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冬天也不消停

  第二天吃过早饭,顾晓霞去上班,杨大姐去市场,李龙把吉普车里那两袋子黑土提着到了玻璃房里
  玻璃房里温度有点低,但还不至于上冻李龙放下袋子,用铁锨把地上的土铲了铲,发现也没上冻,挖倒是能挖开
  他想了想,觉得还是把菜直接种地里比较好只是这地被那些狍鹿子踩实了,需要重新翻
  左右无事,翻就翻呗拿起铁锨,李龙便捡了靠近北墙的中间一块地翻了起来
  玻璃房其实挺大的,南北都是砖墙,顶上是玻璃整体的面积得有个近两百平方
  李龙搞不了这么大,他打算就中间翻一块,把那些黑土,以及攒在西南墙角的狍鹿子的粪一起洒地里,掺和一下,然后种上菜
  他还打算等地翻好了,去买个炉子,白天这里面的温度目前还算可以,那就白天架一炉子炭,晚上架一炉子炭
  炉子就在翻的地后面架上,然后再靠墙弄个半截直通式火墙,能把种的菜给暖一暖
  大冬天不好搞其他的,就暂时这样搞吧
  一个小时时间,李龙翻出了卧室那么大一一块地倒不是翻的不快,主要是翻过来后,他还要把翻起的板结的土块给砸碎
  翻完后,李龙也没着急种,一来是要先去买炉子,二来还要把这地再耙一遍虽然大块土砸碎了,但种地还是要绵土比较好
  这么一块地,他打算分成几个小块,种什么还要想一想
  大院子没有耙子,他打算回队里一趟,问问大哥种啥比较好,顺便带个耙子回来
  出了玻璃房,李龙就听着院门被人拍了两下
  在玻璃房里一边翻地一边想着事情,李龙没管外面大院子的门扣着,这时候是杨大姐回来了吗?
  李龙急忙喊了一声,跑着过去把门打开
  门外是两个穿着棉大衣,戴着棉帽子的陌生人
  一个四十岁左右,有点沧桑的感觉,一个二十多岁,看着李龙还有些好奇
  “请问是李龙同志吗?”年长的那位直接问了起来
  “你好,我就是”李龙瞥了一眼,发现外面有辆拖拉机,他就明白过来了
  把两个人让进院子,年长的那个看着李龙只穿着一件绒衣,便说道:
  “李龙同志,还是要注意身体啊,这外面挺冷的,你得穿厚点儿”
  “嗯嗯,刚才在忙,没听见你们拍门我这院子有点大,刚才我在后院”李龙解释了一句
  “怪不得,我们拍了十几分钟了,都没见人出来,我们以为人没在呢”那个二十多岁的人忍不住说了一句,“你这院子还真是大,以前是财主家的房子吧?”
  年长的碰了他一下,瞪了他一眼,然后对李龙说道:
  “我们两个是从奇台过来的,从报纸上看到了你的事迹,就是用收割机割麦的事情,我们大受启发在奇台我们队里种了几千亩的麦子,人工割麦效率太低了,所以就想着能不能也买收割机回去”
  按说奇台那边不归李龙,是奎屯农机厂的出售范围,不过既然人家找上门了,没有把生意推出去的对不对?
  李龙先解释了一下:
  “这个院子是我向一个老大爷买的房子最开始的主人是谁不知道了那老大爷一个人在这里住,后来儿子要把他接走,房子就卖给我了”
  然后他指了指用塑料布盖着的收割机说道:
  “收割机我这里还有几台,你们要的话,倒是可以卖给你们,外面的拖拉机是你们的吧?”
  “是的”
  “那最好把拖拉机开进来,我给你们演示一下怎么操作,不然光把收割机买走,你们不会操作也麻烦奇台距离这里可不近”
  奇台在本地说起来算东三县,是北庭州的东面三个县之一,另外两个是吉木萨尔和木垒
  这一片地方不仅产有非常著名的春小麦,还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大名鼎鼎的鹰嘴豆
  后世都发展成了产业,比如腰站子面粉,感觉都快成地理产业标识了
  但距离是真远,这几个地方距离wlmq两三百公里,玛县距离wlmq又一百多公里,也就是说从奇台跑到玛县李龙这里,这两个人开着拖拉机跑了近四百公里
  李龙估计他们是昨天跑了一天,在县里或哪里住下,然后今天早上过来的
  真辛苦
  所以教,也要教的认真
  “收割机五百五十块钱一台,能接受吧?”李龙说道
  “能”年长的那位答应的很干脆,脸上甚至带着点笑意,“其实我们想着还可能会贵一些”
  “用好了,一个麦季用这个收割机赚一台拖拉机是没问题”李龙扯去收割机上面盖的塑料布说道,“但是呢,用不好也麻烦我现在就给你们说一下”
  那个小伙子看着李龙院子里的拖拉机,不解为什么他不用院子里的那台,不过看到吉普车,又让他不敢多说话
  “我家的拖拉机好些天没用了,想发动着得烧热水,还得烤,麻烦”李龙看出来他的心思,解释了一句
  小伙子乖乖去开拖拉机了他们的拖拉机才开过来,这时候水还热着呢
  拖拉机开进院子,李龙去拿来木头墩子,然后一步一步的演示收割机的上机步骤
  年长的那位叫张克虎,年轻人叫李梦龙,两个人是师傅徒弟的关系拖拉机是张克虎买的,他收了李梦龙当徒弟教对方开拖拉机,顺便也是带带新人
  所以李龙教的时候,他看得很认真,每个步骤都要问一问,那边李梦龙也是虽然他不问,但脑子里一直在记着
  李龙教的也很细心,包括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小技巧农民现在挺苦,能从农民中脱颖而出的,肯定都不简单
  他是想着能多带着一些农民致富,这样也能起到一些群体效应毕竟农民能得到的信息量是最少的,基本上都是模仿效应附近哪个农民怎么做致富了,那就跟着学
  直到杨大姐推着车回来,李龙还在教两个人怎么卸收割机
  有两个人的话,收割机的拆卸非常容易,所以张克虎和李梦龙两个很快就学会了两个人还在拖拉机上轮流操作了一下收割机收割的过程,记下来后,才算是结束了这次教学
  张克虎从随身背的小包里掏出厚厚的几沓钱来,一沓沓递给李龙
  “一千一百块钱”张克虎说道,“李龙同志,你点一点”
  “好”李龙接过钱快速的点了起来
  张克虎和李梦龙两个人看着李龙的动作,这时候杨大姐从屋里给三个人端出热茶来
  李龙点完钱后点点头说道:
  “钱数是对的不好意思啊,你们这大老远过来,都没请你们喝个热茶……”
  “那不算啥,你教我们这技术,这就很让我们感动了”张克虎笑着说着
  李龙进屋把钱收好,出来的时候,张克虎和李梦龙两个已经把一台收割机抬上了拖拉机
  “还有一台,你们自己挑”李龙说道
  其实没啥挑的,都差不多两个人就顺势把摆在最外面的那台收割机抬着上了拖拉机
  “留着吃完中午饭再回吧”李龙邀请着
  “不了不了,我们现在赶路,午饭前还能赶到呼县,在那里吃午饭,吃完今天多赶赶路,能赶回奇台”
  张克虎很兴奋,两台收割机到手,他已经能够预见明年自己收割麦子的场景了
  压不住啊压不住啊
  “总得吃午饭嘛走,我带你们去食堂吃个拌面,身上热热的再走嘛”家里呆会儿顾晓霞回来,她是双身子不方便,李龙便说道
  “不用不用,真不用李龙同志,你能卖给我们收割机,而且还教的这么细,我们真心感谢眼下我们真的想尽快赶回去”
  “行,那路上注意安全”李龙叮嘱了一句,送他们开着拖拉机出了院子
  出了县城,拖拉机突突突的响着往东跑,张克虎说道:
  “梦龙,你看到了吧,李龙同志那里,还只有两台收割机了咱们赶的真及时,不然的话还不够呢”
  “就是,李龙同志也真热情,教了咱们那么细,说实话我感觉到时咱们直接就可以上手了”
  “对啊他说这边收割一亩地两块钱,咱们那里任咱们自己定价,我觉得哪怕一块钱也有得赚啊”
  “师傅,我觉得还是统一价吧降的话就一块五,也不好降太多
  他也说了,一天收割百八十亩没问题,咱们那边种麦子的那么多,定便宜了,都有人过来要收割,到时咱们排不过来啊
  定高点儿,有些人舍不得这个钱,就会有一些人手工割了……”
  张克虎点点头,这的确是有点道理
  拖拉机开到呼县已经是中午了,他们在这里吃了饭,两个人轮换着开拖拉机赶路乌伊公路路况还算不错,但拐向米泉阜康的时候就没那么好了
  到米泉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他们咬咬牙把拖拉机开到了阜康,实在开不动了,在这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赶早开回了奇台
  有了收割机,两家人已经开始憧憬着明年美好的生活了
  又卖出两台收割机,净收入是三百四十元先前李龙在奎屯花了近两千块钱把这五台原型收割机买了回来,眼下已经出去三台了
  如果再加上卖黄羊皮的钱,那本钱差不多已经回来了
  他相信这两台收割机也不会在家里放多久农民中大多数都是随大流,并不知道从哪里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有些人哪怕会看,但也很少能从中提取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来
  但极少数还是有这个能力的,而李龙拿回来的收割机本身也就是卖给这极少数的
  中午饭吃过,李龙便去买了一个铁炉子,回来安装在了玻璃房里
  这时候铁皮炉子并不算贵,北疆大多数人家家里都有也有买不起或舍不得买的,那就会用泥巴和拓好的土块糊一个,当然,炉篦子还是得用生铁的这玩意儿自己没办法搞
  把炉子固定好后,接下来就是砌那种半地龙半火墙的长条式取暖加热设施砖制的和土块制的各有好处
  砖砌的热得快,凉的也快土块比砖墙厚,热的慢,凉的也慢
  可惜院子里只有砖没有土块,李龙便只能砌砖的
  下午没有客人,李龙一趟趟抱来几百红砖,直接在玻璃房里和泥巴,把火墙垒起来这个火墙技术含量没那么高,只需要中间加几个有缝隙的隔道,不让烟火窜那么快就行了
  最后再把和炉子一起买的烟筒子砌在火墙最后头上面,顶上去掉一块玻璃,把铁皮炉筒子穿上去,再用木头板子把缝隙给封住
  因为有三米多长的火墙过滤,最终从烟囱里跑出去的就是热烟,已经点不着那些木头了,所以李龙也不担心
  把这一切弄好,李龙去弄了一炉子炭,把炉子架着,他要看看烧一炉子炭,能热多久
  毕竟这玻璃房太大,他在想着等明年夏天是不是隔一隔,隔成几个房间,这样只在一个房间里种菜,热量也能集中一些
  或者到时把火墙搞长一些,炉子搞大一些也行
  为了冬天能吃到绿叶子菜,李龙倒不怎么心疼煤现在煤价不高,更何况山里还有个露天的,只是拉起来麻烦,不然的话李龙在秋天就一拖拉机一拖拉机往回拉煤了
  架好煤后李龙就出去了他今年秋天拉了几吨煤在院子里,本身是够用的但按现在的想法,真要烧起来这个大棚,那煤可能就烧不到明年开春了
  李龙去烧了开水,架到拖拉机里面,再夹了几个火炭在拖拉机下面烧着油箱
  折腾了四五十分钟,才把拖拉机发动着,挪了吉普车的位置,他把拖拉机开出了院子,然后去买煤
  自由市场有卖散煤的,但这煤贵他直接去乌伊公路边上,靠近县城西面路边上有低矮的平房,那里有大车卸下来的大堆的煤,还有拉煤的车就停在这里
  这里卖煤的便宜,是按吨走的眼下冬天煤比夏天贵,一吨三十块钱
  李龙的拖拉机能装两三吨煤,他买了三吨,一拖拉机拉了回去
  “我们这是雀儿沟的煤,烧的好的很”老板很自豪的夸着自己的煤,“拉回去放心烧,要是没劲,你回来我给你换!”
  雀儿沟,这个地名李龙也是后世在信息大爆炸的时候才知道的真正名字,以前都听成了“乔摇沟”,四小队的人都是这么叫的,叫习惯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叫雀儿沟
  煤拉回来,李龙直接就卸在了后面玻璃房边上,找了塑料袋子盖上压好,防止风化
  他把拖拉机水箱的水放掉,往玻璃房里走的时候,就看到了玻璃房顶上的雪已经慢慢在化了
  这玻璃房和大家寻常看到的房子一样北面高南面低现在南檐已经在往下滴水了
  李龙进了玻璃房,感觉里面的温度已经在零上好几度了,虽然不比架了炉子的卧室那里热,但比外面强多了
  这时候炉子里炭已经烧到通红,已经不见火焰,但温度是最高的时候
  还不错,看来玻璃房的密封性不错,热量没怎么散失出去,他也没闻到煤烟味儿,只有一股子湿泥土被烘干的味道
  看来自己随意弄出来的火墙密封性和通火性也挺好
  那么明天就可以种菜籽了
  地翻平了,黑水也拌匀了洒在了那地里,李龙打算明天一早去队里,一来拿个耙子,二来问问大哥种啥比较好,同时也从大哥那里弄些种子
  一夏天自己那边的菜地都是老娘、大嫂和二嫂在打理,留下什么种子也不知道
  又往炉子里加了些炭,李龙用煤沫子压上,让慢慢阴燃,随后他就把玻璃房的门关上后面种了菜,这里是要加个棉帘子的
  眼下棉花还没后世那么容易获得,现在兵团已经在种了,但产量并不多但在供销社和百货大楼都可以买到新网套
  想想家里的棉被是不是可以换了?明天收拾一下,看看老房主留没留下旧棉被,可以改改当个棉帘子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龙开着吉普车去了四小队
  有了吉普车,李龙跑长途就不想开拖拉机了冻脸,难受
  在他看来,县城到四小队这十公里多点路也算长途当然,后世有汽车的时候,一公里也算是长途了
  “冬天种菜?”李建国算是在北疆见多识广了,但听李龙这么说,他也有些意外
  “嗯,想着到时过年的时候,能吃上新鲜的绿叶菜了大哥,你看是种芹菜、韭菜还是菠菜、小白菜好?”
  “那当然是种点芹菜、韭菜了,当然,能种点绿辣子更好,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长出来……”李建国自然是想都种点,但想想不太可能
  现在冬天过年的时候,家里能吃到的“新鲜”蔬菜,除了萝卜白菜外,就是盘子里种的蒜苗,盆里发的豆芽
  如果能搞点新鲜蔬菜,那肯定好了
  梁月梅也加入了讨论
  还没讨论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过来找李龙了
  敲门进来的,是队长许成军
  ps:今天杀了两头猪,一头一百三十公斤,一头一百四十八公斤,不算已经做成酸白菜炒大肉的槽头肉,也不算内脏,是克郎子猪的重量
  真好吃只是我的老背啊,闪了
  一伙帮忙的平均六十以上……
  d4dd4d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