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即使是先民们那种储好冰以后直接将门封闭,等到夏天再取用的地窖,冰块也会融化最少三分之二的
所以取冰通常是以正常使用的三倍数量来
这几天因为一直在室内活动,所以没怎么活动筋骨的古猿们一直没什么精神,包括莲
但此时的莲却一脸兴奋,跟她哥哥比赛看两个人谁割冰块的速度更快
其他古猿也一样
人确实应该在适合的位置发光发热
来到女娲氏以后,伙食水平直线上升的雄性古猿们变化最为明显
力气比以前更大,说话都利索了,还学了不少新词
眼神里的清澈愚蠢都褪去了一些
大冷的天,虽然人人都配了手套,不过取冰会打湿所以肯定要取下来
几个古猿手冻得通红,但干活的热情依然十分高涨,满脸高兴
看的寒枝只能撇过头
俗话说能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啊,希望你们以后不要遇到黑心主人,然后被拉去当黑奴
不是每一个人都像自己一样良心啦
虽然取冰的主力是河面上的成年人们,不过岸边的小孩干得也很卖力
风雨和她的小队员们拿着小骨刀那个一顿戳啊,也不怕把骨刀给戳断了
寒枝没让小孩脱了手套直接在河水里面捞冰,而是教他们把麻绳套在冰块上面再提上来放进车里
小冰块用绳子好提
其实储冰最好是取大块的冰那样更不容易融化
小块冰怕是不到春天就化掉了
不过此时还是不要打击小朋友干活的积极性,小冰块拿来填冰墙的缝隙就好了
族里用独轮车来回拉了好几趟,才算把地下储藏室那半边空着的位置给填满
地窖底部也像车底一样铺了稻草,取回来的冰块像一堵墙一样被一块块叠加起来,顶上还要再铺一层厚厚的茅草或者树叶用来做隔温层
地窖的空间还是太大了,毕竟当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储存食物,当然是越大越好
现在则不利于冰块储存
看来还要再用一堵土墙把储存冰的地方给隔离起来
寒枝出门探查了一下
她选了个离聚落地区稍微有点距离,但是没有离开围墙,大一些的空地,让人挖着试试
土地前几天还是一锄头只能挖一个浅坑呢,现在挖下去的坑则深了一些
古猿们挤挤挨挨的过来了,手里握着铁锹锄头,满脸的跃跃欲试
那就开挖吧!
不过不能想到哪挖到哪,她在地上用树枝划定了一个范围,让古猿在范围内挖
越往下挖,土就越软,古猿干得也就越起劲
挖出来的土直接拉去地窖,加上碎草活成泥巴做隔离的土墙
地上挖了老大一个坑洞出来
挖了好几天,坑洞越来越大,做土墙的泥巴已经挖够了,寒枝却没让古猿们停下来,一定要挖到她指示的长宽高
这是寒枝准备用来做鱼塘的地方
鱼塘的深度一般在2到2.5米之间最好,太浅的话不利于水温稳定和鱼类生长,太深的话又会增加挖掘鱼塘的挖掘成本
虽然古猿们乐意干这个,所以约等于没有成本,不过到时候会增加打捞难度,这才是重点
东西向为鱼塘的最佳角度,这样可以延长日照时间,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还能增加溶氧量
本来挖在河边更好,因为这样引水方便,不过那样鱼塘离族里就太远了,少了围墙的防护,很难说会不会引来山上一些小动物的觊觎
以后要铺设水管到平原上,所以离河边远问题也不大
她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养鱼,而是培育鱼苗
早在春秋时期,先民们就已经有了培育鱼苗的意识,还有很多专门以这个为营生的人
明代《种鱼经》里面对于鱼苗培育以及成鱼饲养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藕湖离平原才一天的距离,寒枝怎么可能就此放弃这么好的养鱼地呢
族里今年没有时间弄渔场,因为比起养鱼,还是农耕的事情更重要,所以今年就弄点鱼苗先在藕湖那边养着
藕湖附近的那片沼泽地也是好地方啊,拿来种地简直得天独厚
只要开发出来可以直接种植水稻了都,哪需要在平原上开什么荒哦
不过目光还是要放长远一些,既然已经住在平原上了,那肯定优先建设平原啦,这么多地方,开出来的耕地面积将会十分可观
至于藕湖那边的沼泽地,放在那里也不会跑,等到族里发展起来,以后人越来越多,可以直接往那边迁居一部分人
女娲氏既然要做大做强,那人口发展肯定会很快
至少寒枝相信一定会比本地土著们发展的快
圈地盘必然要搞起来
这里圈圈那里圈圈,越圈越大,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说:自古以来
至于鱼苗去哪里弄,她也想好了
去年夏天雨季的时候河水暴涨,上游不是冲下来很多大鱼嘛
等到春天冰化了以后,她准备带人往上游的地方去看看这些鱼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平原周围地形复杂,河流上游既不是族中打猎区也不是采集区,所以大家很少往那一片移动
导致那个方向的一大片区域都属于尚未探索的空白地带
借着这个探寻河流源头找鱼的机会,顺便把那一片摸清楚
“那边山里应该没有住人吧?”寒枝吃饭的时候随口问了栗一句
倒没什么意思,只是话赶话的说到这了而已
栗想了想,摇摇头
印象里是没有哪个部落从那边山上下来换盐的,应该是没人吧
深山中,世代依靠养鱼生活的鲤族首领突然觉得鼻子发痒,重重打了个喷嚏
天真冷啊
d4dd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