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我愿意为大兄徒手造祥瑞!

  “什么玩意?!”
  “你说啥?!”
  刺史府的后花园内,李恪一蹦三尺高,身子一瞬间从躺椅上弹起来,然后双脚没站稳,整个人就砸在了吴王妃身上
  “殿下,你……”
  吴王妃退后几步
  好不容易拼尽力气把李恪扶住,还没多说什么,就听见了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
  随后
  李德謇与杜构二人的身影,就出现在不远处
  “臣等见过殿…呃……”
  二人习惯性的拱手行礼
  只不过抬头一看,就发现吴王李恪扑在吴王妃身上,夫妻二人抱在一块,就好像在亲热似的
  二人顿时懵了
  不是
  大白天啊!
  吴王你就算是没事干,也不能大白天和吴王妃在大庭广众之下玩的这么花吧?!
  “不是,不是,你俩别想多了”
  李恪连忙起身,摆摆手后把吴王妃藏在了身后,看着面前堪称太子殿下亲信的两个人,疑惑道:“二位今天过来,所为何事?!”
  “殿下不知道?!”
  杜构顿时皱了皱眉
  “吐蕃前些日子已经被拿下了,三十万吐蕃大军,在河口城被太子殿下打的大败,松赞干布已经死了,吐蕃已然被太子殿下平定!”
  李恪点点头
  “这个我自然知道”
  这消息是半个月前传遍大江南北的,李恪身为亲王,自然在第一时间就知道
  可问题是,他就一闲散亲王
  虽然明面上是坐镇地方的一位藩王,可实际上就是一个人肉招牌,除了推行王化之外,也没什么权力可言
  所以李恪除了震惊之外,还真没别的想法
  “唉!”
  李德謇叹了口气
  有些不满的看了眼似乎还没有开窍的李恪,想了片刻之后,决定还是把事情挑明了
  “殿下久居长安,必知天下英雄,还请殿下为臣等介绍一二!”
  李恪嘴角一抽
  但李德謇是交州,乃至于整个岭南道如今的军事长官,他也不好拒绝,于是便沉声道:“当今天下,能称英雄者,唯有陛下与太子殿下二人也!”
  “好!”
  “殿下说的极是!”
  一旁的杜构接过话茬,目送吴王妃离去之后,便来到立刻身前坐下,轻声道:“可英雄也分青壮与年老”
  “试问吴王殿下,一头年迈的虎王,比起一头青壮之龄的虎王,谁更为强壮?!”
  李恪听明白了
  结合刚才吴王妃所说的话
  他也就猜到了这两个太子亲信今天过来是干嘛的了
  无非就是想着撺掇他带头,恭请当今陛下退位,请太子殿下登基继位罢了!
  想到这里
  李恪一时间心里头就陷入纠结当中
  他当然想进步
  不是说交州这个地方不好,而是自己去别的地方,更能够施展抱负嘛……
  但问题是,他又不太敢
  太子的心性诡异不定,李恪在长安和李承乾打了那么多次交道,早就长心眼了
  宁愿什么都不干,也好过干错了
  退一万步讲
  揣摩储君的心思,这说好听点是心思灵敏,说难听点那就是揣度圣意了,搞不好要被盯上的啊!
  李恪脸上满是纠结之意
  李德謇与杜构二人对视一眼,也都才出了这位吴王殿下心里边的犹豫
  “殿下”
  “你也不想三年之后,被丢到一个不知道哪里的鬼地方去推行王化吧?!”
  “家父李靖可是与臣说过,当今太子殿下……”
  话说到一半,李德謇就忽然闭嘴了
  李恪咬了咬牙,有些不爽的看了眼明显是在引诱他询问的李德謇,最终还是问道:“李卫公说什么了?”
  “家父说当今太子,对桑扶国可是早就不满了!”
  “如今,四海平定,唯二对我大唐有威胁的,便是西域的西突厥,以及东侧的百济、新罗、桑扶三国了!”
  “以殿下的心思,日后是绝对要征讨的”
  “而打下来之后,肯定需要一个宗室藩王前去坐镇,推行王化”
  “殿下”
  “你也不想被丢到海岛上去跟野人们打交道吧?!”
  李德謇缓缓起身,弯着腰凑到了李恪面前
  身为莱国公的杜构也站起来,凑到李恪侧面,二人两双眼睛,就这么一眨不眨的盯着李恪,脸上还带着怪异的笑容
  李恪慌了
  被丢到交州来也就算了
  毕竟自从汉武帝灭南越国后,这里就是寒假的天下了,自己在这地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起码…椰子是挺甜的
  但那破海岛上能有啥啊!
  不仅人矮的一个个宛如削断了小腿似的,长相更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去那种鬼地方待三年
  李恪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过去吃穿不愁,也活不了多久……
  “本王认了!”
  “两位今天过来,想必必有高论”
  “说罢,你们想本王怎么办?!”
  听见这句话
  连吓唬带哄骗的李德謇二人顿时满意的笑了
  “实不相瞒”
  “如今,朝廷的大势就摆在眼前,殿下虽然还未继位,可无论是在民间的威望,还是近几年来为大唐立下的战功,都足以彪炳史册!”
  “请太子殿下继位,并非是我们个别的想法,而是天下百姓的夙愿!”
  “毕竟”
  “陛下年龄大了”
  “与其一直让太子殿下行监国之权,不如一步到位,干脆利索的效仿一番高祖皇帝,这样一来,陛下也好安度晚年”
  李恪微微颔首
  这话其实很有道理,毕竟李渊在武德九年时,身体就已经不怎么好了
  可自从卸下了重担之后
  不仅人精神了,病也好了,竟然一连串给他李恪造了一大堆弟弟妹妹出来
  显然
  颐养天年,是一件好事,最起码可以多活很多年
  “这话说的倒是不错”
  “在长安时,本王也去看望过父皇,说实话,父皇的身子已经不行了”
  “但……”
  “这让父皇退位让贤的奏疏递上去,搞不好本王就得被狠狠收拾…你俩真的认为时机到了吗?!”
  “实在不行”
  “要不然…再拖一拖?”
  “刚好本王地处交州,把人捣鼓出来一些祥瑞,然后禀报上去,再借着祥瑞之名请大兄继位,是不是会更加合理一些啊……?”
  .5364.barm.5364.bar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