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约莫四五天的时间过后
  “启禀陛下,下面传来消息,您要找的王祯的著作,已经找到便加急送过来了,按照陛下的吩咐,王祯的后人也一并带了回来,正等着觐见陛下”
  朱允熥正坐在龙书案后伏案批阅奏疏
  便听马三宝禀报道
  同时还将一份资料放在了书案上
  朱允熥闻言,立刻放下了手里的笔,抬起头来,目光之中隐现一抹亮色:“传”
  在这个时代,王祯绝对算得上一个宝藏人物:精通农学、机械设计制造,还创造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
  只可惜
  这个时代的上位者局限于目光和见识
  王祯这样一个宝藏人物最高居然只在前朝任了个县尹的职位,其后人的情况朱允熥在现代资料里更是完全没见过
  不过朱允熥还是抱着一丝期待
  让下面的人找书的同时,最好还要找到人!如果是继承了王祯学识的后人,哪怕只有一半,也是好的
  不多时
  马三宝便领着一名粗布麻衣的老者进了乾清宫,此人头发花白,看起来约莫七十岁左右的年龄了,不过目光却颇为清亮,身形依旧矍铄
  “草民王应辛,参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者低着头走了进来,立刻跪地山呼
  “起来吧”朱允熥不急不缓地道,接着便问道:“你是王祯王先生的……?”
  对于王祯此人,朱允熥心中是抱有敬意的
  他不仅发明诸多,同时还对这个时代的农业技术提高有着很大的贡献,几乎一辈子都浸淫在这些事之中
  听到朱允熥如此称呼
  王应辛顿时作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不敢承陛下如此爱重,陛下所说的王祯,正是家中祖父,不知陛下传召草民觐见,是草民莫大荣宠,陛下尽可吩咐就是”
  面对皇帝,上至朝臣下至百姓,必定是要恭敬的
  朱允熥淡然一笑
  “王先生一生钻研农田水利之事,造福百姓,是一位值得敬重的人,当得上朕这一声称呼”
  “王先生生前的著作是否都在留存?”
  “此外,朕还想问问,如今你们王家作何生计?”
  朱允熥问道
  王应辛忍不住微微抬起头,有些诧异地看了一眼面前的少年帝王,心中不由得疑惑重重
  大明皇朝近日来的变故,他自然都知道
  先帝驾崩,以往默默无闻的东宫殿下,在淮西勋贵的支持下登基为帝,朝野上下都说……这位新帝喜好玩乐,先帝孝期未过便在乾清宫里捣鼓起名贵花木、烧制陶瓷等事
  后又让工部去建什么砖炉,玩起了烧砖
  实在称不上是什么明君
  其实
  在王应辛的心里,对此是颇为不耻的
  毕竟他们这些搞农业的,最是明白民间百姓的疾苦,先帝手段狠辣残暴,那是对官员对勋贵,所以百姓爱戴他,可如今的新帝是个什么德行??
  只是……今日一见
  却是大大出乎了王应辛的预料
  温润、俊雅、和善……虽为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却知道自家先祖父默默做出来的诸多努力和功绩,更愿意称呼一个前朝的县尹为“先生”
  「这样的皇帝,如何像是一个沉溺玩乐之人?」
  王应辛心里不由得一阵嘀咕
  当然,这种想法他是不敢表露出来一丝一毫的,要知道,这次大明皇朝的新旧交替虽然没有闹出来乱子,可这位少年帝王却已经轻飘飘半个两个灭门大案了
  他尽力维持住自己面上的神情
  恭敬地回话道:“回陛下,先祖父的著作以《农书》为主,《造活字印书法》等技术书籍为辅,其中每一个字,每一张图纸,都是先祖父毕生心血,不敢不好好保存”
  “草民一族自天下起事,天下战乱以来,一直隐居在先祖父在任的旌德县,耕读传家,不敢不遵先祖父遗训”
  王应辛下意识回了朱允熥的话之后
  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一颗心脏更是疯狂跳动起来
  没别的
  只是他突然反应过来:
  自己一族自战乱起就隐居了起来,先祖父在前朝不过是县尹之位,算不上起眼,可这位新帝甫一即位,便特地找到了他们,点名要先祖父的著作,更是对先祖父钻研农学表现出敬重和赞善,还问及自己一族的现状……
  其用意稍微想一想
  就不难明白:大明皇朝的这位新君……莫非是要重用他们这一脉人!!?
  他们秉承先祖王祯的遗训,不忘发扬先祖的意志
  如何不愿将手中的技术造福于百姓?
  只是一时没有机会罢了
  “一族?”朱允熥也注意到了王应辛一番话之中的重点,一双眸子都骤然亮了起来,这个词汇听起来可不像一两个人啊!
  他现在缺什么?
  缺的就是技术人才!
  他原本的期望是,王祯多少还有一两个后人在,继承了一些他的学识和本事是最好的,毕竟王祯属于元朝末期的人物,经历这么一场天下大乱,后人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了
  听到朱允熥这么问
  王应辛立刻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极力压抑住自己声音之中的颤抖,保持平静回话道:“回禀陛下,祖父一脉传承下来的直系血脉共二十七人,不过与我们隐居在一处的,还有当年其他匠人的后人”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