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议和

  <b></b>【七我也听说了,简直可笑,大奉境内,就算是天尊也不是监正对手监正怎么可能死呢】
  李灵素发表了看法
  【四我暂时没有听到传闻,不过以监正的位格,除非超品出手,不然大奉境内是无敌的】
  楚状元哪怕辞官十年,依旧关心朝廷,关心天下大事,地书聊天群里,逢着讨论这类事情,永远不缺他的身影
  【九不好说啊,大奉风雨飘摇,已是强弩之末,监正能得到的国运加成有限而没了一国气运的加持,一品术士的战力,也就那样吧】
  金莲道长给出的评价相对客观
  【九对了,已经确认八号要出关,他安然无恙,甚好他近期可能会去一趟京城,诸位要不要在京城共聚?】
  【七有空再说吧】
  李灵素如此回答
  其他人没有说话,在等待许七安或怀庆的回复
  隔了好一会儿,终于等来怀庆的准确答复
  【一青州失守,监正极有可能陨落】
  简单的一句话,却仿佛焦雷一般炸在天地会成员耳畔,炸的他们脑子嗡嗡作响,瞬间失去思考能力
  整整一盏茶的功夫,没有任何人说话
  李妙真梦呓般的传书
  【二怎么会】
  晴天霹雳!
  对于众成员来说,简直是一个无法接受的噩耗
  【七监正死了,那,那大奉怎么办?不对不对,监正怎么死的?这不可能啊】
  他的问题,就是天地会众成员共同的问题
  【一详细情况暂且不知,根据宋卿说,当日出手的超凡高手中,有许平峰、伽罗树、白帝,还有黑莲】
  【二白帝?云州的那个白帝?】
  曾经在云州待过很长时间的李妙真,难以置信的传书质询
  其他成员想了几秒,心里才有对应的猜测
  【一就是它,孙玄机是这么说的另外,对于这位后裔的实力,孙玄机推测是一品若非一品,根本杀不死监正】
  当时参战的超凡高手里,黑莲是二品,如果白帝也是二品,那么根本不可能杀死监正
  天地会众人倒抽一口凉气,凉到了心里
  他们知道云州的传说,对那位白帝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但没想到这位传说中的存在,竟与许平峰结盟,出手对付监正
  【九奇怪,这只后裔无缘无故,为何插手中原之事,其中必有蹊跷】
  李妙真楚元缜等人,同样无比好奇
  【二许七安?你肯定知道吧】
  李妙真已经习惯遇事不决,召唤许七安
  如果是他,肯定知道这个念头在每一位天地会成员心里闪过,金莲道长除外
  他们从许七安那里得知了殒落的真相,得知道尊把后裔逐出九州的隐秘,得知佛陀相关的秘闻
  如果是许七安,即使不清楚具体的真相,或多或少会了解一些内幕
  【三白帝是冲着监正去的,此事涉及到远古时代的某件隐秘,我应该还没告诉过你们,关于守门人的事】
  守门人?
  天地会成员对这个称呼完全陌生
  【三我并不知道守门人具体的含义,待查清楚了再与你们说吧至于此战的经过,我大概有些头绪,可以告诉你们】
  众成员精神一振,紧盯着地书碎片
  许七安把之前告诉赵守的,关于柴家和初代监正的事,又说了一遍
  【九曲折离奇,初代监正死了五百年,还能左右当今局势,不愧是术士体系的开创者】
  金莲道长感慨万千
  难怪监正会败,真正克制他的不是许平峰,而是初代留下来的手段怀庆再没有任何怀疑,无奈接受监正被封印的事实
  唯一的好事便是监正没死,但被封印和被杀区别不大,大奉如今的局面,败亡已经是注定了,届时,监正一样要死楚元缜心里默默叹息
  【七这,这没得打了,我们失去了监正,敌方多了一位一品】
  大奉必亡啊
  圣子没把这个想法说出来,此刻,就算是他这样对大奉没有归属感的天宗弟子,也感受到了绝望和沉重
  【六贫僧记得,许大人说过,你身负国运,与大奉早已不可分割,大奉若是灭亡,许大人也会殉国】
  比较沉默的恒远,突然插了一嘴,把现实血淋淋的揭露在众成员眼前
  李妙真有些恼怒的传书
  【二臭和尚你说这个做什么,哪壶不开提哪壶】
  许七安想了想,传书道
  【实不相瞒,我没有想出破局之法,眼下的情况,对我,对大奉来说,确实是死局除了怀庆殿下,你们与大奉朝廷,其实没有太大干系】
  但我们和你有干系啊这句话,飞燕女侠只敢在心里小声哔哔
  恒远再次传书
  【六贫僧这条命是许大人救的,贫僧说过,有机会定要报答许大人的救命之恩阿弥陀佛,出家人,能有机会了却因果,实乃幸事】
  恒远大师,你又插旗了许七安心窝一热,连忙用吐槽来掩盖内心的感动
  【七大师觉悟高啊,我可不会为了他豁出命,不过念在一起走江湖的份上,就陪你小子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吧】
  话说的不好听,但态度摆明了,不退出
  【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练了这么久的兵,总得拉出来练练的】
  怀庆和李妙真没有说话,他们俩不需要发表态度
  前者自身便是皇室,责无旁贷后者太上旺情,抛头颅洒热血的事,飞燕女侠最喜欢干
  【五阿爹让我北上打仗】
  这时,丽娜传书过来了
  莫桑已经在中原了,龙图这是要让儿女一次性死一双吗天地会是我最可靠的班底,就算是海王李灵素,关键时刻也还是靠得住的许七安握着地书碎片,迎着温吞的阳光,缓缓吐出一口气
  剑州与襄州交界处
  某座山寨,李灵素收好地书碎片,木然呆坐片刻,轻叹一声,离开屋子
  走出篱笆院,朝着演武场的方向行去
  所谓演武场,其实是手底下小兵们开辟、夯实出的一块空地,用来练武,排兵布阵,以及大伙聚餐和妇女们唠嗑
  “首领好!”
  沿途遇到的下属恭敬问好
  李灵素面无表情走着,很快来到演武场,看见杨千幻戴着遮住面容的帷幔,大声训斥着场内的乌合之众
  “现在练功不努力,将来上了战场,全寨子都来你家等着开席”
  听着杨千幻的训斥,李灵素目光扫过一众流民组成的队伍,离谱的发现里面居然还有六七岁的稚童
  “打仗要从小培养,等将来年纪大了,悔之晚矣,全寨子都等着去你家开饭”
  杨千幻的训斥着传来
  就算是兄弟我,偶尔也会觉得杨兄你脑子有问题李灵素深吸一口气,高声道
  “杨兄!”
  杨千幻早就看到李灵素了,毕竟他是背对众人,恰好面向李灵素走来的方向
  “李兄!”
  杨千幻停下训斥,大步走过来,到了李灵素面前,一个转身,背对着他,道
  “何事?”
  李灵素却没有回答,而是权衡、沉吟良久,心一横,说道
  “青州那边传来消息,青州失守了”
  杨千幻闻言,吃了一惊,但没有气急败坏,振奋道
  “只有局势危急,才能凸显出杨某的重要性啊,待我练兵结束,力挽狂澜,看云州那群乱臣贼子,纳头来拜,祈求活命”
  李灵素沉声道
  “监正,被封印了”
  杨千幻“呵”了一声
  “那真是天大的好事,监正老师误我多年,没了他的压制,我杨某才能出人头地啊”
  李灵素微微摇头
  “杨兄,我不是再跟你说笑”
  当即把许七安那里得知的情报,转述给了杨千幻
  听完,杨千幻默默站在那里,像是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塑
  好长好长时间后,李灵素听到低沉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我知道了”
  这时李灵素从未听过的声音,褪去了所有的浮夸和玩世不恭,陌生的不像出自杨千幻之口,又或者,这才是他正常的声音
  “不要告诉采薇”
  杨千幻再次说道
  青州
  姬玄左手按住刀柄,右手拎着酒壶,推开葛文宣住所的门
  葛文宣穿着术士标配的白衣,坐在案边研读兵书
  “姬玄少主日理万机,不忙着招兵买马,筹备粮草,到我这里来做什么?”
  葛文宣笑眯眯道
  “和谈使者是我二弟,我听说是你举荐的,过来找葛将军要个说法”
  姬玄把酒和刀拍在桌上,眯着眼,皮笑肉不笑
  “听完你的话,我再决定是喝酒还是拔刀”
  作为云州军里,青壮派中的两位实权人物,葛文宣和姬玄的关系向来微妙
  既是好友,又是竞争关系
  既能坐下来喝酒谈笑,又会因为争夺资源拍桌子瞪眼
  戚广伯治军严厉,赏罚分明,不会因为姬玄的身份而有任何偏私
  “姬远公子才华横溢,能言善辩,口才向来犀利,又是城主的子嗣由他来当使者,与大奉和谈,再适合不过”
  葛文宣道
  姬远是姬玄的弟弟,一母同胞,都输庶出
  在一众兄弟中,排名第九
  与阳刚温和的姬玄不同,这位九公子不爱修行,嗜好读书,是潜龙城主子嗣里,学问最好的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学以致用,文思敏锐,并不是读死书的呆子
  “带兵打仗,姬远公子不行,但朝堂论辩,舌战群儒,他可比你这个大哥要强太多了”葛文宣笑道
  “连我都辩不过他,说不过他,读书还没他多,你说气人不气人”
  姬玄毫不理会他的说笑,脸色严肃,沉声道
  “你没和许七安打过招呼,你不知道,姓许的就是个疯子”
  葛文宣依旧平静,道
  “如果我告诉你,使团里,有元霜小姐和元槐少爷呢?”
  姬玄愣住了
  葛文宣继续道
  “是国师的主意,许七安是什么人,他比我们更清楚和谈能解决朝堂诸公和小皇帝,而元霜小姐和元槐少爷,则能让许七安投鼠忌器”
  姬玄皱了皱眉
  房内一时沉默
  姬玄想起当日在雍州城,许七安挑断许元槐手脚筋,但确实留他一命的事
  此人不会因为骨肉之情束手束脚,但确实不是冷血无情之辈,手足兄弟对他不是完全没有影响
  葛文宣则想起了前些日子,许平峰说的话
  他不是嘲讽我冷血无情吗,那我就把他的弟弟和妹妹送到他面前去
  葛文宣喃喃道
  “老师是天下一等一的寡情之人啊”
  早朝,金銮殿
  永兴帝渐渐开始害怕上朝,害怕桌上摆的折子,因为上面的东西让他坐立不安,焦虑不已
  流民成灾的,国库空虚的,青州失守的,京城百官人心惶惶,还有最近流言四起,各州布政使司传回来折子,说是民间到处流传着“监正已死,大奉将亡”的
  闹的民间也人心惶惶,以为大奉真的要亡了
  对于这类散布谣言,唯恐天下不乱的行为,历朝历代的做法是严惩,最常用的是流放,以及菜市口斩首,震慑百姓
  但在动乱时期,谣言漫天飞,根本堵不住悠悠众口,恐怕底层得官员也是这样的心思
  且青州确实失守了,逃战的百姓把消息传完各地,一传十十传百
  朝廷的努力注定收效甚微
  现在,仿佛全天下都在永兴帝耳边咆哮,告诉他大奉要亡了,他要当亡国之君了
  永兴帝这位太平盛世里出身的君王,何时见过这种阵仗?
  但今天上这个早朝,永兴帝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就如绝境之人看到曙光
  昨日,雍州布政使姚鸿传回来一份折子,内容是——云州叛军主动议和
  此外,姚鸿还在折子上告了杨恭一状,因为杨恭拒绝议和,试图把这件事压下来
  此罪当诛!
  “姚爱卿当真是朕的肱股之臣”
  昨日,永兴帝看完折子,喜出望外,至于杨恭,他暂时不打算处置,因为雍州还得靠他守着
  “诸位爱卿,昨日雍州布政使姚鸿递上来一份折子,那云州欲与我朝议和,停止干戈”
  永兴帝环顾众臣,高声道
  “尔等以为如何”
  d4dd4d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