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乌贼卵
说起来,关于乌贼的名字的由来,还有好几种说法
其一是说为算袋所化,所以也叫作算袋鱼
《酉阳杂俎》中有段记载:“乌贼……海人言昔秦王东游,弃算袋于海,化为此鱼,形如袋,两带极长”
其二是说乌贼行事好诈奸贼,装死诱捕乌鸦
《南越志》云:“乌贼鱼,一名河伯度事小吏,常自浮水上,乌见以为死,便往啄之,乃卷取乌,故谓之乌贼”
而“河伯度事小吏”这个有趣的别名最早出自《古今注·鱼虫》:“乌贼鱼,一名河伯度事小吏”
(《本草》作「由事小吏」)
《酉阳杂俎·鳞介篇》也有记载:“乌贼,旧说名河伯度事小吏,遇大鱼,辄放墨,方数尺,以混其身”
和乌贼有类似别名的还有龟、鳖、鼍(tuo,扬子鳄)、䱜(què)等
龟和鳖是“河伯从事”;
鼍(扬子鳄)是“河伯使者”;
䱜则是“河伯健儿”
其三则说是因为奸人用乌贼的墨写书契,行诈骗之术
《癸辛杂识续集》亦称:“盖其腹中之墨可写伪契券,宛然若新,过半年则淡如无字故佼者专以此为骗诈之谋,故谥之贼也”
说的是乌贼的墨汁写的字,刚开始还清清楚楚,所谓“宛然如新”,但半年之后就消失了
所以用以诈骗比较好,因此乌贼就被谥号为“贼”了
也就是说“贼”是“墨鱼”的一种“谥号”,一种“戏称”
好比我们人的“外号”(诨号),这个人叫“母大虫”,那个人叫“花和尚”
是一种民间在日常生活中自动发起的一种称呼,一种十分普遍的文化现象
而较为可靠的说法则是:它本名为“鲗”
《说文解字》:“从鱼,则声”
宋《颍川语小》:“世俗见其能吐墨沫,且‘则’‘贼’之音通,遂呼为乌贼”
乌贼的这些别名和传说,不仅揭示了其独特的生物特性,也映射出古代社会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方式
“怎么这一网这么多乌贼,是不是汛期来了?”
阿灿看着鱼堆中的乌贼,也意识到了这点
“这一网能拖到这么多,估计是八九不离十了”
乌贼的产卵时间通常都是在午后到黄昏这个时间段的
“哈哈,刚刚捕完小黄鱼,回来就捕乌贼,我们这运气真是太好了”
身为海边人,乌贼汛再了解不过了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是渔民狂欢的季节
实在是捕捞乌贼太简单不过了
四大渔汛之中,小黄鱼汛、大黄鱼汛和带鱼汛都需要深入大海,或是围网、或是拖网……
但是,捕捞乌贼不需要,只需要一艘小木船,一副手抛网即可
“这样,你去把船开到藏宝岛附近,我下水里看看海藻上面有没有乌贼卵,或者看一下水里面有没有乌贼”
“好,我去开船”
阿灿把整理到一半的拖网一扔,兴冲冲地跑去开船了
没过太久,旭日号就到达了藏宝岛外面海域
“别靠太近了,距离岸边差不多50米左右就可以了”
冯晔说完,也不管甲板上的渔获,进了船舱,把许久没用过的潜水装备翻了出来
“我知道了”
阿灿收了收油门,旭日号缓缓地停了下来,在海面上飘荡着
冯晔将潜水装备穿上,又检查了一遍,就跳进海里直冲海底
今天的海水清澈度挺高,阳光透过水面洒下斑驳的光影
这里的海水很浅,也就五六米深的样子
一潜进海底,他就看到了几个扇贝
或许是受到了惊吓,几个扇贝都在喷射着海水慌不择路地逃跑
冯晔现在没心思去抓它们,任由它们逃走
瞅准一片海藻丛,他就游了过去
只是,这片海藻上面并没有看到乌贼卵
他只能继续寻找,当他经过一片珊瑚礁时,突然看到珊瑚上面挂着一串串葡萄一样的东西
这片珊瑚礁的上面的珊瑚有点像是树枝,五颜六色的
不过,都不怎么粗壮,有些细
稍有海水流动,就会随着海水摇摆舞动,似乎随时会被折断
也带动着上面挂着的葡萄一样的东西一起摇晃
冯晔游到近前,仔细地辨认了一下
这一串串葡萄一样的东西,还真就是俗称“海葡萄”的乌贼卵,
近距离仔细看的话,依稀能看到一个个透明的圆球里面还未孵化出来的小乌贼
珊瑚礁美则美矣,但是不能乱碰
因为珊瑚是一种非常脆弱的海洋生物,即使是最轻微的触碰也可能会对其造成损害,甚至导致其完全死亡
此外,某些珊瑚具有毒性,触摸后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溃烂等不良反应
因此,冯晔并没有去触碰,确认了是乌贼卵就行
至于这些乌贼卵,当然是让它们继续在这里孵化了
他转身就快速地往海面上浮去
阿灿一看到他浮出水面,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晔哥,咋样了,有没有看到乌贼卵?”
冯晔游到船边,摘下呼吸面罩递了上去,一边手脚并用往船上爬,一边说道:“看到了,乌贼汛确实是来了”
“真的啊,那可太好了”
阿灿雀跃道,“我们回去后,就去山上多砍点树枝,明天带出来”
每年春夏之际,成群结队的乌贼由深水游向浅水内湾产卵,此谓生殖徊游
它们喜欢把卵产在海藻或木片上面,像一串串葡萄似的挂在上面
因此,渔民常把树枝之类的东西捆成一束一束的,投入海中,引诱乌贼来产卵,待成群的乌贼游来产卵时,再张网捕捞,获益甚厚
当然,也可以用铁丝、竹丝、塑料枝等来制作附卵器
其中,以柠檬黄色的淡竹为最佳
只要是海边人,即使不是渔民,也大多都知道这个土方法
冯晔当然也知道,而且他上辈子还使用这个方法捕过乌贼
d4dd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