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历史乃胜利者书写!曹操:刘备,你

  南匈奴!
  一听这三个字,曹操便明白了司马懿的意思
  当年匈奴人分裂成南北两支,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则南下,向汉朝归降
  于是汉廷便将南匈奴分为五部,令其内迁,安置于了并州边境一带
  百余年来,南匈奴时而叛乱,时而又降,总体上臣服于汉朝,实际上却是不断向并州腹地蚕食内迁
  至董卓之乱时,南匈奴大单于于夫罗,趁机率军大举南侵,势力一度扩张至了河东郡,甚至是越过黄河与袁术结盟,跟当时占据兖州的曹操有过交手
  后于夫罗虽为曹操所败,退回了黄河以北,其势力范围却急剧膨胀,河东,太原,雁门,代郡皆在匈奴人的铁蹄之下
  直到后来袁绍一统河北,再到曹操夺取河北,先后对匈奴人进行打击,才将南匈奴驱逐出了河东,太原等并州腹地
  现今的南匈奴五部,则占据有西河郡大部,上郡北部,以及并北的五原,朔方几郡部份
  其单于王庭,则位于西河郡
  而这西河一郡,则与太原郡以黄河为界,分处东西
  司马懿的所谓扭转乾坤之计,明显是想要仿效当初结盟乌丸人之计,诱使南匈奴自西河郡出兵,入太原郡助他们抵挡汉军
  “南匈奴单于呼厨泉,麾下有步骑约四万余,倘若能为我所用,未必不能扭转并州被动之局面”
  司马懿亲口道出了计策全貌,尔后顿了一顿后,话锋却又一转:
  “当然了,臣也只是说有机会而已,并不是说定然能扭转乾坤”
  司马懿给自己的献计打了个补丁,未敢打保票
  毕竟有乌丸人的前车之鉴嘛
  当年乌丸铁骑也是看似威不可挡,结果呢,却被萧和以连弩,轻轻松松打了个惨败
  匈奴军团的战斗力,未必就能高过于乌丸人,而他们所要面临的汉军数量,却要远高于当时的萧和统帅的汉军
  况且,万一将话说死,匈奴人若是败了,自己岂非要步贾诩的后尘?
  司马懿何其滑头,自然是要给自己留有足够的退路
  “仲达,你的意思是,让朕卑躬屈膝,低声下去的去向呼厨泉那厮求助,让朕背负上一个勾结匈奴的骂名?”
  曹操责怨的目光,反瞪向了司马懿
  司马懿眉头暗暗一皱
  这都到了什么时候了,你曹操还在死要面子啊?
  并州一失,魏国就完了,你要那面子还有啥用?
  想当初对乌丸人也是一样,明明可以放下包袱颜面,直接邀乌丸人结盟,借其铁骑共抗刘备
  结果呢,你非是死要面子,逼得田豫不得不献矫诏之计,来骗取乌丸人出手
  谁都知道,你那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天下人又不是傻子,岂不知田豫乃是在你的默许之下,才敢出此下策?
  “陛下啊,现下我大魏已到危急存亡之秋,已不是顾虑虚名的时候了”
  “所谓成王败寇,自古以来,历史皆是胜利者所书写”
  “今日就算陛下不用匈奴人,将来我大魏若亡,那刘备书写史书之时,又会如何诋毁污蔑陛下?”
  “请陛下以大魏存亡为重啊”
  司马懿也顾不得许多,只得直言戳穿了曹操顾虑虚名的现实
  曹操脸色一变,眉头一皱
  “陛下,司马侍中言之有理,为今之计,生存才是第一要义,万不能因图虚名而不顾国家存亡啊!”
  杨阜也站了出来,苦苦劝说
  贾诩见状也干咳几声,拱手劝道:
  “陛下,臣附议司马仲达之计”
  “陛下若不愿弃守并州,则与匈奴人结盟联手,乃是守住并州的唯一机会”
  “倘若陛下不愿联手匈奴,就请陛下速速下令大将军,放弃并州保存兵马才是”
  司马懿这个河北士人领袖,此时难得与贾诩杨阜这些关陇士人立场一致
  曹操本有满腹怨言,却被众臣联手的苦劝,硬生生给憋了回去
  看着立场一致,群起相逼的众臣,曹操拳头暗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用司马懿之计吧,面子上过意不去
  若是不用吧,则并州断然难保
  何况群臣不分地域,竟是对他群起“相逼”,如此压力又岂是他所能承受
  进退维谷中的曹操,只得拄着拐杖踱步,陷入了纠结权衡之中
  苦思良久后,曹操终于停下了脚步,回首望向了众臣
  “杨阜,朕命你即刻动身前往并州,向元让宣旨”
  “你见到元让后,将今日军议内容,一字不差转述于元让”
  “你告诉他,从今往后,并州军政大事,全由他一人独断,不必再请示于朕”
  “他是要继续坚守并州也好,放弃并州撤回关中也罢,又或是他有别的什么御敌良策,皆可自行决断”
  “无论他做出什么决定,无论结果如何,朕都不会过问,也不会怪罪于他”
  曹操拐杖指着杨阜,洋洋洒洒交待了决定
  杨阜身形一震,惊异的目光望向了曹操
  司马懿和贾诩则松了一口气
  曹操还是对守住并州,抱有一丝残念,决定向匈奴人借兵
  不过与幽州时一样,他还是要既当又当
  想向匈奴人借兵,却不想背负骂名和黑锅
  那自然就得找别人来背锅
  夏侯惇,就是这个背锅之人
  派杨阜去传旨,还要将军议内容如实转述夏侯惇,就是暗示夏侯惇自做主张,去向匈奴人借兵
  授以夏侯惇不必奏请,独断专行之权,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勾结匈奴的是夏侯惇自作主张,我曹操可不知情
  你们要骂,你们就去骂夏侯惇,别骂我曹操!
  司马懿和贾诩皆是实用主义者,对曹操此举倒也并无异议
  杨阜想明白曹操此举的虚伪,却是眉头暗皱,眼中透出一丝鄙夷之色
  不过鄙夷归鄙夷,他也不敢当面指出,只得暗叹一声,默默领命
  当下,杨阜便带着曹操的旨意,即刻动身北上,绕行西河郡往并州向夏侯惇传诏
  曹操则立于城头,目送着杨阜身影远去
  “想不到,我曹操一世英雄,竟被一织席贩履之徒,逼迫到如此恬不知耻的地步!”
  “曹操啊曹操,当年的你,若是见了今日的你,定然会为之不耻吧…”
  曹操仰望苍天,心中涌起无限慨叹
  9e43.sbs手机版:9e43.sbs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