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两只破杯子

  一如照旧,盆景摆进了展厅,郝钧陪着陈氏兄妹去了接待室
  透过玻璃,玉石的花瓣薄如蝉翼,泛起清冷的微光铜枝虬劲,参差错落,画珐琅的瓷盆布满特有的冰纹絮丝
  偌大的办公室,林林总总十来位,安静的出奇
  研究了半辈子的文物,这样的物件,林长青和商妍还是第一次见
  但他们识货:清宫旧藏,大内御器
  王齐志倒是见过,但实物摆在他眼前,伸手就能摸到,却是第一次
  单望舒和叶安宁见的要多一些,所以,更为震憾:这一盆,与故宫皇极殿陈设的那一盆,有什么区别?
  一模一样的底盆,一模一样的铜枝,一模一样的花瓣包括树下的那两枝花,几株草,三樽假石
  甚至饰物的造型、大小、颜色、位置,没有任何的区别……真就是故宫一件我一件?
  纵然见多识广,单望舒和叶安宁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东西已然不是贵重,更不是值四五百万还是六七百万的问题
  而是世所罕见,可遇而不可求
  两人也终于体会到了江燕飞和林承志的心情:林思成干啥了,送这么重的礼?
  本能的,几双眼睛在林思成身上转了一圈,又钉到了王齐志的脸上
  问林思成是别想了,因为压根就问不出实话甚至于你明知道他在一本正经的撒谎,你都找不出证据
  但案子还没办完,王齐志哪里会讲?
  所谓债多了不愁,死猪不怕开水烫,他清了清嗓子:“那两位的父亲是榆林的矿老板,非常有钱,也爱收藏,林思成帮他看过几次东西!”
  单望舒和叶安宁齐齐的一撇嘴:又一本正经的胡扯?
  那是矿老板,不是皇上,看了几件东西而已,送这样的珍宝?
  她俩发现:王齐志正经的没给林思成教多少,坏习惯倒跟着学了不少?
  两人再没问,转头开始研究盆景,又小声给江燕飞和林承志讲了一下
  夫妻俩被震的七荤八素:就这一件,顶之前的四件,可能还有余?
  再算算,就这么一小会的功夫,林思成收了多少礼了?都快上千万了
  他们着实不知道应该再拿什么对比一下,就感觉,脑袋都是晕的
  一群人愕然间,又有车开了进来
  林思成屁股都还没坐热,茶杯刚端到手里,只好又站了起来
  王齐志也站了起来,隔着窗户瞅着车牌:“帕萨特,西京的牌照,你还请谁了?”
  林思成摇头:他基本就没请谁,就请了关兴民和郝钧
  不请不行:关系放在这,这两位你敢不请,他们就敢骂娘
  但莫名其妙的,想都没想到过的客人一波接着一波?
  正暗暗思忖,王齐志怔了一下,哈的一声:“这俩,是来捣乱的吧?也真是好意思,就拎个花篮?”
  林思成瞅了一眼,顿然一怔:陈朋和何志刚下了车,一人就拎着一个花篮,轻飘飘,晃悠悠的走了过来再细瞅,手里再多余一件都没有
  但这不是有没有带礼物的问题,而是王齐志说的那句:这俩是来捣乱的吗?
  真不夸张,因为今天来剪彩的,上台讲话的,才是区局一级的领导这俩高一级不说,还是市局的主管领导往台下一杵,上面的领导怎么讲?
  肯定得请上台,肯定得多添两把剪子,但一下子,所有的流程全被打乱,到时肯定不是一般的乱
  但无所谓,这俩往那一镇,再乱都不会有人提意见
  林思成呼了一口气:“乱就乱吧!”
  说直白一点,这两位能来,就是冲着给他站台来的
  再说俗气一点:以后去区一级,甚至市一级的单位办事,本花七分精力才能办下来但就冲这两位今天来了转的这一圈,估计五分精力都用不到
  省大事了
  话再说回来,这俩能来,确实属于意料之外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理由甚至比方静闲、顾明的准岳父,以及陈道清兄妹充足的多的多
  就张安世盗墓案,整整两个月,林思成没日没夜,废寝忘食,任劳任怨……如果不是他,现在的何志刚指不定就在哪儿看陵园
  陈朋有过之而无不及,林思成帮他顶了多少雷,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不然他早被发配到监狱看犯人了
  如果做个对比,林思成给这两位帮的忙,比关兴民只大不小……
  暗忖间,师生俩迎了出去
  两人没让接待帮忙,亲手把花篮摆到了门口,又过来和王齐志握手
  随后,陈朋和林思成抱了一下,又攮了他一捶:“要不是章丰讲,我都不知道你小子摆席……林思成,你吱都不给你陈叔吱一声,你好意思?”
  “你不请我就罢了,你连你何叔都不叫?林思成,你这中心还想不想开了,以后的事情还办不办了?”
  何志刚也跟着开玩笑,语气中带着几丝埋怨,又透着几分亲切:“这么大的喜事,竟然装的悄咪咪的?我寻思,咱们的关系也没这么不到位啊?所以小林,礼金你就别想了,就俩花篮,爱要不要……”
  “何局,就简单的剪个彩,就基本没怎么请人!”林思成也跟着笑,“当然,叔归叔,饭肯定不能白蹭,待会得上台!”
  那当然,他们就是冲这个来的……
  没去三楼的接待室,而是去了办公室隔壁的休息室,估计后面再没什么客人,林思成陪着坐了一会
  而办公室里,又跟冻住了一样
  自上到下,从林长青到林承志,再到江燕飞,最后到商妍,神情说不出的古怪
  林长青研究的是文物,又是市局鉴证中心的顾问,虽然不熟,却见过这两位
  林承志在民政局下属的殡仪馆上班,单望舒在旅游局,时不时的就能见到
  怕认错了人,三人还相互验证了一下然后,其他三位就知道了:这两位是市文物局和公安局的主管领导
  起初,都还以为是王齐志请来的,但师生俩迎出去打招呼,几人才惊觉不对:和王齐志握手时,两人挺客套,也挺公式化就轻轻一握,再客气两句
  但轮到林思成,这两位又是抱,又是捶,嘻嘻哈哈,絮絮叨叨……和之前郝钧和关兴民来的时候,有什么两样?
  关键是林思成的态度:熟捻中透着随意,亲切中透着自然……这不就是对待朋友的态度?
  但怎么想都不应该:他一学生,到哪认识这样的朋友,还处得这么好?
  单望舒和叶安宁也被震的不轻:林思成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认识这样的人物,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突然就成了忘年交,好的跟兄弟似的?
  下意识的,两人想起林思成突然失踪的那两个月,王齐志鬼话连篇,撒谎都撒不像而后刚一露面,就在酒店碰到市局的李春南局长
  当时,李局长看林思成的眼神,完全就像在看亲近的后辈
  而今天,陈朋又是这样,一见就是叔长叔短?
  所以,林思成肯定干什么了再想想王齐志,能骗就骗,骗不过去就装死猪,肯定不是小事
  问题是,林思成干啥了?
  正胡乱猜着,楼道里传来一阵动静之前送到接待室的客人全部下了楼,王齐志和林思成也出了休息室
  没来便罢了,这两位既然来了,肯定要亮亮相所以王齐志给郝钧打了电话,把上面的客人全部请了下来
  再者三点的仪式,这会已经两点,最多半小时领导们就会到,正好认识认识
  也是巧,顾开山才来刚进门,先跑到林长青这告了声罪,又和林承志、江燕飞打了声招呼,然后就到了展厅
  刚进去的时候,他还大大咧咧,使劲的夸林思成说他这么大的时候,还领着一群半大小子满街打架但夸着夸着,眼睛一突,突然就没声了
  夭寿了……这是谁?
  陈副局长……
  关兴民在他不奇怪,知道这位和干爹关系好,和林思成的关系也不差
  但陈朋陈副局长……感觉八百杆子都打不着,压根和老爷子不认识,和林思成也应该不认识,他来这凑什么热闹?
  暗暗嘀咕,顾开山一个立正,抬手就要敬礼陈朋哭笑不得,抢先一步,把手给按了回去
  “老顾,咱俩都穿的便装,你别出洋相!”
  顾开山怔了一下,又讪讪一笑:倒是偶尔见,但没说过话,陈朋竟然知道他?
  肯定知道:林思成的资料早都就进了市局的档案室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记的清清楚楚……
  一群人聚在展厅,认识的打招呼,不认识的相互介绍
  介绍到陈朋和何志刚的时候,一群人先是一怔,而后神情渐渐古怪特别是方静闲,李国军,以及他的那位合伙人
  别看才是两位副局长,但像他们这种不白不灰,手上不怎么干净的,平时见个科长都得满脸堆笑,点头哈腰,要多谦卑有多谦卑
  也别说像林思成这样,处得跟哥们一样只要能和这两位中随便哪位搭上话,只要能请出去,就代表钞票流水介似的流向了口袋
  顿然间,几个人看着林思成,心思又活络起来:今天这礼,送的不亏……
  暗暗琢磨着,“吱”的一下,门外传来汽车刹车的动静
  众人齐齐的抬起头:一辆厢式货柜停到了展厅门口
  一时间都有些懵:不是……哪来的货车?
  林思成和王齐志更懵:怕学生围观,道路两头都安排了保安,那这车是怎么放进来的?
  紧赶慢赶,两人奔了出去刚出了展厅,赵修能推开货车的门,跳了下来
  然后是赵大,赵二……不是……这爷仨是从哪冒出来的?
  前天,就王齐志通知林思成的那天下午,听到周一要揭牌,赵修能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饭吃到一半,扔下筷子就走,说是要回京城
  以为他是要去接老太太,林思成还劝了一下,说这才是区一级,再者天太冷,没必要折腾老太太
  但赵修能说是其它事情,而且很急,非走不可林思成想着只是小场面,他这个合伙人要是在肯定好,如果不在,影响也不是太大
  又看他那么急,就没细问
  但这拢共不到四十八小时,他竟然又赶了回来?
  仔细再瞅,可不就是京牌?
  赵修能“哐”的拉开柜门,又招招手:“王教授,林师弟,过来看……”
  两人奔上前,看到货柜里的东西,猛的一怔愣
  这哪是货柜?
  而是专门用来运送文物的软包式恒温车
  里面高的矮的,长的方的,囊匣(专门运输文物的厢子)堆了大半柜
  上面还用笔标着:定窑、越窑、邢窑、邛窑(四川)、龙泉窑、磁州窑(山西)、醴陵窑(湖南)、鄂城窑(湖北)……
  林林总总,大大小小,囊匣没一百也有六七十
  稍一动,里面就传来“哗啦哗啦”的轻响,一听就知道是碎瓷
  师生俩面面相觑:赵总啊赵总,你放着彩不剪,牌不揭,跟鬼撵的一样跑的没影,就是为了到京城拉瓷片?
  一看就知道这俩在想什么,赵修能振振有词:“你俩不觉得,咱中心少点什么吗?”
  两人愕然无言
  确实少了点:偌大的修复中心,整器没几件很正常,但残器也没几件?
  但这赖不到人,而是太突然:刚装修好,设备刚到位,区文、旅两个局和和学校第一次碰头,就把日期给定了下来
  甚至于林思成这个负责人,也是提前一周才知道包括墙上的那些荣誉,有一半以上都是临时补的……
  但事急从权,空一点就空一点,没有就没有,没必要只用两天两夜,就从京城跑了个来回?
  冰天雪地,大冷的天,出点意外怎么办?
  林思成也算是知道,为什么赵修能顾左右而言他,只说有急事要回京城,却不说什么事?
  要是知道他干这个,打死林思成都不会让他去
  他想了想:“先搬进去,完了再摆!”
  “别!”赵修能忙摆手,“我这两天跟狗撵似的,岂不是白赶了?拉都拉回来了,怎么也得亮亮相,才显得咱们中心有底蕴……
  再说了,不摆点东西,我总感觉我这个合伙人是摆设……师弟你放心,我找人洗好擦净才装的盒,一拆一摆就好,快的很……”
  不是……赵师兄,你就非要显摆一下?
  林思成哭笑不得,只能叫人保安、礼仪公司的接待、帮忙的学生、工作室的研究员
  搬的搬,拆的拆,一部分放进了展厅,一部分搬上了二楼实验室,前后没用到十分钟
  也确实不费事,囊匣里面又有全透明的玻璃小匣,往上一摆就行等用的时候再拆小匣
  这边摆,那边看,一群客人评头论足,兴致高昂,声音越来越大,跟菜市场似的
  起初,林思成和王齐志还奇怪,心想几箱破瓷片,有什么好讨论的?
  看着外面卸完,两人进了展厅,再一细瞅,不知该说点什么的好
  确实是碎瓷片,但赵总把五大民窑,六大窑系全给凑齐了:
  宋官窑的粉青釉鱼子纹(开片)茶托,钧窑的玫瑰紫釉窑变盏,哥窑的金丝铁钱双耳罐,定耀的白釉刻花龙纹盘
  以及七八片好像是汝窑的天青釉胆式瓶的瓷片
  不大,最大的一块约摸三指宽,一指长,小的只有鸡蛋大小但随便拿三片出去,至少能在西京换一套房
  而贵还是其次,关键是少见在场的除了林思成,王齐志,再加赵修能,见过汝瓷长什么样的,一个都没有
  一群人围在一块,真就长了见识开了眼?
  正讨论的热烈,赵修能拆开最后一口箱子,一件一件的往外掏
  每掏一件,一群人的眼皮就跳一下,再掏一件,再跳一下
  亲手摆进展柜,赵修能拍拍手,慢条斯理:“按我的意思,本来要给你挑几件稀罕点的,但老娘说:开门见红,马到成功,就让我带了四件红釉……
  老娘还说:你天纵其才,老大和老二以后只能跟着你沾光我能耐也一般,帮不上什么大忙,只能转转边角,所以让你别见外……”
  林思成刚要说什么,他又捧出一方小匣子,往前一递:“老娘还说,能补就补,补不了就当练手了……”
  看着盒子里的鸡缸杯,林思成一时动容,不知道怎么应对
  王齐志暗暗一叹:赵总,这么多人,这样的话,你就这样讲了出来?
  这样的东西,你就这样拿了出来?
  会说你就多说一点……你送这样的礼,你让林思成怎么见外?
  先看看展柜里那几件:确实是红釉,但这是清代四大御窑的巅峰之作
  臧窑豇豆红釉印盒,清代第一任督陶官,臧应选所创《景德镇陶录》记:御窑瓷釉色品种甚多,可谓诸色俱备,以鲜红(豇豆红)为最著
  所以,无论是工艺科技,还是艺术水平,以及影响力,均为康熙前期御供瓷器之最
  第二件,郎红釉盖碗,康熙时第二任督陶官,江西巡抚郎廷极所创,清代又称宝石红,出口英法等国,被称为牛血红
  烧成原理很复杂,采用氧化铜为着色剂,需精准控制1300c以上的还原焰气氛,釉面呈现浓艳的牛血红色调,釉层慢慢垂流至足部,然后形成“郎不流“现象
  烧成率极低,当时有民谚称:若要穷,烧郎红……
  第三件,清代第三任督陶官,雍正敦肃皇贵妃,即年妃与年羹尧之兄,年希尧所创的胭脂红压手杯
  《景德镇陶录》载:选料奉造,极其精雅,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其于此……以胭脂水釉为最著,胎骨甚薄,里釉极白,被外釉所映照,呈粉红色,娇嫩欲滴……
  第四件,第四代窑督,唐英所创的霁红釉玉壶春瓶而举乾隆一朝,凡论御瓷,必绕不开唐窑
  《清史稿·唐英传》:自宋大观,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诸官窑,及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宜兴窑、西洋、东洋诸器,皆有仿制
  其釉色有:粉青、大绿、米色、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天兰、霁兰……集历代名窑釉色之大成,以霁红为最
  是不是真的为最,市场和收藏家直接会用脚投票:
  这四件,不管最大的玉壶春瓶,还是最小的压手杯,以及中间的印盒和盖碗,既便放在同期的御窑红釉瓷中,也绝对属于精品中的精品
  林思成和赵修能如果说现在就出,一件两百万,在场的这些人能把头抢烂
  啥,想四件一起买?不好意思,再加两成,少了整数的边,你想都别想
  感慨间,王齐志又算了算:就这一套,前面送来的那些礼全加起来估计都抵不住
  但这只是其次
  再看看,赵修能最后递给林思成的盒子
  这是啥?鸡缸杯
  哪怕是两只破的
  就这两只破杯子,赵总算是给林思成长足了脸面:来,大家伙看看,举世间就十来只的鸡缸杯,见过没有?
  我师弟就能补……
  所以,赵修能要不是踩着点来的,王齐志敢跟他姓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