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说来二人身世还有几分相似,父亲都是县令不过一个来自齐地,一个生于河北
  潘潜此来长安亦是求前程,看能不能有一位权贵青眼,得逢举荐
  结识杜乔后,知晓科举的门道若在长安求不到出路说不得返回家乡,谋一个举进士的名额,再来赴考
  林婉婉直言,“县令的儿子,这么不好混!”一个两个都这样
  杜乔:“我们两家业败落,都因父亲早逝,无以为继”
  如果他们的父亲能活到儿子成年顶门立户,安排好后路,倒不至于此
  即使杜乔不说,林婉婉也知道,潘潜的情况比他更差
  不止写墓志铭的事,还因杜乔在家乡能得到举进士的名额,潘潜却连内情都不大清楚
  杜乔:“蕴华性子较真了些,人品才学却是无可质疑”论文学,比自己还胜上几分
  祝明月支颌,“先看他写的如何”
  若是过了,看在杜乔面上,倒不介意稿费上多宽容一两分
  祝明月既救不了风尘,也熄了助学的心
  杜乔信心满满,“当是没问题”看潘潜能写到哪份上
  林婉婉:“长林,你想得太简单了写话本和写诗作赋可不一样”
  写诗是宣泄才华,写话本却不仅仅是才华
  “你开头不也是千般难万般苦么”
  杜乔无语,开头难不是因为你们要求太多太细了么
  蜀汉的烂漫,曹魏的风骨,孙吴的遗憾……事无巨细一起头,几十万字打不住
  杜乔自知这方面天赋不足,哪怕段晓棠没撞上潘潜,他也要物色人选,将活“外包出去”
  从段晓棠等人拿出的架构来看,一旦书写完成,将是一个极其宏大的故事落到自己手里,只会流于下乘
  孙无咎见识文学都足够,但不知道他是看出这是个辛苦活计故意的,还是内心确实如此看法夹带的已经不是私货,是明晃晃的褒贬
  潘潜某种意义上,和段晓棠有些相似内心有各自的坚持,但看在钱的份上,事情也能做得尽善尽美
  为了生计可以写墓志铭,为了钱帛写点话本应该不成问题
  现在只看这本潘氏《三国演义》能不能达到段晓棠的要求
  但谁又知,段晓棠原本只想搞一本科普三十六计的《三国演义》,后面不断往里头加料,加成杜乔接不起活的样子
  真正往里面添私货的是她们三个才对,孙无咎那点小打小闹根本不算事
  如今这本《三国演义》若能正常出版,罗贯中来了都要大呼不认识
  赚钱的事刻不容缓,祝明月写好底稿文字,着人去寻印人刻章
  一共六个印章,除了花体的步步糕店铺印章,还有二十、三十、五十、八十和一百五个价格档位
  林婉婉真诚建议,“要不用萝卜刻,来的快”
  萝卜章省时省力,但遭到祝明月无情拒绝,“这章少说要用一年呢”还是正儿八经刻几个
  章一刻好,祝明月立刻带去步步糕
  戚兰娘拿出早就买来的纸张,指挥人用剪刀裁成一样大小
  步步糕大红章往上一压,下一道工序即为盖上代表价格的蓝章
  祝明月摸着花大价钱买回来的好纸裁出的粗糙毛边,以长安的纸价,拿新纸折纸飞机肯定不行“等庄子上的纸做出来就好了”
  暂时不打算往外卖,树不大根不深,就不要妄想动他人蛋糕先留在家里和各个作坊店铺中用
  d4dd4d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