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6章

  一首平平无奇的应制诗
  在殷博瀚的文集中,大概只能混到中下
  段晓棠第一个结论,“对仗挺工整”
  再然后,“乾坤、日月……”有点敏感啊!
  范成明一脸迷惑道:“什么意思?”
  吴越只道在皇帝看来是何意思,“齐王颇有贤名,合该执掌日月乾坤”
  范成明的下巴彻底掉地上了,“姓殷的武事一团糟,但不该在文字上栽跟头啊!”
  词臣出身,不可能留下这么大的把柄
  他写一封花团锦簇的奏折,逼得右武卫只能罗列详实数据,才能与之比较
  范成明:“他被人诓了?”
  吴越:“据说殷博瀚领了清查弥勒教的皇命后,路上遇上齐王一来二往,齐王求诗,殷博瀚也半推半就地写了”
  但他吹捧太过,写得过火了
  若是宫宴之上,受皇帝差遣,为诸位皇子作诗,光明正大,谄媚一些也无妨
  做儿子的再优秀,也是做父亲的教子有方
  但这首诗却是“私相授受”,吹捧靠拢之意,一览无余
  殷博瀚是御用文人,相当于皇帝的文学禁脔私下为旁人写诗,本该留有一些余地
  从这首诗中,殷博瀚显然相当看好吴愔日后的前程,隐隐有示好之意
  再结合殷博瀚在陈仓急功近利的作为,很难不让皇帝怀疑,他的近臣背叛了他,投靠了儿子,卷入夺嫡之争
  急怒之下,下了杀人的命令
  而殷博瀚压根无法辩解,因为他真有这意思
  范成明:“齐王这口热灶,想烧的人不少”
  殷博瀚不过是做了一个大众化的选择
  吴越:“前日齐王庶子满月,满长安的皇亲国戚家都去了,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范成明脱口而出,“你去了?”
  转念想到,前日吴越不是在右武卫么
  吴越:“杜氏去了”
  婚丧嫁娶才是大事,区区一小儿百日,实在不该搞成如此阵仗
  从来没有什么理所应当,名分更重的吴皓不也一直压着没封太子吗,顶多有个监国的名头
  吴愔的声势,让皇帝产生了危机感,恰逢近臣“背叛”,双重背刺
  段晓棠理清楚其中的逻辑,只觉得讽刺
  祝明月最开始想搞殷博瀚,就是琢磨从文字中挑刺
  结果此人谨慎惯了,偶有瑕疵都无伤大雅
  加之祝明月过不了心理关,文字狱这头猛兽一旦放出来,第一个遭反噬的就是春风得意楼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结果殷博瀚果真栽在文字上
  段晓棠心心念念想让殷博瀚偿命,皇帝的确把他杀了
  却是因为殷博瀚卷入了夺嫡之争
  何其讽刺!
  吴越沉声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殷博瀚位高名盛,却没有实权
  皇帝若要打压吴愔,只动一个殷博瀚,连杀鸡儆猴的效果都达不到
  因为此前没人知道殷博瀚投靠了吴愔
  往后将不断有人卷入新一轮风暴
  范成明撇嘴道:“这不是早预料到了吗?”
  皇帝有好几个儿子,吴皓家还有三个小王
  吴越叹息一声,“先前懿德太子身边人,多是贬斥”这次直接杀人了
  虽然殷博瀚死不足惜
  现在想,吴皓的旧人只是贬斥,就是为他们保存力量吧
  段晓棠不由得联想到,徐父被贬后,白秀然的喜悦心情
  徐家幸好跳车跳的早
  三个臭皮匠顶不上一个政由葛氏的诸葛亮
  除了旁观这一场即将酝酿开来风暴,别无办法
  吴越会和吴巡通气,将几位在长安的大将军请来南衙议事
  d4dd4d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