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金黄色的大鱼

  到了萧书记家,却被告知去镇上开会了,还没回来。
  冯晔只好将东西放下,先去村委打电话。
  电话是老丈人过来接的,当得知女儿的预产期和冯晔的打算后,当即表示过几天会和他丈母娘过来帮忙照顾。
  “这样也好,有您和娘在,我就放心了。”
  冯晔心里踏实了许多,和老丈人又聊了几句家常后,便挂断了电话。
  他要出海钓鱼,没法照顾叶青灵,而他爹娘又要兼顾作坊的事情,人手还真有点捉襟见肘。
  而叶青雨只是个小姑娘,不懂怎么照顾孕妇,帮不上什么大忙。
  老丈人和丈母娘能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从村委出来,冯晔长舒一口气,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他也没去萧书家等,准备晚些时候或者明天再来一趟。
  没想到快到码头的时候,却迎面碰上了刚回来的萧书记。
  “萧书记,刚才去你家没找到人,却在这里撞上了,真是巧了。”
  “哈哈,确实巧,我刚从镇上回来,下船还没两分钟,你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我老婆怀孕的事,多谢你在计生委的人面前说了好话,特地感谢一下。”
  萧书记也看到了他手中的空篮子,知道东西已经送过去了,便笑着说:“都是小事,不用这么客气。月份都这么大了,有没有我帮忙,都不会有事。”
  话虽如此,但冯晔能想象得到当时计生委的人的脸色会有多难看。
  肚子都这么大了,才被人发现,无疑是在打他们的脸。
  萧书记能出面说好话,肯定承受了不少压力。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这份人情,他铭记在心。
  他再次真诚地说道:“不管怎样,还是得谢谢您,这份情我记住了。等孩子出生,再给你送红蛋,让你也沾沾喜气。”
  “谢什么,帮把手的事情。也是你们藏得好,要是早一两个月被发现,我也没办法。不过,你这罚款少不了,而且,你老婆也得结扎。”
  “行,罚款多少一定交。不过,结扎的事能不能缓一缓?等出了月子再说?”
  冯晔没想再生第三胎,结扎了还更好,以后办事的时候也省心。
  萧书记沉吟片刻:“可以,到时候他们要是催的话,我再给你说一说,推迟到月子后再去。”
  “麻烦萧书记了。”
  冯晔感激地点点头,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结扎这事肯定躲不过,但能推迟到月子后,也算是给叶青灵争取到了一段调养身体的时间,也能少受点罪。
  “你心里得有个准备,罚款可能会比较重。”
  “你估计要交多少罚款?”
  “很可能是顶格,也就是3000块。我也想替你说话,让他们少罚一点,但没办法,你被抓了典型,今天开会还重点提了你,把你家的情况调查的清清楚楚,我说话也不顶用了。”
  草!
  冯晔无语了。
  他还指望萧书记帮忙少罚一点呢,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
  说起来,针对超生一胎罚款,计生委也有点看人下菜碟的意思,弹性很大。
  没钱的人家,一般都是按照最低标准来。
  但对于有钱的人家,罚款就重多了,好多都是顶格处罚。
  听说就上个月的事,卢家村有户人家被罚了3000块,就因为家里有一艘30米的大船,还有电视,平白比别人罚得多。
  而他家现在的情况更好,有东升号和东来号两艘渔船,还有一个作坊。
  虽然都是合伙的,但在计生委眼里,这些都成了他要被重罚的理由。
  另外,电视也有,房子也是新盖的。
  更何况,还被抓了典型,看来3000块的罚款是免不了了。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差不多是一个人普通人两年的工钱。
  他是有钱,但一下子被罚这么多,心里还是肉疼得很。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接受现实。
  “行,萧书记,既然是这样,那我也认了。等罚款通知下来,我会尽快交上去。”
  萧书记拍了拍冯晔的肩膀,“你能想通就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你倒霉地被抓了典型呢。要不然的话,凭着我这张老脸,多少也能帮你把罚款降一点。”
  冯晔挤出一丝苦笑,说:“是啊,只能怪运气不好。不过这罚款交了,也算是给这事画个句号。”
  “记得结扎的事也别忘了,省得那帮家伙找上门,到时候麻烦不说,大家脸上也难看。”
  “我晓得。”
  又寒暄了几句,两人便分道扬镳,各自回家。
  叶青灵得知很有可能要交3000块罚款,也是肉疼不已:“这也太多了吧,得卖多少鱼干才能挣回来啊!”
  冯晔安慰道:“没事,我这次出去钓鱼,肯定能钓到很多鱼,把鱼卖了,别说只是3000块罚款,再多来几个3000块也能搞定。”
  “那你出海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和孩子都等着你回来。”
  “你就放心吧,我又不是第一次出海,经验丰富着呢,肯定能平平安安回来。”
  叶青灵白了他一眼:“切,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你可别大意了。”
  “我心里有数,你就甭担心了。”
  冯晔笑着搂住她的肩膀,“对了,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老丈人说过几天会过来。”
  “我爹要来?”
  叶青灵一听,高兴极了。
  “对,还有你娘也会来照顾你。”
  “太好了,有我爹娘在,我就安心多了。我也能好好养胎,等着咱们孩子平平安安出生。”
  冯晔佯做不高兴的样子:“咋地,我爹娘没有照顾好你吗?”
  “哪能呢,爹娘照顾得可好了,自从我显怀后,啥都不用干,每天等着吃现成的。但自己爹娘在身边,感觉会不一样,心里也会更踏实一点。”
  “哈哈,逗你呢,我爹娘毕竟还要兼顾作坊的事情,有时可能会忙不过来。你爹娘来了,正好能帮衬着照顾你。”
  “……”
  接下来的几天,冯晔都没啥事,整天就陪着叶青灵,帮她做些家务,陪她散步聊天。
  两人难得有这么清闲的日子,每天都过得温馨又惬意。
  偶尔,冯晔也会去海边转转,赶一赶海,捡些蛤蜊、海螺、搁浅的鱼虾……
  初二晚上,他就收拾好了需要换洗的衣服。
  虽然现在天气冷,不用天天洗澡,但钓鱼时难免弄脏弄湿衣服,因此还是要准备的。
  反正就几件衣服,一个背包就能装下,也没多少重量。
  初三一大早,他就背上背包,乘坐送货的小船,跟着他爹和冯家凌去了县里。
  这一次,他没让秦爱军过来村子里接。
  游艇靠不了岸,家里的小船又出去了,得找人送,他嫌麻烦,还不如自己去县里方便。
  到了县里,帮忙卸完货,他就直奔秦爱军的游艇所在的县客运码头,跟其他人汇合。
  这一次出海的,除了秦爱军和郝爱国,还有三个不认识的中年男人。
  经过介绍,冯晔知道了三人的名字,分别是衷诚、蔡国强和杨伟。
  不过,却没介绍他们的具体身份和背景。
  但他多少也能猜到,肯定都是市里的大人物。
  三人对于冯晔,也只是礼貌地点头致意,并未多言。
  冯晔也不在意,初次见面,保持谦逊有礼即可。
  虽然他也抱着结识的三人心态,但也不可能拿着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平白被人看轻。
  因此,到了目的地后,他便拿了根鱼竿,找了个位置挂上活虾,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
  只要秦爱军或者郝爱国没有叫他,他就不会主动过去搭话。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海风猎猎,有点冷意。
  起初还充满期待的冯晔,慢慢地也开始有些无聊。
  他时不时看看其他人,好像都没什么收获,一个个安静地坐在各自的位置上,专注地盯着鱼竿。
  钓鱼,得有耐心。
  特别是现在天气冷,鱼的活跃度变低,更需要耐心等待。
  等了差不多十分钟,他面前的鱼竿猛地一沉,鱼线瞬间绷紧。
  冯晔心中一喜,终于有鱼上钩了,看样子力道还不小。
  他迅速上前,双手握紧鱼竿,开始收线。
  只是,拉上来一看,不禁有些失望。
  这是一条带鱼,体型倒是很大,体长超过一米了。
  然而,再怎么大,它也只是带鱼,价值不高。
  “小冯,可以啊,上的第一条鱼得个头就这么大。”
  秦爱军回头看了一眼,眼神中透出一丝赞许。
  其他人也都听到了动静,纷纷投来目光,但看到是带鱼后,便都收回了目光,继续专注于自己的鱼竿。
  “可惜是条带鱼,便宜货,也只能今天晚上当个开胃菜了。”
  冯晔笑了笑,继续往鱼钩上挂活虾,重新抛入水中。
  “管它值不值钱,得先有鱼咬钩,你看我们,都还没开张呢。”
  “慢慢来,总会有收获的。”
  话音刚落,郝爱国惊喜的声音响起:“老秦,你的鱼竿动了!快收线!”
  秦爱军迅速回身,双手紧握鱼竿,用力回拉。
  水面泛起涟漪,一条银白色的鱼影跃出水面,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也是一条带鱼。
  随着两人各自拉上来一条带鱼,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其他人也接二连三地开始上鱼。
  每次饵料挂好扔进海里,最长不过一两分钟,便会有鱼咬钩。
  只不过,基本上都是带鱼,其他鱼极少,也就偶尔能钓到一两条。
  带鱼喜欢成群结队活动,一旦发现食物便会蜂拥而至。
  冯晔估摸着这一片海域可能有一大群带鱼在觅食,所以才会如此容易上钩。
  尽管带鱼不值钱,但大家都钓得兴起,气氛热烈,欢声笑语在海风中飘荡。
  对于非职业钓鱼的人来说,享受的正是这份过程的乐趣,而非鱼的价值。
  只要有鱼上钩,心情便格外愉悦,若咬钩的鱼是大鱼,则更添一份成就感。
  而他们钓上来的带鱼,个头普遍都很大,最小的都有七八十公分长,大者更是超过一米五,重达八九斤。
  半个多小时后,冯晔有些兴趣缺缺了。
  一直上的都是带鱼,他都钓了二十多条了,重量超过一百斤。
  而价值嘛,也就几十块钱。
  他出来可不是玩乐,而是挣钱来着。
  他有心想换一个钓点,但看到大家兴致勃勃的样子,他又不好提出来。
  又拉上来一条一米长的带鱼,他叹了口气,将鱼竿放在一边,准备歇一歇。
  就在这时,只听蔡国强兴奋地喊道:“大鱼,我这上大鱼了,力气好大,肯定不是带鱼!”
  冯晔扭头看去,只见蔡国强双手死死握住鱼竿,身体向后仰,试图抗衡鱼的拉力。
  鱼竿都弯曲成弓形,剧烈地抖动起来,鱼线被绷得嗡嗡作响,似乎随时都会断掉。
  “果然是条大货。”
  冯晔嘀咕了一声,迅速上前,“别硬拉,跟着鱼的节奏收放线,先遛一遛,将它的力气耗尽。”
  他早就看出来了,这三人是有钓鱼经验,但不是海钓,而是淡水钓。
  其实,两者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要有人稍加指导,便能很快上手。
  只不过淡水钓比较难碰上大鱼,一般狂拉硬拽就能把鱼拉上来,几乎不用怎么遛鱼。
  而海钓则不同,大鱼很多,也相对比较容易碰到。
  一斤鱼,十斤力。
  遛鱼技巧尤为重要,硬拉只会断线跑鱼。
  “小冯是钓鱼的专家,几百斤的鱼都钓上来过,听他的准没错。”
  秦爱军赶忙出言提醒。
  他连自己的鱼竿中鱼了都不管,跑了过来凑热闹。
  蔡国强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按照冯晔的指导,开始灵活地收放鱼线,应对鱼的反抗,防止鱼脱钩。
  其他几人这时也围过来了看热闹,都好奇这条有多大,又是什么品种。
  船工小陈有经验,在船上干的也是这个活,拿着抄网在一边等待着鱼出水,准备抄鱼。
  没过多久,海面之下的水面闪过一道金色的身影,折射出刺眼的光芒。
  只是,一闪而逝,又钻进水底去了。
  结果就是,谁也没有看清是什么鱼。
  能长到这么大,又是金黄色的,种类屈指可数。
  而这其中,可是有几种价值极高的稀罕品种,比如大黄鱼、黄唇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