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返程

  “东哥,这事俺得好好想想。”
  王二奎没有直接给答案。
  其实他心里也有盘算,现在孩子还待在媳妇肚子里没有生出来呢。
  他家目前是凑不出来给媳妇买工作转户口的钱,但可以慢慢的攒嘛。
  一年不行那就两年,再不行三年,反正总能在孩子上学前把钱攒够。
  “行,这事也不是三两句话就能决定的,是得仔细掂量。那什么,二奎,王叔,我们也该走了,咱们下次再见。”
  李向东说着从炕上下来,穿好鞋后招呼侯三和阿哲两人来背麻袋。
  “二奎,你快去帮帮忙。”
  王二奎他爹推了一把自家儿子,跟着从炕上下来后踩着鞋就往屋外跑。
  蛐蛐娇贵,李向东上手托着麻袋,生怕侯三和阿哲两人动作过猛。
  “二奎兄弟,有些事情要多想想,不能考虑的太简单,等你攒够钱给弟妹买工作了,那你呢?你们两口子一个在县城里上班带孩子,一个在乡下种地?”
  “这不是回事,而且王叔王婶儿年纪大了,你当儿子的要是有能力,不得让他们进城跟着享受享受?单靠弟妹一个人,难啊!怪我,我又多嘴了,二奎兄弟,你就当刚才我什么也没说。”
  李向东说着还抬手轻轻抽自己一嘴巴子,然后一手拎一蛐蛐箱子,跟在咬着后槽牙憋笑的侯三和阿哲两人身后从屋里出去。
  落在最后的王二奎一脸苦瓜色,他刚才预想好的直接让李向东三两句话推翻,心里纠结不已的背着麻袋迈步往屋外走。
  麻袋和箱子放上驴车,刚小跑着出屋的王叔,抱着三个葫芦快步过来。
  “葫芦酒!”
  侯三惊讶一声,这东西送的真是送到他心坎里。
  “谢谢了王叔。”
  李向东和阿哲接到手后开口感谢,王二奎他爹乐道:“自家酿的,不是贵重东西,你们别嫌弃。”
  “怎么会呢?这酒我们去年喝过,味道不比瓶装的差,王叔您的手艺了得!”
  听到李向东这样说,王二奎他爹脸上的笑意更浓,能被来自首都的同志认可,说出去都是能在村里长脸的事。
  “那俺今年多酿一些,明年不用葫芦装,俺给你们一人一坛子。”
  “这个好!”
  侯三是最开心的,酒的品质好坏不提,关键是心意,用他东哥的话来说就是东西不贵,诚意满满。
  他不差钱,在乎的是别人会不会把他当回事,他在别人眼里算不算是个人物,典型的从小缺乏来自外界的夸奖和肯定。
  “我们走了王叔,二奎兄弟,咱们有话下次过来再聊。”
  李向东三人坐上驴车,在王二奎一家的目送下渐行渐远。
  “嗯~是那个味儿!”
  怀里抱着酒不能喝,身子依靠在驴车上的侯三,打开装酒的葫芦盖子,鼻子凑上去闻味。
  坐在他对面的阿哲实在是有些看不下去,语气里带着嫌弃道:“别闻了,赶紧盖上吧。”
  侯三闭着眼睛一脸的享受,“没事,不会跑味儿的。”
  阿哲无语道:“我是担心这个吗?我是怕你再吸两口直接倒头睡过去。”
  侯三猛的睁开眼睛,目光直勾勾看向对面。
  “你居然敢瞧不起我?我告诉你,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了!”
  阿哲笑道:“你说这话我不反驳,以前喝酒用筷子,现在用的是酒杯,在这一点上你确实已经不是以前的你。”
  侯三把手里的盖子塞好,葫芦交给李向东后二话不说直接朝阿哲扑过去。
  “悠着点,你俩别碰到麻袋和蛐蛐箱子。”
  李向东懒得去劝,路上太无聊,多少是个乐子可以解解闷。
  狭窄的空间束缚人的手脚,李向东还没看尽兴呢,同样感觉不尽兴,放不开的侯三和阿哲两人达成和解,坐回各自的位置,拍打身上的麦秸秆。
  “东子,你说王二奎会答应吗?”
  阿哲开口,侯三无缝衔接。
  “你这不废话吗?咱们临出屋前东哥说的那番话,王二奎只要听进心里他就会答应。”
  面对侯三回呛自己的话,阿哲选择无视,目光灼灼的看着李向东。
  “这事我也不能打包票,下次过来看情况再跟王二奎聊聊。”
  事情不是一蹴而就便能成的,李向东知道王二奎心有顾虑。
  他不着急,留给他腾挪的时间还足够,在明年过来收蛐蛐之前王二奎能答应就不晚。
  真说不通的话那就换人来做,选郑叔也不是不行,要是郑叔也不干,明年倒腾蛐蛐的利润降低太严重,大不了就不在这条门道里继续折腾,全身心的去准备君子兰盛宴。
  “郑叔。”
  李向东挪动着身子,来到赶车的郑叔身后。
  “你们村里那个赵新生现在跟村支书的闺女怎么样了?”
  “赵新生是谁?”
  这句话是侯三问的,李向东看向他解释道:“跟党走,这个名字你还记得吧?赵新生是人家的大名。”
  他一说跟党走,侯三和阿哲两人脑海里与之相关的记忆回涌。
  “是那个小子啊,对呀郑叔,跟党走跟村支书的闺女结婚了没?”
  郑叔点点头道:“早结婚了,孩子都生了。”
  “小子还是丫头?”
  “一小子一丫头。”
  “龙凤胎?”
  侯三酸了,酸的他瞬间失去了再听下去的心情,身子一歪,闭上眼睛开始假寐。
  “他这是怎么了?”
  郑叔有点闹不明白,侯三的反应有点大。
  “您甭搭理他,您跟我说说赵新生现在跟他老丈人一家的关系怎么样?”
  李向东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去年他忽悠着人买三转一响,果然是有效果的。
  “你说他们的关系啊,缓和多了,我们村支书两口子现在隔三差五的过去帮忙带孩子,人家一家的日子红火着呢。”
  “那就好。”
  李向东心里一喜,去年栽树,今年结果,好事啊!
  “东子,你跟俺们村的赵新生认识?”
  “认识,我俩去年认识的,下次过来我得过去看望看望老朋友。”
  李向东担心自己的朋友结婚生子后钱不够花,决定下次过来亲自登门问候一下,他是一个很重视友情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