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掀桌子

  胡建明听的肝疼
  好几百吨在仓库里扔着
  生产线只是为了保养在空转
  好小众的语言啊
  我们在那头急得火烧眉毛,你家仓库都要堆不下了?
  黄劲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挤眉苦笑:“我们专项组开了快半个月的会了,满世界找制备工艺……”
  “你们光顾着抬头了,往下看一眼啊”李亮无奈摊手
  “……”
  一句话
  三个人都沉默了
  话是这么说,可这谁想得到啊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李亮有一段时间也焦虑的不行,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仓库
  “我当时也是猪油蒙了心,一拍脑门,生产了一仓库这个,愁人啊”
  “现在的鱼竿都不用这玩意儿了”
  “我寻思实在找不到买家的话,低价卖给做羽毛球拍和运动鞋的算了”
  郑宇村头皮都是麻的
  这个?
  哪个啊!
  看你这用词
  好像那是成百吨的垃圾一样
  还卖给做羽毛球拍的?
  你让他们靠边站
  郑宇村赶紧拦下来李亮的手指:“别!卖给我,都不用你低价,我加价,羽毛球和运动鞋真没必要上这个”
  李亮眼里突然有光:“那感情好,你说话算数的吗?”
  “不太算,但这个事儿我能保证”
  黄劲拍拍李亮的肩膀让他放心:“小郑的空军研究院有好几个项目用得到碳纤维,你把心放肚子里”
  而此时的胡建明一脸凝重,他隐隐觉得不对劲
  李亮刚才说t300也是他们辛苦攻关出来的
  时间也不长
  可现在,t300怎么就成垃圾了呢?
  “李总,我也是搞复合材料出身的,我知道t300的强度”
  “做鱼竿妥妥的够用”
  “你怎么一口一个没有用呢?”
  李亮耸耸肩,记忆涌上心头,心里也很得劲
  “起初我确实觉得t300是我们的极限,寻思搞搞这个就算了,霸占住低端市场”
  “但是你架不住运气好啊”
  郑宇村壮汉挠头:“怎么说”
  “我恩公啊”
  “我至今都忘不了第一次见他的情形”
  “那天中午万里无云,偏就我们厂区上面一块云彩,现在一想这是天降祥瑞啊”
  郑宇村:……
  咋还越说越邪乎了呢?
  仔细想想,人就是这样的
  发生了好事就会马后炮,鸡毛蒜皮的事儿都能联系在一起,心理作用而已
  “我恩公从天而降,背着个双肩背包,还带着个小跟班”
  “人家背包一卸,咵!从里头拿出一份技术文件”
  “说这是更高级别的制备工艺,让我拿去”
  “我一看确实有门儿”
  “但是很犯难,因为我们没钱”
  “结果没几天,人家咵!打过来一笔钱,说是投资”
  “哎呦,我当时激动的,要不是他岁数比我小,我真想认个干爹啥的”
  “后来想想,我估计我家祖坟位置好,我爹在天之灵保佑,让我们遇到了贵人”
  ???
  郑宇村仨人听得懂李亮说的每一个字
  但是这些字连成一句话,他们就听不懂了
  好家伙
  又给技术又给钱
  好事咋全都让你赶上了?
  怪不得李亮能把人家供奉在大门口呢
  郑宇村实名制的羡慕:“令尊的祖坟在哪里,实在不行我把我爷爷的坟也迁过去”
  胡建明:“我爹的也能迁”
  黄劲:“你把我埋过去都行”
  三人的表情认真的亚批
  李亮怀疑他们不是在开玩笑,所以不敢搭茬,只能顺着往下说
  “后来不就高强度生产线建成了嘛”
  “t800sc我们有,t800hb我们也有”
  “最流行的是t1000gb的”
  郑云村连忙点头:“对,我买了你家的战尊一代去检测,各项指标都很优秀”
  “检测?”李亮心里有些发毛,得亏自己没有偷工减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你们这款产品的纸面数据都很符合我们的需求,这也是我们来的主要目的”
  李亮有些犹豫:“是嘛……你需要多少?”
  t300有用
  郑宇村当下就能想到好几个项目,完全能消耗李亮的库存
  t1000就更别说了
  远的不提
  单是郑宇村手里的锐龙项目,消耗量就十分巨大
  郑宇村心里做了初步估算:“别的单位不好说,就我自己,前期一二百吨肯定要”
  “嘶……”李亮倒吸一口凉气
  看到李亮的表情,郑宇村知道自己有点唐突了
  哪有一上来就狮子大张口的
  人家刚刚攻关的工艺,而且龙云也有自己的业务,需求量肯定也很大
  一下子让人家分出这么多,强人所难了
  他立刻解释:“你不要有负担”
  “如果你能力不足,我们会替你协调”
  “钱和人都能给,我们不会把重担压在你一家公司身上”
  李亮摇摇头:“胆子倒不重”
  “我以为你们要用很多呢”
  “一二百吨的话,咱就不聊了,到时候我直接给你就算了”
  郑宇村又听不懂了
  怎么个意思?
  嫌少?
  “冒昧问一下,你现在年产多少吨?”
  李亮指了指正前方的车间:“目前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干喷湿纺工艺”
  “t1000gb年产1700吨”
  “你要一二百吨的话,我好像还得控制产能”
  “卧槽!!!”郑宇村没忍住
  你能不能说普通话?
  我实在听不懂啊
  你这个产量高得离谱了好吗?
  他在心里仔细算了一下,这个产量几乎是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胡建明甚至不相信:“鱼竿有那么大的需求吗?”
  “这就又不得不提到我恩公了”
  李亮朝着南方看了看,一副很崇敬的姿态
  “我们这个行业很卷的”
  “前些日子同行听说我们出全国产竿子了,就开始降价掀桌子”
  “他们亏本卖进口竿子,想把我们挤死”
  “我把情况报告给我恩公,他老人家说那就一起掀”
  “所以?”郑宇村没听明白
  “他让我们扩产,以量取胜,倒逼进口材料商,具体点就是东丽那群狗r的”
  “产线现在优化的差不多了”
  “预计今年底,最迟明年初,年产翻倍”
  胡建明一脸黑:“还翻倍?太太太多了吧?”
  李亮咂么嘴:“我也这么想的,但我恩公让我放宽心,说总会派上用场的,他还说年产四五千吨只少不多,我当然是相信人家了”
  郑宇村:“……”
  听不懂
  根本听不懂
  年产四五千吨还说少?
  这得造出多少鱼竿啊,国内人手一根?
  钓鱼佬是舒服了
  鱼的感受你考虑过嘛?
  鱼犯了天条还是怎么说?
  黄劲半天没说话,因为他一直在回想国外的产能,表情很是复杂
  回忆起数据之后他又觉得不真实,拿出手机专门询问了其他人,这才得到一个答复
  以东丽为例
  年产两万多吨,但低级别产品占据大多数
  高模量高强度产品产量不高,堪堪4000吨
  黄劲嘴角有点抽抽:“你们这哪是掀桌子?这是在掀东丽的棺材板啊李总”
  d4dd4d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