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群藩云集!参加婚礼!【4800】

  “太郎,爸爸我要离家一段时间!我不在家的时候,你可要当个乖孩子哦,不能给你妈妈添麻烦。”
  “爸爸,你要去哪儿啊?”
  “爸爸我要去大津,大概要到新年的时候才能回来。”
  “大津?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秦津藩府最近在公开招募壮丁!开出的工钱还蛮高的。我别的没有,力气倒有的是!所以我要赶在新年之前,替咱家备够过年的钱。”
  “公开招募壮丁?这是做什么?筑城?还是修路?”
  “我也不清楚,管他是做什么的!只要给够工钱,不论是搬石还是砍树,我都能干!”
  ……
  “母亲,我出发了!”
  “唉……儿啊,你真的要去大津吗?”
  “哎呀,母亲哟,都到这个时候了,你怎么还婆婆妈妈的?”
  “唉……我这不是在担心你嘛……大津太远了啊,十多里的路程,我怕你会在半途中遭遇什么意外……”
  【注·江户时代的1里约等于现代的3.924公里】
  “母亲,不用担心!去大津的人又不止我一个!邻居家的兄弟俩、对门的老大哥,以及隔壁村的几个朋友,他们都要跟我一起去大津!大家一块儿上路,相互照应,能有什么意外?所以你就放宽心吧!”
  “唉……”
  ……
  “哥,我们真的要去大津吗?”
  “当然!怎么?事到如今,连行李和盘缠都准备好了,你想临阵脱逃?”
  “不、不是!大哥去哪儿,我就去哪儿。我只是在担心……咱哥俩除了种地之外,就没别的技能了,人家会收我们吗?”
  “当然收了!秦津藩府明确表示要将‘恢复旧田,开拓新田’列为振兴藩国的头等目标,他们现在急缺精通农事的农人,咱们这不正合适吗?况且,人家开的工钱可高了!在那儿干上一个月,胜过在这里干三个月!”
  “可是……我从没出过远门啊……突然一下子要去这么远的地方,我心里有些没底啊……”
  “啧,有我陪同,你还怕个什么?弟弟,别犹豫了!我们一定要抓住今次的这个好机会!赚来修屋顶的钱!这鬼天气越来越冷了,用不了多久就会开始下雪,再不将这破屋顶修了,我们可没法过冬!你想活活冻死在家里吗?”
  “不、不想……”
  “既然不想,那就快点睡觉!明儿一早就上路!”
  ……
  “我刚刚在街上听说了,秦津藩府正在招募老练的木匠,我打算去试试看。”
  “咦?秦津藩?是‘仁王’橘青登的那个秦津藩吗?”
  “嗯,是的。”
  “木匠啊……旦那,你已经好久没做木匠活了,能行吗?”
  【注·旦那:日本女人对自家丈夫的尊称】
  “总之先试试看吧。你也知道,最近的年景很不好,钱越来越难赚了。只要是能够赚钱的机会,我都愿意一试。”
  ……
  “儿子欸!收拾收拾行李!咱父子俩明儿就出发了!”
  “出发?去哪?”
  “去大津!”
  “大津?为什么要去大津?”
  “当然是去赚钱了!秦津藩府正在大举招募壮丁、农人,以及技艺老练的各类匠人,这可是大好商机啊!”
  “商机……?这能有什么商机?”
  “啧!我平日里是怎么说的?若要赚大钱的话,一定要多读书!只要多读书,就能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与丰富的学识!这二者将助你拥有‘发现商机’的能力!儿子,我问你,你知道‘明历大火’吗?”
  “唔……我虽然不爱读书,但是这点常识,我还是知道的。不就是明历年间(1655—1657)的那场因一只着火的袖子而引发的、将三分之二的江户给烧为白地的大火灾嘛。”
  “没错,那你可知道当火势消退后,为了重建江户,无数壮丁、工匠云集江户,为了满足这些人的生活需求,居酒屋、浴场、冈场所等商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量商人从中受益,狠赚了一笔!”
  “欸?原来‘明历大火’的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吗?”
  “‘明历大火’所带来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在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餐,早上一顿、中午一顿。重建城镇可是一项苦差事,‘一日两顿’根本就没力气干活,所以才变为了‘一日三餐’,久而久之,‘一日三餐’的生活习惯就这么流传开来了。”
  “父亲,你好博学啊……”
  “少搁这儿拍马屁!若是听明白了,就快点去收拾行李吧!我们要在大津开一家全新的居酒屋!我敢断定,我们绝对会生意兴隆!大赚特赚!”
  “是、是的!我现在就去收拾行李!”
  “快!快!动作快!做生意拼的就是一个‘速度’!手快有,手慢无!现在肯定已经有许多同行摩拳擦掌、嗷嗷嗷叫地涌去大津了!我们得赶紧过去‘抢地盘’才行!赚钱的机会向来是稍纵即逝!一旦错过,那可就一无所得了!”
  ……
  “我出发了!”
  ……
  “呼……呼……离大津还有多远啊?”
  ……
  “到了!我们到大津了!”
  ……
  “哇、哇啊……!好多人啊!不愧是大津!人口好多啊!比咱村的人口多多了!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密集的人口!”
  ……
  “快看!浅葱色的羽织……是新选组!是新选组的巡逻队!”
  ……
  “真帅啊……好,我决定了!新选组将来若发起新一轮的征兵,我一定要去应征!”
  ……
  “妈的!京都人果然名不虚传!个顶个的讨人厌!既然都是来应征壮丁的,干嘛摆出一副‘我和你们不一样’、‘我们是高贵之人’的模样?嚣张个屁啊!”
  ……
  “注意!排好队!不要拥挤!工匠与精通农事的人,请往这边走!普通的壮丁则往那边走”
  ……
  “喂!干什么呢!不许打架!此地严禁吵架和斗殴!”
  ……
  “你们都竖起耳朵听好咯!若是再有人胡闹的话,我们巡逻队就送这些不听劝的家伙去监牢里冷静冷静!”
  ……
  ……
  木下琳对青登、对秦津藩的支持,真可谓是“慷慨解囊”一词的最佳诠释。
  她并没有明说自己究竟献赠了多少物资。
  但据桐生老板的事后透露,她几乎是将葫芦屋的大半库存都打包送给了青登!
  从大坂到大津,距离并不算遥远,路也不难走。
  即使是速度较迟缓的马车,2、3天的工夫也足以在二地间走个来回了。
  可饶是如此,那支由上百辆马车组成的庞大运输队,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足足大半个月的时间,才总算是运送完那天量的物资!
  运输队的任务完成了,可财务室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在艾洛蒂的率先垂范下,财务室全体成员加班加点地玩命工作。
  最终,付出了远比预期要少得多的时间,为这场规模庞大的运输工程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将那一本本厚得宛如砖头的账簿全部摞起来后,跟座小山似的。
  得益于艾洛蒂的有能,以及财务室的辛勤付出,木下琳送来的诸项物资的具体数目,皆被打理、统计得清清楚楚。
  艾洛蒂将其记录在一张纸上,制成了一份简易的“数据表”。
  当这份“数据表”递到青登手中的时候,尽管他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别的不说,光是“金币”与“大米”的数量,就让他瞠目结舌!
  黄金132万两!
  大米282万石!
  至于草料、盐巴、糖等其余物资的数量,同样也是让人目瞪口呆,在此便不作详述了。
  青登何曾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望着手里的这张“数据表”,青登不禁回想起了当初拿着区区三千两金的启动经费,就去着手组建新选组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满满的心酸……
  颇具一种德川家茂塞了根树枝给青登,然后亲切地说“好了,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勇者了,快点去打败魔王吧!”的滑稽感。
  虽然这么说略显土鳖,但青登长这么大,从未见过这么多钱!
  事后他抽出了一些时间,专程去了趟库房。
  望着那满满一仓库的金币、大米,他石化般呆站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葫芦屋的雄厚底蕴,又双叒让他开了回眼界。
  当然,木下琳的财力终究不是无限的,不可能任青登去予取予夺。
  在送完这批物资后,她在短时间之内,肯定是没法组织“第二轮次的战略大运输”的。
  不过,不管怎样,青登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之所以极力推动秦津藩与葫芦屋的联合,就是为了这一刻!
  秦津藩现在有钱了!而且还是有钱得可怕!
  光论现金、存粮的话,恐怕连家大业大的幕府、完成部分近代化的萨摩藩都无法与眼下的秦津藩相提并论!
  巨额钱粮的进账,使得青登、山南敬助、岩崎弥太郎等人全都充满了干劲,整张脸都泛着红光,走起路来都带风了。
  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快点搞出一番大事业!
  假使打个形象的比喻……眼下的秦津藩就像是一架上满润滑油的机器,它现在要全速运转了!
  恢复旧田、开拓新田,需要精通农事的农人。
  营建棱堡、整修道路,需要技术老练的匠人,而且是铁匠、木匠、石匠全都要!
  至于专门负责干苦力的壮丁,就更是不可或缺了。
  人力资源的缺口极大。
  就凭秦津藩境内的那点人口,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于是乎,在青登的牵头下,由山南敬助来亲自起草文书,秦津藩府向全国各地发布“招贤令”!
  想要钱吗?
  想要工作吗?
  那就来秦津藩吧!
  不论你是平民还是武士,只要你是符合条件的人,就尽管来秦津藩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在“列强入侵”、“尊攘运动的破坏”、“幕府的统治力减弱”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日本民众的生活状态虽不能说是黎庶涂炭,但也可说是水深火热。
  姑且不论从未体验过什么好日子的农人,匠人的日子那可真是一天不如一天。
  他们纵使是把所谓的“匠人精神”、“仙人文化”给发挥到极致,也没可能敌得过西洋的大工厂。
  一言以蔽之——因经济状况恶化而丢了饭碗、找不到工作的“自由人”,当真是不知凡几。
  如此,便不能想象当秦津藩的这封“招贤令”对外公布后,将会引发什么样的轰动。
  不出意料——一时间,无数生龙活虎的青壮,嗷嗷叫地涌向大津!
  一股接一股人流自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阶级,汇集向相同的地点……这等场面,不可谓不壮观!
  此副光景,像极了当年发起“西进运动”的美国。
  伴随着这场“大迁徙”的陆续展开,大津的总人口迅速膨胀!
  原先的大津,只是一座人口十来万、既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宁静城町。
  而现在,其人口数已经突破了二十万!而且这个数字仍在迅猛增加!
  回顾过往历史,大津从未像今时这般“热闹”。
  某些商人瞅准了商机,犹如闻着腥味的猫咪,马不停蹄地赶来大津。
  在他们的运营下,大津的街边就像长蘑菇一样,几乎每过一个晚上,就会“长”出一间新的商铺。
  居酒屋、茶屋、浴场、各式各样的饭馆……统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说实在的,这些商人真的是帮大忙了。
  首先,他们间接促进了大津的商业发展。
  其次,他们所开设的饭馆、居酒屋、浴场,既解决了壮丁们的吃饭问题,也有效地分散了其精力。
  众所周知,当大量青壮聚集起来的时候,若不想办法消耗他们的精力,这些精力过剩的家伙,指不定会整出什么样的事情出来。
  钱、粮、人力……资源已齐。
  就这样,万众瞩目的“秦津藩大建设”,正式开启!
  农人们扛起农具,奔赴旷野,翻新旧田,开垦新田。
  匠人们拿起工具,制作器具,削平石材,裁剪木料。
  壮丁们奔前忙后,背石运木,铺整道路,建设房屋。
  放眼望去,人们各尽其责,一派热火朝天的气象。
  大津内外……不,应该说是整个秦津藩都弥漫着昂扬向上、充满活力的“烟火气”!
  任谁见了这副景象,想必都会由衷感慨一声——大津绝对是时下最具活力的城町!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人都笃定了一个事实——秦津藩的快速雄起,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幕府、萨摩、长州、葫芦屋……各个势力无不在密切关注“秦津藩大建设”,几家欢喜几家愁。
  然而,没过多久,世人的注意力就被全新的劲爆消息给吸走了——
  “仁王”橘青登正式宣布:他将在除夕那天举办盛大的结婚典礼!正式迎娶千叶佐那子、木下舞和冲田司为妻!
  ……
  ……
  时间飞逝。
  转眼间,文久三年(1863)的最后一日,悄然而至。
  ……
  ……
  文久三年(1863),12月30日(除夕)——
  京都,伏见稻荷大社——
  寒风刺骨。
  冰冷凛冽的劲风,提醒着人们“冬季已至”的事实。
  今日是除夕。
  按理来说,在这一天里,各家各户都应忙着打年糕、准备屠苏酒、装饰大门,压根儿没那个闲时间去街上闲晃才对。
  然而,京都今年的除夕,却是格外特别。
  只见伏见稻荷大社的周边,聚满了踮起脚尖、伸长脖颈的围观群众。
  “快看!是肥后大人的家纹!肥后大人来了!”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嘛!秦津藩之主的婚礼,会津藩之主怎么可能会缺席?”
  “哇!快看!是加贺藩的仪仗队!‘加贺百万石’也来了!”
  ……
  围观群众以手指着视野内的那些旗帜,兴奋地指认其上的家纹。
  加贺藩、会津饭、萨摩藩……尽是一些响当当的雄藩。
  当然,除去这些雄藩之外,那些没什么存在感的、或者是弱得可怜的藩国的家纹,亦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比如以贫穷闻名、穷得荡气回肠的米泽藩,也在此列。
  就在今天,就在这座古老的伏见稻荷大社,青登将举行他们的婚礼。
  仁王的婚礼,诸藩岂会不卖个面子呢?
  *******
  *******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