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长郡主之位
齐光恒这才说道:
“大理寺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才能查出来中了什么毒吗?
安宁郡主,这案子你放开手脚去查。
只要能查个水落石出,朕就赏你一座五进的大院子,带花园的那种,再给你十箱子金银珠宝。”
白晚晚乐开了花,齐光恒就是这么大方,知道她喜欢什么。
兰茵往前一步,语气更添几分急切,目光紧紧锁着白晚晚:
“实不相瞒,我在大齐也有私产,离这儿不远就有一处马场。
里面养着几百匹从草原带来的好马,日常遛马、驯马都方便得很。”
她顿了顿,又补道:
“在汴京城里也置了些产业,两家绸缎庄,料子都是西域和江南运来的上等货。
还有三间临街的铺子,做着茶叶和瓷器的生意。
另外城郊还有个庄子,几十亩地,种着稻米和果蔬,收成一直不错。”
说到这儿,她抬眼看向白晚晚,声音软了些,带着几分恳求:“娘子,只要您肯出手救我哥哥,这些全都给您,绝不食言。”
兰茵手腕一扬,身后的侍女们立刻应声上前,抬着铺着绸缎的托盘走了出来。
托盘上的锦缎被轻轻掀开,露出底下的物件,有整块的赤金元宝。
还有几副成色极佳的珊瑚树,鸽蛋大的夜明珠,东珠手串,累丝镶红宝石金步摇,匈奴狼纹金铤,鸽血红宝石串,蜜蜡朝珠,鎏金嵌宝带钩……
一眼看过去,珠光宝气。
林早早红了眼眶,她咽了咽口水,跟齐瑶说道:“没想到,这个匈奴公主出手挺大方的嘛?”
齐瑶也有些眼红,她倒是不缺这些东西,可就是见不得白晚晚好。
这个白晚晚让她讨厌至极,因为她跟沈涛走得特别近。
其实齐瑶心里一直是喜欢沈涛的,他们也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可自从白晚晚当了伴读,沈涛就不怎么喜欢搭理她了。
所以齐瑶恨死白晚晚了,林早早也是个聪明的,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使劲说白晚晚的坏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现在齐瑶直接把林早早升级为伴读了,林早早也算是个聪明的,依附上了齐瑶,这定安侯府自然把她当成嫡小姐对待。
现在定安侯府哪里还有苏念棠的位置啊?
苏念棠不过是个弃子,现在这样的场合,是看不到她的。
齐瑶冷嗤一声道:
“这些东西算得上什么?她能不能拿还是个问题呢?
真以为这些东西就是好拿的?
那左贤王,根本就治不好了,不过是一口气吊着,你等着白晚晚倒大霉吧!”
林早早点了点头道:“对,我还不信她真有这么大的能耐。”
白晚晚这才点了点头道:
“不过我只能让我哥哥们跟着,其他人谢绝进入房间。
这件事比较难,需要十天十夜,而且需要耗尽我的精力,这个你们能答应吗?”
兰茵点了点头道:“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我让人守在这个外面,但是你还得查案……”
白晚晚笑眯眯道:
“查案不是很简单吗?我只需要一会儿就能查清楚。
好了,我现在要开始了,哥哥,你们要进来帮忙哦!”
“整神弄鬼,我倒要看看你整长什么花样。
父皇,我不放心,为了咱们大齐,我想跟白晚晚一块儿进去。”齐瑶拉着齐光恒说道。
齐光恒淡淡撇了她一眼道:
“这事情不是胡闹的,你好好待在外头,安宁郡主。
若你此次真能救回匈奴王子,朕便晋你为安宁长郡主,食邑加五千户,赐鎏金印信,可自置官属打理私产。
往后你在京中府邸可按郡王规制扩建,许用朱门金钉。
出行仪仗增设银瓜、朝天镫,遇一品以下官员无需下轿。
每年正旦、冬至,可随亲王宗室入殿朝贺,宴席位列郡主之首,与郡王同席。”
“此外,再赏你御前行走的特权,非重大朝会亦可入宫觐见,奏事无需经由通传。”
齐光恒的话刚落,大殿上响起一片吸气声,齐瑶猛地往前一步道:“凭什么她一个乡下来的,能得长郡主之位?还要掌这些职权,她配吗?”
立刻有大臣出列附议,拱手道:
“公主所言极是,一介女子,即便有功,赏些金银财帛也就是了,何须破例给这般品级?
不过是救了个人,长郡主之位何等尊贵,她未必受得起啊!”
旁边又有位老臣捋着胡须接话:
“国朝礼制向来分明,长郡主之位多封宗室旁支。
外姓女子得此封已是罕见,若再加特权,恐乱了规矩,让宗室寒心啊!”
齐光恒冷哼一声道:
“你们倒会说嘴!现在我把话撂在这。
谁能救活匈奴左贤王,别说长郡主之位,便是加官进爵,封到一品诰命,朕也给!
有办法的,现在就出列!去把人救回来,功劳就是你的,赏也少不了你的!”
殿内霎时静得落针可闻。
方才还议论纷纷的大臣们,此刻个个垂着眼,缩着肩,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谁不知道匈奴左贤王病势凶险,太医都束手无策,这时候出列,不是自讨苦吃吗?
齐光恒大声说道:
“既然做不到,就不要在这里说三道四的。
连个五岁的小女孩都不如,你们还不如全部都回家挑粪。
不过是个长郡主,她可以避免两国大战,你们谁弄做到?”
齐光恒口沫横飞,这些大臣一个个头低得跟个鹌鹑似的。
大理寺卿咳嗽一声道:“小县主,您进去了,那谁来查案啊?”
白晚晚看着他道:“反正现场已经封锁了,现在直接看看谁手上是青的不就行了?”
这大理寺卿简直是没带脑子,大理寺卿这才反应了过来道:“你们赶紧一个个去查,看看谁手上有青色的记号。”
大理寺的速度还是挺快的,几十个人很快就抓到两名手上有青色刺青的。
一位太监,还有一位嬷嬷,那嬷嬷赶紧跪下道:
“皇上饶命啊!老奴手上一直有这样的胎记,从小到大就有。
奴婢是太后宫里的,您大可派人问问。”