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你敢信,秦始皇也用了晋昭侯姬伯的国策!

  (兄弟们,我怎么有种感觉,晋昭侯姬伯的这个计划真的比晋文侯姬仇的那个要好呢?起码从博弈的角度,晋昭侯姬伯这个才更有容错率!)
  (别乱扯了,晋文侯姬仇那个叫快刀斩乱麻,但晋昭侯姬伯这个,明显给了对方喘息之机)
  (我也感觉晋昭侯姬伯这个不如晋文侯姬仇那个)
  (有没有可能,你们是把晋文侯姬仇的个人能力带入进去了,下意识的认为晋文侯姬仇的那个才是对的,可如果抛开这两个计策的设计者,你让历史中任何一个人去评价,我觉得大部分人应该会选择近晋昭侯姬伯这个!因为晋昭侯的这个计策,他真的不吃个人能力,不吃操作啊)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我也觉得晋昭侯姬伯这个比较稳妥,晋文侯姬仇那个属于一波流,万一使用一波流的时候损失太大,他会不会被周围的强敌给带走了呢?)
  弹幕区中,大家都在各抒己见,一部分人觉得晋文侯姬仇那个绝对没错
  可另一部分人觉得晋昭侯姬伯的这个国策才更加稳妥
  毕竟直接推平晋国宗族,需要耗费的代价,实在是太恐怖了,搞不好,就是赌国运
  一时间争论并没有分出个高下来,尤其是,不要把晋文侯姬仇的个人能力带入其中,那双方的争论就更加激烈了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反正觉得好像都挺有道理的
  ………………
  大秦,
  扶苏,胡亥,公子高,赢阴嫚,现在都感觉到十分为难
  因为这两个办法,利和弊都非常明显
  秦始皇用手托着下巴,笑盈盈的问:
  “尔等如果是晋昭侯姬伯,尔等觉得哪个计策更好呢?”
  这一次,胡亥扶苏他们可真不敢乱说了
  因为大秦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和当时的晋国一样
  内忧外患
  而且内部的反对势力还特别多,如何对付这些内部的反对势力呢?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尤其是在大秦朝堂中,只要眼睛没瞎的人,都知道秦始皇所用的策略,就是晋昭侯姬伯的那个!
  是的,他们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秦始皇竟然选的都是晋昭侯姬伯的国策
  秦始皇并没有把大秦中反对秦国的六国反对派,也就是六国贵族,强势的一波斩尽杀绝
  而是,采取了温和的办法,准备一步步的蚕食同化
  淳于越他们赶紧出来,为晋昭侯姬伯摇旗呐喊,毕竟晋昭侯姬伯说的可是缓慢的吞并晋国宗族
  要是采用晋文侯姬仇那个国策,那秦始皇是不是应该把他们这些六国贵族全部一刀切了吗?
  还有他们这些儒家人,按照晋文侯姬仇的做法,既然选择法家,那把儒家全部就得要干掉
  妈耶,他们岂不是都要凉,这怎么行?
  “陛下,我们觉得晋文侯姬仇的做法太过于残忍,不利于整个晋国的统一和团结”
  “晋昭侯姬伯才是明君雄主,他的做法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了晋国的统一,虽然从结果来看有点瑕疵,但这个计策是没有问题的,应该是执行者能力不太行”
  “如果是陛下,绝对就没有问题了”
  其他儒家人,也赶紧附和,坚定的支持晋昭侯姬伯的国策
  扶苏现在的感觉就跟吃了一口苍蝇一样
  他不可置信地盯着这些儒家人,厉声问道:
  “之前你们可不是这样告诉我的呀!”
  是的,之前儒家人都在批判晋昭侯姬伯,觉得他无能!
  怎么现在已涉及到切身利益了,他们又换了一副嘴脸?
  晋昭侯姬伯都被你们吹成神了
  这些人心中到底有没有是非对错?
  儒家之人都不敢去看扶苏,毕竟他们变脸的速度太快了,快得他们自己都反应不过来
  有人还是给自己辩解了两句:
  “公子,其实我们之前是受到了史书的影响,但经过博主的分析之后,我们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他的话还没说完,脸上就被胡亥吐了一口痰,这人气得要怒骂
  胡亥却不冷不淡的说了一句:“我错了!我都道歉了,都知错能改了,你难道还要跟我过不去吗?”
  这人骂人的话当时就卡在了嗓子眼,难受的一逼
  …………
  大汉,
  陈平笑盈盈的盯着贾谊
  “贾谊才子不是要看破晋朝侯的错误吗?”
  “请吧!”
  “给咱们讲一讲晋朝侯到底错在了哪里?”
  这可是真正的治国大策辩论
  不说别的,就人家晋朝后的这一层博弈下来,你高低都得给人家点个赞
  因为人家提出了一个比晋文侯姬仇的计划,战损更小的计策
  从理论上来说,人家这个是绝对可行的
  而且,陈平再次提醒:
  “秦始皇使用的就是晋朝侯的计策,秦始皇在对待六国贵族的处置上,也采用了这种相对于温和的做法”
  “贾谊,你说话之前最好考虑清楚,不要把你们儒家那些弱智言论搬上来”
  “毕竟满朝文武都听着呢”
  “你贾谊要是真的想当一个腐儒的话,我们也是乐见其成的”
  陈平的话让原本准备侃侃的贾谊瞬间闭了嘴
  这可不能再口嗨了,毕竟历史上是真有人实践过晋昭侯姬伯的策略
  而且使用者还是秦始皇
  你要说这个策略不好呢,你先考虑一下,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难道你比秦始皇更懂得治国?
  贾谊虽然可以怒斥秦始皇对百姓不好,但他可不敢怀疑秦始皇的治国能力
  贾谊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细密汗珠,认真的在心里面复盘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过了足足两刻钟时间,他才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晋昭侯姬伯的计策,是没有多大问题”
  “可是肯定没有考虑到晋国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他没有考虑到当时的外部环境,对一定是这样,周公鲁公他们肯定插手了,秦国当时也插手了!”
  “正是因为外部势力的介入,才导致了这个计划从可行变成了大错特错!”
  “因为秦始皇时期,并没有外部势力可以参与到秦国的内政中?”
  贾谊越说越兴奋,感觉自己找到了真理的钥匙
  旁边的周勃都被说的认同了,他偷偷的用胳膊撞了一下陈平问,“他说的怎么样?”
  陈平呵呵一笑:“纯属胡扯!”
  周勃扑哧一声就笑了,要说他在这个世界上最相信谁,他连刘邦都不会信,他只相信陈平
  因为陈平是比刘邦更阴险的存在,而且陈平跟他周勃的利益那是高度捆绑
  贾谊听到陈平的话,脸都黑了,“陈相,我怎么就胡扯了?”
  “既然你贾谊不信,那咱们就问一问呀我说的你肯定也不相信,就让后世子孙告诉你”
  陈平就把贾谊的回答发在了弹幕中
  …………
  弹幕中看到这样的回答,也有人表示了认同
  (我觉得应该就是这样的,晋昭侯姬伯的计策看起来不错,但他崩盘就崩盘在了没有考虑外部环境上)
  (博主你说对不对?)
  陈勇点点头,
  【对对对,你们怎么是有自信觉得,晋昭侯姬伯连外部环境都不会考虑呢?】
  【当时的局势有多紧张呢?】
  【召公,鲁公,以及秦国都在忌惮晋国的强大】
  【他们就是当时秃子头上的最大的虱子,谁不会惦记他们呢?】
  【要是晋昭侯姬伯连这个都不考虑的话,那晋昭侯姬伯就根本不配坐在这个位置上,晋文侯姬仇高低得把他给废了】
  【就算晋昭侯姬伯不去考虑,晋国的六卿都不考虑吗?】
  【这可是晋国君臣所有人联合决策后的结果,所有六卿家族参与决策的,那是十几甚至二十个家族啊,还有相关的专业参谋】
  【咱们来看一看晋昭侯姬伯,到底有没有把这个考虑进去?】
  晋国·翼城
  大朝会开始了
  晋国的六卿家族带着自己族内的专业人才,包括军事,政治,经济,以及策略专家,等各个方面的谋士,全员到齐
  乌泱泱的上百人,跟晋昭侯姬伯来了一场策略推演
  六卿他们知道,这一次决策很重要,如果成功的话,晋国有王霸天下的可能
  如果输了,晋国就会丢掉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而如果能王霸天下,他们每一个家族的实力就会膨胀至少十倍
  所以他们对这次事情非常的认真和慎重
  因此组建了一个团队,让这些手下站在专业的角度来反驳他们
  简称找麻烦
  找漏洞
  正所谓一人计短多人计长
  要让这些人来从各个角度论证,晋昭侯姬伯的计划是否存在缺陷
  毕竟,他们可是放弃了晋文侯姬仇的国策,所有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比晋文侯姬仇更聪明
  因此,他们格外的小心,生怕聪明反被聪明误
  首先一个专业人士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主君,各位公卿大人,得罪了,臣认为:主君所提出的决策,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到他国的威胁”
  “如果,秦国,申国,以及东部的召公鲁公等诸侯国,他们要跟晋国宗族联手起来对付我们呢?”
  “我们晋国就会与世皆敌”
  “还不如选择先主的计划,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付出点代价,一劳永逸”
  这一个问题提出来,晋国六卿的脸都变了
  因为这个问题,是个人都能想到,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他们都看向了晋昭侯姬伯,意思是这可是你想出来的问题,你得给咱找出解决之道啊
  晋昭侯姬伯哈哈大笑:
  “你们以为孤想了4年的计划,连这个最基础的漏洞,都没有考虑到吗?”
  “孤来诉你们,你们想的这个纯属多余了!”
  “召公,鲁公等东部诸侯,甚至是嬴秦,申侯,等西部诸侯,他们绝对不会参与到这一场争斗中的”
  为什么呢?主君是否想得太过于一物质了?
  当时那人就很不客气的反驳,就连六卿都觉得想当然了
  晋昭侯姬伯没有生气,毕竟这是在讨论国事,他要用这些反对的声音来提高自己,在晋国臣民中的威信
  晋昭侯姬伯站起来,对着众人说:
  “第一,不管是秦国还是周公,鲁公他们,最想看到的结果是什么?”
  “其实就是孤跟晋国宗族开战,而不是进行政治博弈”
  “因为只有开战,损失的才是真正的国力”
  “政治博弈,只不过是把钱从左边口袋放到了右边而已”
  “开战,才会让钱粮人口真正的彻底消失”
  “所以呢,秦国他们如果帮助姬成师,给他各种援助那姬成师的实力,慢慢的赶上了孤之后,你觉得孤和姬成师还会开战吗?”
  “不会的,势力对等,孤不会开战,姬成师更不会”
  “因为都怕死!”
  “如果不开战,只是处于对峙状态,晋国的实力仍然是诸侯中第一霸主!仍然可以绝对压制秦国和周公,鲁公他们”
  “如果你们是这些诸侯国,你们是愿意看到晋国大面积的开战,还是只是这样不温不火的对峙呢?”
  晋国六卿顿时眼睛一亮
  晋昭侯姬伯说的太有道理了
  【对,这里就要普及一个基础改变】
  【古代的政治博弈,势力对峙,是不会对国力有多大损伤的,因为这是资源从一个派系转移到了另一个派系手中,资源会转移,但不会消失,损失的只是一些摩擦成本,在国力的这个体量中,可以忽略不计】
  【而战争,才是国力真正损失的行为,因为,战争会死人,战争对钱粮的消耗是成倍增加,战争会摧毁房屋农田等基础设置,战争会耽误生产,战争会损耗战马,战车,兵器等,所以,战争才会真正的让国力损失】
  看到众人明白,晋昭侯姬伯笑着说:
  “所以,秦国召公鲁公,什么时候才会参与到晋国内斗呢?”
  “那就是到真正开战那一天,那个时候,才是他们真正介入的时候,因为战争一旦开启,就很难停战,必须分出个生死来”
  “那个时候他们才会真正的介入战争,援助给姬成师大量战争物资,甚至直接派兵,他们要的就是晋国爆发大规模的内战,而且,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
  “那你觉得,秦国以及召公,鲁公,他们要援助的话,是在开始的时候援助好呢?”
  “还是在战争爆发之后,在援助好呢?”
  “甚至,为了能够让战争爆发,他们会想办法压制姬成师,让孤可以安心去打姬成师!”
  “为的,就是让战争开启!”
  晋昭侯姬伯说完,六卿们纷纷点头
  如果是他们的话,他们最愿意看到的就是晋国内部爆发大规模的内战
  只要内战一爆发,晋国真刀真枪的干一场
  正所谓枪炮一响黄金万两,晋国的实力就会呈直线下滑,府库中的粮草就会野草一样疯狂燃烧
  不管是谁赢了,到最后,晋国的国力就会衰退一大截,甚至被打成了白地
  到那个时候,不管是秦国还是周公,鲁公他们,甚至都能够来侵占建国的土地
  【这才是晋昭侯姬伯的真正水平,】
  【通过了充分的论证之后】
  【最后得出了秦国等人对晋国的博弈】
  【博弈出秦国以及召公鲁公他们,是否会对姬成师进行援助的两个选择】
  【选择一:援助,
  利益:是让晋国继续陷入二元对峙状态
  风险:虽然处于二元对峙,但是,晋国的国力却没有遭到任何损失
  而处于二元对峙时,晋国仍然在进行深刻的社会改革,晋国的国力还是持续向上飙升】
  【选择2:不援助姬成师,坐等,晋昭侯姬伯爆发覆灭晋国宗族的战争
  利益:只要不参与到晋国的内政中,晋昭侯姬伯一定会发动对晋国宗族的歼灭战,从政治博弈转变为晋国全面内战
  当晋国内战爆发之后,晋国的国力一定会损失
  秦国那个时候在参与到内战中,不但可以给姬成师售卖各种军事物资,大发战争财
  还可以进行外部干涉,让晋国的内战规模扩大,甚至一举毁灭晋国,
  从而,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风险:
  秦国,召公鲁公,他们唯一的风险就是,姬成师太废,连晋昭侯姬伯攻打他们的第一波都撑不住
  连援军都没有等到,姬成是就被晋昭侯姬伯给灭了,从而让晋国内战提前结束,但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因为姬成师再蠢也知道,去到了曲沃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建造巨城,用于防御,他知道自己守住了,才能获得秦国等人的支持,才有反击的机会】
  【那么现在你觉得,晋昭侯姬伯的这个计策,他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
  3b4.icu3b4.ic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