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相信光

  李亮闻言站了起来,比划出一个飞翔的姿势:“你们说的是这个飞机?”
  “是吧……?”
  陈晨能理解他的意思,但是动作着实不怎么形象
  我说的是飞机,不是飞猪
  可此刻李亮眼中多了几分敬佩,重新打量着眼前的俩人
  确认聊的是飞机之后,李亮拿出柜子里珍藏的毛尖,一副相见恨晚的表情
  “你们这些搞飞机的科学家,被逼的来找我们渔具厂,也是被卡脖子了吧?”
  “狗几吧小日子,我早就看不惯他们很久了”
  “马勒戈壁的”
  “*****”
  李亮接下来十几秒的脏话都是无法过审的
  陈晨本想开口解释一下
  自己倒没有被小日子逼过,因为体量小,人家可能看不上
  但仔细想想,骂小日子还需要什么理由,便跟着李亮一起附和
  几分钟的芬芳之后,李亮觉得过了点瘾,才大倒苦水
  “龙云是我爸搞起来的,当时就是个村镇企业”
  “我爸这人爱折腾,当年看上鱼竿市场,就觉得大有可为,刚开始搞的是玻璃钢”
  “后来规模越做越大,市场需求很高”
  “我爸就寻思往碳素方面升级,做高端鱼竿,就一直和东丽、东邦三菱这些原料厂合作”
  陈晨听得很认真,不时的点头
  把一家村镇企业做到现在这样的行业巨头,必然存在诸多艰辛
  创业之后,陈晨是能切实体会到这种辛苦的
  尤其是牵扯到材料的行业
  几个化工巨头把持着庞大的市场
  国外已形成产业链,国内还刚起步,代际差导致这方面存在巨大的壁垒
  李亮一提起这档子事,委屈的不行
  “大约是二十年前,波音上了大飞机项目,碳纤维需求量剧增”
  “东丽那边为了舔干爹,产量全都倾斜过去了”
  “给我们国内的厂子产量少的可怜,经常是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
  “人家高兴了,给你扔点,要的可是天价”
  “我爸是土生土长的齐鲁汉子,哪能受这种委屈?”
  “当时就说自己搞”
  陈晨一听这个,感同身受“我完全理解,你刚才骂的轻了”
  前一次在搞双尾蝎的实验型时,还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
  有小部分构件采用的是小日子的产品
  采购的时候逼逼叨叨,价格几乎是市场价的一倍
  陈晨一度怀疑他们天生坏逼
  后来发现不是
  他们纯变态
  李亮呵忒了一声:“可不,后来我爹就千方百计的弄了一套宽幅预浸料生产线,又加价买了原丝,想方设法逆向研发”
  “经过好几年的攻关,我们厂终于拿下预浸料生产的全套技术”
  “我爸去世之后,厂子一直是我在管理”
  “现在龙云的鱼竿全都是国产材料,我们的产能剩余产能还能供给其他厂商”
  说到这儿
  李亮有些自豪
  他确实也有自豪的条件
  作为刚入坑的制造业小白,陈晨明白制造业可不像互联网房地产那么简单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
  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年末一看报表,还是负的
  尤其是被材料学掣肘的制造业,那更是一把心酸一把泪
  但好在,人家龙云走起来的
  所以陈晨由衷开心的问道:
  “所以你们的原丝是纯国产吧?”
  “百分之一万国产”
  “能做到什么级别?t多少?”
  听到这個问题,李亮有些卖弄的解释:“所谓的t、d4d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