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义
城门迟迟未开,桓玄眉头紧锁
南方士卒天然对骑兵有恐惧之心
桓温的枋头之战,前期虽因粮草不济而失利,但并未吃亏,然而退兵时,慕容垂的八千精骑紧随其后,千里追袭,在襄邑猝然一击
桓温死伤三万西府精锐,尔后氐秦大军咬上来,又伤亡万人
这些阵亡的将士里面,说不定就有守军的父祖
城门久久不开,但太阳越来越大
刘道规不敢托大,策马踏前两步,完全进入一射之地内,冲着桓玄拱手道:“大王英明盖世,西府将士骁勇善战,若能与臣一同北伐,定可重现淝水大胜,横扫北国胡虏不在话下,此盖世之功,大王必能名垂青史,为万人敬仰,若能如此,则天下可定也!”
想要解决司马家留下的烂摊子,唯有北伐,唯有克复神州
完成这一切后,一切水到渠成,桓玄就算不想当皇帝,士族门阀,北府西府,都会抬着他入宫
而收复北方后,江左的土地、人口、士族各种矛盾隐患都会消失于无形……
当年桓温看出这一点,所以三次北伐,孜孜不倦
可惜遇到的对手,不是苻健、苻雄,就是慕容垂,身后还有王谢殷庾掣肘
如今刘道规固然被时代的浪潮推到前面,而更前面的则是桓玄
他若能北伐,取司马氏而代之,就是顺手拈来了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谁若能北伐成功,谁就是南国之主,不,是天下之主!
然而等了半天,城上没有任何反应
刘道规早就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桓温身上还有五分英雄气,三分枭雄气,两分文气,到了桓玄,已经泯然众人矣
“请楚王北伐!”刘道规冲着城楼拱手,同时向刘遵使了个眼色
“北伐!”刘遵一声大吼,点燃了士卒们心中的热情
“北伐——”
士卒的呼喊声越来越大,响彻在天地之间,动人心魄,刘道规治下军民,无不与胡人仇深似海因此喊声极具穿透力
连城墙上的守军都为之动容
西府军大部分是雍秦并豫的流民,同样与胡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北伐是这时代最大的正义和道义所在,桓玄口口声声北伐,却在合肥止步不前,便失去了人心,输了这场人心之战
士卒不是牛马,是活生生的人
谁是真心北伐,谁在借北伐之名行篡位之实,一目了然
呼喊声中,阵阵夏风袭来,各色旌旗一同飞扬,一股莫名的情绪被风吹到每一个角落
“北……伐……”
城头上忽然也传来一声参差不齐的呼喊声,异常尖锐
听声音似乎是赵良之,刘道规抬头望去,这厮正低头缩首,背着桓玄在喊
他这一喊,其他人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了
身边的北府士卒们也纷纷呼喊起来,“北伐!”
瞬间,刘道规仿佛听到了城墙崩塌的声音
这些人心中到底还有几分未凉的热血!
“楚王北伐!”
城墙上无数刀矟举向天空,声音此起彼伏,但很快就跟上了城外的节奏
吼声越来越大,士卒们也越来越亢奋
桓玄满头大汗,眼中却全是震撼之色,他自幼锦衣玉食,两家不沾地气,看不到也想不到士卒们会有自己的念想
今时今日,无数人的念想混在了一起
如同洪流一样,轰然而来
大风扑面而来,刘道规有种被风浪托起来的感觉
持续半个时辰后,喊声方才缓缓消退
城上城下,已经没有多少敌意
凭借此战,刘道规已与北伐捆绑在一起,立于不败之地,桓玄虽有百万之众,明面上也不敢出手了
“人言将军为卧龙,今日一见果不其然,真乃当世诸葛武侯也,北伐之事,其在将军乎?孤拭目以待!”
桓玄这话说的非常绕口
但其中却有另外一层小心思
诸葛武侯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在隐喻刘道规自不量力,同时也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将刘道规架在火上烤
诸葛武侯对蜀汉忠心耿耿,刘道规若是起兵叛乱,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北伐光环也就不攻自破了
桓玄不敢北伐,便诅咒别人也北伐不成,还真是小肚鸡肠
但此一时彼一时
当年蜀汉国小力弱,曹魏统一北方,兵强马壮,北伐阻力太大
而如今天下,晋室实力并不在魏秦之下,士族高门自己不愿北伐,也让别人北伐,拖着所有人一起烂下去,方才造成如今局面
“末将必不令大王失望!”刘道规当仁不让
“哈哈哈,好,来人呀,将本王的明光甲赏给建威将军,以励其志!”桓玄身体肥硕,站了这么久,已然不耐烦了,打了个哈欠,满脸倦意,身影消失在雉堞之后
刘裕神色复杂的望了一眼刘道规,在甲士的督促下,也跟着桓玄去了
这个眼神有些陌生,刘道规从未见过,戎马倥偬,兄弟二人已经很多年没有团聚了,而且现在各自成家,一南一北,难免生分
眼下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刘道规没放在心上
过不多时,盔甲从城墙上缒了下来
自始至终,城门都没打开
刘遵满脸疑惑,“这……就完了?”
“怎么,你还想留在此地过夜不成?”刘道规哈哈一笑,“传令,收兵,返回彭城”
“领命!”
士卒们满头大汗,精神却异常亢奋
刘遵却沮丧着脸,“兄长怎么办?咱们这么对桓玄,兄长要吃苦头了”
刘道规道:“你这是杞人忧天,今日之后,你觉得桓玄还敢动兄长吗?”
吉人自有天相,刘裕孤身入虎穴安然无恙,更不用说以后
“动了又如何?”刘遵增大的眼睛里面全是清澈的愚蠢
“动了,就是与我们撕破脸皮,与北府撕破脸皮,他还能安然无恙的坐上皇帝宝座吗?”
刘道规望着远方青山,寻思着想个办法救兄长出来,将家人接到彭城
他在桓玄手上,自己也束手束脚的
“明白了,桓玄身上的麻烦也多,要动手也要在篡位之后!”
“你这脑瓜子总算灵光了一次”
返回的路上,身后也没有西府军追来
吴甫之的人马也向寿春撤退了
倒是童厚之主动联络上孟干之,说是愿为内应
不过现在刘道规反而对寿春没多少兴趣了,这个时候掉头去攻打寿春,反而破了之前的立下的人设,引起西府军和北府军的反感
得不偿失
桓玄正在作死的路上狂奔,暗中反对他忠于晋室的人不少,自古篡位没那么容易,司马家篡曹魏,还有夏侯霸投蜀,淮南三叛
刚刚行至八公山大营,孟干之就来禀报:“都督,有人起兵了!”
“谁?”刘道规顿时来了兴趣
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动手了
“庾仄召集七千旧部,袭取了襄阳!”
桓玄将西府精锐调到了淮南,雍州刺史冯该的兵马也调到了淮南,导致荆襄空虚
而庾仄出身颍川庾氏,还是殷仲堪旧部,曾任南阳太守,庾氏和桓氏算是老冤家了,早在桓温之前,庾氏便在荆州树大根深
庾亮、庾翼、庾冰一度掌控朝政
桓温还是庾翼提拔起来的,庾翼死后,桓温灭其满门
桓玄起兵后,杀了殷仲堪,也杀了庾仄族兄庾楷
刘道规笑道:“那咱们就有好戏看了”
刘遵撇撇嘴,“才七千人而已”
“庾仄仅凭七千人就攻下了襄阳,必有些手段,庾家在荆襄盘根错节,这一次桓玄有乐子了”刘道规为其解释
襄阳是重镇,就算兵力全都调走了,也有青壮在,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桓玄也不可能将兵力全都调走
牵一发而动全身,桓玄若不能快速平定庾仄之乱,后果不堪设想
桓氏明面上暗地里的敌人不少,都在观望之中
还有北府军,都在等待一个时机而已
刘道规大军留在八公山大营休整
果然不出所料,数日后,庾仄在襄阳城南设置盟坛,祭奠司马氏的祖宗,打出清君侧诛桓玄的旗号
南蛮校尉参军庾彬、安西将军参军杨道护、江安县令邓襄子起兵响应
桓玄的老巢江陵人心惶惶
南面长沙,桓济之子桓亮以讨伐庾仄为名,在罗县(湖南湘阴境内)起兵,自称平南将军、湘州刺史,试图浑水摸鱼
桓济是桓玄的二兄
桓温死后,传位桓玄,引起桓济不满,此时桓玄受到桓冲庇护,桓济便联合长兄桓熙密谋杀掉叔父桓冲,夺取西府大权,但二人岂是桓冲对手?反被桓冲察觉,随后被罢黜,全家流放长沙
桓亮长大,自然咽不下这口恶气
桓玄的根基在江陵,出了这么大的事,北伐弄不下去了
但他也聪明,并没有火急火燎的返回江陵,而是率大军进驻广陵,堵住北府
一面分兵镇守历阳、姑孰,一面令冯该返回襄阳,再令荆州刺史、西中郎将桓石康领兵平叛,与冯该南北夹击
“都督,北面出事了”
刘道规正幸灾乐祸时,孟干之满脸凝重的前来禀报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