
  许多只能说是美好的幻想,而完全忽视了基本的经济规律
  由此也可以看出,老朱虽然在打天下这方面能力出众,天赋惊人,却并不懂任何经济学
  这很正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老朱很强,但他还是一个人,而不是神
  人便会有短板
  可如今,老朱居然写出了分析国民经济运转原理的文章
  这可真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了
  经济学?
  杨士奇和赖文安都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太孙殿下口中所说的“经济学”,究竟是什么东西
  陛下的这篇文章,是在研究经济学?
  “太孙殿下,陛下的这篇文章,是否要刊登在《科学》期刊上呢?”赖文安问道
  他有点拿不定主意
  这可是当今陛下的投稿,若说不登,那岂不是对皇帝陛下大不敬?
  可要登的话,又该怎么刊登,署名写谁?
  要不要修改润色?
  还有,《科学》期刊本来是一个研讨性质的刊物,但皇帝陛下的文章刊登出来,也就没有啥研讨余地了
  谁敢反对皇帝陛下的意见呢?
  朱允熥拿着信封看了看,笑道:“这上面还写着寄信的地址呢”
  “这样吧,稿件先放在我这里吧,待会儿我来给皇爷爷回信”
  赖文安闻言,如释重负
  这事由太孙殿下亲自接手,那真是太好了
  《科学》期刊编辑部,真承担不起这般重任
  朱允熥笑问道:“如今《科学》期刊办得怎么样了?可有什么难处吗?今儿你既然来了,便一并说说”
  “托太孙殿下的福气,《科学》期刊一切皆顺利”赖文安道:“经过《科学》期刊这段时间以来的探讨,下官以为,制造蒸汽机的难题,基本上已经全部被攻克”
  “而今,大明制造局正在抓紧制造”
  “太孙殿下所下达的一定要造出蒸汽机的任务,即将完成”
  “不过……”他顿了顿
  赖文安当初就是因为研究怎么制造蒸汽机,写出改进的方法,才被朱允熥慧眼识珠,提拔其为《科学》期刊的总编
  故而,在他看来,造出蒸汽机,始终是《科学》期刊肩头上的重任
  哪怕后来《科学》期刊在太孙殿下的多次指示下,慢慢走上了分科发展的道路
  但这个根本任务,赖文安可一天也不敢忘
  朱允熥闻言,不由得一阵狂喜
  完善可用的蒸汽机要造出来了吗?
  工业革命即将来临?
  “还有什么问题吗?”
  见赖文安吞吞吐吐,他连忙追问道
  赖文安犹豫了片刻,方道:“此前太孙殿下曾经许诺,谁造出可以正常使用的蒸汽机,便封谁为‘国公’”
  “而今蒸汽机即将造出,可此物并非一个人独立完成,而是大家群策群力”
  “光是向《科学》期刊投稿,提出对制造蒸汽机有用的改良之法的人,便高达三百余人”
  “大明制造局还有一些没有写文章,但也对蒸汽机的制造做出了不小贡献的人”
  “下官曾问过小王爷,算起来,若要论功行赏,制造蒸汽机中立下功劳的人,总数怕是不下五百之多”
  “太孙殿下又该封赏何人呢?”
  朱允熥顿时愣住
  当时他看到朱高炽造出来的蒸汽轮船,一时激动,许下了谁制造出正常可用的蒸汽机,便封谁为国公的诺言
  因为朱允熥的记忆中,历史上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因此想当然认为,重赏之下,大明也会出现一个类似“瓦特”那样的人物
  却没有想到,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大明的技术发展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尤其是《科学》期刊的出现
  最终的蒸汽机,并非由某个天才的发明,而是众人智慧的结晶
  那他之前许诺的国公之位,又该封给谁呢?
  领导者?
  蒸汽机制造的领导者,无疑是负责主管大明制造局的朱高炽
  但一则他并非技术攻关的主要成员,二来他是皇室成员,即使按照新的宗室制度,降等世袭,他身为燕王长子,也能被封为郡王,比国公还高一等呢
  其三嘛,若真将功劳算到他身上,肯定会让很多人不满
  觉得太孙殿下在逗他们玩呢,最后不过是封赏了一个皇室宗亲而已
  那样还不如干脆不赏呢
  朱允熥问道:“你有何建议?”
  赖文安道:“下官以为,此事既是大家合力完成,便不应该仅重赏某一个人”
  “与其封一国公,不如遍赏所有献计献策之人,众人皆论功行赏”
  “再者,下官听说,朝堂上的众官员,对于给予制造蒸汽机之人国公之位,本来就颇有微词”
  “不少人甚至公开反对”
  “趁势收回,于太孙殿下也有利”
  “大家皆得了封赏,也都是欢喜的,何乐而不为呢?”
  朱允熥闻言,微微点头
  实际上,他许下国公之位后,自己也有点后悔了
  当时太过激动,心潮澎湃,许诺太重,封赏太过
  工业革命一旦开启,后面的发明创造就会井喷爆发
  蒸汽机的作用很大,但还有很多发明,它们的作用,也不弱于蒸汽机,甚至犹有过之
  比如说,就以现在的大明来说,如果谁能发明一种类似于“敌敌畏”这样的农药,那他的贡献,甚至比制造出蒸汽机还要大
  毕竟,这意味着大明的粮食能增产百分之四五十以上
  大明将从此摆脱粮食不足的危机
  现在制造出蒸汽机的人,授封了国公之位,那后来者做出同样或者更大贡献,又该封什么呢?
  不好办啊!
  如今既然有机会借坡下驴,也正合他意
  朱允熥正待出言
  不料,旁边的杨士奇却道:“不可!”
  “殿下既然许了封赏国公之位,那便一定要封!”
  ……
  d4dd4d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