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能者多劳,就让孤担任中书令和尚书令吧!

  大唐贞观十八年,年末
  清晨时分,长安城西侧的金光门就城门大开,街道两侧,还挂着不少白幡,城内一副严肃的气氛
  “这是什么情况?”
  “你这都不知道,据说前些日早造反的晋王死了!”
  “啊?!”
  “呸!好死!”
  “嘘嘘嘘…别乱说话,人家好歹是陛下的嫡子,大唐的亲王,你乱说话小心被人给……”
  “怕啥!他都造反了,怎么可能还是亲王?”
  ……
  乱七八糟的交谈声隐隐间在道路两侧响起
  而随着天光大亮,凌晨时分从骊山出发的队伍,终于在数千唐军将士的护卫下,沿着官道缓缓的进入长安城中
  围观的士农工商踮起脚尖看去,随后就都愣住了!
  队伍的正中间,是晋王李治的棺椁
  可重点不是死了的李治,他一个死人,大伙实在是没有多少兴趣去关注他,重点是伸手扶着李治棺椁的那个人!
  李承乾!
  大唐太子!
  所有人都震惊了!
  毕竟在不久之前,李治还效仿陛下搞了一出承天门之变出来,要不是实力差距太大,再加上李承乾完全不信他的鬼话,兴许大唐的太子早就换人了!
  可现在呢?
  这位先前差点死在自己亲弟弟手上的太子,竟然伸手扶着李治的棺椁,徒步从骊山缓缓走来,靴子上满是冬雪化了后的污泥
  李承乾满脸悲戚
  哪怕是再没眼力见的人,也从他身上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悲伤与无奈的情绪
  在穿过金光门时
  李承乾还脚步微微顿挫了一下,就仿佛身心俱疲般的叹了口气
  围观之人皆是动容
  “太子殿下,当真仁厚啊……”
  “是啊!”
  “就在不久之前,晋王刚刚差点要了他的命,可太子殿下却并没有因为晋王的行为,而忘记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这…殿下真是我大唐第一仁善之人啊!”
  “说的没错”
  “太子殿下虽然仁善,可却没有去践踏国法的尊严,晋王造反,终究是罪无可赦,所以他死了…但毕竟殿下与晋王是一母同胞,想来…殿下是忍痛下杀手的吧……”
  “如此圣君,真乃我朝百姓之福!”
  众人纷纷开口,都是对李承乾的宽国心胸,与法不容情的行为赞不绝口
  至于晋王是怎么死的……
  不重要了
  一个死人罢了,所谓人死如灯灭,既然已经死了,那自然不会有人在关心他是怎么死的了……
  街道上
  李承乾扶着李治的棺椁,缓缓前行
  实际上他还真不是装的,毕竟与李治是一母同胞,不看僧面看佛面,李承乾心里头到底还是有那么一丝丝…微不可查的伤感的
  但仅此而已了
  自从李治回京,并且和李泰搅在一起朝他下手之际,兄弟感情就已经烟消云散了!
  “稚奴,好走”
  “不过你人虽然死了,但却还是有那么丁点利用价值的,为兄给你留了个全尸,利用一下你,也算是理所应当”
  李承乾心中嘀咕一声
  而后在穿过一个路口时,脚下不小心踩到了一块松动的青石板砖,瞬间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
  围观之人都是紧张的倒吸一口凉气
  在看见李承乾稳住身形,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然后继续往前走后,就有人感慨道:“太子殿下对晋王,是有真感情的”
  “说的是啊,明明有真感情,却还是要铁面无私,殿下不仅要维护大唐律法的尊严,还要顾及亲弟弟…所谓不能两全,就是如此吧!”
  “如此看来,晋王当真可恶!”
  “没错!殿下明明这么好,他当一个亲王不好吗,为什么非得没事找事…还有魏王也是如此!”
  “人心不足蛇吞象罢了!”
  “比起来太子殿下,其他二位真是…真是太……”
  话没说完
  可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无非就是说李泰和李治简直太菜了……
  不出半个时辰
  金光门内的景象,就一传十,十传百,继而就传遍整个长安城了
  李承乾这么做,自然是为了立人设
  李治人都已经死了,可经过李承乾这么一顿操作,他那宽仁、明理、刚正不阿的形象,却再次在百姓心中加深了
  “来人,将晋王棺椁抬进晋王府吧”
  “允许在京百官和宗室朝臣们,过来祭奠一番,但不可劳师动众,至于该以何种身份处理后事……”
  李承乾沉吟片刻,挥手道:“让朝廷重臣们来太极宫!”
  “先商议一下,该如何处理晋王,再做决定!”
  “是,殿下!”
  不久之后,太极宫,紫宸殿
  李承乾坐在软榻上,看着眼前人数少了整整一大半的朝廷宰相队伍,忍不住啧啧一声
  “舅舅的势力,当真大啊!”
  “杀了他不要紧,却牵连出一般宰相…九卿和六部的官员,更是众多”
  “诸卿”
  “晋王的事,稍后再说,先说说朝廷的这些个空缺,该如何补上吧?!”
  长孙无忌生前是司徒,是宰相队伍的第一人
  大唐的宰相可以有很多,基本上加一个同平章事或者是同中书门下三品之类的衔,就算是宰相队伍的一员了
  毫无疑问
  这就是李世民拆解相权,加强皇权的行为
  “启禀殿下,当务之急,乃是先让尚书省和中书省运作起来!”
  李承乾微微颔首
  他在门下省是有人的,毕竟褚遂良就担任门下侍中,先让褚大人多干些活就是了
  可中书尚书省不一样
  这俩一个是朝廷的决策机构,一个是具体实施的机构,停摆了的话下场是非常恐怖的
  “殿下,臣举荐卫国公重新入朝,兼任兵部尚书之职!”
  “臣附议”
  “除此之外,臣以为曾参加高昌之战,并处理军械后勤与营造的姜行本,可任工部尚书一职!”
  “臣举荐黄门侍郎唐临任职户部,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
  ……
  林林总总的举荐信息涌入李承乾耳朵里
  诸位重臣都是聪明人,基本上只举荐别人担任尚书六部的主官,或者是将作监以及鸿胪寺等衙门的官员,至于宰相人选,则懂事的没有乱说话
  让谁当宰相,太子能不清楚吗?
  大伙都不是蠢货
  以太子的心智,怕是早在砍死长孙无忌的那一刻,就已经想好让谁当宰相了!
  李承乾听完众人的话,思考一会后就敲定了一些人选
  “既然中书省和尚书省缺少主官”
  “孤想了一会,觉得不如效仿陛下当年的举措,既如此,从今往后,就由孤本人担任中书令和尚书令,执掌中书尚书省吧!”
  此言一出
  紫宸殿瞬间一片死寂
  .5364.barm.5364.bar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